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种刑罚,虽不伤害肉体,受刑人却羞愤不已,为何生不如死?

古代刑罚作为统治者惩罚罪人的方式,从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是统治者对人民统治力的一种象征。只有人民有真正的畏惧感,统治者才能更好的管理人民,百姓们才不会有反抗的想法。

众所周知,中国的刑罚制度已经延续了千年的时间,也是中国古代律法很好的体现,古代刑罚的变化,更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缩影。

古代有种刑罚,虽不伤害肉体,受刑人却羞愤不已,为何生不如死?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刑罚也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可谓是花样层出,想尽一切办法对付人,有些刑罚更是让很多人听了闻风丧胆。

很多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承受这些刑罚的折磨。剥皮、腰斩、凌迟等等这些酷刑更是在古代中很是常见,很多人都受过这些刑罚,让人看了都是心惊胆战,你会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时候。

今天古代有一个有趣的刑罚,这个刑罚对于剥皮来说应该是算比较轻的刑罚,因为这个刑罚是不会折磨你的肉体,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刑罚不伤害肉体又怎么可以算作刑罚呢?

古代有种刑罚,虽不伤害肉体,受刑人却羞愤不已,为何生不如死?

其实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你们想到的,古人自然也都考虑到了,统治者是不会让犯人好过的。其实这个刑罚对于人的折磨,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的摧残,人们会在精神上受到折磨,这对于要面子的人可能是更要命的惩罚,这种折磨会让他生不如死。那么这个刑罚是什么呢?没错这个就是很有名的髡刑

髡刑可能你们听了会很陌生,但是这个刑罚其实很久以前就出现了。髡刑其实讲白了,就是给犯人剃光头或者剃掉犯人其他的毛发。

古代有种刑罚,虽不伤害肉体,受刑人却羞愤不已,为何生不如死?

可能这个刑罚在现代看来根本不算刑罚,但是,对于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百姓,可以说是致命的,这是一种人格侮辱。

古代人认为身体上的东西都是父母给的,可不敢轻易的去做剃发这样不孝的行为,都说百善孝为先嘛,古人们更是重视孝道。

所以这样的刑罚也是对他的羞辱。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很多人崇尚佛教,所以很多僧人都剃光头,还不结婚,还被当时的世俗社会认为,这些人都是不孝之人,对他们很是鄙视,称他们为髠人。

古代的男人都是留长发和胡须,给他们强行剃发须,犯人会非常的痛苦。其实这个在清朝时算是很常见的事了,自从满人入关以后,就听取自己谋士的意见。

古代有种刑罚,虽不伤害肉体,受刑人却羞愤不已,为何生不如死?

对当时的汉族人民实施髡刑,以此来打击汉人心中的骄傲,毕竟当时的汉人一直以天朝人民自居。把汉人的头发都给剃掉,只留下脑后面的头发被允许编成辫子,而且汉人穿的衣服也被强行改成了长袍马褂。

满人也是非常的残忍,摧残了整个汉族人民的内心,这也是首次对一个民族实行的刑罚。但是,这个措施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加快了满人对汉人的统治与降服。

对于髡刑古代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曹操当时在打仗的时候,就下了一个命令,不准部队破坏农田,如果谁违反这个命令,应当被杀头。

古代有种刑罚,虽不伤害肉体,受刑人却羞愤不已,为何生不如死?

但是再有一次中,曹操的马可能是受到了惊吓,突然冲进了农田里。在众目睽睽之下,曹操也不能言而无信,便找来军师说应当如何解决,军师非常惶恐,自然是不能说杀头,毕竟这可是主公,便急中生智,对曹操说:“主公只需要割下一点头发即可解决此事。”曹操便以此代替了杀头的刑罚,也表现了自己的言出必行。

其实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也有这样一个处罚方式,对犯人进行侮辱。这就是著名的阴阳头,顾名思义,就是一边有头发,一边没有头发,而且还要被拉去当街展示。

这在常人看来可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看热闹的人都会对这个人议论纷纷,甚至出言辱骂。这种精神上的惩罚真的是非常可怕的。朱元璋当时有一个儿子就被实施髡刑,表示自己对儿子的生气。

古代有种刑罚,虽不伤害肉体,受刑人却羞愤不已,为何生不如死?

这么看来,从古到今,人人都是一个重视名声之人,而古人正是恰恰利用了人们这个要面子的特点,实施刑罚。对病下药,可谓是恰到好处。

抓住人们的弱点,一击致命,更是加深了统治者的威严,人民也不敢生出反抗心理。刑罚虽然可以对人起到一定的控制,但是也要适当放松,物极必反。太严厉了,反而会使人民产生逆反心理,最后会受到人民的唾弃。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