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十塊錢魚漂跟一百塊錢的區別不大,我只能送他兩個字,呵呵

魚漂有著從10塊錢到100多甚至幾百元的價格跨度,有人說便宜的魚漂不靈敏,又有人說什麼魚漂都能釣到魚,這兩種態度有些矛盾,也讓很多釣魚人在購買時猶豫不決,如果能搞清楚以下的問題那就簡單多了。

是什麼在影響魚漂的靈敏度?100多元的魚漂貴在哪?我們多花的錢買到了什麼?我們買漂時應該糾結的是價格還是品質?怎樣繞開商家的套路避免多花冤枉錢?


是什麼影響了魚漂的靈敏度?

影響靈敏度的顯然不是價格,而是跟價格對應的設計,做工,漂型。

  1. 漂腳漂尾太粗不會靈敏,也是廉價魚漂的通病,過粗的漂腳漂尾增加了魚漂與水的摩擦力,讓魚漂的上頂下頓動作不乾脆,也會因為過粗造成重量過大,與漂身不協調翻身很慢。
  2. 加粗目太多不靈敏,加粗目就好像一支普通魚漂插上了一個夜光棒,讓魚漂承受多餘重量打破了魚漂在水中的平衡,尤其是當你釣高目時最明顯,很多出口是傾斜的。
  3. 漂型與做工影響靈敏度,由漂型造成的靈鈍是相對的在這裡不做太多贅述。做工方面一些稍貴的魚漂它們的漂身兩端與漂腳漂尾鏈接處一定是由粗到細,有一個自然的過度,而一些廉價漂則沒有,都是上下一邊粗。可能有人會說跟調釣也有關係,但是我告訴你,一支做工粗糙的魚漂反映遲鈍是它的天性。
有人說十塊錢魚漂跟一百塊錢的區別不大,我只能送他兩個字,呵呵


好漂貴在哪?我們多花的錢買到了什麼?

材質不同造成價格差距,先拿羽毛漂做例子,一支做工上好的孔雀羽出廠價就在60塊錢以上,到零售商手裡肯定要二次加價的。一支蘆葦漂做出了圓形急收肩,對材質的尺寸和工人的技藝都是挑戰。高品質的做工提高了製作成本,相比廉價漂我們多花的錢可能買到了精美的塗裝,加厚的防水漆,防爆頂的設計提高了使用壽命,纖細的漂尾在水裡卻很醒目,迎著陽光時依然能看到目數,而不是一根小黑棍。漂腳的粗細過度自然,柔軟有韌性。以上的特點都是一支合格的魚漂應該具備的條件。


有人說十塊錢魚漂跟一百塊錢的區別不大,我只能送他兩個字,呵呵

本人給釣友們選漂的一些小建議

淡水的臺釣主要就是看漂象,連續的有力頓口看著就舒服,精美的魚漂也體現出一個釣魚人的品味,所以買漂時我建議大家把品質放第一,價格排第二。便宜的東西買的時候開心,貴的東西用的時候開心,雜七雜八的買一堆也不少花錢,真正拿的出手用的上的沒幾個那才是得不償失。


一些無恥商家的套路千萬避開

有人說十塊錢魚漂跟一百塊錢的區別不大,我只能送他兩個字,呵呵


  1. 科學新名詞忽悠釣友 納米魚漂絕對是代表,名字高大上,剛上市一百多一支,現在價格降低了,如果直接說是泡沫魚漂,估計超過20都不會有人買。
  2. 不強調實用性,轉移話題混淆視聽 一些商家為了賣產品,不在提高品質上下功夫,劍走偏鋒把釣友往溝裡帶,這樣的產品多錢咱都不買。
  3. 品質實用性放第一,其次是價格,別的都不重要。釣友們要學會自己鑑別好壞,品牌跟大師代言不要盲目追隨,
有人說十塊錢魚漂跟一百塊錢的區別不大,我只能送他兩個字,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