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最难忘的求学路,老师别具一格:全对给80分,错1道给100分

作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知名的大科学家,钱学森究竟倡导什么样的教育一直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01 钱永刚回忆父亲钱学森:不言传,只身教

儿子钱永刚回忆,他小时候,父亲老是很忙,虽然不能经常亲自辅导他的功课,但偶尔的指导总能让他受益良多,尤其是一些与当时截然不同的观点,至今都让他记忆犹新。总结起来,大概一句话就能概括了:不教育,言传几乎没有,主要都是身教

钱学森最难忘的求学路,老师别具一格:全对给80分,错1道给100分

因为钱学森一忙起来,没日没夜,很少有机会当面给儿子钱永刚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诸如让他要刻苦学习,要努力,要多做习题,这种话从来都没有说过。

倒是钱永刚自己,从小便目睹了父亲每天兢兢业业工作,科研之余,还经常涉猎各类书籍,对艺术也一生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喜爱。在这份浸润和耳濡目染之下,钱永刚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钱学森最难忘的求学路,老师别具一格:全对给80分,错1道给100分

02两个4分也不错,满分不是好选择

因为沉迷于课外书中,少年时期的钱永刚有4门课都得了4分,那时候满分是5分,4分虽然也不差,但在老师看来,以钱永刚这种出身,4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特别把他找到办公室教育了一顿,让他要再多下些功夫。

钱永刚回家把这个事情告诉了父亲钱学森,没想到钱学森一笑而过,对他没有拿到满分并不生气。反而是后来钱永刚努力消灭4分,全上了5分后,钱学森的一句话让他毕生难忘:我看有两个4分也不错。言外之意,对追求满分的这种行径并不大认同,在他看来,满分并不是最佳选择,尤其是在孩子基础教育阶段,多读书才是必要的。

钱学森最难忘的求学路,老师别具一格:全对给80分,错1道给100分

03钱学森回忆人生受教的2个特别阶段

晚年时候的钱学森曾回忆自己的一生,在教育的道路上,他曾说过有2个尤为特别的阶段,一个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一个便是后来的在美读研。

在美国阶段,众所周知钱学森是就读于麻省和加州理工,这两所学府的教育和声名我们几乎都有所耳闻,那么师大附中,为何也能被钱学森念念不忘,甚至将其与麻省和加州提到同一高度来述说呢?

钱学森最难忘的求学路,老师别具一格:全对给80分,错1道给100分

04钱学森少年时期所受的“特殊教育”

​钱学森就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是在1923年9月到1929年。1911年出生的钱学森,在这所中学里度过了12到18岁的少年时期。

在他的记忆里,师大附中在当时有着极为超前的教育理念,与现在的学校风气似乎是一种截然相反的走向。

大家从来不因为考试而忧心,考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急急忙忙地临时抱佛脚,熬夜突击复习的这种事情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老师一直给大家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偏于理解,而不是生硬死记。即便是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考试也可能只考了80多分,但并不会因此受到责怪。

钱学森最难忘的求学路,老师别具一格:全对给80分,错1道给100分

那么学校当时重视什么呢?动手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以及思想的开拓。钱学森回忆自己当时上化学,生物,文史诗词等课程时,是这样的:

化学老师经常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随时能进出其间,虽然那时经费有限,仍然尽力请学校拨一批经费给学生们做试验用。有什么不明白的也鼓励学生在试验中自己发现理解。他这么做主要是培养这些孩子对化学的兴趣,一旦兴趣养成了,那么学习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钱学森最难忘的求学路,老师别具一格:全对给80分,错1道给100分

生物课也很有意思,生物老师总是带着孩子们去野外采集动植物,然后教学生们如何制作标本。钱学森说自己当时家里面很多各种样式的标本,都是他自己的动手成果。

文史诗词等课程的老师,喜欢让学生们聚集在一起,畅所欲言,对自己的观点,勇于去表达,不要拘束。

钱学森最难忘的求学路,老师别具一格:全对给80分,错1道给100分

这当中还有数学老师让他印象非常深刻,叫做傅仲孙,特别独具一格。考试时,他出了5道题,有的学生全答对了,给80分,有的学生只对了4道,给100分。理由:对5题的学生,解题没新意,一板一眼太陈旧,而对4题的学生则不然,有些解法别出心裁,就冲这个新意,给100分就不亏。

学生们下课时,很多都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些话题大多围绕着自己的课程,可见他们是真的因兴趣使然。

钱学森最难忘的求学路,老师别具一格:全对给80分,错1道给100分

钱学森认为这个阶段,让他对知识和陌生的领域养成了一种探索的精神。6年的时间,他虽然极具天赋,却从未想过跳级,而是竭尽所能地涉猎了各个领域的群书。这使他后来的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也受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