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娃後脫髮厲害怎麼辦?2個小方法,改善腎氣虧損、氣血不足

據說,每過去一分鐘,就會有一對產後媽媽因為脫髮成為朋友。

“自從生完娃兒,我的髮際線就日漸後移”,

“別說你了,我娃兒都一歲多了,我頭髮生長速度都沒跟上來”

“太難了……”

生了娃後脫髮厲害怎麼辦?2個小方法,改善腎氣虧損、氣血不足

如果說金庸小說裡掉下懸崖是打開了武功秘籍的大門,那生娃兒無疑是向媽媽們打開“地中海”大門的時候了。

我們先來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脫髮。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每個人每天平均脫髮70-100根為正常現象,超過這個範圍就是不太正常的脫髮了。

理論有點抽象,來個簡單的產後脫髮自測:

1. 主要表現:非季節性(秋季落髮屬於季節性落髮)洗頭,梳頭,撓頭的時候,都能發現明顯髮量的落髮。少則3-5多根,多則一大把。

2. 髮質毛躁,乾枯,易斷,輕輕一拉就掉下來。

3. 新發生長緩慢,出現日漸後移的髮際線或者日漸明顯的頭頂。

做完自測,媽媽脫髮盟軍是不是又多了很多?

有些媽媽覺得很奇怪:“明明我生娃兒前頭髮黑又直,生完娃兒也沒少吃,怎麼就脫髮了呢?”

盤點一下產後媽媽的脫髮原因:

首當其衝是腎氣虧損

中醫講:“腎,主生殖。”孩子能正常孕育,平安在媽媽子宮裡呆到出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媽媽腎氣是否充盈。媽媽消耗自身腎氣,包裹襯托著孩子,保證孩子的先天孕育正常發生。現在很多不明原因的習慣性流產,其實和媽媽本身腎氣不足,無法拖住胎兒有關。

說了這麼多,和脫髮有什麼關係呢?

中醫又有云:“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發的生機根源於腎。因為腎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則毛髮壯而潤澤。而當媽媽耗費自身腎氣孕育寶寶以後,本身腎氣有所虧損,因此出現脫髮落髮,毛髮沒有光澤都很正常。

緊隨其後是血虛

產後媽媽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應該是氣血不足,血虛了吧。

為什麼會血虛呢?

首先,孕育過程中,母體得提供大量營養物質給孩子,母體自身相應得到的就少了,這會造成一部分血的丟失。

其次,媽媽的生產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破血的過程。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世界有一種恐怖的病,叫“月子病”,月子病為什麼難治?一方面是月子裡受的風寒容易入骨,入裡,難以去除,另一方面,便是媽媽生娃兒消耗了自身氣血,造成氣血虧虛,能量低下,自愈能力變弱。

有人可能會問了,什麼是破氣破血?

懷孕本身就是以已身養他身,氣血一定會有耗散。順產中的大出血算破血,媽媽在生產中耗費的體力也算傷氣。剖宮產的外在傷口,也算是一種對氣血的破壞,也容易加重產後媽媽的血虛。

而中醫常說:“發為血之餘”。人體氣血的盛衰尤其是血的供應直接影響到頭髮的生長,如果說頭髮是葉子,那麼血便是水源,缺水的葉子定然發黃,乾枯,掉落。

拋開身體本身面臨的問題,為什麼古代女子生育不斷,卻鮮有記錄脫髮嚴重。這便要說到現代的生活習慣。

導致媽媽產後脫髮的原因有哪些

一方面是,熬夜。

中醫將萬物分為陰陽兩部分,時間也不例外。

白天為陽,主生長,運動,所有耗費體力精神,動的活動都以白天為宜,以養陽。夜晚為陰,主休養,靜止,適合頤養精神,休息安神,以養陰。

生了娃後脫髮厲害怎麼辦?2個小方法,改善腎氣虧損、氣血不足

人體血為陰,好的睡眠讓身體裡的肝血有足夠的時間排洩,收藏,實現新的循環往復。

而大多數媽媽做不到睡整夜覺。半夜娃兒的哭鬧,兩小時一次的餵奶,以及本身血虛導致的眠淺等,都加重了媽媽精神和時間上的消耗,而這類看似靜止的耗散,大多是以傷陰,傷血為代價的。

另一方面,肝臟的外現是眼睛。

當媽媽白天壓力太大,晚上為了釋放壓力,熬夜追劇,玩手機,眼睛不停,肝血的耗散也不停。久而久之,你以為你熬壞的是眼睛,其實是肝,是血。

身體虛,尚未養好,加上肝血無法正常休息,身體的氣血得不到正常恢復,脫髮當然會一直繼續。

洋洋灑灑這麼多,簡單理解就一句話:體虛,神傷,導致氣血無法滋養秀髮。

脫髮這麼厲害,能怎麼辦?

其實,正常的產後脫髮是可以自行恢復的,這個時間大概是半年到一年。因此新媽媽出現脫髮不用過度驚慌,好好坐月子,好好睡覺即可。

那麼對於本身體質差,或者沒有好好睡覺,好好養身體,而導致生娃兒一年多了,脫髮卻日益嚴重的媽媽來說,怎麼辦呢?

先改善不良習慣

這可能是所有人最不喜歡聽的,因為道理每個人都懂,卻因為時間太長,成本太低,且一下子看不到效果而無法堅持。如果說藥物的作用,是幫助身體糾正一時的偏性,而生活習慣,是幫助身體長久解決掉那個導致生病的原因。

對於脫髮媽媽來說,最重要的習慣,是晚上十一點以前入睡,當然,能更早更好,白天和自己和解,減少情緒上的大起大落,平和心態。

如何用食療方調理

如果真碰上體質本身就虛弱,或者經歷過產後大出血,身體消耗大的媽媽,除了尋求自身的幫助調理,家裡也可以試試食養。

方一:鹽炒黑芝麻。

生了娃後脫髮厲害怎麼辦?2個小方法,改善腎氣虧損、氣血不足

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腎、肺、脾,具有補肝腎,滋養五臟,益精血的功效,是平補佳品。而鹽味鹹,配合少量,可更好的入腎,增強補益功效。

方法:黑芝麻500克,開小火入鍋,慢慢翻炒,這一步一定要有耐心,以防糊鍋。大約翻炒15分鐘左右,起鍋,撒上少許1-2克鹽,即可。

可用大的玻璃罐將炒好的黑芝麻裝起來,每天空了吃上一小把。

如何食用:黑芝麻直接吞服不易消化,食用時抓上一小搓,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至黑芝麻完全嚼爛,再吞下肚。此時不僅可以補腎養生,還可以品嚐到最好吃的黑芝麻,滿口留香。

禁忌:由於黑芝麻潤腸通便效果強,有容易拉肚子,大便溏稀人群不適合服用。

方二:阿膠。

作為曾經的補血良方,雖然近幾年被商業過度,卻並不影響它在補血界的地位。

《本草綱目》記載:阿膠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疾。

阿膠本身為驢皮製成,加上山東本土的地下水,屬陰。二者結合,可大補陰血,對於產後血虛的媽媽,適當食用,會有比較好的恢復作用。

當然,由於阿膠本身屬陰,補陰補血效果強,對於本身有各種婦科腫瘤,結節的女性來說,便要有意避免了。否則可能會加重身體不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