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和《杜十娘》:相似的女性命運,揭示愛情情感的普遍性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悽婉的愛情故事。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明代通俗小說家馮夢龍纂輯白話小說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故事大概講述京師名妓杜十娘為了贖身從良,追求真愛,將自己的終身託付給太學生李甲。可李甲最終出賣了杜十娘,最終造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劇。

《茶花女》成書時間是在1848年,而《杜十娘》成書時間是在明朝末年(17世紀前後)。相差幾百年,中國和法國兩個不同的國都。但是裡面的女主角卻有著相同的結局和相似的人生。

雖說,山川異域,中國和法國有著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民族習慣,成書時代也有差別。但這兩本書在女主的身份和結局這一點上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相同。這就不能說是一種極大的巧合了。或許,在面對同一類人的時候,每個民族都對這類人有著一樣的情感。


《茶花女》和《杜十娘》:相似的女性命運,揭示愛情情感的普遍性


01、不同的性格,相同的結局

古語有云:性格決定命運。雖然兩個女子有著相同的身份,但因為性格的不同,導致了兩人在面對愛情的時候,做出了不同的抉擇。而這個抉擇,導致了後世對她們的評價也大不相同。


《茶花女》和《杜十娘》:相似的女性命運,揭示愛情情感的普遍性


1、瑪格麗特的性格:依附男人的莬絲花,遇到困難選擇逃避,卻永遠失去了愛情

瑪格麗特是巴黎上流社會的交際花。原本就是被伯爵包養的一隻金絲雀,可是在遇到青年阿爾芒後,瑪格麗特很快就被阿爾芒堅持不懈的追求感動了,並且決意為阿爾芒放棄“金絲雀”的生活,選擇夢想中的愛情。

但很快,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因為沒有經濟來源而過的越來越拮据。瑪格麗特買了許多金銀珠寶,只為和阿爾芒在一起。但阿爾芒的父親知道後,寫信斥責瑪格麗特對阿爾芒的誘惑,並命令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懦弱的瑪格麗特選擇聽從阿爾芒父親的話,再次回到巴黎。

瑪格麗特的故事,其實是作者小仲馬和他的初戀情人瑪麗·杜普萊西的愛情故事。年輕的小仲馬因為瑪麗不願意和其他富商們斷絕關係,一氣之下和瑪麗分手並去國外留學。而幾年後,當小仲馬回到法國才知瑪麗已經去世了。

傷心的小仲馬寫下了《茶花女》,幻想著自己可以和瑪麗在書中再續前緣。但他卻忽略了,如果兩人真的在一起,結局是否會和書中一樣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沒人知道。

而巴黎,“瑪格麗特們”並不在少數。而瑪格麗特的性格其實是當時社會底層女子的一個縮影。在一個繁華的城市,每個像瑪格麗特般的女子都把自己的精力和金錢放在吃喝玩樂上,很少有人打算轉行去做別的行業,或許正如瑪格麗特所說的,做了這一行,想出來是不可能的。所以,瑪格麗特用自身的經歷回應了文中的一句話:我們,這一行的,怎麼可能會有愛情?

2、杜十孃的性格: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遇到困難選擇解決

杜十娘是明朝萬曆年間京都的一名花魁。從小知道錢財的重要性,因此漸漸的存了一個百寶箱,希望以後找到自己的良人後可以好好的過日子。而在千挑萬選中,她選了一名叫李甲的秀才,希望和李甲好好在一起。

可是想要和李甲在一起,就要解決自己贖身的問題。李甲囊中羞澀,因此杜十娘自己掏錢為自己贖身。甚至,自己掏錢和李甲一起上門去拜見他的父母。這時候的杜十娘,猶如一個“戀愛腦”女生。

可當她知道李甲聽信別人的挑撥想把自己賣了,杜十娘終於明白了,李甲並不是自己的良人。絕望之下,杜十娘把自己多年的積蓄,一一扔進了湖中,隨後自己跳湖自殺。

杜十孃的死,是偶然也是必然。明朝末年,社會風氣並不良好。整個社會一心沉溺於吃喝玩樂。因此明朝末年,稍微有一點錢的中層階級和上層階級都會選擇去找漂亮的姑娘聽曲,彈琴。而李甲自然是其中一個。

但對杜十娘來說,她要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真摯愛情,可這種愛情是喜歡吃喝玩樂的李甲不能給她的。從本質來說,杜十娘並不是因為李甲對她的感情而選擇離開,而是恨自己挑錯了人,並對愛情產生失望,從而選擇離開。

總結說來,雖然杜十娘和瑪格麗特都以死亡為結局。可是因為性格的原因,瑪格麗特選擇無憂無慮的當莬絲花,而杜十娘則是獨立自主的女強人。從性格上,兩個人就是完全不一樣的。而這,卻也是後世人們對這兩個女子不同評價的原因。


《茶花女》和《杜十娘》:相似的女性命運,揭示愛情情感的普遍性


02、不同的愛情信物,相同的愛情悲劇

在《茶花女》和《杜十娘》中,都有一件“信物”。對瑪格麗特來說,這件信物代表著愛情。而對杜十娘來說,這個信物,代表著信任。可惜的是,貫穿了兩段愛情的信物,卻也見證了兩段愛情悲劇。

1、對阿爾芒來說,茶花代表著純潔的瑪格麗特

小仲馬的這本書名叫《茶花女》。而在書中,瑪格麗特喜愛茶花,甚至出門時也要隨身攜帶茶花,因此被人們稱為茶花女。不僅如此,瑪格麗特每晚總會以茶花來暗示別人自己今晚是否有空,久而久之,茶花也就被等同於瑪格麗特。

我不可能再在家裡待下去了,我的房間似乎太小,容納不下我的幸福,我要向整個大自然傾訴我的衷腸。

對阿爾芒來說,瑪格麗特雖然身子髒了,可她的愛情還是純潔的,就如同那美麗的山茶花,也如同他們這段純潔的愛情。但,山茶花脆弱而又花期短暫,如同瑪格麗特美麗而又短暫的一生。

2、對杜十娘來說,百寶箱是她對未來生活的期盼

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個故事中,百寶箱除了有推進情節的作用外,更多的是代表杜十娘對未來生活的期盼。對杜十娘來說,她手上就只有一個箱子的金銀珠寶。而她希望,可以和李甲好好度過餘生。

對她來說,她願意和李甲分享百寶箱其實就意味著她對李甲的信任。她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積蓄過著她想要的日子。可憐的是,李甲的不信任讓她的心一下子跌落到谷底,也不再對這個男人有著任何的希望。

十娘抱持寶匣,向江心一跳。眾人急呼撈救。但見雲暗江心,波濤滾滾,杳無蹤影。可惜一個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於江魚之腹!

三魂渺渺歸水府,七魄悠悠入冥途。


《茶花女》和《杜十娘》:相似的女性命運,揭示愛情情感的普遍性


03、不同的國家,相同的女性歧視

不管是中國還是法國,都對於底層女性有著一種天然的偏見。甚至認為,所有的這一類女性都是低賤的。但其實並不是,可是不管是哪裡,對她們的偏見和歧視依然是存在的。

1、法國對底層女性的歧視

在巴黎,瑪格麗特等人雖說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眾人都知道,她們只是富豪的玩物,有錢便可以擁有她們。因此,法國的上流社會眾人並不以包養她們為恥,反而會認為帶著最漂亮的姑娘出去,便是最有面子的。

而十九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的興起,解放了人們壓抑的思想。當時的文學界,從現實主義轉向浪漫主義時期。這個時期湧現了一大批浪漫的小說家和詩人。如:斯達爾夫人、拉馬丁、繆塞等人。

浪漫時期的法國,自然會舉辦眾多的派對。因此,像瑪格麗特等人的女性也會出現在這些派對中,為眾人表演節目,甚至給他們找樂子。但是,對於上流社會的人來說,這些底層女性只是一個消遣的玩物,甚至是一個娛樂工具。因此,許多人也並不會把這些女性當成“人”來看待,在貪戀美色後,上流社會的人們自然會把底層女性拋在一旁。

2、中國自古以來對底層女性的歧視

中國自古以來,對像杜十娘那般的底層女性一般是抱有歧視態度的。先不說,在儒家影響下,這類底層女性被歸為“下九流”的地位,而稍微有一點點身份的人,不管是男是女,也都看不起這類底層女性。

而自古以來,家境比較富裕的商戶也喜歡把這類底層女性納為妾。這類女子,永遠也不可能當人家的“妻”。因為出身問題,她們會遭到男人家中族人的反對,如同李甲遭遇父母的反對,也會害另一半遭遇別人的嘲笑,甚至還會影響另一半的前途。

可“妾”,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算家庭成員,更像是一個丫鬟或者奴婢。而富人們因為一時新鮮,把這類底層女性納回家,新鮮勁過了,可能又會去找新的女子。但對這類底層女子來說,最好的歸宿便是去大戶人家家裡當妾,想起來她們也未免太可悲了。


《茶花女》和《杜十娘》:相似的女性命運,揭示愛情情感的普遍性


04、不同的年份,相似的時代背景

曾有人說:“作者筆下的文學作品其實就是自己生活的反射。”雖然,《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看著都是愛情故事。可是裡面卻有著相似的批判和對現實的不滿。而這,也是和當時相似的成長經歷和社會環境所造成的。

1、小仲馬所處的時代背景:上流社會的糜亂以及父親的不承認讓他重新思考現實

小仲馬的父親是文壇著名的作家大仲馬。但是,這位鼎鼎有名的作家卻在私生活上混亂不堪,並有許多私生子女,小仲馬便是其中一個。而喜歡玩樂的大仲馬,並不肯承認小仲馬的身份,導致小仲馬頂著“私生子”的身份被別人嘲笑了很多年。

而在那個時候,沾花惹草並不是個例,反而是個普遍現象。當時的法國,受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所有人的宗旨都是及時行樂。因此,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出,19世紀的法國,每天都有著奢侈的派對、精緻的衣服和首飾。

而那個時代,所有的人都愉快的享受著“個人自由和及時行樂”。所以,糜亂的社會讓小仲馬開始思考,到底這樣做是否正確。直到成年後,他認為,、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並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

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2、馮夢龍所處的時代背景:晚明時期上層階級醉心於玩耍遊樂,而他用批判現實的精神希望讓社會警醒

嘉靖以來,江南地區工商業的繁盛,財富的不斷積累,給人民的生活享受創造了條件。但社會風氣往往隨社會變化而變化,明初崇尚儉樸的風氣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奢侈浮靡的風氣。

這股奢靡之風盛行於江南,尤其體現在衣食等日常生活方面的消費上,從縉紳士大夫到富商巨賈皆揮霍成性,窮奢至極,乃至整個江南社會競相效仿、攀比,追求奢靡,崇尚奢華。

而當時的貴族子弟,紛紛以吃喝玩樂為榮。其中最著名的是晚明才子張岱。他堪稱是明朝最會玩樂的公子哥了。而他把他早年間的玩樂寫成了《西湖夢尋》和《陶庵夢憶》。

雖然所有人都沉浸在玩樂中,但馮夢龍卻感慨於眾人的玩樂。因此,他寫下了“三言二拍”,希望以故事來警醒人們,不要貪圖享樂。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則是裡邊的其中一個故事。


《茶花女》和《杜十娘》:相似的女性命運,揭示愛情情感的普遍性


結語:

《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都是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地位的愛情書籍。但是在這兩個愛情悲劇的背後,我們所能看到的卻是兩位作者對於糜亂社會的失望,以及希望以自身能力改變人們思想的努力。而這,或許是兩位作者,相隔時間和地域,共有的一點默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