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了!教資筆試幼兒保教24個常考知識點,老師快收藏

對於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來說,幼兒的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對於考生來說,也是一個備考的難點。由於知識點比較多,如果沒有系統的把握考點,那麼很容易在考試中發揮失常。那麼今天老師講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必考考點進行彙總,希望能幫助到考生進行備考。

全了!教資筆試幼兒保教24個常考知識點,老師快收藏

每年都會考到,快來看看你都掌握了嗎?由於內容比較多,如果考生想要打印進行復習備考,可關注:中冠教師 頭條號,之後私信發送數字:013,獲取該電子版備考資料。

1.嬰幼兒發展概述

嬰幼兒劃分:嬰兒0—1歲,幼兒3—6、7歲;發展的含義:身體與心理兩方面有規律地進行量表與質變的過程;影響因素:遺傳、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環境。

2.兒童發展理論概述

格賽爾的成熟勢力說;華生的經典行為主義,環境決定論;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行為與強化有關;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觀察學習;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本我自我超我;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四個階段:感知運動0-2歲,前運算2-7歲,具體運算7-11歲,形式運算11歲以後;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理論,最近發展區。

3.幼兒身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身體方面:發育遲緩、肥胖症、營養性貧血、弱視;心理方面:自閉症傾向、吮吸手指、咬指甲癖、口吃、遺尿症、多動症、攻擊性行為。

4.幼兒氣質類型

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

全了!教資筆試幼兒保教24個常考知識點,老師快收藏

5.幼兒想象的發展

種類:1、無意想象;2、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創造想象;

特點:無意想象、再造想象為主,有意想象、創造想象開始發展;想象有時和現實混淆。

6.幼兒記憶的特點

保持時間延長;無意識記、機械記憶、形象記憶佔優勢,有意識記、意義識記、語詞記憶逐漸發展;意識性和記憶策略逐漸發展。

7.嬰幼兒發展的基本特徵

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差異性。

8.嬰幼兒身體與動作發育的基本規律

身體發育的規律:程序性、不均衡但又統一協調、連續性和階段性、發育的速度是波浪式、個體差異;動作發育的規律:近遠規律、大小規律、無有規律、從整體到局部規律、首尾規律。

9.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發展的一般趨勢:社會化、豐富和深刻化、自我調節化、情緒控制與掩飾成分;發展的一般特點:易衝動性、不穩定性、外露性。

10.幼兒語言的發展

語言的種類:自我中心語言、社會化語言;言語發展中易出現的問題:音準差、幼兒口吃。

11.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親子關係類型:民主型、專制型和放任型;依戀的類型:A型(迴避型依戀)、B型(安全型依戀)和C型(反抗型依戀)。

12.幼兒教育基本研究方法

觀察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實驗法。

13.幼兒注意的發展

注意的主要特徵:無意注意佔優勢地位,有意注意逐漸發展。


全了!教資筆試幼兒保教24個常考知識點,老師快收藏


14.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

第一階段:嬰兒期(0-1.5歲)、發展危機(信任對不信任)、發展任務(發展自信感,克服不信任感,體驗希望的實現)。

第二階段:幼兒早期(1.5-3歲)、發展危機(自主性對羞怯疑慮)、發展任務(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疑慮,體驗意志的實現)。

第三階段:學前期(3-6歲)、發展危機(主動性對內疚)、發展任務(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體驗目的的實現)。

15.幼兒思維的特點

幼兒早期:直觀行動思維;幼兒中期:具體形象思維;幼兒晚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16.主要的幼兒教育思想

福祿貝爾:幼兒園教育之父,1840年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有指導意義的理論:(1)教育應當追隨兒童發展之自然。(2)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3)強調遊戲的教育價值。玩具取名為“恩物”。

杜威:宣揚“兒童中心論”,認為教育就是促進兒童的自然生長,教育就是促進兒童經驗的改組與改造,教育的過程就是兒童的生活過程。

蒙臺梭利:學前教育理論的要點:(1)幼兒自我學習法則。(2)重視教育環境和教師的作用。(3)強調感覺訓練。

陶行知:認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學做合一,創辦我國第一所鄉村幼稚園和勞工幼稚園,提出要解放幼兒的創造力,具體包括六個方面:①頭腦;②雙手;③嘴;④空間;⑤時間;⑥雙眼。

17.學前教育的基本原則

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原則;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原則;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原則;充分利用兒童、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原則。

18.幼兒園一日活動

接待幼兒入園、早操、教育活動、間隙活動、自由遊戲活動、進餐、睡眠、午點、離園、晚間活動、盥洗等。

19.幼兒園常見的安全事故和處理辦法

鼻出血:用口呼吸,頭略低;捏住鼻翼5~10分鐘,同時用溼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額;若無法止血或幼兒經常出鼻血,應去醫院診治。

20.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

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原則;發展適宜性原則;幼兒參與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經濟性原則。

21.幼兒遊戲的指導原則

尊重幼兒遊戲的自主性;以間接指導為主;按幼兒遊戲發展的規律指導遊戲;按各種類型遊戲的特點指導遊戲;正確評價遊戲;使遊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22.遊戲的分類

角色遊戲是指通過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種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

結構遊戲是指運用各種結構玩具或結構材料,進行構造活動的遊戲。

表演遊戲是指通過扮演文藝作品中的角色,再現文藝作品內容的遊戲。

23.各個年齡階段幼兒遊戲的特點

小班:目的性不強;興趣不穩定;興趣持續時間短;重內容、輕規則。

中班:遊戲水平極大提高;自主性與主動性進一步發展;同伴交往需求與能力進一步發展;想象的有意性水平提高;具體形象思維表現突出。

大班:遊戲的自我評價能力逐步提升;合作意識逐漸增強;規則意識逐步形成;動作靈活、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24.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原則及方法

原則:科學性、思想性原則;活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個別對待原則。

方法:觀察、實驗、參觀、遊戲、操作、談話和討論、講解和講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