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宣言》都說了些啥?為什麼會這麼說|文史宴

美國《獨立宣言》都說了些啥?為什麼會這麼說|文史宴


《獨立宣言》的問世可以視為美國啟蒙運動的一個碩果與里程碑,其內容和寫法與作者托馬斯·傑斐遜的觀念有很大關係,更與美國社會的大背景有關。本文講述《獨立宣言》及其作者的來龍去脈,堪稱知人論世。


美國《獨立宣言》都說了些啥?為什麼會這麼說|文史宴


《獨立宣言》的作者

_

1

_

_

如果說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老一輩革命家中的“哲學家”,托馬斯·傑斐遜則是年輕人中的思想翹楚,儘管到目前為止,這個三十三歲的弗吉尼亞人還只是如亞當斯所讚許的那樣,以其雄辯的文字聞名。


1774 年,傑斐遜寫下了《英屬美利堅權利概觀》。這本備受推崇的小冊子理性且有力地譴責了英國政府在英屬美洲地區實行的高壓政治,單方面否定了英國政府在北美殖民地的統治權。這一思想迅速得到傳播,傑斐遜一時間成為北美殖民地的人權先驅。


“一些年輕人深受傑斐遜先生人權思想的啟發”,弗吉尼亞人埃德蒙·倫道夫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老一輩人在一段時間之後也逐漸接受了傑斐遜的觀點”。


在此後的一年間,傑斐遜為新晉獨立的弗吉尼亞草擬了憲法大綱和人民主權與權利的宣言,他在其中所表達的思想後來也同樣體現在他為第二次大陸議會所草擬的《獨立宣言》中。


1771 年夏末,一位名叫羅伯特·斯基普威思的弗吉尼亞紳士寫信給傑斐遜,希望他能為自己列一個書單,並且將書的總價控制在五十鎊以內。傑斐遜的回覆讓斯基普威思著實吃了一驚。


書單涉及領域極廣,包括藝術、政治學、宗教、歷史、自然哲學等各個學科,從荷馬、愷撒到布封極富創見的《自然史》,從《富蘭克林論電》到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此外還有洛克、孟德斯鳩、伏爾泰、休謨等人的著作以及九卷版的艾迪生《旁觀者》。傑斐遜還附上了每本書的價格,從幾先令到幾鎊不等,總計一百餘鎊。其中,被傑斐遜歸為“歷史·古代”類別的《聖經》價值六先令。


在當時的北美殖民地,很少有人能像托馬斯·傑斐遜這般博學;也沒人比他接近實現啟蒙運動對普遍性知識的理想。孩提時期的傑斐遜常常在弗吉尼亞的田野森林間遊蕩,採集植物標本,觀察野生動物。這樣的好奇心與經驗主義態度影響了他一生。但是,他整個知識體系的根基以及幸福的源泉仍然來自閱讀。


美國《獨立宣言》都說了些啥?為什麼會這麼說|文史宴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


在傑斐遜看來,那些靠自己後天勤勉而非優越出身而獲得一定社會地位的"天然貴族"應該成為整個社會的領導者,保衛“人民的自由以及其他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傑斐遜出生在弗吉尼亞的一個上流家庭,父親擁有廣袤的農場和大量的奴隸。以這樣優越的出身為起點,傑斐遜開始了向天然貴族的轉型。憑藉“對知識的勇敢追求,對真理與理性無畏的信仰,以及誓與一切阻礙人們獲得真知的強權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他最終如願轉變為一個天然貴族。


但是,天然貴族最重要的品質在於一生的奮鬥與勤勉,傑斐遜在後來將其描述為對知識“有一種獵犬般的食慾”。他感嘆道:“這太棒了!如果可以一直保持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我們一生可以完成多少事情啊!”


九歲之前,傑斐遜一直在家裡學習,而後進入教會的拉丁學校。十四歲時,傑斐遜被送到一個由詹姆斯·莫里牧師主持的小型學園。在莫里那裡,傑斐遜不僅接受了一流的古典教育,還出人意料地接觸到啟蒙運動時期的法語和英語文學,這些為他日後“優雅而雄辯”的文字風格打下了基礎。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農場主的兒子通常不會有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打算。但是十七歲的傑斐遜勇敢地踏進了位於威廉斯堡的威廉與瑪麗學院大門,並且很快受到威廉·斯莫爾的影響。


來自蘇格蘭的威廉·斯莫爾是當時整個學院裡唯一一個非牧師教員,主要負責教授物理學、形而上學、倫理學、修辭學以及純文學。在傑斐遜看來,斯莫爾就像是父親,“或許已經決定我一生的命運”。他不僅為傑斐遜樹立了一個自由博學的榜樣,更讓後者廣泛接觸到啟蒙科學與哲學,尤其是蘇格蘭的啟蒙思想。


在學院待了兩年之後,傑斐遜開始跟隨喬治·威思學習法律。喬治·威思是當時弗吉尼亞法律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以其駕輕就熟地引用古典而聞名。僅僅幾年後,傑斐遜在這方面的才能就超過了自己的導師。在處理一樁離婚訴訟案的過程中,他一路旁徵博引,從洛克、孟德斯鳩、休謨、彌爾頓以及蒙田的觀點到《聖經》。


同約翰·亞當斯一樣,傑斐遜也認為學習法律是一個開闊眼界、解放思想的過程。在後來的一個學習班上,他建議年輕的準律師廣泛涉獵各個領域,從哲學、修辭學、倫理學、宗教、政治學、文學延展到天文學、解剖學、植物學以及化學等,但他也承認,人沒有必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切領域的大師”。


傑斐遜曾告誡一位志向遠大的律師:“學科之間是相互輔助的。”這是傑斐遜自己的啟蒙信條,也是對其思想最公允的描述。


他博學多才,渴望秩序,具有從所學之中提煉出精華洞見和整合不同話題的能力。他十分崇拜不朽的法國百科全書派思想家,後者的偉大成就在於系統地收集並組織人類一切的知識,並將最後的成果展現在公眾面前。於是,傑斐遜打算以此為模板,在自己成長生活的地區做一次系統的調查與歸納。


他先是在一疊散亂的紙上粗略記錄下了“所有關於我們國家的,或私人或公共的有用信息”,然後將這些信息分門別類,大體分為地理環境、人文歷史、法律、宗教、商業貿易以及藝術這幾個類別。在整個過程中,他始終不忘強調自由與教育的重要意義。1785 年,傑斐遜出版《弗吉尼亞筆記》,這本書也是他一生中唯一出版的著作。


當傑斐遜不知饜足地接收各類信息時,他並非沒有自己的判斷。判斷的標準就是知識的有用性。在他生活的年代,舊大陸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普遍認為,新大陸就其自然條件與人口狀況而言是低賤而凋萎的,因此註定會消亡。對此,傑斐遜希望《弗吉尼亞筆記》一書能夠有效反駁這種主張。


除此之外,知識還有更廣泛、更深遠的用處。受蘇格蘭啟蒙思想的影響,傑斐遜認為人天生就是友善的,具有道德意識。因此,人們會自覺遵守道德的原則,進而有助於實現整個社會的幸福。傑斐遜相信,知識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上也在不斷積聚著集體的幸福感。


美國啟蒙運動對自治政府的設想

_

2

_

_

啟蒙運動不僅解放了“那些善於閱讀與思考的人的思想”,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自治政府更是為所有人的自由提供了強大保障。同富蘭克林與亞當斯一樣,傑斐遜認為,對抗暴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儘可能實際地去啟發儘可能多的人”。因此他提倡教育平等,主張在弗吉尼亞推行面向所有男孩和女孩的三年免費教育。這樣的社會教育將廣泛培養出有學識的市民,為實現自由自治的政府打下堅實基礎。


1786 年,傑斐遜在給喬治·華盛頓的信中寫道:“當人民將自由緊緊握在自己手中時,當人民都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時,我們這個國家才真正實現了自由。大體而言,這是一個國家有效的運行方式。”


然而,傑斐遜在現實中也意識到,法律不能由普通大眾來制定並執行。正因如此,社會需要天然貴族的領導。


三年免費教育結束之後,孩子間的差距將逐漸拉開。有前途的男孩進入文法學校繼續學習,其中的優等生還將進入高等學府深造,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人被淘汰。女孩則不會經歷這樣的淘汰過程。


對此,傑斐遜曾寫道:“偉大的天才就是在這樣年復一年的篩選中脫穎而出的。”他們將不斷充實由天然貴族構成的領導團隊,而這些天然貴族的天分與出身毫不相關。


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實踐。當舊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仍為世襲貴族或教會勢力所把控時,傑斐遜卻主張,國家應該由最有思想、學識最淵博的人來統治,無論他出身如何。


但是這一實踐最大的缺陷在於,他將女性以及非裔美國人完全排除在外,認為只有白人男性才能被徹底啟蒙,擔當領袖的重任。這是北美啟蒙運動在實現人類解放方面的明顯侷限。這也恰恰表明,無論一個人的知識多麼淵博、見解多麼深刻,也永遠無法擺脫整個環境對他的影響,而這裡所說的環境包括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階層以及個人利益的得失。


美國《獨立宣言》都說了些啥?為什麼會這麼說|文史宴

《獨立宣言》


亞當斯將傑斐遜草擬的《獨立宣言》稱為“陳腐”之作。對此,後者回應道,《獨立宣言》所呈現的本就“不是某種全新的原則或觀點,也不是把以前從未提及的事情說出來,而是用有力且樸素的語言將一種常識展現在人們面前,引起人們的共鳴”。


在某種意義上傑斐遜是對的,他所說的“常識”已經在英格蘭、蘇格蘭以及法國的啟蒙思潮中深入人心,但是這些啟蒙思想還從來沒在任何公開發表的革命性綱領中被提出來。


《獨立宣言》都說了些什麼

_

3

_

_

為了論證北美殖民地反殖民鬥爭的合法性,傑斐遜用非常清晰且準確的語言表明英國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長久以來濫用職權且強取豪奪”,明確提出英國國王“不適合統治一個自由的民族”。


但在此之前,他列出了一系列“不言自明”的真理。首先是“人人生而平等”,這在當時是個十分大膽的提法,有機結合了洛克的“白板說”與哈奇森的性善論。然而問題在於,傑斐遜的平等理論忽視了北美殖民地的真實情況。在當時的北美殖民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充斥著尖銳的不平等,對於生活在那裡的幾十萬奴隸來說尤其如此。


傑斐遜接著寫道,個人“都被賦予了若干不可被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樣激情澎湃的表達無疑是動人心魄的,尤其是他在宣言結尾處的用語。但是,它們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引領革命先鋒的原則還是點燃民眾革命激情的火種?


“生命權”或許是傑斐遜所列的真理中最不言自明的一項。他受到洛克所提出的“生命權、自由權與財產權”的啟發,將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視為新政府的基本目標。洛克在1689年寫道,對無政府狀態與“戰爭狀態”的恐懼是“人自發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的重要原因”。革命的北美殖民地人民同樣意識到了戰爭的危險。


在傑斐遜忙著草擬宣言的同時,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鬥爭已經悄然展開。他們在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中敗下陣來,男女均死傷慘重。他們的財產要麼被充公,要麼被徹底銷燬。費城的革命領袖心裡很清楚,他們之後要麼被集體絞死,要麼被分開處決。


美國《獨立宣言》都說了些啥?為什麼會這麼說|文史宴

革命與啟蒙並行


“自由權”是美國革命的“珍貴寶石”、最高目標與戰鬥口號,始終是人們讚美與嚮往的對象。對於北美殖民地人民而言,要想獲得自由權,他們的敵人是顯而易見的,即英王喬治與英國議會。但是,自由本身的含義對他們來說卻並非那麼不言自明。


英國啟蒙領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幫助北美殖民地人民形成了對自由的豐富理解。事實上,後者中的多數人深受1689 年英國光榮革命的啟發,承襲輝格黨人的政治理念,對個體自由充滿狂熱的激情。


在這些殖民地人民看來,個體自由將保護人民免受統治者的壓迫,但是這種自由只能通過代議制政府實現。他們深受洛克的啟發,認為自由是天然的、神聖不可侵犯的,而非由君主或法律所賦予的權利。


這在當時是一種相當激進的觀點,意味著人民群眾享有一國之絕對統治權,因此,為了重新從暴君手中收回自由權,人們有權進行暴力反抗。


然而,自由並不僅僅是在政治上免於被壓迫,也不單指在私人生活中有自己的空間或個人財產得到有效保護。相反,自由真正的內涵在於各種權利的複雜結合,包括思想自由、宗教自由、社會自由以及家庭自由等。正如洛克所指出的那樣,自由是一種路徑而非終點。


對於一部分人而言,自由意味著自決或自我實現的權利,用傑斐遜的話來說,就是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積極的自由觀要求政府將履行權利的機會返還給人民。這裡所指的機會包括接受教育的機會、獲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免於剝削和壓迫的機會。


傑斐遜後來提出,每一代富人窮人之間都要進行財產再分配,由此,積極的自由將進一步推動平等這一在傑斐遜看來最不言自明的真理的實現。


隨著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戰爭日趨白熱化,其他的桎梏也正在被鬆動。美國革命中是否還存在另一個革命?


* 天然貴族(natural aristocrats):

傑斐遜自行區分了兩種貴族—天然貴族(naturalaristocrats)與人造貴族(artificial aristocrats),成為前者的關鍵是不懈的奮鬥與對社會的責任感,後者則僅依賴個人出身,無關個人內在的品質。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