甘肃省的省会,原本在西部的张掖,为何迁往了东部的兰州?

乐圣杰


在我国的西部,黄河上游,有一个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的狭长省份,这就是甘肃。甘肃全省面积42.59万平方公里,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排名第七,人口两千六百余万。甘肃作为省级单位的名称最早起于西夏,西夏曾置甘肃军司,是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元代设甘肃省。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汉代,霍去病北征匈奴,打通河西走廊,汉武帝在此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将全国设为十三个刺史部(州),其中帝国版本的黄土高原西缘和河西走廊是凉州刺史部的辖区,涵盖河西四郡和陇西三郡(陇西、安定、金州),古时的甘肃----凉州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省级行政区。

从汉朝一直到唐朝初期,甘肃的省会一直在武威,主要是武威扼守河西走廊的最东端出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武威水草丰美,既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彼时的武威成为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全国第三大城市。

唐初,因吐谷浑和吐蕃的边患,出于整个战略攻防格局的考量,贞观年间设置陇右道时将道治选在了青海鄯州(乐都),自此,武威的省城生涯终结了。随着唐朝的崛起,开始向西部地区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唐王朝遂把甘肃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转移到了更往西的张掖。



到了宋朝时期,河西走廊都在西夏的控制之下,金州(兰州)成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塞,成为了拱卫关中地区的屏障,宋和西夏在此反复争夺。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其中就包括甘肃行省,彼时的省府就设在张掖。明朝建立后,由于西北边疆的收缩,没有再设立甘肃都司(省),而是把甘肃并入陕西省,此时的张掖虽然不是省会,但是也是西北地区一座重要的城市。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把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除太子朱标之外,其他人全部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用以拱卫他老朱家的大明江山。其中,第十四子素王朱楧被封到了甘肃,于1395年就藩甘州(张掖),建文元年(1399年),迁至兰州。由此,逐步奠定了兰州的主导位置。


肃王府大门

到清朝陕甘分治,康熙三年(1664年),分别成立左、右两个布政使司,管辖甘肃地区的右布政使司(后改甘肃布政使司)治巩昌(陇西),增设的甘肃按察使司也驻巩昌。八年末(1670年)定省治兰州府。将原明肃王府作为甘肃省衙门的驻地,兰州以此开府建省,从此兰州成为甘肃的行政中心。

康雍乾三代,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叛乱接踵而至,西部边疆军务繁忙,特别是准噶尔部的崛起(对准噶尔的战争一直到道光年间还有小规模的作战),对张掖(甘州)构成了极大威胁,巩昌又远离前线,不适合作为指挥作战的中心。而兰州正好可以扼控东西南北四个战略方向。它和巩昌相比更接近前线,和甘州凉州相比则更靠近中央政府,其背靠黄河的盆地地形又使之易守难攻,正是控制甘肃并进而西进的绝佳所在。

民国时,青马马步芳集团盘踞兰州。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发起了兰州战役,8月26日,兰州解放。


再来看一下甘肃的卫星图

在下方的甘肃东部地区以及青海与河西走廊之间有一个深颜色凸起的山脉,那就是深入干旱戈壁的祁连山脉。正是有了祁连山的雪水,才使得河西走廊地区产生了一个个的沙漠绿洲城市。在兰州向北通往武威的中间,横亘着绕不过去的乌鞘岭。


广义上的乌鞘岭包括代乾山、雷公山和毛毛山。雷公山、代乾山同祁连山东部的主干山脉相接。

从太平洋吹过来的暖湿季风,在跨越了秦岭和太行山的阻挡后,被乌鞘岭阻拦住了最后一丝水汽,也断绝了广大西北地区获得大规模降水的可能。所以身处400毫米等量降水线上的乌鞘岭,也是我国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地理分界线的一部分。

大家知道,400毫米等量降水线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分界线。而到了现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意味着城市人口激增,作为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年平均降水量只有一百多毫米,如此干旱的气候仅仅依靠祁连山的雪水供养是支撑不起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用水需求。

而兰州虽然年平均降水量只有三百多不到四百毫米,但是兰州沿黄河两岸兴建,源源不绝的黄河水给兰州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这也即是兰州现在的人口是武威、张掖、酒泉三市之和的重要原因。



兰州能作为甘肃的省会,区位优势明显。黄河穿兰州而过,水源丰富,环境优美;地处交通要道,几条交通线路交汇在兰州,交通便利;明朝以后,由于丝绸之路断绝,武威、张掖、酒泉的经济逐渐凋敝,而兰州是甘肃经济发展最好,人口最多的城市。所以说兰州市不管是出于军事战略考量还是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资源环境、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都适合成为省会城市。


我淡如菊


张掖,原本是肃王朱楧的藩地,朱楧是朱元璋的第十四子,朱楧当时被封藩王的时候才2岁,成年后的朱楧到张掖时,朱元璋还给了他5万兵马防守边塞。

没过两年,朱元璋就去世了,继位的是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的父亲是朱标太子,朱标早年就去世了,朱元璋去世后,就该是朱标太子的儿子继位。

朱允炆当皇帝,但,朱姓的藩王大多都是朱允炆的长辈,而且每个藩王都手握重兵,这对刚刚继位的新皇帝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隐形压力。

朱楧远在边塞,其实对朝中的局势十分了解。朱楧对这位侄子做皇帝后的心思很明白。所以,朱允炆刚一继位,朱楧就向朝廷提出将自己的藩地,迁移到一个人口不足万人的小城镇兰州。

当年,朱楧接受张掖藩地的时候有兵马5万,再加上他在张掖,勤政爱民,开垦野地,做了许多政绩,人马粮草充足,他所防守的边关,安宁一带。

朱楧,之所以想把藩地迁往不起眼的兰州,是想打消新皇帝朱允炆对自己这个藩王的忌惮。

要知道迁藩,意味着朱楧得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多年的政绩丰富之地张掖。放弃5万兵马,以及那里的一切,而去小城镇兰州。朱楧到兰州后,一切得从头开始,这样就可以让新皇帝朱允炆可以对他放心。

果然,当朱楧一申请要迁藩到兰州,就得到朱允炆的同意。

就在朱楧迁藩一年后,朱允炆就打击5位叔伯藩王。被打击的藩王下场都很悲惨。

朱楧的远见使得他逃过一劫,并且兰州在朱楧的勤勉治理下,为以后兰州强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蜗牛知道


现在大家都知道甘肃省的省会是设在了兰州,但其实最早的时候兰州却不是省会,是到后来才改成了这里。一般省会的城市是不会随便的更改的,一更改可能会给当地的人带来不少的心态变化造成矛盾,不利于中央和当地官员的管控,所以一般在历史上是省会的城市也被一直延续了下来。

但甘肃的省会为什么会把在西北方的张掖改为了兰州呢?

张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西汉之时开辟了重要的丝绸之路,其中路上的道路之中张掖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点。其实最早的时候这里并不叫这个名字,丝绸之路像一个张开翅膀的老鹰,连接了西域和大汉王朝,相互帮助,而掖就有扶助的意思,这里又几乎是在最中心的地方,所以就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了。

张掖这里有着许多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因为连通西域所以其它地方的蔬菜水果在这里种植的也很多,堪称是内陆地区的鱼米之乡,就是这样一个十分优越的城市为什么会失去了省会这个位置呢?

秦朝之前甘肃一直都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而且也几乎都是在张掖孕育而生,可见不仅仅是因为丝绸之路,直到汉朝的时候,在这里生活的匈奴屡次进犯,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率军来抵御,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大汉获得了胜利,匈奴也退出了这里。将军们发现张掖这里的很适合发展农业,所以禀报给了圣上,皇帝也就下令在这里设置了郡县,以后每次征战之时大军也都会来到这里驻扎囤积粮草,慢慢的这里就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等的中心,曾经与西域各少数民族缔结盟约也都是在这里。

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状况却发生了改变,清朝与之前的朝代相比疆域更加大了。曾经首都都几乎是在陕西和河南一带,相对在中间的地,而到了明清之时首都却改为了现在的北京,离甘肃就更远了,对这里的管理一开始也有些松散。

虽然大清放松了,但这对西北准格尔部来说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这个部落一直虎视眈眈想要扩大领土,甚至是消灭大清掌握天下。张掖的位置在那时候就是非常的靠近准格尔部了,都知道要想占领一个地方就要先打下中心之城,只要中心陷落了,其它的地方也就不在话下了,所以这个部落多次攻打到了张掖进行骚扰。

大清当时实行的是军队与将领分离的政策,军队的调动权力都在皇上手中,但即便如此君王也担心自己鞭长莫及,边关会有人偷偷地笼络军心不听自己号令,所以留在边关守城的军队也并不多。每次一有外敌来侵犯,城中的士兵也只能是给京城传消息求救,再简单的进行抵抗,等到京城之中接到消息再下令让将领带着八旗将士们前去,怕是城中的士兵早已经被歼灭了。

但是这种军队政策是为了防止将军拥兵自重作乱而实行的,是不可能会取消的,所以只能想办法拖延边疆部族打下甘肃的时间,皇上与朝中的大臣们思来想去只能把省会迁到了更偏向东南的兰州来,以此来延缓敌军的进攻时间,也为自己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就这样张掖从省会的位置上掉了下来,清朝政府做的这件事其实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给边疆各部落攻占甘肃的进程增加了重重的困难。

兰州在历史上虽然不像张掖是在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但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交通便利之地,也是古时经商往来的一个必须会经过的地方,只不过不如张掖离西域更近,西域的物产也就稍微的差一些。但更接近汉族却也给这里带来了优势,它感受着中原和西域文化的双重熏陶,留存了许多风格的历史文化,所以虽然是不如张掖,却也是一颗重要的内陆明珠,将甘肃省会迁到此处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了。

猫眼观史



甘肃最早建省是在元朝,元朝在甘肃设立甘肃行中书省,省会在甘州,也就是张掖市。

甘肃这两个字的来历是甘州、肃州各取一个字形成的。甘州刚才说了,是张掖;肃州呢,就是酒泉。

当年汉武帝开疆拓土,在河西地区设立四郡,自东向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史称河西四郡。后来,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名字不太好听,就乱改,把武威改成凉州、把张掖改成甘州,把酒泉改成肃州。汉武帝取得名字也敢乱改,现在不是都又改回来了。没事别瞎折腾。

凉州后来长期成为河西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一度还建立了少数民族偏安政权。


为什么武威能一度成为甘肃地区的中心呢?这个和当时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有关,武威是河西走廊的咽喉,当时也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地方。元朝设立甘肃行省以后,把政治中心迁到了更西边的张掖。

明朝建立后,整个甘肃地区属于陕西布政使司,省会在西安,没有甘肃省了,所以甘肃地区范围内不存在省会一说。但是,这个地区的中心还是在张掖。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将自己的第十四子朱楧封为肃王,封地就在张掖,明朝在甘州设立九边重镇之一的甘肃镇。

位于甘州(张掖)的甘肃镇就爱着蒙古人,的确很危险。


但是,在明朝立国之初,张掖以及武威都属于的边疆地区,和蒙古势力挨得很近,明朝和蒙古长期对峙,作为军事前线,经济社会方面不可能会有大的发展。年轻的肃王朱楧没有四哥朱棣的胆量,为此在父皇朱元璋去世后,斗胆上疏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说张掖是边防前线,不安全,要求迁到偏内地一点的兰州。

兰州相对张掖来说,算是远离边境,这里更安全。此时,建文帝朱允炆正在削藩,巴不得肃王内迁,以免在边境做大军事实力,为此顺水做了人情,同意。

肃王朱楧迁到兰州后,大规营建肃王府,从此就定居兰州。肃王驻跸兰州,对甘肃地区的政治、军事、人口发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藩王驻地必然是安全要保证,因此兰州吸引了一大批人士前来定居,兰州逐渐成为甘肃地区的人口、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武威、张掖等靠西的地区被历史性地边缘化了。

美丽的兰州市,黄河穿城而过


清朝建立后,康熙初年(1670年),朝廷决定将甘肃地区独立出来,单独设立甘肃省,兰州由肃王家240多年打下的基础,理所当然地成为新的甘肃省的省会。

后世来看,兰州确实是好地方,南北两山,中间夹一条黄河,易守难攻,确实固若金汤,所以兰州又有金城的称谓。看来,600多年前,肃王朱楧的眼光的确不错,他营建的肃王府,从此以后一直是甘肃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清代的甘肃巡抚衙门、陕甘总督府、民国甘肃省政府都在肃王府旧址办公,现在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办公地点。


坐看东南了


兰州作为甘肃省会的历史并不长,直到乾隆中期,兰州才被确定为甘肃的盛会。其实在清朝之前,兰州的军事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为什么将省会设置在兰州呢?

首先讲一下甘肃的由来,甘肃其实是甘州和肃州合并而来的。说这两个地名大家比较陌生,其实甘州就是现在的张掖,至于肃州则是现在的酒泉。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江苏和安徽。江苏是江宁与苏州的合称,安徽则是安庆与徽州的合称。甘肃的很多地名都与汉朝有关,比如武威、酒泉、张掖等等,当年汉朝开辟丝绸之路,留下了这一系列荣耀。虽然甘肃这个名字在元朝才出现,但甘肃的行政区划大体上在汉朝就形成了。

在汉朝,甘肃被称为凉州,这是汉朝十三州之一。从汉朝一直到唐朝初期,甘肃的省会一直在武威。主要是武威水草丰满,既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因此,武威做了几百年的首府。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甘肃的首府从武威迁移到了张掖。唐朝前期一直在全力向西开疆拓土,迁移到张掖也是为了形势需要。宋朝这段可以直接跳过去,因为当时甘肃大部是西夏国的地盘。元朝统一天下之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甘肃省的省会就在张掖。

张掖最辉煌的时刻在明朝,当时由于要面对草原部落的进攻,明朝建立了九边重镇。张掖作为西北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的兰州更像是军事要塞。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在清朝的前期,准葛尔部虎视眈眈。张掖已经不再安全,而且随着经济凋敝的原因,继续留在张掖也不太合适。就这样,到了清朝乾隆时期,甘肃的省会从陇西迁往了兰州。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讲到了这一点,那会应该是刚刚迁移。

省会迁往兰州的原因很多,既有军事目的,也有经济目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往事。由于战争的影响,张掖和武威已经衰落,甘肃的经济中心在东南部,也就是兰州一带。从军事上说,兰州的地理位置极佳。向东可以拱卫关中平原,向南可以拱卫青藏地区。在宋朝时期,兰州就是西北的军事重镇,宋朝与西夏反复争夺。清朝选择迁往兰州也是形势需要,言而总之,这一举动是非常正确的。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都是以各省的省会为中心。但是随着海洋贸易的迅速发展,东南地区迅速崛起。与之相比,西北地区则显得黯淡无光。小编的一位同事就是甘肃人,他一直不愿意回家,小编百思不得其解。目前,兰州的经济总量达到了2500多亿,占到了甘肃省的四分之一。但是与邻居西安相比,差距就十分明显了,西安的经济总量接近8000亿,几乎相当于甘肃的总和。不过随着新丝绸之路的开通,甘肃等地也在重新崛起。


微兰州资讯


肃简称甘或陇,位于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市与肃州,今酒泉市二地的首字而来。

从历史看。张掖在先秦时是西部少数民族轮番登场的地方。到了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人强大起来。击败并赶跑了原来的月氏人,统治了张掖地区。到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年病进军张掖,战败匈奴,开始统治该地区,以后又置张掖郡。由此可见甘肃以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心在河西走廊西部,省会自然在张掖,或者酒泉,武威等地。

而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的历史并不长,清初甘肃省是由陕西省管辖的范围。由于陕西民风彪悍,而且管理的辖区面积太大,清朝就把甘肃重新设省。而当时西北的准噶尔汗国在处于鼎盛时期。准噶尔对甘肃虎视眈眈,清政府为了避其锋芒,不敢把甘肃形政首脑设在张掖。而东部的兰州依靠黄河天险能够确保省会安全。兰州向东能拱卫关中平原,向西能够进入青海地区。并且兰州是丝绸路上的商埠重镇及交通要道,人口密度大,地理位置优越,幅射范围更广,因而省会选择在兰州。

现在兰州是甘肃省最大的城市,是国家二线城市,更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郭郭


省会城市的选择,是一个国家从国家的安全、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等诸多方面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目的是为了由点及面的对国家机器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一般来说,每个省的省会城市都是该省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最发达的城市,从古至今,亘古不变。

张掖是甘肃重要的城市,一张图讲述其历史地位的变迁。

  • 甘肃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而张掖、酒泉和武威等城市都是在汉武帝时期建立的。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人不断侵扰西部边境张掖地区,到汉武帝时,战败匈奴,后置张掖郡,所以,甘肃以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心在河西走廊西部。

  • 唐朝建立后,唐朝时期的屯田制,使得张掖地区粮食丰收,战马无数,这时候甘肃地区的军事、政治等中心就慢慢的朝着西面张掖推进。
  • 元朝建立后,实施了行省制度,而甘肃行省就是其中,甘肃这个名字是由甘州和肃州合并而来,甘州就是张掖,肃州就是酒泉,在甘肃行省建立后,张掖便一直是省会。
  • 明朝时期,因为蒙古骑兵不断侵扰西部边境等,所以当时朱元璋撤销了甘肃省,和陕西省合二为一,这个时候的张掖不是省会,但是军事重心一直在。
  • 清朝建立后,甘肃又重新成为了省。此时准噶尔对甘肃虎视眈眈,清政府不敢把甘肃行政首脑设在张掖,而东部的兰州依靠黄河天险能够确保省会安全。兰州向东能拱卫关中平原,向西能够进入青海地区,也是丝绸路上的重镇及交通要道,人口密度大,地理位置优越,幅射范围更广,因而省会选择在兰州。

戏说古今的路人甲


我是HK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甘肃省的早期省会

甘肃建省是元朝的事情,当时叫甘肃行省,管辖原来的西夏全境。

西夏曾经在河西走廊地区建立了甘肃军司,甘州就是张掖,肃州就是酒泉。当时的省会在甘州——张掖。

张掖这座城市在元朝的时候还看不出来发展上限,因为张掖旁边有弱水。

再加上张掖处于河西走廊,元朝的丝路被打通了,张掖的位置显得重要。再加上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张掖靠近蒙古高原,所以气候与地理上都比较适合蒙古统治者。

2.兰州

明朝时,没有建立甘肃省,甘肃只是陕西省下的行都司——陕西行(hang)都司。

到了清朝,丝路这时候已经不畅通了,张掖的位置重要性下降,同时甘肃省从陕西省划出了陇右地区,就是现在的甘肃南部,这地方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要比河西走廊好得多,所以甘肃的省会这时候就需要南移。

再加上,张掖城市发展受限于弱水,而兰州旁边是黄河,淡水使用起来要比张掖方便,城市发展空间更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关注。


HK君


甘肃行政区域最早形成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 西北在历史上长期以黄河为界
  • 汉武帝击败河西匈奴,新建四郡,首建凉州
  • 凉州河西四郡
  • 武威,古凉州,凉州府及武威郡首府,取军功威武;
  • 张掖郡,古甘州,张国之掖以通西域!
  • 酒泉郡,古肃州,汉武帝犒赏,霍去病倾酒于泉,三军共饮,取名“酒泉“
  • 敦煌郡,古沙州,取”敦大辉煌”之意;
  • 金城郡,取”固若金汤”之意,自西宁--兰州,西控海藏咽喉,河湟谷地,北依黄河,控河西走廊要塞!
  • 陇西郡,现临洮、临夏地区。西北失去对河西控制,军政中心多设于临洮!
  • 武都郡,现陇南,通巴蜀!
  • 汉阳郡,现天水及定西东部。沿渭水过宝鸡通关中,过汉中沿汉江过襄阳直抵江汉平原!
  • 安定郡,现平凉、定西西部,固原,中卫地区,沿陇谷过萧关联关中!
  • 北地郡,现庆阳、吴忠、银川、石嘴山地区。沿黄河谷地北通包头,东出太原进华北!

甘肃并非网友意,直插藏疆蒙回西北各大民族之间,隔断各族联通,反而是以甘肃为肱骨生藏疆蒙之臂掌!

  • 甘肃是文化大省,中华文化传承基石!
  • 天水秦安大地湾显示,8000年前仰韶文明五期连续3000年文明!
  • 中华人文之祖--伏羲,天水大祭之证。
  • 大禹生于陇西,后迁至山西!
  • 周祖发祥于庆阳
  • 秦祖发祥于陇南
  • 汉打通西域,抵御了西亚伊斯兰文明东扩,新疆地区受汉文化影响深远!
  • 唐,文成公主进藏,吐蕃与汉融合加深,藏传佛教在甘影响巨大!

两宋政治、军事战略回撤,兰州以西长期不能有效控制,伊斯兰文明向东扩张,新疆、甘肃伊斯兰逐渐壮大!

  • 北宋
  • 河西走廊大部、银川周边属西夏统治
  • 元,依西夏制首设甘肃行省,包括河西及银川地区,首府张掖!
  • 元时期的甘肃行省辖区与清及现甘肃行省辖区差别很大,不能只用名称混淆!
  • 清以后甘肃行省辖区更接近西汉凉州辖区,因此,甘肃行省辖区依汉为基!
  • 无论西夏还是元朝甘肃行省,无论在辖区,还是历史上均不能做主要根据!

元,凉州会谈,吐蕃纳于中华多民族大家庭,兰州同时控河西走廊和河湟要地,甘肃军政中心向金城转移!

  • 凉州会谈
  • 西北向西三大战略方向,汇集兰州
  • 吐蕃咽喉,金城河湟谷地
  • 西域通道,金城依黄河控河西走廊东口
  • 蒙古,沿黄河出银川抵蒙腹地,出额济纳通蒙政治中心--乌里雅苏合!

明,重东北轻西北,亡于西北大顺集团!

  • 明,没有以清楚周秦汉唐等政权均起于西北的历史,认为人口、经济、科技重心向东转移!
  • 强化东部战略,强化东北军事!
  • 北宋长期在东北与辽金对抗,战事不少,北方军事集团不能南下!
  • 西北河湟之战失败,北宋随之亡!
  • 蒙古大军同样从西向东大迂回,南宋灭!
  • 明,山海关前无亡国危,西北大顺挺进北京,山海尚固!
  • 夫!自古中兴之王,起于西北,据中原复东南,凡起于东南,据中原难而东西两北不顾!

清认为西北军政中心在河湟一线,置兰州总督“节制三秦怀柔西域”,建兰州左右翼西宁、银川两府,建新疆行省,稳藏固疆!

  • 拆分川陕总督为四川总督及陕甘总督
  • 陕甘分治,置府兰州,西宁总理青海军政,银川总理后套!
  • 培养迪化,建甘肃新疆省,后建新疆省。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秦朝 陇西郡 秦安

汉朝 凉州刺史部 武威

十六国 东部秦州 天水

西部五凉 武威,张掖,敦煌,乐都

南北朝 东部秦州 天水

西部凉州 武威

唐朝 陇右道 乐都

两宋 东部秦凤路 天水

西部西夏国 银川

元 西部甘肃行省 张掖

东部陕西行省 西安

明朝 陕西省 西安

清朝 甘肃省 陇西,兰州

民国至今 甘肃省 兰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