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奇书《阴符经》

道家奇书《阴符经》

《阴符经》又被称为《黄帝阴符经》,看上去像是说的养生,但是却不只是养生之事,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熟读过《阴符经》,而且还给《阴符经》做上了自己的注解,注解人员的名单中不少是国之栋梁,但是也有人说是假托的,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无数种说法使得这本奇书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那到底有没有那么奇呢?首先从作者来看就称得上奇,就像是《山海经》一样,没有一个具体的作者,有人说是黄帝撰写的,也有人说是李荃,还有人说是一个道行高深的道士所作,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只是猜测,无法证实。

《阴符经》经文很短,共400余字,分为上中下三篇。李筌将之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民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文以隐喻论述养生、安民、权谋等。但各注家对其内容看法不一,悬殊很大。有人认为是谈道家修身养性之法,有人认为是纵横家之书,有人认为是兵家之谋略书。比较而言以第一种看法者居多,因《阴符经》上篇有“知之修炼是谓圣人”。可见其宗旨所在为道家修炼方法,当为道家修炼实线的总结。

道家奇书《阴符经》

既为道家修炼之法,当明了“谁修?”、“修什么?”、“怎么修?”、为什么修?”。

《阴符经》,“阴”,为暗中,隐藏之意。“符”,为符合,契合之意。阴符经,当为暗合大道的经义或方法。本人将其理解为“内化术”。

《阴符经》开篇即点明其宗旨,在于“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道在本体之外,作为客体的存在,其自演自化,无为而为,无论善恶,自然而然。本体如何“执天之道”?那么就需要把天道内化为人道,天性内化为人性。如何内化?首先必须“观天之道”,了解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用现在的语言可以理解为对“天道”的“复制与粘贴”,在内心建立起一个“人性”版的“天道”,就是“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性,人也”。于是就可以观外而后观内,以内视之法去探查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变化与差异,推测其生与灭的过程,揣测其时机,让心与物契合而采取行动,相机而动,随遇而安。这便是执天而行的道理。

天地变化,危机四伏,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危机中往往成为定机的关键。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相互间既互化,又相互矛盾,把握其中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物极必反,小心体察,以人道暗合天道,“施行于天”,就能趋利避害,使人道得以进化。

道家奇书《阴符经》

天地万物从产生到灭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观天之道”以观万物“生灭”为要义。而内化外物,执天而行的关键则在于“盗机”,从万物运行生灭轨迹中去盗取行动的时机。所以圣人当在“日月有数,大小有定”的天地万物运行规律中把控时机,随遇而化。

致虚极以养心,无私我之心以察天道。天道大私而公,无恩而恩。物与心相互印证,全心浸于对万物生灭变化的观察中,随物而化,随机应变,顺势而为。所以《阴符经》通篇所论都是修道之人如何去把握天地万物生灭的变化,如何内化万物,盗机而行,趋利避害,顺应自然,而达到人的成功与进化。实为道家之实践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