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玉器中的“乾隆工”

中國玉器工藝歷史非常悠久,8000年前遼河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

玉器是工藝品,玉器雕刻不但要動手,而且要動腦,它是人類智慧的體現。當然,玉器雕刻少不了工具設備,即轉動設備、硬質沙子和水三個要素。從原始社會開始都必須具備這三個要素。在玉器工藝發展中,產生了不同的時代特徵。在鐵工具出現後,玉器工藝才出現了真正的高潮。這個時期也是最長的,從春秋至解放前,直到60、70年代出現鑽石粉工具,才真正提高了玉石雕刻的效率。






玉件花卉選料、用料依照圓雕作品立體三面觀賞的功能和花卉優美鮮豔的特色,多選擇形狀飽滿、色澤明快豔麗、質地細膩、少綹裂的玉料,如翡翠、珊瑚、綠松石、瑪瑙、岫玉等。玉件花卉的題材多選用牡丹、月季、山茶、牽牛花、萱草、梅、蘭、竹、菊等,也常採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寓意吉祥如意的組合花卉,如四君子(梅、蘭、竹、菊)、歲寒三友(松、竹、梅)、喜上梅梢(梅花、喜鵲)等。為增強作品生活情趣,花卉間常配有鳥雀蟲草。



淺談古代玉器中的“乾隆工”

收藏清代玉器應在注意哪些方面?

明、清玉器,特別是乾隆時期的玉器,使中國封建社會玉器工藝達到輝煌,直到現代也是收藏愛好者追捧的對象。“乾隆工”成了玉器精品的代名詞。所以目前社會上許多人在仿“乾隆工”,有些人拿仿“乾隆工”當真的賣,這就不對了。但如何區分呢?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多看一些玉委會專家書籍,多看看博物館的藏品,這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過明、清玉器收藏要把握以下幾點:料好、工好、設計巧妙、有時代特徵。其實,這也說明了收藏玉器時,無論是出土的、傳世的、現代的,其作品都必須能夠體現這個時代特徵。從而在收藏中瞭解這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在收藏中獲得知識,去體會中華玉文化的優久歷史。

淺談古代玉器中的“乾隆工”

乾隆時期,受考據學影響,摹古多以商周、兩漢為範本。內宮和京蘇兩地玉作琢制的鼎、觚、爵、簋、觴等陳設品,大量移植商周金彝的造型、紋飾、尺寸,一些作品循金文筆勢,仿鐫“司寇”、“周亞尊”、“祖丁尊”等銘文。

玉雕藝術對外來文化的吸納,肇端於乾隆二十二年。這一年新疆貴族阿睦爾撒納叛亂,清廷出兵入疆,擊潰叛軍。將領將當地貴族使用的碗、盤等玉器,作為戰利品貢入大內。乾隆見之,寶愛不已。親自撰文,考證其為“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位於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大部和克什米爾一帶。痕都斯坦玉器具有強烈的伊斯蘭藝術的風格,碾琢工藝講究胎體薄如明紙,線條硬拙、剛勁,玉器表面的拋光亮可鑑影,有一種近乎金屬的質感,有的鑲嵌金銀絲和紅綠寶石、或雜色玻璃。

淺談古代玉器中的“乾隆工”

清代玉雕工藝製作一改明代文人自琢、或玉工自創的方式,宮廷和民間名肆制玉,均由專業畫師設計製圖,匠人依稿樣雕琢。垂直懸掛的組佩自明代衰微,單一墜飾和玉牌成為清代的主流佩飾。墜飾採用圓雕、鏤雕技法,利用玉皮表面色澤的差異,俏色巧作。玉牌為矩形、橢圓形、圓形,一面刻畫、一面刻字。玉牌興於明代晚期,入清代,玉牌上的圖案有如鏽像小說的插圖,將山水、人物、動物、飛禽、花卉、詩詞,一一納於方寸之中。乾隆御製玉牌,藝匠經營,章法嚴謹,器身小不盈掌,卻透出富麗堂皇的帝王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