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閱讀名著,品味經典。

本文就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從“比較文學”的角度,來同時賞析兩部“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中外小說,理解兩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妓女形象。

在東西方文學作品中,都有不少描寫“妓女形象”的。在這些作品中,有兩篇小說尤其值得關注,那就是《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茶花女》寫作於1848年,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兒子小仲馬;《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大約寫作於1642年,作者是中國明代作家馮夢龍。

兩部作品寫於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但是就其內容而已,卻有著“驚人的相似”。那麼,在這兩部作品當中,在“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題”方面,究竟有著怎樣的相似和不同呢?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瑪格麗特”從鄉下姑娘變成了巴黎上流社會的寵兒

一、“茶花女”和“杜十娘”雖然相隔千里,時空迥異,但卻閃耀著相似的“人性光輝”

因為有著相似的“人物形象”和“文學價值”,《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早就被國人所注意,將兩部作品、兩個人物相提並論,等同研究的學者不在少數。人們之所以將兩部作品相提並論,將兩個人物等同研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發掘東西方文學的某種關聯之處。

1.兩人在開啟自己的“繁華夢”之前,都曾有著一段淒涼的身世。

茶花女:從小貧窮流浪

“茶花女”的真名叫做瑪格麗特,因為她的隨身裝扮總是插著一支“茶花”,所以被人們稱為“茶花女”。瑪格麗特本來是一個貧窮的鄉下姑娘,由於家庭非常貧困,不得已來到“巴黎”尋找工作謀取生計。

隻身來到巴黎之後,瑪格麗特才發現找工作哪有那麼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她做過小工,也流浪過,最後由於生活所迫不得不落入風塵,開始了她的“賣笑生涯”。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瑪格麗特”曾經非常貧困

杜十娘:從小被賣進青樓

“杜十娘”是教坊內的一名青樓女子,她的父母、家庭皆不知所在,從小就被收養在老鴇家中。19歲之前,已經不知被多少公子王孫玷汙過。

然而,更糟糕的是,老鴇收養杜十娘並不是因為她可憐,而是“貪財無義”,想通過杜十娘來賺錢。杜十娘看透了老鴇的心思,於是在心上人李甲的要求下,自己出錢將自己贖出青樓。本以為會從此獲得一個幸福生活,沒想到“才逃離了這一個魔窟,後掉進了另一個深淵”。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影視劇中的“杜十娘”

2.雖然兩人都曾落難,但是也都曾過上一段十分奢華的生活。

茶花女:進入上流社會

瑪格麗特來到巴黎之後,儘管辛苦奔波也找不到好工作。但後來,她發現自己有一個“天生的優勢”,即自己那“嬌豔的美貌”和“燦爛的笑容”。

於是她決定利用這一優勢,很快,她便進入巴黎上流社會的圈子。這位具有稀世姿容的少女開始涉足巴黎各大跳舞場,她相繼結識了巴黎上流社會的裘拉第公爵、富貴公子哥兒、闊佬闊少們。

在這個過程當中,瑪格麗特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奢華闊綽,這可能是她人生的巔峰生活,但是卻不是她想要的理想生活。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在巴黎,“瑪格麗特”遇到了真心喜愛自己的“阿爾芒”


杜十娘:積蓄珍寶無數

杜十娘來到青樓之後,由於其“渾身雅豔,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長得十分漂亮,遠近紈絝子弟、富家巨室都來撒錢求歡。

在這個過程中,杜十娘獲得金銀釵鏈、珠寶玉器無數,此皆係數裝於“百寶箱”內,包括祖母綠、貓兒眼、夜明珠等珍貴珠寶。

正因為有如此積累,當杜十娘遇到富家公子李甲之後,由於相互傾心,她便拒絕了其他客人的邀請。然而這一舉動讓老鴇非常不快,於是處處想辦法來為難李甲和杜十娘。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杜十娘”將多年的積蓄都藏在“百寶箱”裡

3.兩人都極力追求真摯的愛情,為了愛情,她們寧可捨棄自己的“奢華生活”。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雖然都生活中風月場和青樓中,但是她們作為一個樸素的女子對真摯愛情的追求,卻是東西方作家都著力描寫並予以肯定的。

茶花女:為了阿爾芒典當珠寶首飾和馬車

瑪格麗特因為阿爾芒的真誠求愛,才傾以真心。阿爾芒經常關心瑪格麗特的身體,並且還珍藏著六個月之前瑪格麗特曾經丟失的“紐扣”,這讓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爾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爾芒決定和瑪格麗特去郊外租房子住,遠離喧囂嘈雜的社會。為此,瑪格麗特偷偷地典當了自己的珠寶首飾和馬車,用作和阿爾芒租房子過日子的生活費。為了阿爾芒,瑪格麗特幾乎丟掉了一切,除開典當掉珠寶首飾和馬車之外,她也斷絕了和巴黎所有上流社會的來往。

瑪格麗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要的只是和阿爾芒簡單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而,現實生活往往事與願違,這兩個相愛的人最終也未能走到一起。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瑪格麗特”非常珍惜和“阿爾芒”的純真愛情

杜十娘:為了李甲自己拿錢贖出自己

杜十娘曾經遇見無數紈絝子弟、富家巨室,但沒有一個讓她動心的,直到遇見了李甲,她才傾動了真心。和瑪格麗特的遭遇非常相似,杜十娘也是先看見青年李甲對她付出了真愛,才暗中決定對其託付終身的。

在李甲經濟拮据、倍受老鴇為難的時候,杜十娘用自己辛苦攢下的銀兩拿出來交給李甲,讓李甲用這些銀兩去贖出自己的身軀。青年李甲真是不但有了豔遇,而且還交了好運。杜十娘不但決定嫁給李甲,而且還是自己出錢把自己嫁給李甲。

這一舉動,足可見出杜十娘對李甲動了真情,她將自己贖出青樓之後,便決定和李甲回到老將,過一輩子平淡而幸福的日子。可惜她還是想得太簡單了,李甲最終還是辜負了杜十孃的真情。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李甲”在內心裡時真心喜愛“杜十娘”

4.兩個作家都極力關注人性的善良,兩部作品都歌頌了主人公純潔的品性。

處於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兩位作者,之所以都將作為“妓女”的瑪格麗特和杜十娘當做小說的主人公,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都發現即便是“妓女”身上也會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茶花女:善良無私

瑪格麗特美麗純潔,善良無私,文雅端莊,雖然她曾一度淪落風塵,但仍然保持一顆純潔的心靈和獨立的人格,嚮往真正的生活和愛情。她傾心阿爾芒,寧願為他典當自己的珠寶,當阿爾芒誤解她時,她又覺得人生處於最黑暗之中,因為她所真心相愛的那個人誤解了她,傷害了她。

杜十娘:堅貞不屈

杜十娘貌美大方,堅貞不屈,心底善良,雖然她身為青樓女子,但是她“久有從良之志”,早就想離開青樓去尋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她託身於李甲,並不是看中李家的地位和財富,並不是為了繁華富貴,她只是單純追求真摯愛情而已。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兩位女性,一方面展現了底層人民的樸實心靈,另一方面又顯示出人性的善良可歌。兩部作品告訴世人,即便是底層人民,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即便是風塵女子,也有追求愛情的尊嚴。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杜十娘”高興地嫁給“李甲”,但她沒有料到“李甲”是個負心漢

二、東西方文學作品中的“妓女形象”,其背後表達的“思想主題”各不相同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現實生活中的“妓女形象”都給人一種非常不好的印象,人們鄙視、厭惡、詛咒那些生活中社會邊緣的失足女人,在一定意義上,她們代表著“道德淪喪”。

然而,作家們能夠將寫作的目光投向“妓女形象”,這是作家們“人文精神”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這一點上,東方的作家要比西方的作家做得更好!

1.“茶花女”是西方文學中第一次描寫並歌頌的“妓女形象”。

《茶花女》的橫空出世,完全是因為作者小仲馬的親身經歷。瑪格麗特的形象,其原型就是小仲馬與之一見鍾情的巴黎名妓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因為小仲馬的真心相愛,阿爾豐西娜·普萊西非常珍惜這段感情。

兩人交往期間,由於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尚未完全杜絕和其他闊佬們的關係往來,小仲馬一起之下就離開了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等小仲馬再次回到巴黎,尋找他所愛的阿爾豐西娜·普萊西時,發現這名曾經往來於巴黎上流社會、和自己相愛三年有餘的巴黎名妓,已經患病去世了。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去世時,她才23歲。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去世給小仲馬巨大的震動,他懷著思念與懺悔之前,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把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故事寫成了《茶花女》。

由於小仲馬第一次將“風塵女子”作為小說的主要人物,並加以歌頌,這給當時的法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爭議。人們最終還是接納了這部小說,“巨大的爭議”也給小仲馬帶來了“巨大的名聲”。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瑪格麗特”的原型:阿爾豐西娜·普萊西

2.《茶花女》是對西方貴族資產階級“虛偽道德”的血淚控訴。

《茶花女》在發表之初,之所以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那是因為人們的輿論道德認為,一個身體汙穢的妓女不應該成為小說的主角,更不能對這種妓女進行歌頌。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們在反對《茶花女》的同時,巴黎的上流社會人物仍然在和各種各樣的妓女名媛進行往來。

這其中就包括小仲馬的父親大仲馬,大仲馬在成名之後,就拋棄了小仲馬母子,他瞧不起小仲馬的母親是一個裁縫,隨後在巴黎和多位名媛、妓女保持情人關係。

小仲馬在寫《茶花女》時,將以大仲馬為代表的巴黎上流社會的生活特徵也融進了瑪格麗特的人生道路中,在描寫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歌頌瑪格麗特的善良人性同時,也強烈地批判了巴黎上流社會階層、貴族資產階級的“荒淫生活”和“虛偽道德”。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瑪格麗特”臨時前,債主們都紛紛上門逼她還債

3.“杜十娘”是中國古代“妓女形象”的特殊代表。

中國作家早就開始關注“風塵女子”的生活及其生存狀態了,除開歷史上如梁紅玉、蘇小小、柳如是、董小宛、李師師、陳圓圓、李香君等著名的歌妓之外,還有許多真正墜入青樓、淪落床第的妓女。

她們要麼像“琵琶女”那樣能彈善奏,會歌弄舞,要麼像“賽金花”那樣富貴奢華,名揚天下。但是她們的結局都一樣:“悽慘。”杜十娘也是其中之一。

杜十娘從小就被老鴇收養,13歲破瓜,接客無數。後來結識了江南紈絝李甲,雙雙墜入愛河。一心想著擁有美好愛情、過上幸福生活的杜十娘,沒想到最後被李甲“轉賣”給富家子弟孫富。

這對杜十娘來說打擊太大:這既是一次愛情尊嚴的侮辱,也是一次人生理想的破滅。

作者馮夢龍塑造李甲將杜十娘轉手賣給孫富這一情節,實際上是再一次向世人描寫出青樓女子的悲慘命運。在世俗價值觀中,“妓女”身份的女子依然難以獲得人們的認可,她只能像“物品”一樣被賣來賣去。

但這一次,杜十娘不同於其他風塵女子。她最後主動拒絕了孫富的“好意”,隨後將自己從妓以來所積蓄的全部金銀財寶,統統都扔到滔滔江水之中,並隨之躍身一跳,落入江水葬身魚腹。

杜十娘性格剛烈,她跳江自殺,以死明志,敢於用自己卑微的生命向世俗反抗,這種反抗精神乃是中國古代眾多妓女中少有的品格。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杜十娘”終於看清了“李甲”負心漢的嘴臉,傷心地將其痛罵一頓

4.《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對中國古代社會“封建禮教”的強烈批判。

杜十孃的“死”,雖然是她自己跳江自殺的,但更是被“封建禮教”所逼迫的。殺死杜十孃的“兇手”包括:

第一,“愛情負心漢”李甲。

從內心來講,李甲也曾真心愛過杜十娘。但是他的愛情沒有去努力建設和保護,導致孫富來出餿主意時,李甲毫無防禦之心地中了圈套。但是,這不怪孫富,要怪就是怪李甲,他愛杜十娘,但是又不去保護她,最終竟然荒唐地又將杜十娘轉賣出去。將杜十娘轉賣給孫富,意味著“愛情和人生的破滅”。如果不是李甲對愛情的背叛,杜十娘斷不至於悲憤跳河。

第二,“殺人不見血”的封建倫理觀念。

李甲娶出杜十娘之後,之所以不敢乘船立即趕回浙江紹興府,而是“浮居蘇杭”,其主要原因在於李甲的父親乃“封建禮教”之代表,必然不會接納杜十娘。李甲又懦弱無能,不敢與壓在他頭上的封建禮教、宗法制度徹底決裂。表面上看,杜十娘是因為李甲的負心而跳河自殺,實際上則完全是封建倫理觀念的追殺,讓杜十娘無處生存。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杜十娘”心中所追求的美好愛情,很快便化為泡影

三、兩部作品的“悲劇性”分析

作為“悲劇性”,是指:進步、正直、善良主人公的有價值追求和不幸命運結局之間的矛盾衝突,激起人哀憐、悲痛、同情以至憤慨的審美特徵。

人們在對悲劇的欣賞中,往往能夠挖掘出深刻的價值,引起悲憤的力量。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正是“有價值”的被毀掉了,人們才會去尋找更多的“價值”。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無疑都是“有價值”的,她們身上甚至還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但是,這些“有價值”的東西隨著兩人的悲慘離世,而最終毀滅在人們面前。

1.真誠、純樸、善良的毀滅。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在天性中都透露著一種真誠、純樸、善良,她們在墜入風塵之前,都是十分可愛的女子。然而,社會是複雜而又險惡的,兩個女子又“可愛”變成“可憐”,在這個過程中,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和封建社會的“宗法倫理”要承擔主要責任。 為了生存,兩個可愛的女子被迫以身體為代價,來討取闊佬紈絝的歡心。

阿爾芒的父親之所以不能接受瑪格麗特,因為在他眼中,瑪格麗特是一個道德敗壞的妓女,然而這些所謂的“道德敗壞”的妓女,不正是像小仲馬的父親——大仲馬那樣的社會上層人物所塑造的嗎?

杜十娘雖淪落風塵,但是她是真摯的、是單純的,她沒有想到世俗生活的風險,如果早有料到,她還不如一直呆在青樓裡安逸享樂。然而,最終還是“封建禮教”下的倫理觀念、宗法制度逼迫她走向的死亡,所有的真誠、純樸和善良,都在頃刻之間毀滅殆盡。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瑪格麗特”終於在孤獨中去世,至死都未能再見上“阿爾芒”一面

2.愛情、理想、生命的毀滅。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都別無所求,就像尋求真正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她們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對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小仲馬和馮夢龍兩個作者都極力表現的“人性之美”。

瑪格麗特染上了肺結核之後,並沒有前去醫治,反而在得病後自暴自棄。這是她對自己“喪失真摯愛情”的一次報復,由於失去了阿爾芒的信任和愛情,瑪格麗特痛苦萬分。最終,瑪格麗特帶著她的愛情理想,在一片痛苦、孤獨中去世。

杜十娘在得知李甲將她轉賣給孫富之後,她突然間萬念俱灰,她所追求的真摯愛情竟然就是“一場買賣”。痛苦之餘,杜十娘將自己積蓄的價值數百金的翠羽明璫、價值數千金的古玩玉器以及無價之寶夜明珠、祖母綠、貓兒眼等珍貴財富統統傾倒於江河,隨後在憤懣和絕望中跳河自殺。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曾經所追求、憧憬的美好愛情和理想人生,最後都隨著生命的終結而徹底毀滅。被“虛偽道德”綁架的阿爾芒,和被“封建禮教”脅迫的李甲,最終都成了可恨的幫兇。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杜十娘”在悲憤和絕望中跳江自殺

3.悲劇的時代製造“時代的悲劇”。

瑪格麗特和杜十孃的悲劇既是“個人的悲劇”,但更是“時代的悲劇”。雖然她們自己也有缺點和不足,但是,無論她們怎麼努力,無論她們身上有多少“人性的閃光點”,都最終無法改變“被玩弄”“被遺棄”的悲劇命運。

在汙濁黑暗的時代面前,她們個人身上的“人性閃光點”,是無法照亮整個社會的“醜陋陰暗”的;相反,她們身上微弱的光芒,會最終被整個社會的“醜陋陰暗”所吞噬。

瑪格麗特和杜十孃的最大不幸,就是“生錯了時代”。

這個時代本身就是視女人為物品加之隨意玩弄的時代,這是一個悲劇的時代,任何人都可能被時代所傷害、所遺棄,何況像這些淪落風塵的底層女子,更是難以掌握自己的人生命運。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中國作家還是西方作家,都有著深刻的共識:他們將妓女們真實的生活記錄下來,絕不用浪漫手法加以“虛構”和“敷衍”,而是直接展示其“美好”和“淒涼”,最終便是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喚醒社會,改變時代!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小仲馬將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故事寫成了《茶花女》

結束語:

無論是小仲馬的“瑪格麗特”,還是馮夢龍的“杜十娘”,都未能逃脫悲劇的命運。小說主人公的美好理想、愛情願望與自身的缺點、過錯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等,以及“繁華時代”背景下的卑微人物命運,都為兩部作品烙上了“悲劇”的深刻印記。

不過,儘管屬於“悲劇”作品,其中所反映出來的對善良、正義、純潔、尊嚴等高貴品質的歌頌,以及對負心、背叛、荒淫、虛偽等醜惡力量的批判,則是兩部作品的“最大價值”和“永恆意義”所在!

從《茶花女》和《杜十娘》,看“妓女形象”在東西方文學中的異同

《杜十娘》的故事千古流傳

(如果您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