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如何预防其发生?

l刘祖德


心房颤动(即房颤)的类型可分为: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多数≤48小时,能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病人有转复愿望),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




房颤的基本治疗原则是积极预防血栓,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律。

对于房颤患者一旦确诊后,首先需要做个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是否有附壁血栓形成!如果有血栓形成必须终身抗凝推荐使用华法林,使用法华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INR。

上述房颤的分型中,除了永久性房颤之外,有条件的情况都应该进行复律。复律的方法包括药物复律,电复律及导管消融!对于老年人,超声心动图确诊左心房>55mm者,不适宜复律(控制心室律即可)。

临床研究表明,持续性房颤病人通过控制心室律加抗凝治疗,预后与经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者并无显著差异,且更简便易行,尤其使用于老年人!

房颤经过系统治疗后尤其是复律后部分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即使是不能完全恢复,通过系统规律的服药也是基本上可以与正常人一样的,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不管是什么疾病我们都不能讳疾忌医,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房颤伴有心衰者,除了需要系统的治疗房颤外,还需规律服用心衰药物(改期详细分析下心衰的治疗与预防)


心内欧大夫


心房颤动即为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0%。房颤最常见于心脏病变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如何预防其发生?

房颤发生时,会致心脏异常,其最大的危害在于导致心衰、脑卒中等严重的疾病。高危人群应注意做好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房颤最常见的病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如先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等。除此之外,还与预激综合征、高血压、慢性肺病、甲亢等疾病有关。

相关疾病患者应注意积极进行治疗,如高血压患者应管理好血压,注意监测血压,坚持长期用药治疗;冠心病患者必须注意长期用药治疗,规避有害心脏健康的威胁因素等。

2、改善生活方式:房颤的发生与长期饮酒、吸烟,情绪激动、长期高压、紧张,过度劳累等有关,高危人群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避这些风险因素。

①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长期熬夜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致心跳加速,诱发房颤,高危者应注意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②保持良好心态:长期高压、紧张,愤怒、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心脏的健康,会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③保持健康体重:应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以低脂、低盐、低糖、低热饮食为基本原则,多食蔬果、粗粮,同时注意坚持每天运动30min,以改善机体代谢,保持健康体重。

④戒烟戒酒:预防房颤发生,一定要严格戒烟戒酒,高危人群更应注意。

3、定期体检:除了血压、血脂等基础指标的监测外,高危人群应注意做心电图检查,监测脉搏和心率等,以了解自身情况。已有房颤病史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房颤复发。


盐酸索他洛尔


预防疾病,最主要还是明白诱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其定义为心房无序除极、电活动丧失,产生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无有效收缩,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目前按病因来分为非瓣膜性,瓣膜性和孤立性房颤。非瓣膜性诱因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瓣膜性诱因如房间隔缺损,肺血栓,二尖瓣,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酒精中毒,心包炎等。


对于没有发生的房颤,预防重点是了解自身的心脏瓣膜情况,控制好血压,戒酒精;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由于甲亢,年轻的要注意由于心肌病存在,及时祛除潜在的诱因及控制好相关疾病才能更好地预防。




当发生首次房颤后,如不能及时纠正可能转为永久房颤。虽然比较讨厌,但疾病既来之则安之,发生永久房颤后需要控制房颤的危险因素如控制房颤时的心室率:静息时在60–80次/分,运动时维持在90—115次/分。还有就是抗凝,通常会用华法林,这个服药要定期监测INR,一般维持在2.0—3.0。


穆赫兰道123


我是“心血管徐医生”,传播正确的健康科普,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

房颤可以预防吗?

回答是肯定的。正确的预防知识能够减少房颤的发生!那么房颤如何预防?要从哪几方面做起?

首先,是防治甲状腺疾病

研究发现甲亢等问题常诱发房颤,这时应积极治疗甲亢,随着甲状腺功能正常,房颤常好转。

其次,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如冠心病、脑梗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低,房颤的发生率越低,因此,降低胆固醇水平、适当运动、低盐低脂饮食可以减少房颤发生的机会。

第三,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会导致心房增大、压力升高、心室肌肥厚、心脏舒张功能降低,从而引发房颤。因此,控制好血压,也能减少房颤发生。

第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避免吸烟、过度饮酒、饮浓茶、咖啡。 酗酒可以导致心肌纤维化,发生房颤,兴奋性饮料摄入可增加心脏的兴奋性,促发房颤。

劳累、情绪激动可以诱发房颤发作,应注意避免。管理情绪和身体压力对房颤管理是很重要的。

第五,选用普利、沙坦类药物

如果房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疾病,建议治疗疾病时优先选择普利类、沙坦类药物,有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减少房颤发生的作用。

第六,药物 胺碘酮(可达龙)

胺碘酮可以作为转复房颤的药物,小剂量长期服用可以预防房颤的发作。但应注意甲亢和心率慢的不宜使用。服用这类药物需注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和胸片。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

如果突发房颤,心室率较快,血压不低的情况下,可以舌下含服倍他乐克(最好是普通片),有时可以使房颤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哦。

了解更多健康科普,就在“今日头条”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本身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心功能问题,但房颤常合并其它心脏病,如风心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心衰等!房颤主要预防引起的血栓及血栓引起的并发症,抗凝是最标准的治疗。房颤的治疗可以在心外手中顺便做消融治疗,也可以介入微创射频消融治疗。都是非常成熟的治疗措施。


德堂医生集团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房颤还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预防房颤发生,控制房颤可能诱发因素,十分重要。


心脏医生阿邦


心房颤动和心衰都是心病,心病的病根在气血,所以,预防心病从预防气血病开始,这样,一切心病都不会上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