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铁索连船,在历史居然上演了这么多次(下)


【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之战】

公元1363年(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迎来了最后的决战。

陈友谅军的船大而多,为了方便士兵及马匹行进,有一次选择了首尾连接的方法。

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命人驾驶了7艘携柴草的小船,乘风纵火闯入了陈友谅的巨舰阵。

风急火烈,陈友谅的舰队数百艘巨船被焚毁。

陈友谅全军覆没,自此朱元璋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同样的铁索连船,在历史居然上演了这么多次(下)

明太祖朱元璋

据说,陈友谅和罗贯中是好朋友,罗贯中写完《三国演义》之后还给陈友谅看过,这结果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宁王之乱】

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造反。

时任南赣巡抚,都察院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得知叛乱后,召集各路军兵,攻克南昌,等待与朱宸濠的决战。

宁王朱宸濠赶回南昌时,与王阳明在鄱阳湖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朱宸濠兵多、船多、火力猛,但是这位宁王可能也没读过三国演义,又又又一次选择了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

王阳明不管读没读过三国演义,都选择了最正确的火攻,这次实在没费什么劲就把宁王朱宸濠五花大绑了。

朱宸濠为了这次叛乱,苦心准备了十二年,最终葬身在了在这个他的先祖朱元璋曾经胜利的战场上。

同样的铁索连船,在历史居然上演了这么多次(下)

朱宸濠的失败,算是向朱元璋致敬了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铁索连舟,同样的失败,为什么一千多年来这么多人前仆后继愿意用呢?

铁索连舟的优点是:

1、稳定性好:可以在战船之间跑兵跑马,如履平地,运送物品方便。

2、舒适性高:船的晃动明显减小,避免士兵晕船。

当然,铁索连舟的缺点也是一大把,最直接的是:易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