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窗,看到了晴朗——連線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長、舟山醫院呼吸科楊志強博士

最黑暗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3月7日,再次撥通我市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舟山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楊志強博士的電話。電話裡,他的笑聲格外爽朗。

“現在我真覺得是發自內心的笑,不像剛到的時候,雖然一直說充滿信心,但其實更像一種心理暗示,心底是發虛的。

楊志強支援武漢天佑醫院已有39天。從2月底開始,儘管還是不斷地在收治患者,但輕症患者越來越多,危重症開始少了。

援鄂舟山醫療隊似乎常能遇到晚上收治患者。楊志強說,2月22日零時30分,值夜班的他把7名患者收治入院後,護目鏡早已霧氣濛濛,看出去一片模糊。一個晚上收治7名患者,在楊志強的從業經歷裡極為少見,其實對於大多數住院醫生來說,也是一個強有力的挑戰。“一般醫院,下午5時後就很少收住院病人了。好在那一天來的病人,症狀也就是低燒、咳嗽、腹瀉等,大部分比較輕,自己提著行李走進來的。”楊志強說。

同樣是收治多名患者,但第一次的情景大相徑庭。

那一晚,對於楊志強來說已刻入靈魂深處。

那一晚,轉送來6名重症患者,個個連路都快走不動了,其中一名老年婦女,坐在輪椅上,渾身紫紺,幾近休克,任憑醫生呼叫反應仍很微弱。楊志強立刻拿來吸氧面罩,但老太太根本吸不進去。當時她的老伴急得一下子跪在了楊志強面前。“我從來沒見過這個,一下子全蒙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那會不會有種難以承受生命之重託,想逃走的感覺。”記者問。

“不會,醫生都不會想到逃走。當時,只是擔心不能更好地幫助她。”楊志強說,“面對這樣一份毫無保留的懇求,任何人都會想全力去幫助的吧。”

老太太送進ICU搶救,老爺子收治在病房,兩人的兒子又不知道被隔離在哪裡,一家人音訊難通。

這樣的絕望、離散充斥著救治前期的日日夜夜。有些人走了,再也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空出來的床位很快被填補上,患者如潮水般湧來,救治條件有限,儀器超負荷運轉。“患者需要5~6升/分的氧,但氧氣壓力不夠,只有2~3升/分;ICU的床位也有限……”楊志強說,聽著患者喘不過氣的呼吸聲,他有著從未感受過的悽惶、心酸與無助。

沒有人生而英勇。

值班、查房、看片子、定方案、用藥、搶救、安慰……一天一天趕著往前走。堅信太陽定會驅散黑暗,這座城市定會恢復往昔的繁華鼎沸。

2月14日,浙江醫療隊支援的天佑醫院第一批新冠肺炎病人順利出院,楊志強覺得壓在心頭的石板開始鬆動。收到妻子祝福電話與玫瑰花,他發現,在這樣的日子,家人的關愛是何等珍貴。那一刻他特別想贏,不是為了當英雄,只是希望多年以後,女兒可可長大了,知道爸爸曾經做了一件對所有人都很有意義的事。

楊志強說現在輕鬆多了,患者用藥也越來越少。原來抗病毒、抗細菌、化痰、擴張氣管、補液……每名患者每天需要掛七八種液體,如今大多數患者只需服一些口服藥或中藥湯劑就可以了。

說到中藥湯劑,這名西醫博士直呼神奇。

在浙江隊到來之前,天佑醫院中醫藥的應用不多。浙江隊到達後,浙江省新華醫院的醫生董雷為一名一名患者診脈,一張一張開方。

不少患者三服湯劑下去就有了起色:症狀減弱了,沒那麼難受了,吃東西有滋味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也隨之增長。

“有時候,信心真的比藥還重要。”楊志強感慨道。在這裡,他看到了我國醫學的堅韌,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中、西醫互為支撐,只為給患者帶去更合適的救助。

曾經為蕭瑟的武漢而流淚的他,一天比一天堅強樂觀。

楊志強在朋友圈發了一張照片,那是武漢今年第一場雪後的清晨,高樓大廈盡處,火紅的朝陽撕裂灰色的天空,欲噴薄而出。這是他的期待,更是武漢的期待。

三月草長,四月鶯飛。推開窗,已看到了晴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