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秋小国墓葬非常奇特,多处形制为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

钟离在文献里又作“终黎”,是淮水流域的嬴姓小国,在今天的安徽蚌埠、凤阳一带。周代在淮水流域的嬴姓、偃姓小国非常多,嬴姓有江国、黄国、徐国等,以伯益为始祖;偃姓有六国、英国、群舒等,以皋陶为始祖;当然,嬴姓与偃姓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血缘上并非截然不同,大多被周人视为“东夷”“淮夷”。西周时期,淮夷还能与华夏诸侯较量一下,但到春秋前期,基本就被来自长江中游的楚国控制了。

春秋中期开始,因为晋国“联吴抗楚”的战略,长江下游的吴国迅速崛起,并与楚国开始争夺淮河流域的小国,其中州来(今安徽淮南、寿县、凤台一带)与钟离两个小国家,就成为吴楚两国反复拉锯的前线。钟离、州来这些小国开始或许不能说已经亡国,因为吴、楚等大国未在此设置行政区划,但至少可以说他们已经丧失了独立意志,沦为大国的附庸;随着春秋后期吴国对淮水流域的退出,楚国完全控制了这片土地,钟离人也就成为楚国编户齐民。

公元前576年,吴王寿梦即在此与中原诸侯相会,然而数十年后,这里又被楚国夺走;公元前538年,吴国攻入楚国的棘、栎、麻三邑,此时楚国上下一片恐慌,葴尹宜咎奉命在钟离筑城。公元前519年,吴国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奉命进攻州来,楚人来救,结果吴人又退到钟离一带抵御楚军,并在鸡父之战中重创楚军。公元前518年,楚平王联合越国伐吴,但却半途而返,这时吴军乘着楚国边境松懈,相继攻灭了巢国和钟离。

这个春秋小国墓葬非常奇特,多处形制为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

这次战争还有个更传奇的版本。根据《吕氏春秋·察今》,这次战争的起因原来是楚国边城卑梁的女子与吴国边城的女子在边境采摘桑叶,在互相嬉戏时吴女伤了楚女,然后楚女家人带着楚女去责备吴女家人,但吴女家人却不恭敬,所以楚女家人一怒之下,杀了吴女家人。吴国边邑长官大怒,发兵攻杀了楚女全家;这事传到楚国卑梁大夫耳里,又出兵攻破了吴国边邑;结果吴王大怒,派兵攻打楚国,将卑梁夷为平地。

《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与《吕氏春秋》类似,但说起因是吴女与楚女产生矛盾而斗殴,并不是吴女嬉戏时伤了楚女,最后吴公子光攻打楚国,灭亡的是居巢和钟离;在《楚世家》《伍子胥列传》里,则又说是吴国边城卑梁与楚国边城钟离。这也是先秦时期钟离国(邑)在史书最后一次出现。

钟离国的文献记录就这么多,甚至什么时候彻底灭亡,史书中都没有提到。所幸,21世纪的考古发现,使得这个小国家重见天日。

这个春秋小国墓葬非常奇特,多处形制为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

2006年,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发现了两座较大的古墓葬封土堆,其中双墩一号墓的结构特殊而复杂。整个墓葬由封土堆、墓坑和墓道组成。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华夏墓葬一般“不封不树”,而双墩一号墓封土堆高9米、底部直径60米,是淮河流域较早的封土墓之一。最值得注意的是,该墓的封土以及墓坑的填土,均为青、红、白、黑、黄五色颗粒组成的混合土,这明显反映了一种五行观念。而封土堆底部又有一层璧形白土垫层,非常特别。

白土垫层之下则是墓坑,墓坑呈圆形,非墓葬常见的方形,底部形成一个“十”字形埋葬布局。在墓坑口以下的填土层中,五色混合土构成了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出的20条放射线,整体呈扇面状;放射线填土层以下的填土层,发现了沿着墓坑周边18个土丘,另外还发现了1000多个土偶;土偶填土层以下的墓坑二层台内缘,又发现了以3—4层共1000多个土偶垒成的土偶墙。以上2200多个土偶高20—25厘米,直径10—15厘米,非常神秘。

以上种种墓葬形制,均为考古学史上的首次发现,其价值不言而喻。那么,这样一个奇特的墓葬,其墓主应该是谁呢?随葬品有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等,发掘者从形制和组合判断,其应该是春秋中晚期的墓葬,大约在公元前五、六世纪。而从其中的青铜钟、青铜簠、青铜戈中,又可以得知器主叫“童丽(麗)公柏”“童丽君柏”。这里的“童丽”明显就是“钟离”的通假,那么这个墓葬自然就是钟离国国君的墓葬了。

这个春秋小国墓葬非常奇特,多处形制为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

有趣的是,在钟离公柏墓的一把青铜戈上,刻着“童丽公柏获徐人”,但这把戟却又刻着“徐子白司此之元戈”,另一把戈则刻着“徐王容取吉金自作其元用戈”。那么,这两把戈原产地应该是徐国。徐国在今天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带,在西周时期尚是淮夷霸主,而在春秋时期居然被钟离击败,连徐王的戈都被缴获了。无怪钟离公柏要在两把戈上新铸铭文纪念;不但如此,还带入墓葬之中,这场战争大概是他一生最荣耀的时光了。

无巧不成书,2007年,在发掘双墩春秋墓葬的同时,凤阳县板桥镇卞庄村又发现了一处墓葬。该墓也是圆形土坑竖穴墓,与钟离公柏的墓葬非常相似。但由于墓坑上部因施工被挖去,是否原有封土堆不得而知,而主墓也早被摸金校尉光顾过,所以整个墓葬保存远不如钟离公柏墓完好,所幸在青铜钟上我们还是发现了墓主的身份——童丽公柏之季子康。那么,他就是钟离公柏的小儿子。

钟离公柏墓揭开了钟离国的神秘面纱,证明了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存在,也带给我们不少考古学上的新知识。然而,同样也留给我们更多疑惑:钟离国墓葬中奇特的玉璧形白土垫层、五色混合封土和放射线填土、土丘和土偶及土偶墙,到底代表了钟离国一种怎么样的信仰观念?这些疑问就只能等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了。

参考文献: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馆:《春秋钟离君柏墓发掘报告》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馆:《安徽蚌埠市双墩一号春秋墓葬》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凤阳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凤阳卞庄一号春秋墓发掘简报》

陈立柱、阚绪杭:《钟离国史稽考》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