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5個有趣的典故,讓你長知識

第一個:宰相肚裡能撐船

歷史上5個有趣的典故,讓你長知識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後來續娶了一個妾叫姣娘。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門,長得閉月羞花,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婚後,王安石身為宰相,整天忙於朝中之事,經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齡,獨居空房,便跟府裡的年輕僕人私下偷情。這事傳到了王安石那兒,王安石使了一計,謊稱上朝,卻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潛入臥室外竊聽,果然聽見姣娘與僕人床上調情。他氣得火冒三丈,舉拳就要砸門捉姦,但是就在這節骨眼上,“忍”字給他當頭一棒,讓他冷靜下來。他轉念一想,自己是堂堂當朝宰相,為自己的愛妾如此動怒實在犯不上。他把這口氣嚥了回去,轉身走了。不料,沒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樹,一抬頭,見樹上有個老鴰(guā)窩。他靈機一動,隨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鴰窩幾下,老鴰驚叫而飛,屋裡的僕人聞聲慌忙跳後窗而逃。事後,王安石裝作若無其事。

一晃兒到了中秋節,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詩一首:“日出東來還轉東,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著棉蠶睡,撇下乾薑門外聽。”姣娘是個才女,不用細講,已品出這首詩的寓意,知道自己跟僕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想到這兒她頓感無地自容。可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裡能撐船。”王安石細細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華,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還是來個兩全其美吧。過了中秋節,王安石贈給姣娘白銀千兩,讓她跟那個僕人成親,一起生活,遠離他鄉。這事很快傳出去,人們對王安石的“忍”字當頭,寬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也就成了寬宏大量的代名詞。

第二個:壓歲錢來歷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名字叫“祟”,黑身白手,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一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瘋瘋癲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每到年三十晚上,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竟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後來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祟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歷史上5個有趣的典故,讓你長知識

第三個:不三不四

“不三不四”這句話,據成語辭典解釋是“不像這也不像那,不象樣子。與不倫不類意思相似。指不正派或不規範”。為什麼不三不四就是不像樣子呢?原來在天數三四之間有一個“陰陽界”,不三不四就象:不陰不陽。

第四個:唐時有一將軍權龍襄,性情急躁,不學無術。他不懂'忌日'是什麼意思,手下人告訴他,父母去世後,要告假在家,獨坐房中不能出門。後來老權遇到了喪憂之事,便一個人在房中靜坐,突然有隻大黑狗闖入房中,這廝大怒,厲聲喝道:“好你個畜生,竟敢衝破我的忌日!”於是當即決定:明天重做忌日,看好那條該死的黑狗。

第五個:榜下捉婿

宋真宗時期,一個叫範玲孫的中了榜首,宰相便立馬將女兒嫁給了他;宋神宗時期,一個叫蔡卞的中了進士,王安石讓其火速娶了自己的女兒。發展到後來,人們便開始“預定”了,只要看好了某個人有可能中榜,便先定下來,只要一中便立馬結婚,宋朝的大文豪歐陽修就是這樣被人家定下來的。史

歷史上5個有趣的典故,讓你長知識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