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酒醉后写下的一首词,最后两句吓得黄州大小官员冒冷汗

酒真的是中国文人优秀作品的催化剂,最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在酒后一气呵成。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就是酒后完成的,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大唐第一诗人李白更是离不开酒,还写下了著名的劝酒诗《将进酒》。

北宋著名的文化巨人苏轼也是酒的爱好者。苏轼这位文人大家实在太熟悉,中国人没有人会不知道苏东坡——这位文化史上的全才和天才,因此不再对苏轼作过多赘述。

苏轼酒醉后写下的一首词,最后两句吓得黄州大小官员冒冷汗


今天小编介绍一首苏轼的酒后词,黄州官员看到最后一句后吓得一身冷汗,这首词是《临江仙》。

临江仙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为什么黄州的官员看到后很害怕呢?要了解原因,首先要知道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苏轼酒醉后写下的一首词,最后两句吓得黄州大小官员冒冷汗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这是苏轼第一次被贬,45岁,是他贬谪生涯的开始。尽管苏轼很旷达,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样的调侃之词,看似已经放下了贬谪的痛苦。但是,苏轼的这种旷达是在一次又一次被贬的磨难中磨练出来的。黄州毕竟是苏轼第一次被贬,心里难免有一点悲凉,因为落差实在太大,曾经是天之骄子,如今是贬谪的犯官,这像苏轼宣布了一件事情:你已经不是曾经受人尊敬的苏大学士了,你是一个被人排挤的犯人。

苏轼在黄州的几年,心境有一个有悲凉转向旷达的过程,这首《临江仙》就显示了他心境的转变。

苏轼酒醉后写下的一首词,最后两句吓得黄州大小官员冒冷汗


词的上片记载苏轼和朋友喝酒直到深夜才回家的事情。

这里提到了两个地点。一个是东坡,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帮助他开辟了一块荒地,这块地在家的东边,所以取名东坡,苏轼在这里修建了五间雪堂,是苏轼喝酒的地方。另一个地点是临皋,是苏轼的寓居,能听长江涛声。“归来”就是回到这里。

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说明了喝酒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醒复醉”三个字用的实在太好,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自然而然的引出来“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深夜才回家的苏轼,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如果是常人,面对童仆不给自己开门这样的事情,想必是暴跳如雷了吧,但是苏轼不会这么做,他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开始思考人生。不得不说这样的苏轼有点可爱,十分达观。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苏轼酒醉后写下的一首词,最后两句吓得黄州大小官员冒冷汗


词的下片避风一转,开始抒情。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这两句化用庄子的名句“汝生非汝有也”和“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宦海沉浮,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苏轼在寻求精神解脱的方法。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简直神来之笔,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诗人渴望与自然溶为一体,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解脱。这是苏轼走向旷达的开端,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是难能可贵的真性情。

苏轼酒醉后写下的一首词,最后两句吓得黄州大小官员冒冷汗


苏轼在黄州虽然有团练副使的官职,其实是一个罪臣,行为受到限制,如果他逃跑了,当地官员要负责。所以黄州的官员看到最后一句时,以为苏轼要逃跑,十分害怕,连忙来到苏轼家里,看到苏轼还在,这才放心。

苏轼向往自由,但应该不会做逃跑这样的事情,黄州的官员实在多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