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美英没有援助苏联,且苏联没有恶劣天气影响,那么苏联能否抵挡住德国进攻?

朝夕闻道


如果没有美英的支援,苏联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事实上已经被德军占领了,俄国佬只能饿着肚子拿着烧火棍和坦克拼了。如果再加上天气良好,恶魔斯大林只能躲在西伯利亚打游击了。


朋翔千里


问题问得好!我来回答一下

毫无疑问,如果英美不援助,苏联根本抵抗不住。

换句绝对一点的言论:根本就无法抵档

主要原因有五个:

1.粮食、罐头短缺。朱可夫和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都写得很清楚,42年的时候,随着战线深入乌克兰,粮食非常紧张,之前的储备粮基本吃完或丢失。

如果没有美国罐头和食品,苏联就饿死了 而且请注意,美国提供的罐头、粮食都是成品,这可以解放大批农民,让他们去参军。没有这些粮食,再多的兵源也徒劳,因为实在无法为这支部队提供足够的供给。

2.武器生产跟不上。在这些物资中主要为军火、战略物资、机械设备以及食品。其中各种型号的飞机1.4万架,汽车49.5万辆,装甲战车1.2万辆,摩托车3.2万辆,列车1.3万台,各种防空火炮7944门,冲锋枪10.8万支。

到现在还有很多争议性的言论,说这些武器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单单1.

4万架飞机这就比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的飞机高出一倍数量,说是杯水车薪恐怕是想把胜利的果实都塞进自己口袋里吧。

3.石油也非常短缺。在我们印象中,苏联是一个石油大国,拥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疆域,但是它很难量产高品质石油。高品质的航空汽油和添加剂都是英美提供的,要是没有高辛烷汽油,IL2飞不起来。

4.英美在西线的牵制。在我们看来德国生产力似乎跟不上苏联,但是这主要原因是英美在西线对德军的干扰,否则其生产力不会弱于苏联。因为德国当时控制了将近3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三亿人在德国的管理范围内。如果说当时盟军不干扰德国常规生产,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德国生产力会超越苏联。

5.虽然斯大林格勒是转折点,但是别忘了之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美国正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才真正的加大了援助力度。援助前一败涂地,援助后势均力敌,这援助是否重要还需要争议吗?

说了这么多,援助固然重要,但苏联人民勇敢的抵抗法西斯力量也不可忽视。只有相互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增大胜利的可能性。


前线分析


题主好

首先我们承认这个假设,德国对苏联的攻势一如既往的顺利,德国的机动部队顺利的开进了苏联,那么苏联能抗的住吗,我认为能扛得住,只是代价比没有假设时大的多。

1941年6月22日,德国宣布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进攻苏联,此时的苏联已经被打得节节败退,但是如果德国已经进攻到了苏联的莫斯科,那么全部苏联人将会全员参与这场关乎灭国的战役,不管男女老少,残疾病人都会参与,还有这是一场苏联本土作战的战争,苏联的经济,科技,资源,武器弹药将会用极限的方式供应给前线作战苏联红军。

此时德国将会看到苏联毛熊最后的狂怒,并且整个德国的军队将会被撕碎,而苏联也将元气大损,甚至进入21世纪也恢复不过来。

最后历史规律也无法接受法西斯这样的政权存在。


小历史课堂


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一,在二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战中,美国不仅直接参战,而且向盟国提供了巨额的物资。英国、苏联和中国能够顶住对手的进攻,美国的物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人认为,美国的物资是苏联战胜德国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美国的物资,苏联早就被德国干掉了。那么二战时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能不能挡住德国?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没有美国的物资,苏联也能挡住德国,只是苏联付出的代价更大,打的时间更长而已。

首先,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三大工业国,苏联的实力并不弱于德国多少。如果苏联进攻德国,苏联肯定不是德国的对手。但如果苏联依托庞大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资源,苏联未必会输给德国。二战中,苏联动员了4000多万人参战,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7万架飞机。虽然苏联的武器质量比不上德国,但兵员数量和武器生产速度比德国快的多,补给速度也远远超过德国,当德军推进到苏联腹地的时候,德国的补给能力已经远远落后于消耗速度,所以苏军的军队和装备越打越多,而德军越打越被动,这是苏联能战胜德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然,二战中,美国确实给了苏联巨大的援助,二战中美国向苏联提供了112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14000余架飞机、7000多辆坦克、42万辆汽车等等。不过这些物资仅仅占到苏联生产总量很小的一部分。美国援助的飞机约占苏联产量的10%,坦克约占苏联产量的7%,火炮仅仅占到苏联产量的1.5%。同时,这些物资大部分是苏联用真金白银和其他物资换来的。所以说,苏联依靠美国物资挡住德国是站不住脚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物资不重要,如果没有美国的物资,苏联肯定打的更艰难,损失也更惨重,很可能苏联会彻底沦为二流国家。此外,美国援助大部分是在莫斯科会战之后到达的。莫斯科会战之前,一直是苏联自己单干,苏联凭借辽阔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节节抵抗,有效的消耗了德军的战略资源,德军越打越艰难。事实上,德军打到莫斯科的时候已经到了极限,因为德军的后勤已经严重跟不上,前线的德军甚至连冬衣都没有,这是德国输掉莫斯科会战的主要原因。

莫斯科会战后,苏联将战线稳定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线。美国也正是看到苏联挡住了德国,所以才提供了战略支援。如果苏联输掉莫斯科会战,没能力挡住德国,美国自然没有必要再援助苏联,即使援助也是浪费。同时,当时的美国刚刚进行战争动员,能够提供的武器和资源比较有限,美国直到1942年才有了疯狂的产能,运输能力也有了提升,美国的庞大物资才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往苏联。不过由于德军和日军的封锁袭击,美国运往苏联的物资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直到1943年苏联才真正大规模接收美国的物资。在1941年底到1942年初苏联最艰难的时刻,实际上是英国人给苏联帮了大忙,当时苏联的主要物资来自英国,英国人的物资给苏联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莫斯科战役中,其实是苏联人凭着自己的狠劲挺了过去。

莫斯科会战后,苏联的处境已经大大好转,苏德战争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当然,德国人仍然不断发动攻势,试图突破苏联的防线,就这样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斯大林格勒爆发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进行了激烈的巷战,苏联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海量的武器,硬是干掉了德军。当然,苏联在此战中伤亡惨重,损失巨大,大量的苏联男丁消耗在了拉锯战,苏联丢掉了乌克兰的粮仓,国内被打的千疮百孔。当然,德军也没占多大便宜,德国同样伤亡惨重,已经无法像战争初期那样发动咄咄逼人的攻势,德国人深陷苏德战争的泥潭。为了夺回战争的主动权,德国人在1943年孤注一掷的发动了库尔斯克会战,但德国人同样遭到了失败,苏联人抵抗程度丝毫不减。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军已经彻底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苏联人开始反攻。而就在此时,美军的海量物资开始陆续达到,虽然此时的美国物资对处于贫血边缘的苏联非常重要,但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因为苏联已经成功的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可以说,即使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也能赶走德国人,只是打的更久、损失更大而已。所以没有必要夸大美国援助的作用。事实上,美国对苏联最大的援助其实是来自对德国的封锁和轰炸,英美的封锁和轰炸牵制了德国的部分军事力量,并摧毁了德国的大部分厂矿设施和工业产能,否则如果战争再持续几年,苏联可能真就惨了。即使赶走德国人,苏联也被打残了。别说和美国争霸,能不能保住大国地位都是问题。





诗雨花魂


那苏联是抵挡不住德军的闪电战,客观原因分析,如果美军没有参战,德国没有两面受敌的,窘境,那么德军肯定会拿下苏联,因为在第一波进攻开始的时候,苏联没有一点准备,飞机都甚至都没有起飞,就被打落在跑道上了,更恐怖的是德军的闪电战,直接大纵深穿插战术,更是打的苏军措手不及,所以,苏联是抵挡不住德军的进攻的





汉斯1945


答案是肯定的。其一,由于苏联战略纵深之大,德国想要短时间战胜苏联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且远东的日本关东军主力已经被打残,高级军官损失殆尽,日德会师已无可能。其二,苏联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人口基数,资源也足。其三,最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民族性。这个国家的民族性举世无双,跟中国不相上下,不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绝无投降之可能。寒冷的天气只是加速了德军败亡,不是决定因素。再者,英美对德战役那也是莫斯科会战结束两年后才开始,所以前者对苏联并没有决定性意义的援助


陈达灵


首先说明,历史不能假设,更何况,你这个问题假设的条件实在是太多了。

下面我试着猜测一下二战的走向。

先来说结论,苏联是可以抵挡住德国的进攻的。

为什么呢?

先来看第一个条件,即使美英不会援助苏联,英国也是要自保的。要知道,1940年,希特勒就发动了海狮计划,意图灭亡英国,只是在英国的顽强抵御下希特勒才没有得逞,转年开始进攻苏联。

但是,德国给英国的压力太大了,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英法联军在西线不会发动进攻吗?暂时可能不会,但总要开辟第二战场的。当时英国的国力是比德国要弱,但海军实力还是强于德国的,更何况英国法国有着庞大的殖民地,即使没有美国援助,英法靠人命堆,也要从英吉利海峡打回去。即使在防御阶段,德国也要在西线保持强大的兵力,这就分散了德军的战斗力。

再说苏联。苏联的优势是庞大的人力资源和辽阔无比的国土。当时苏联的工业设施和人口大部分在东欧平原,但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苏联政府已经开始向西迁移设备和人口了,就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苏联人口将近两亿,德国人口六千多万,人口差距这么大,德国凭什么占据苏联?

即使在德国进攻苏联顺风顺水,日本看了眼红,然后也开始从东边进攻苏联。德日加起来,仍然敌不过苏联+中国。

当时的战争的确是惨烈,但要灭掉苏联两亿和中国四亿人口,可能吗?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了,这个体制的最大优势就是越压越强,想让苏联向德国投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归根结底,还是德国国土面积太小,人口太少,希特勒又不会重用雅利安人以外的人,这极大地局限了希特勒的回旋余地。

所以说,即使英美不援助苏联,德国也没有恶劣天气的束缚,德国也不可能占领苏联。与德国比起来,苏联的战略空间要大得多。可能二战会多打几年,会多死几千万人,但苏联是可以抵挡住的。

这里我还没有分析斯拉夫人的民族特性,德国占领地区的叛乱和德国内部的矛盾。

总而言之,德国是蛇吞象了。


糊涂橙


抵挡德军没问题。即便没有援助,也不要紧,无非是代价大点,时间长点,别拿外援当决定性的因素,毕竟,入侵苏联的德国空军不是P51消灭的,入侵苏联的德国陆军不是谢尔曼消灭的。看看世界地图吧,看看德国多大,看看苏联多大,再看看当时两国的人口,苏联的潜力太大了,要人有人,要纵深有纵深,别太看中德军的闪电战,精良的机械化装备,你只需看看几年的苏德战争,德军才进攻到苏联什么位置就知道苏联有多大了。


四海之内大胖狐狸


如果没有美英援助,苏联依然能打赢。理由很简单,苏联不是法国,没有高速公路,有很长的战略纵深。德国人玩闪电战,好听了讲速战速决,实际上就是缺少战略资源。一旦停滞是耗不过苏联的。所以,没有美援的结果就是德军陷入战争泥潭,苏联缓过劲后独立反击,最终打到英吉利海峡。


Danny5v


又是假设前提的问题。大家都喜欢假设历史的不同走向。我试着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回答是依然能挡住德国的进攻,不过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已。莫斯科会失守,苏联可能会退到乌拉尔山一线。以西伯利亚为大后方,依靠乌拉尔山一线形成对峙,积蓄力量反攻。


原因是战争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虽然苏联没有了英美援助,没有了天气帮忙。可德国做为进攻方就能一路快速推进吗?


二战时期的战争已经算现代战争了,打的是后勤!德国一个步兵师一天需要的物资至少200吨,一个装甲师一天需要的物资至少300吨。德国在东线投入了大约150个作战师,那一天消耗的物资就是3万吨以上。


再说运输方式,靠汽车肯定不行,主力还得靠火车。那苏联的宽轨跟欧洲的标准轨可不通用,德国还得去改轨距。


另外,苏联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就算天气良好,那坑坑洼洼的土路也足够让德军后勤运输部队喝一壶的。运不上多少东西,又要损耗大量汽车,从而加重了后勤补给压力。


而且越向东推进,则补给线拉的越长,补给困难会直接影响大军的攻击速度和攻击力度,从而使得攻击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简单从后勤供应角度出发,也决定了德军的攻击极限就是莫斯科以东,能不能到乌拉尔山一线都难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