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雨水:天一生水,東風解凍,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唐朝元稹《詠廿四氣詩 雨水正月中》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天一生水,東風解凍,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初衣解詩:雨水節氣是正月的第2個節氣,此時大地回暖,以長江中下游為例,此時進入了春天。而黃河流域,在漢唐時期,較現在和暖,流傳下的節氣詩詞,可以成為當時氣候和暖的佐證。“雨水”節氣成為了重要的農耕文化的組成部分。到現在依然對中國的農事有廣泛的指導意義。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是一部起源於公元前二世紀的歷法,經過後人的修訂解釋。

對“雨水”的解釋是這樣的:“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為雨水矣。”實際這只是一個觀察得出來的現象。就是這一時期春天來了,雨水增多。能夠讓草木發芽的,滋潤的只有雨水,這是因為東風來了,解除了天地的寒氣,播下了雨水。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看待這樣的說法,肯定覺得有邏輯不通的地方。

因為當代的氣象學家會告訴你,降雨是因為來自海洋的暖溼氣候,向大陸北方挺進,隨著溫度持續在10度左右或者以上,這種雨水稱之為春雨。但是古代的先民們,自然沒有當代學者這樣的宏觀,他們會從一些微觀中觀察季節和生物的變化。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天一生水,東風解凍,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流傳下來的一組24節氣詩,是唐朝的丞相元稹組織編著的。也集中了先民的各種觀察和智慧,運用詩詞的精煉華美,來描述了各個節氣的特徵和現象,成為許多家庭和旅人的必備日曆工具。

關於雨水,有著特別情景交融的表達。

“雨水洗春容,平原已見龍。”這說的是雨水節氣裡,春雨潺潺,讓春天露出了更加俊俏的容顏。所謂平原已見龍,是指山崗草木,聽雷而發,展現了勃勃的生機。春雷響過之後,萬物抬頭。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天一生水,東風解凍,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這種獺祭魚的現象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就像是兩岸猿聲啼不住,現在也已經成為難得的現象。但是唐朝,整體的氣候溫暖溼潤,大部分的森林還處在相對原始的狀態,許多山川河流維持著一派自然的風貌。這個中間可以觀察到雨水節氣裡一個特殊的現象。

那就是蟄伏了一個冬天的水獺,因為水中的魷魚增多,水獺開始在水中出沒。這種水生的哺乳動物,捕捉春天的魚,很有一套令人驚異的方式。它們將魚叼出水中,用短的上肢,將魚一條條的放在岸上,由於這種水生的哺乳動物頗像人類,它們圍繞著魚,用上肢來擺放魚,而它們上肢又經常的合攏在一起,彷彿是一種祭奠的姿態。所以這種奇異的景觀,成為春雨節氣中的一個標誌,叫做獺祭魚。

實際上這是水獺,在春天出來覓食的一種自然現象。看到的人一定會覺得又可愛又憨萌。結果後人,將獺祭魚,來形容那些沉在書中的書呆子,為了找一個典故,不斷地合起手,在攤開的書裡,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典故。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天一生水,東風解凍,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而且在古代的詩人當中,誰獲得了這個稱號呢?是李商隱。因為李商隱的詩詞用典隱晦,且必定是有來源,後人想象他,為了難住解讀者,一定是像獺祭魚一樣的在找典故,為難後人。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李商隱深通儒釋道三家典籍,一生又顛沛奔波,真正留給他歲月靜好的時間是不多的。只能說這是詩人平常的積澱和過人的天分,而足可以讓後人瞠目結舌。不知道一向深沉的李商隱擁有後人贈給的這個稱號,是快樂呢,還是反感?

在唐朝有很多描寫獺祭魚的詩詞,這也證明了在唐朝,溼地和江河自然環境保護的很好。但是獺祭魚在當代已經非常難見了。

就是大雁北飛,對於勞碌在都市的人們,也很難隨時仰望天空去捕捉。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天一生水,東風解凍,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這話寫得真真極好。雲色怎麼輕又重,風光怎麼又是淡又是濃?這難道不是一個悖論嗎?但這正是雨水節氣的魅力,這是春天由淺入深,一種最歡喜的表達。你看到了春光淺,但馬上,它會朝著越來越熱鬧的春天走。那淡淡的雲彩,那淺淺的風光都是前奏。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這就是最美的初春,因為一切才剛剛開始,一切都是上升路線,給人無比的清新與振奮。還沒有到2月,已經能夠感知無限的春意,那初開的花,是引領,等待你的必將是春光無限。

元稹所編修的24節氣詩,以及客觀,語句精煉,情景交融,典雅,而成為唐朝節歷的範本。新疆出土的兩本唐朝二十四節氣詩,代表著這種日曆成為普通旅人的隨身抄本,遙想在當時,也是萬戶千家的必備之物。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天一生水,東風解凍,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