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上官、独孤、欧阳等等这些复姓都去哪儿了,复姓的人怎么这么少见?

過期馒头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姓名是由祖辈传下来的姓和自己取的名称组合而成。祖辈们的这些姓氏也被收录进了百家姓里面。这本《百家姓》在北宋初期成文,收录了单姓(也就是一个字)444个,复姓(两个或两个以上)60个。成为一种历史文化一直流传至今。

受这种偶像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热衷给孩子取好听的名字,名字可以随心所欲,但是那些姓氏却是固定的,恨自己的祖先没有给自己传承一个好听、优雅的复姓。仔细盘点下,古代非常常见的复姓如:西门、独孤、司马、上官等复姓在现代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复姓直接就消失在人海。当我们问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些复姓也就都去哪了。

说起中国古代复姓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是根据自己居住的地方来做姓氏。在春秋时期,有一个郑国的人居住在城的西门处,其子孙便以西门来作为姓,还有南门,南郭,东郭等复姓也是如此得来。

第二是根据官职来取姓。西周时期,国家为了方便管理军事、土地、人口、工程等事宜而又不集权于一人就设立了三个职位,司马、司空、司徒,将国家的这些权利分摊给这三个职位。这样掌控国家命脉的职位一度让族人觉得是十分光荣之事,于是就一直将这些官职作为姓氏流传下来。

第三是根据君王封邑来做姓氏。一些有功之臣在古代通常都会得到君王赏赐,除了金银财富就是封地来作为奖励,一般被封地的大臣或者储君后裔,会享受这份荣耀,用封邑地名子子孙孙繁衍生息不断继承。最有名的就是上官这个复姓的来源。

第四十根据少数名族的的姓氏而来。在古代,华夏大地之上有很多的复姓少数民族,各种征战,占领,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入侵中原,交替存在,民族交融十分紧密。来自鲜卑族拓跋部落的复姓拓跋,宇文,慕容亦是来源于鲜卑族。这些胡人或者杂胡人的姓氏与汉人相结合,融洽,有些就保留下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姓之人越来越少,一是因为人们为了简化复姓,有些外族人为了融入汉文化都会给自己取一个新的汉人名字,就像久居中国的外国人也会给自己取一个中文名字一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官职复姓和封邑地名复姓的官场人士得罪君王,被革职,或者屠杀,为了躲避这种灾祸,其后代族人隐姓埋名,或者取新的单姓来生存下去。

历来朝代更迭,自然会有一番动荡时期,得权人欢喜,失势人忧愁,那些前朝后裔官僚等为了活命也会改掉一些贵族姓氏,这也是导致了复姓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