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生活中,人的層次越高,思想越純粹,生活越簡單”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認同這一問題,不言而喻!但只有從生活的總體來審視,才能深刻地認識這一真理。

芸芸眾生,人為了生存自然追求物質的最大化,特別在今天這樣一個消費極高的物質時代,人們對物質的追求更加強烈。這就出現了一個誤區,似乎物質愈豐富,人的層次就愈高。結果與此相反,在人僅僅追求物質的同時,人的精神虛空了,境界狹窄了,層次反而底下了。


與此相反,在基本物質條件滿足的前提下,注重精神的提升與修養,人的思想就越單純、越純粹,物質生活自然也就簡單和樸素了。而且這三者是一個相輔相成、互為作用的關係。


生活簡單,就會把注意力把在精神和思想上,人的思想就會純粹,層次就會高尚;而層次高又會影響思想,思想再決定你的生活方式。



人就是在這樣一個循環中生活和發展著,或惡性循環,或良性循環。朋友,祝願我們都生活在高層次——純思想——簡生活的良性循環中!


大樹作筆


及其認同。如果說看書的最高境界是無書。那麼,做到最高層次的人,思想純粹,生活應是及其簡單。食物再好,再豐富,你就只有一個胃;衣服再漂亮再品牌,也只是起了冷暖的作用。看看為世界做出卓越貢獻的偉人,層次夠高吧。不說國外,咱不熟悉。說說毛主席,周總理。做的是為眾生謀福利的事,不說一天吃幾頓飯,吃的啥,就說忙工作忘記吃飯,也是常有的。周總理會見外賓,穿的白襯衫,除了領口和袖口是新的,其餘都是補丁摞補丁。他們的心裡除了國家,人民,什麼可能都裝不下。不純粹嗎?連飯都是忙了就不吃,還要多簡單?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奮鬥的目標,可能這個時候,什麼對他都不重要了。因為他實在不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再說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非典肆虐時的終南山院士,他們那一個過的不簡樸,那一個做的事不純粹。純粹的一輩子直奔著一件事去了。沒出名,可能他就是別人眼中的一個“怪人”,“痴傻老頭”。一朝出頭。哇,原來人家那麼牛,大智若愚。其實,這些人早已通透人生。此生,什麼都是過眼雲煙,只要堅持不懈的做一些對蒼生有益的,有利於國家的事,或者說只是單純的做好自己,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哪怕你是一個乞丐,哪怕你是個撿破爛的,也不容別人輕視。因為,在我心裡,你已與高層次的人相隔不遠了。




人海一粟6


《人的層次為何物》在回覆此題前,須先弄清什麼是人的層次。再可答覆此題。以餘拙見所謂層次猶如七級浮屠。塔基是最基屈,也是體量最大的一層,承受著以上六級,最頂端的是塔剎,也是真體量最小的部分,但它是七級浮屠中最令人矚目的部位。從社會學的角度去分析,處在塔基裡的人群是社會的最底層,長年累月生活在陰暗潮溼汙穢不堪的環境裡掙扎,是不折不扣的底層屬螻蟻之輩,無思想可言。但世事無絕對,生活在塔剎裡的一小撮人,思想不謂不高,心無旁騖,白碧無瑕。可就是生活在這塔剎中的某些人,如:汪精衛,陳公博,陳壁君,傅筱庵,褚民誼,周佛海等,他們身居高位,文化修養不謂不高,可他們乾的是不恥於人類的惡毒賣國勾當,遺臭萬年。人無高低貴賤之分,請別逆流而上人設人間等級,請捫心自問自己劃為唧一層?是住在汙泥濁水,臭氣沖天的底層黎民百姓一個,還是住在塔剎雲端俯視眾生。


一滴水1118


人類發展在原始社會時期,由於生產力的極度低下,那時人們的生活極為簡單,幾乎就只有兩件事,能活下去和繁衍後代。之後,隨著人類自身的演變進化,社會生產力的逐步提高,物質和精神財富不斷豐富,人的生活內容和方式也日趨繁複起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那麼是否社會越發展,人的生活內涵就一定越豐富呢?在一定的時期裡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應該是這樣的。但有一部分有人生大智慧的人,他們用一雙慧眼看透了社會和人生的真諦,認為擁有太多的物質財富和紛繁的生活方式是對人性的矇蔽和束縛,真正有品味的人生應該是求得內心的寧靜和自在。於是刪繁就簡,返樸歸真,過起了清靜簡樸近乎隱士的日子,其樂融融。與此相比,還有一部分人站在了人生的更高層次,比如像毛主席和周總理等等,也許他們也想過上正常人的安穩日子,但他們胸懷天下,具有極其崇高的人生理想,為了實現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目標,他們傾注了一生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根本顧不上個人生活的享受,因而其日常生活必然是十分簡樸的。

綜上所述,人的層次越高,思想越純粹,生活越簡單的論斷是符合實際的。這種高層次的人,是社會精英,出的多了,那是全人類之福!


志遠586


同意。因為生活的簡單其實忒不簡單,它取決於此人的思想思維是否簡單和純粹;思想思維遊離了簡單和純粹的,往往生活就會被其折騰鬧騰的非常複雜。一個人一旦生活被自己折騰鬧騰得異常複雜(亦即,思想思維遊離了簡單純粹),完全沒有了“簡單”,這個人的“層次”(氣質、氣量、氣度、氣場、氣勢等)就會顯得很低很劣了。反之,“層次”就會顯得挺高。


拙筆淡靜


越平庸的人越喜歡胡思亂想,越優秀的人越習慣一心一意。人的層次越高,思想就越純粹,生活就越簡單,生命就越深刻。 ​​​​

因為,大道至簡。何為道?為自由,為終極關懷,為眾妙之門。每個人的出生始於同一精神層次,知識、閱歷、經驗共同築成了精神世界。在循序漸進的法則下,是否堅持不懈的追求,就成了精神層次的分水嶺。越早放棄投身於俗世,高度就會定格在金錢,名利之層。將其視為終極目標,那麼勢必會為貪心,虛榮心所累。受控於無盡的慾望之下,掙扎在什麼都想得到,什麼都得不到的死循環中,自然是最為疲憊的人。而那些從未停止尋“道”的人,就會越來越接近真理,知道世間萬物都會歸於“無”。所以他們明白在俗世間擁有即是無,什麼都沒有也即是擁有。


四月木子


認同!大道至簡,人有千算萬算不及上天的一算!看透了,自然簡單!


虛空萬有


高度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

返璞歸真

就是這一說法最好的詮釋

佛家三大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逐夢趕潮人


認同,大道至簡,層次越高,思想行為越接近道,所以會更純粹,更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