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為何全面Vlog化?沒什麼能阻擋鏡頭進入疫情第一現場


紀錄片為何全面Vlog化?沒什麼能阻擋鏡頭進入疫情第一現場

導讀:有人哭喊,有人前行,這些紀錄片告訴你,封城之後,武漢乃至中國又是何種光景。

文 | 候櫻

2020年的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往日的喜慶。近日來,事態發展態勢迅猛,政府每日播報的疫情發佈會,也從國家衛健委新聞發佈會升級變化為國務院聯防聯控發佈會,各行各業與疫情發展息息相關,置身其中的所有人,都避無可避。

1月23日,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市宣佈封城。1月24日,武漢市決定全面實行發熱市民分級、分類就醫服務,通過社區門診來分擔定點醫院的巨大壓力。而後,火神山、雷神山兩所醫院建成,多個“方艙醫院”的投入使用,“16省份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等多個抗疫策略刷新每日的新聞頭條,無數疫情防控信息充斥著社交網絡。

紀錄片為何全面Vlog化?沒什麼能阻擋鏡頭進入疫情第一現場

疫情當前,守望相助。在無數逆行的人群中,也有紀錄片人的身影,他們肩負起“真實記錄”的最本真價值,以光影留下特殊時期的無數張中國面孔,書寫出一部部疫情防控期的《武漢日記》。

真實記錄,他們在現場

有人哭喊,有人前行,封城之後,武漢又是何種光景?相比於漫天的猜測,打開一些紀錄片,或許能找到答案。

優酷上線人物類系列微紀錄片《中國面孔》,把鏡頭對準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線的醫生、護士、軍人等,目前已經更新到51期;CCTV9推出紀錄片《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鏡頭中無數的逆行人用專業與愛寫下他們的抗疫故事;SMG紀錄片中心製作《安靜,也是一種守護》短片,特寫戰“疫”時期堅守的上海人民,在返程高峰來臨之際倡導公眾“做好自己,就是守住一切”;北京衛視推出《生命緣》特別節目,攝製組進駐北京地壇醫院十多天,記錄下醫護人員最真實的救治場景;B站上線數部醫療類紀錄片外,也了聯合百大up主發佈疫情Vlog,由SMG東方衛視與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12集全景式警務紀錄片《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也播出了“民警們的戰疫”特別系列……

紀錄片為何全面Vlog化?沒什麼能阻擋鏡頭進入疫情第一現場

在這些紀錄片中,戰疫地圖不僅有風暴眼武漢,也有北京、上海等地;既記錄下破碎的失序生活,也用第一現場給予謠言猛重的一擊;鏡頭對準前線的醫護人員、軍人、警察外,也展現了當地普通百姓的煩惱與支持……浮生群像,盡入眼中。

看完這些紀錄片,萬千滋味湧上心頭。《中國面孔》中,武漢市第四醫院一位名為許漢兵的95後男護士,與許多同齡醫護人共赴一線,在其防護服背面寫上“精忠報國”自勉,青年報國志氣讓人欽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中四川援鄂醫療隊華西醫院的一位90後護師吳孝文,從大年初一就不眠不休投入到了救治工作中,天性樂觀的他,用幽默的四川話不斷給隊員和患者加油打氣,慶生時因為疫情不敢吹蠟燭的場景讓人又好笑又心疼;B站《【武漢Vlog】去百步亭給82歲老爺爺送菜 跟拍居委會工作的一天》,將基礎防疫抗疫工作忙碌辛苦而瑣碎的真實一面展現給公眾,讓人明白疫情當前,層層管理、基層防控是關鍵;SMG紀錄片中心製作的多部短紀錄片,用菜場、街道、火車站、虹橋機場、馬路等暫時“閉麥”的場景,構成一幅溫情的都市抗疫畫像,在機場,上海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在出徵前,他們與家人、同仁擁抱告別的現場讓人動容,不喧譁自有聲。

紀錄片為何全面Vlog化?沒什麼能阻擋鏡頭進入疫情第一現場

這些真實的鏡頭,記錄下特殊時期的中國面孔,努力把封城中的故事帶到人前,而真實,也是擊碎謠言的最有力武器。

紀錄片“日更”背後,時代參與度成媒介標準

在融媒傳播時代下,聚焦這場全民疫情戰爭的紀錄片,很多也進行了新的創作嘗試。它們大多質樸、真實而簡短,不過分炫技,僅僅迴歸到“真實記錄”四字箴言。很多紀錄片單集時長不過幾分鐘,日日更新,勤耕不輟。

《中國面孔》從1月25日第一期“口罩生產”開始,至今已播出了51期,雖然單集大多為1-2分鐘的短片,但題材涉及抗疫防疫的方方面面,人物選擇也十分豐富:有推遲婚期投入一線的重慶交警,有瞞著家人上一線的護士,83歲捐款1萬的拾荒大爺,去武漢紅十字領口罩受阻的醫生,還有最早上報疫情采取隔離措施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醫生張繼先等,這些面孔鮮活而明亮,是抗疫時期充滿希望的光。多、廣、全,是組成千萬張中國面孔的要義。

紀錄片為何全面Vlog化?沒什麼能阻擋鏡頭進入疫情第一現場

相較於《中國面孔》的信源廣、碎片化、多角度,微博vlog博主“蜘蛛猴麵包”拍攝的系列紀實視頻《武漢日記2020》多為第一視角、親身經歷、現場直擊。自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這位自媒體創作者每日更新一篇幾分鐘的短視頻,至今已更新到2月6日,除了在國內播出,也同步在YouTube上更新。在他的第一人稱敘事下,公眾可以看到一個更有溫度的武漢:為同樣遭受疫情影響的小動物們送去水喝食物的志願者們,揹著家人義務開車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武漢市民,駁斥油價上漲謠言的加油站工作者,為醫院義務送餐的酒店人員……每日一個主題,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民積極抗疫、勇敢面對疫情的武漢一角,其作品中的共情性、主題性、親歷感,讓無數網友深受感動、為他的Vlog點贊。如其第一期《1月23日:空城“記” 我愛這空蕩卻秩序井然的家鄉》標題所言,《武漢日記2020》有著武漢人“不信邪”的剛毅性格底色。

紀錄片為何全面Vlog化?沒什麼能阻擋鏡頭進入疫情第一現場

在B站的“抗擊肺炎·共同戰‘疫’”專區,無數條來自央視新聞、人民網等媒體、機構、個人的Vlog,組成了抗擊疫情共同的聲音。人民網《70秒延時航拍雷神山醫院建設全過程》Vlog,將雷神山建設時令人驚歎的中國速度展現人前;央視新聞《【武漢Vlog】記者探訪武昌方艙醫院 裡面到底咋樣?》Vlog,以記者的前身探訪把方艙醫院目前的實況介紹給公眾;共青團中央《感動!汶川村民自發支援武漢100噸蔬菜》Vlog,讓我們看到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團結力量;德國人阿福Thomas自制Vlog《我們要對抗的是病毒,不是中國!FIGHT THE VIRUS, NOT CHINA》在中外發布,號召大家遠離偏見、歧視,共同對抗病毒,為中國加油。

紀錄片為何全面Vlog化?沒什麼能阻擋鏡頭進入疫情第一現場

融媒時代,兼聽則明。在輿論場頻繁被結構的當下,紀錄片更是肩負重擔,為時代畫下真實、全面的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