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民以食為天,美食文化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偏好什麼口味就可以知道你是什麼性格。一座城市的特色美食,也代表著這座城市的特點!新鄉本地獨特的特色小吃還是挺多的,而且好多都是在外地吃不到的。有人說新鄉的小吃太少,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編就來總結了一下代表性的十大名吃,你吃過幾樣?


  • NO.1:司馬懷府雞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新鄉傳統美食,肉質滑嫩、味道鮮美。司馬懷府雞:屬於豫菜,是當地一道流傳千年的美食。相傳,此菜為三國時期魏國大將軍司馬懿所喜愛,後來傳入民間。主要食材是雞、八懷山藥、菜心、蔥段、薑片、白油,佐以味精、精鹽、紹酒、清湯烹製而成。


  • NO.2:涼粉: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涼粉是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的特色小吃之一。原陽涼粉:是用綠豆粉製成的。其特點:軟而有骨,爽而不脆,在原陽涼粉可以作為午餐,也是待客選用的名吃。這一名吃不僅既能當飯,又能當菜,而且具有消腫宜氣、清熱解毒、醒酒利便。


  • NO.3:火燒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新鄉特色小吃,外焦裡嫩、香而不膩。延津火燒:是當地的傳統名吃。在延津不管是街頭擺攤或是在飯店都有賣的。延津火燒比一般的燒餅大,像肉盒但比肉盒焦,渾圓如餅、層次分明,其特點:個大肉多、外焦裡嫩、香而不膩。


  • NO.4:蜜汁山藥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新鄉特色美食,質地細膩、綿軟可口。蜜汁山藥:相信大家都瞭解山藥是非常不錯的健康食物,但它的口感也有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不過新鄉的蜜汁山藥做法吃著讓人有著蜜汁般的甜蜜感,最終是越吃越香,甚至停不下來。


  • NO.5:餄餎面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新鄉傳統小吃,筋道耐嚼、口味香濃。獲嘉餄餎條:是當地的傳統小吃,在當地流傳已有千年之久。主料是麵粉和食用鹼。餄餎條口感強筋道,耐嚼,配料也極其簡單。一般是一鍋高湯成年累月的熬在火上,每天不斷的往裡續水放肉丁加佐料,湯色亮黃,吃麵的時候,加上青蒜苗段,連湯帶肉的舀一勺子澆上去,蒜苗的清香和著肉香撲鼻而來,吃一口,麵條筋道湯厚味重,別有一番風味。


  • NO.6:羊肉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新鄉特色美食,熟爛不膩、味道濃郁。扒羊肉:新鄉非常有特色的美食,羊肉沒有很膩的口感,濃郁的味道吃起來在口感上非常的獨特,在配合羊肉的溫補性成為了當地家庭在秋冬季節不可或缺的美食,所以到新鄉可別錯過喲!


  • NO.7:醬牛肉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新鄉特色美食,形色鮮美、肉嫩味香。衛輝杜記牛肉:是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的特產之一。是用當地黃牛為原料,在用幾十種名貴中草藥為佐料製作而成。其特點:形色鮮美,表裡如一,肉嫩味香。


  • NO.8:卷尖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卷尖是新鄉特色美食,肉片滑軟、口味清爽。封丘卷尖:河南省封丘縣地方傳統名菜,屬於豫菜系。由豬肉、雞蛋、芡粉以及各種調料製作。此菜味香而清爽利口,肉肥卻油而不膩。卷尖曾被宋太祖趙匡胤封為“御用菜”。是河南傳統宴席上最常見的葷菜(紅肉、白肉、酥肉、卷尖)之一。因為外皮是用雞蛋攤成的薄餅卷的,色澤金黃,所以卷尖又稱為“黃袍加身”。


  • NO.9:燒雞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新鄉特色美食,肉質細膩、鬆軟可口。下街楊記燒雞:是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的特產之一。下街燒雞是用老式煮制方式,其特點:肉質細膩鬆軟,雞骨易碎多汁,雞皮色澤黃潤,雞周身透鹹味,非常好吃。是當地的傳統名吃,相傳新鄉燒雞由滑縣道口鎮傳入。傳入新鄉市也有60餘年了。其特點:色澤鮮豔,味香肉嫩,酥爛脫骨,肥而不膩。

  • NO.10:羅鍋醬肉:

  • 舌尖上的河南,河南省新鄉市的美食,十大代表性名小吃有哪些?


    新鄉特色小吃,清爽利口、油而不膩。在新鄉是非常有名氣的。羅鍋肉製作方法非常講究,是用帶皮豬肉加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玉果等食材先用大火燒開後,在用小火中間翻肉兩次,煮三小時出鍋。其特點:醬肉色澤鮮豔,五香可口,肥而不膩,熟透而不爛。


    這十大特色美食,你還喜歡嗎?喜歡就點點關注、點贊、轉發收藏吧。

    如有更好的可以在下方留言,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新鄉的美食。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