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文|書影生香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一部代表作品。莫泊桑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與美國作家歐•亨利、俄國作家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他善於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故事或悲或喜,結局往往出人意料。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第一次讀《我的叔叔于勒》是在中學語文課本上,那時年紀太輕,也缺乏生活閱歷,只覺得菲利普夫婦太過勢利,他們對於勒的態度前後發生過三次轉變,而致使轉變發生的就是于勒落魄還是富貴。

十多年後的今天再次重溫這部經典作品,卻覺得菲利普一家人一直把鹹魚翻身的希望寄託在于勒身上,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這篇文章就以“希望”為角度,來解讀《我的叔叔于勒》背後的涵義:與其在別人身上寄託希望,不如自己主動創造希望,並儘可能把希望傳遞給更多的人。

01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就難免傷心失望

莎士比亞說:

希望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支撐生命的安全力量。

希望是一個美好的詞彙,它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我認為,希望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主動創造出的希望;

第二種,被動寄託在別人身上的希望。

故事中菲利普一家人的希望屬於第二種。

菲利普夫婦有一兒兩女,生活非常拮据,不僅吃穿用度處處節省,兩個女兒的婚事也因此被耽誤了。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菲利普太太把對生活的不滿全都怪罪在丈夫身上,她覺得是菲利普先生沒本事、沒能力,一家人才過不上好日子。菲利普先生面對老婆的責罵,只能默默忍受,無計可施。

在收到于勒的兩封家信以後,他們就把鹹魚翻身的希望完全寄託在于勒身上。他們日夜期盼著于勒滿載而歸,每個週日一家人都會去海邊散佈,菲利普先生總會說上一句:

“唉!要是好兄弟于勒在這船上,該多讓人驚喜啊!”

在盼望中,十年一晃而過,于勒仍然杳無音信。直到菲利普先生在遊輪上意外撞見於勒,他們才知道于勒早已落魄不堪,淪為了一個一無所有的老水手。最後,菲利普一家對於勒避之不及,匆忙離去,美好生活的美夢也隨之破碎。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莫泊桑用短短數千字就把人性的涼薄刻畫得如此深刻,但讓我最覺得可笑的是菲利普一家人這十年來除了盼望還是盼望,從來沒有試著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狀況。

而那些被動的寄託在別人身上的希望,往往是不可控的。故事中的于勒落魄至此,自然沒有能力去幫助菲利普一家。反過來想,就算于勒真的衣錦還鄉,除了像他在信中承諾的那樣補償當年給菲利普造成的損失,他又願意拿出多少錢來幫助菲利普一家呢?菲利普一家當真能如願過上想象中的好日子嗎?只能說,當主動權掌握在別人手裡的時候,一切都是未可知的。願望可能成真,也可能幻化為泡影。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就像《半個喜劇》中的孫同,他把找到好工作和落實北京戶口的希望寄託在富二代鄭多多身上,以為只要維繫好和鄭多多的哥們情誼,一切就能如願。可是他沒料到自己會愛上鄭多多中學時期喜歡的女孩莫默,當鄭多多知道他和莫默談戀愛,那些所謂的希望都成了鄭多多逼迫他分手的利器。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就難免仰人鼻息。有些時候,還可能像孫同一樣丟了做人的原則和道德底線。畢竟,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02主動創造希望,更能活出精彩人生

既然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不可靠,那我們就要靠著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希望。

就像《上海女子圖鑑》中的羅海燕,她是一個來自安徽小城的姑娘,大學畢業後決定留在上海發展,立志要成為上海最頂尖的10%的人。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羅海燕的目標當時看起來是多麼不切實際,完全可以說希望渺茫。難能可貴的是,她沒有因為看不到希望而放棄,而是選擇在堅持中創造希望。

為了實現目標,她到頂級廣告公司應聘,順利成為一名實習生;為了流利的和外國客戶交流,她幾乎花光所有積蓄報了英語培訓班,還吃了兩個星期的泡麵;為了完成上級安排的工作任務,她加班加點,不遺餘力。

你會發現,創造希望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但就像人們常說的,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羅海燕吃了許多別人沒吃過的苦,也嚐到了別人沒享受到的甜。

沒背景沒靠山的她靠著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獲得了第一次提拔。幾年後,便跳槽到更大的公司任職。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人脈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後,她在上海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實現了當年立下的理想。

往往,很多事情在一開始是看不到希望的,但不要忽視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希望,我們可以去創造希望,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03希望的更高級:把希望主動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

在我看來,狹義的希望是針對自身,廣義的希望是主動把它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爆發後,84歲的鐘南山在深夜義無反顧乘坐高鐵抵達武漢。此後40多天時間裡,鍾南山一直堅守在疫情一線,既要做研究研討病情、參加遠程會診,還多次參加廣東省新聞發佈會,接連接受媒體採訪,回應公眾關切的熱點問題。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除了鍾南山,還有大批的醫務工作者堅守在戰疫第一線,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其實,他們也是孩子,是父母,是婚姻伴侶,但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冒著生命危險,用實際行動給許許多多的患者帶去了戰勝病毒的希望,給無數家庭帶去了戰疫必勝的希望,他們都是希望的創造者和傳遞者。

04要創造希望,就要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競爭力

原文中有提及菲利普先生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才從辦公室回來,可是依然收入微薄。由此可以推斷,他所做的是基礎性、不可替代性低的工作,而這才是一家人生活貧苦的重要原因。

反觀現實社會中,許多人工作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在一個公司工作了五六年,可是既沒有加薪,也沒得到提拔,反而隨著年紀的增長,競爭力越來越低,甚至面臨被辭退的風險。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由此,他們開始抱怨老闆不識人,抱怨職場不公平,總覺得別人是走了後門,靠著關係才混得風生水起。卻從來不懂得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才走到了如今的地步。

我認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競爭力才是創造希望的絕佳途徑。能力強的人往往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機會,才能為家人和自己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才能更好地追求精神享受。

《我的叔叔于勒》:人性最大的愚蠢,無非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提高個人綜合競爭力可以從人際交往能力、工作技能、心理素質三個方面著手,通過自我學習和專業培訓兩種途徑進行。只有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多讀多看,多學多思,才能為自己創造希望,贏取自主權,過上嚮往的生活。

這就是重溫《我的叔叔于勒》之後,我最大的收穫。變被動寄託希望為主動創造希望,在有能力的前提下,為更多的人傳遞希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盡力過好每一個當下,就是在播種希望。

(圖片源於網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將立即刪除。原創不易,禁止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