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

嘉颜66


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我国的城镇化

据统计局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在2019年末达到,60.60%。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美国的城镇化率达到82%,而日本达到惊人的92%。根据联合国的估测,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2.9%。我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走,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在城里工作,这些新进城的人们要么买房,要么租房。

二、人们的第二居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后每家两套甚至两套房子以上。可能是市区一套,郊区度假一套,甚至在别的城市用于休闲度假还有房子。就像之前经济不富裕的时候,一个家庭一台电视就很满足了,现在是客厅一台,每个卧室还要一台。这种情况也催生很大的对房子的需求量。

三、家庭户规模小型化趋势

之前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很常见,一家人有七八口人,甚至十几口人。而现在发生了变化,每个家庭人数越来越少。年轻人不再愿意跟父母一起住,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结婚后也就是两口或者三口之家。这也造就了住房需求。

四、人口流动,就近工作。

特别是跨地域工作的人们,在当地工作,租房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贬值是一个历史趋势。在现在看来每月的月供在未来10年以后,可能已经不算什么了。当然了,也要求自己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自己的收入也会不断提高的。所以不用对未来担心,做好当下,未来就一定更美好!


郑州楼盘


大家好!我是20年的家具人,很高兴回答这位网友的问题,关于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其实,有句很经典的话怎么说来着,叫着“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大,人口多,人口流动的基数也大,各省之间无省界,人口可无限制流动,一个中国的人口比欧盟体的人还多,且完全是一体的。我现在举几个身边的例子,就知道中国的住房情况:

例1,我的一个大姐,两夫妻刚退休,在单位有单位房,县城的,她们退休前两年,在市里面又买了一套养老房,现在单位房在出租,就一个儿子,儿子在外地工作,结婚也在外地买了婚房,生第一胎时父母帮忙带小孩,但前两年又生了二胎,6口人住在一起有点挤,他儿子在婚房的附近又买了一套房,这样,我这个大姐6口人4套房,你说是多还是少?她们愁交房贷吗?

例2,我一个堂姐,远嫁外省浙江,夫家在浙江镇上有一幢五楼的房子,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为了回娘家方便,在娘家县城也买了一套房,为了回娘家时有地方住,毕竟是自已的房子住得舒服。前两年,她们的大女儿要上初中,又在夫家这边的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例2的这种情况还房贷一点问题都没有。

例3,我自己的情况,我2008年在开发区买了一块地,2009年盖了一幢大楼,差不多600多平方,因为小孩子上学的原因,2014年10月份,在市中心又买了一套学区房,按揭10年,每个月还6000左右,已经还了快6年,只有4年多,按揭就还清了,何况我手头上还有存款,不想提前还款而已,开发区的整幢房子还在出租。

所以,买房越多有房的,房贷真不当回事,真正的房奴,是那种高杠杆率买房的人,或者炒房投资但又没有接盘侠的人。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20年家具人


大家好,我是勇谈。从1994年我国开始全面的商品房制度后,商品房销售就成几何倍的提升。1994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不过7230.35万方,而刚过去的2019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就高达171558万平方米;可以说26年的时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翻了23.7倍,平均以接近一年一倍的速度在发展。那么随着买房的人越来越多,贷款买房的人也越来越多,未来多出来的房子该怎么办?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有房的人越来越多,房产本身早就脱离了仅仅居住的本质,更多的是投资和保值

如果说2000年以前大家买房的目的是为了居住的话,那么2008年之后大家买房更多的是为了“保值或者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经在40平米左右,这个说明了什么?我国从人均来看已经脱离了“房子不够住”的事实。那么为何房产销售面积还能维持一定的增长?其实还是房子本身早就脱离了居住的本质。几点观察:

第一、目前来看单纯从居住的需求来购房的基本没有,子女教育、投资保值等早已成为大家购房的主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从居住角度(也就是市场供需角度)来进行房产调控,但是最后发现效果不佳。为何会这样?其实还是因为大家买房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居住那么简单了。子女教育、投资保值等才是大家疯狂买房的目的,尤其是对于一些中产来说似乎近20年来没有一样投资品能够有房产这么稳定而且高的收益。

第二、房产从过去的固定资产已经开始转变为消费品,30年已经是一套房产的极限。相比于过去建造房屋可以居住三代人来说,如今的房屋能够满足二代人居住就已经是万幸。包括如今很多城市进行的老旧小区改造其实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建筑物,在如今开发商良心越来越被利益熏陶的情况下,30年估计应该是多数如今房产的极限了。所以,房产交易基本不会停止,总会有“小换大,老换新”的需求存在。

房子越来越多,没有房子的人越来越少是事实,但是大城市的房子还是不够的,不要被人均“忽悠”了,没有几个人房贷是靠租金还的

简单就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例,你认为这些城市的房产够吗?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大都市,将近40%的人口都是外来的,你认为这些城市的房子会够吗?说到底“有房子是一回事,在哪居常住是另一回事”。几点观察:
第一、大城市的房子整体还是不缺租户的,这是由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决定的。目前来看房子租不出去的城市多数还是中小城市为主,大城市的房子只要房租到位想要租出去不难。不过确实值得大家警惕的是,2016年前后在三四线城市买房的人本身寄希望于通过房租来获取收益,至今也只有部分人做得到。

第二、依靠房租来还房贷根本不现实,买房的时候多数人都很清楚。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很低,哪怕是北京等这样的一线城市租金回报率也仅仅只有1.37%,而二线城市的租金回报率也多数在2%左右。所以,仅仅想要通过租金来抵房贷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房价高,租金低是我国房租市场的现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低的事实。

买多套房靠租金过日子的人有,但是很少,多数人购买多套房是为了投资(出售)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普通的买几套房的人跟真正的“炒房投资者”混为一谈,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炒房投资者讲究的是“快进快出”,普通跟风人讲究的是“细水长流”;抱有“能卖就卖,能出租就出租”心态的购房者,并不能称之为投资者。

第一、房租回报率这么低,谁买房靠租金过日子违背起码的经济原则,毕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回报率也比租金回报率高。除去10几年前抓住机会以相对比较低的价格购置多套房产的人之外,如今几乎没有人傻到花费几十万贷款买房,然后靠租金还贷款的。毕竟这笔经济账小学生都会算,除非贷款买房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出售赚取差价。

第二、还不起房贷的人就不要买房,这就不用我们替他们操心了。银行审核住房贷款的时候会要求提供收入证明等资产材料,目的就是保证你的还款金额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50%;尤其是从2019年之后银行加大了对于贷款购房者的负债审核,负债率过高的朋友是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

综上,房子越来越多是事实,会有一些城市未来房子出租不出去也是事实,但是可以明确告诉各位“想要靠房租还房贷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也没有人傻到这样去做。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问题的朋友可以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勇谈房产壹贰叁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非常喜欢买房子,这种“喜欢”不仅是每个家庭都认为买房子是必须的,而且许多人喜欢把房子存在手里。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房价近年来一直在上涨,房子的增值空间比较大,每个人都想买房子增值。不仅如此,“买涨不买跌”的原则一直适用于房价上涨的环境。这种时候,每个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房价一直在上涨,现在不买房,以后就买不到了。

因此,在中国房价上涨的这些年里,富人们一直在买房子。普通人一次拿不出一两百万,所以他们只能贷款买房子。根据普通家庭的购买力,他们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买到房子。首付几乎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多年储蓄的总和。在那之后,他们必须背上十多年甚至三十年的贷款,这是非常困难的。

但即便如此,近年来,贷款买房的人数仍在增加。毕竟,无论是在城市安定下来还是孩子上学,甚至年轻人结婚,他们都需要一套房子。房子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必需品,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贷款买房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房奴。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大约有2亿家庭通过银行贷款买房。目前,我国一个家庭的平均人口约为3.02人。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有6亿人可以被称为房奴。如果把家庭成员的孩子除去,中国真正的房奴数量几乎是4亿。

既然买房的人都成了房奴,那现在不买房的人又是什么人呢?

对于那些不买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在外面挣钱,所以他们只能租房。因此,这些不买房的人每个月都需要交房租,就像买房的人每个月都要交房贷一样,但每个月租房的人交的房租比房贷少得多。

这些没有买房的人在中国又有多少呢?

数据调查显示,2017年底,大陆总人口近14亿,其中户外人口2.91亿,其中流动人口2.44亿。除了有住房的流动人口外,还有近2亿人租房以满足住房需求。这些人大多不想买房子,但买不起,所以他们不得不成为“租奴”。

这些未来不买房的“租奴”会发生什么?

无论如何,不买房的人都有住房需求。很少有人愿意自己付一辈子的房租。他们都想买自己的房子。因此,那些不买房的人最终仍然有可能买房,但这只是时间问题。”租奴“虽然现在没有背负贷款,但也应该在“房奴”的路上



安家徐姑姑


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小菜认为,国家应该掌握着大数据,不会让老百姓的财富打水漂。但是,国家也一直在预警,告诉大家“房住不炒”。这既是善意提醒,也说明警戒线还未到。相关的意见分享如下,供参考。

第一、买房的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

买房的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子总量也就越来越多,这样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且不是非常危险吗?

包括小菜在内都有这种想法,但这个危险既然我们普通人都能看到,你想想掌握大数据的国家和各类研究机构能看不到吗?

当然了,投钱盖房子的各位金主也不会看不到这个问题。他们看到了,还愿意大把大把地砸钱继续盖房子卖,说明我们看到的现象得出我们认为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小菜以恒大地产研究院数据为证,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为大家分析下这个问题。

01、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

据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约70%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约20%是租房,其他约10%是借住、住单位宿舍等(不含学生、部队服役人员、在押服刑人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大陆总人口突破14亿。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8.5亿,同比新增467万,占比60.6%;农村常住人口约5.5亿。

也就意味着,以现在的人口结构算,城镇租房人口数量为1.7亿,其他居住状态的人口数量为8500万,两者相加大概是2.55亿人。

2019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8亿。其中,流动人口2.36亿,这和恒大研究院2.55亿差距很小,仅为1900万人。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约70%!小菜认为,这个数据更为合理些,而西南财大抽样调研后的数据是90%,可能有些乐观。

也就是说,现在城镇住房总量仍然是不足的,还有些缺口;流动人口(租住人口和其他人员)数量还很庞大,租房人口数量依然很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房价普遍很高,仍有相当部分居民难以承受高房价,在房子上仍然没有实现自有梦。

02、城镇住房套户比

套户比是衡量住宅存量充裕程度的国际通用标准,是用厨卫齐全的成套住宅套数与常住家庭户数的比值,国际均衡值是1.1。

恒大研究院套户比为1.09,略微低于国际正常值1.1,表明我国住房总体供给平衡。

基于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宅分离、投资住房空置以及房屋使用年限带来的折旧、改造、拆迁等误差、损耗,叠加休闲、度假、养老、上学等需求,成熟的套户比应该略微高于正常值才行。

这就意味着,我国城镇住宅在套与户匹配上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0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1978-2018年期间,大陆城镇住房套均建面从44.9㎡提高到89.6㎡,城镇人均住房建面从8.1㎡提高到33.3㎡。

国际上一般对人均住房面积统计口径采用使用面积,那我们在测算上述面积是需要排除公摊,如果采用0.7的系数,那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就是23.3㎡。

另外,国际上对人均住房面积统计不区分城乡住房,那其他国家的人均住房面积上还得乘以系数0.85。

这样统一标准尺度后,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是最低的,跟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就意味着我们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04、未来城镇人口增量

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实现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

但这不是城镇化的终点,按经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看,普遍在75%上下,G7国家城镇化率普遍高于80%,日本已超90%,意大利最低,接近70%。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预计到203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约70.6%!距离现在还有10年时间,19年末是60.6%,就还有10%,按14亿人口基数算,就还有1.4亿农村居民进城。

未来10年内1.4亿人进城,按照3人居住一套,那大概需要新增4700万套住房;如果以2人住一套,那将还需要7000万套。而这只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需求,还不包括流动人口、改善型、拆迁户、旧城改造等住房需求。

综合本节4项指标分析,城镇住房自有率、城镇住房套户比、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农业转移进城人口住房需求等都有较大提升空间,不用担心房子建得太多,也不用担心房子越来越多后,卖不出去、租不出去,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不仅个人在关心,国家和各类机构也在关注房屋数量问题。

第二、房贷怎么还?

还房贷更多还是个人经济来源问题,这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个人只要肯劳动,肯不断提高自己,做些安全的理财,逐步增加收入还是没有问题的。

01、工资、薪金收入

保持正常的就业状态,获得工资和薪金收入,负担每月的月供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经济发展,通货膨胀上来,收入跟着上来,房贷月供的压力会越来越小。比如,30年前,每月工资几十元,还几千元的贷款都很吃力,想买个车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万元户”牛得不行。现在月薪过万的,上厕所都会遇到一大堆。

02、适当做些投资

还是要自律一些,攒点钱,不要乱花了,每年攒几万元钱,有把稳的理财产品就理财,没有把稳的理财产品和投资项目,就拿去提前还款,慢慢压力就会小了。

03、提升自己,广开财路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而机会到来时能不能抓住?还是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和不断提高自己。

综合能力强,或者某项技能特别突出,慢慢就是专家,在主业之余,还能搞些副业,增加收入也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房贷压力会有,但随着经济发展,通货膨胀持续,加上自身经济收入提高,房贷压力会越来越小,不用过于担心。

第三、房子存量越来越多,以后房子该怎么买好?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虽然房子的存量还未接近红线,但总量还是越来越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买房更合适呢?


01、刚性需求

不管在哪里,不管以后房价怎么变,刚需一族总得有个房子住,这个需求不可能一直不解决,该改善居住的还得继续改善居住品质。

怎么说呢?

不用太在意房价的变化,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等众多调控政策下,楼市是稳定的,房价大概率都不会大涨或大跌。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经济能力允许,该买就买,解决好一家人的居住才是王道,不用担心房子总量会不会过量,以后房贷怎么还,一家人的力量,供一套房子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

02、投资购房

这类群体还真得仔细考虑下。

认清楚大的国家形势,“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回归居住属性,这是未来房地产业的大趋势。

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在路上,就是号称“终极杀手锏”的房地产税。随着存量房体量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替代土地财政,为地方财政提供稳定收入来源的基础。

但房地产税如何实施?征税标准如何?起征点是什么?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大家有这个戒备心理,但也要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合理决策。

从国家城市战略看,以一二线为代表的城市群、都市圈将是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人口流向,产业布局方向,也就是未来房产投资方向。

三四线人口和产业转移后,人口和经济都无法长期支撑高房价,房价走跌的概率很大,不宜再投资。

总之,投资房子,选好城市是第一步,选好房子是关键,而随着房产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投资房子还得要算好购置成本、持有成本和最后收益,不要折腾一番,钱没赚到,还倒贴些进去,就很不划算。

未来存量房将会越来越多,大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大,人口、产业和经济都能持续支撑房价的稳中上涨;不管是刚需,还是投资,在经济能承受,自己那本帐算得过来的情况下,长期都是可以买的。

中小城市逐步流失人口、产业和资本后,将会在接下来的城镇化发展中“掉队”,房子存量越大的话,意味着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房子保值功能会减弱,房价走跌的概率很大。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变化和趋势都是渐进的,也是长期的,美国人用了40年走完。因此,不管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不宜“见风就是雨”!

做好自己,壮大自己,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对强者的影响都是很小的。


房坛法菜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加强,房地产黄金期逐渐过去,房产投资的成本越来越高,不仅房价成本在提升,风险成本也在不断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买房子呢?

一、房产的金融属性在减弱但还未完全回归

1、大规模的专业炒房团和炒房客已经基本消失,目前主要买房投资者以普通大众居多

早在2017年底,大规模的专业炒房团和炒房客已经开始撤离了,后来陆陆续续进入的房产投资者都是散户,这些购房者大多都是经济条件不错,而且大多数都是以本地居民为主,也包括大量的本地拆迁户等,他们手里面有大量闲钱,放在手里也没用,其他的投资也不懂,因此,房产作为最稳妥的投资,肯定会入他们法眼。

2、房地产是最稳定和抗通胀的投资渠道

虽然目前很多城市的房价上涨并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同比房价上涨超过20%的也就几个而已,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同比维持在10%以内,但就算是这样,也比其他的投资收益高,关键是稳定而且安全,尤其是一些二线城市,本身就是省会单核城市,房价自然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3、只有投资才能实现财富快速增值

如今社会可以说还是全民投资的社会,要想实现财富升值,仅通过在银行存钱已经不行了,闲钱在手里或者银行只会不断贬值,因此,很多所谓的中产依然还在不断地进行各种投资,房产、股票、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都是他们的投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财产不断升值,在高消费的城市过得自在。

二、房产除了金融属性外,还有很多其他不可替代的属性

1、房产背后是各种资源的集中体现

在任何城市优质区域的房源都是有限的,比如交通、教育、医疗等资源都是稀缺的,而且越是优质的资源越稀缺,很多城市的老旧小区为什么能卖出那么高的房价?原因不外乎其周边是名校,国人对于教育的重视度是众人皆知的,提前买房投资也有优质资源的原因。

2、部分城市政策执行过程中走偏

为了所谓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很多地方故意制定违背市场规律的政策,导致房价不正常,所以很多人才热衷投资,这种现象大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因为过去两年棚改货币安置等,导致了房价暴涨,可以说是十分不健康的,按照市场规律来说,2019年很多城市的房价都会出现下跌,但是有些城市却通过各种手段,比如涌现大量地王、不允许房产降价等手段,种种举措给很多民众造成了一种错觉,就是不允许房价下跌,其实这就是变相鼓励很多人购房。

综上所述,虽然如今购房成本很高,但是因为购房者和各地方都存在各种侥幸心理,加上一些城市的故意为之,才导致了在今天房地产市场已经步入稳定期的情况下,还有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选择购房,但是相信人为干预是很难持续的,该来的总会来。



米朵公寓Jason


个人认为,很多人不买房子就是害怕当了房奴,其实当房奴是一种幸福!为什么呢?

因为租房的成本远高于做房奴。现在很多地方的月供已经和房租差不多了。购房者差的就是首付。其实首付凑一凑还是可以有的。

总体来说,租房和买房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仅在总价格上,一直租房的人最后房租越涨越高。始终占据总收入的一定比例的支出。而房奴不一样,20年以后房子就是自己的,没有压力了。同时随着工资的上涨。月供不变,就意味着压力在逐渐减小,几年以后月供就能涨到工资里,届时就没有什么还贷压力了。相比之下,房奴要省心的多。

所以说,当房奴也是一种幸福,到期后有房子,有家,有资产。而租房的最后什么都没有。还要忍受长期的漂泊和频繁的搬家生活。


85后房产小咖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看房产总是带着各种各样的标签或者多种角度的去看,可以简单一点把它当成一个商品去看就很明了了。

打个比方说,用汽车行业的现状去看未来的房产有这么几个趋势:

总体行业增量在一直下滑,也就是说新增购车的客户在减少。

客户对品牌、品质的要求在提升。这也是现在国产品牌销量一直下滑,而宝马、奔驰、奥迪等中高端品牌占有率提升的原因。

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在紧锣密鼓的研发、改良、应用。这和地产产品创新、科技融合的道理是一样的。

用消费品的角度去老房产,房住不炒,事情就简单多了。


地产经济观察


最近几年因为房价越来越高的原因,不少人就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市场上买房的人变得越来越多,那么未来这些房子该租给谁呢?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个担心楼市房子供应过剩的问题。

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购房者需要担心的问题,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买房之后大部分人都是用来自己住的,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把房子租出去或者卖出去的情况,所以自然就不用担心房子过剩这个问题了。更何况,市场上的房子真的过剩了吗?

虽然现在所有人都在说中国住房空置率过高,中国房子已经严重过剩了,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并不一定。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楼市空置率比较高这个事实,但根据国家电网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城镇的空置率也就是在12%左右。按照中国城镇人口8.4亿,平均住房面积39平米计算,那么城镇的住房面积就是327.6亿平米,也就是说空置住房面积大概是39.3亿平米。如果一套房子算100平米,那空置房就有3900万套左右,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但问题是空置房并不代表就是能居住的房子,一般来说在大城市里存在大量的不能居住的危房。要知道按照现在中国住房的建筑质量来看,普通商品房的使用寿命也就是30年左右,而此前建筑的商品房使用寿命只会更短,实际上现在很多城市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的房子已经不能用于居住了。这些房子都被算入到空置房中,但却并不能用来居住。

也就是说中国楼市的住房供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因此也就不用担心以后的房子没人要。相对比来说,现在的购房者其实更应该关心房贷该怎么办?毕竟按照现在的房价来看,想要买房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此不得不背上沉重的贷款,但问题是这些贷款会极大的降低生活质量。


楼盘网


更正一点,房奴是指因所工作城市没有房子,而且全款买不起房子,只能背负高额贷款,按月还高额房贷的群体,投资客不算。所以这里对于刚需、房奴来说,根本不用考虑房子租给谁的问题,自己还不够住租给谁?

下面聊聊房子越来越多,有房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投资客投资的房子租给谁、卖给谁的问题(以郑州为例,有心的老铁也可以算算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产情况)。

首先看看郑州到底有多少房子。

郑州到底有多少房子?

郑州的房子到底够住吗?

这两个问题想必是很多读者心中的疑问。

根据乐居网郑州梳理郑州市历年房地产数据,进行粗略计算,得出郑州全市目前住房总量约36831.69万方,按照套均90平方计算,合计约409万套(具体算法,可参阅“郑州住房总量409万套!人均住房36平!”一文)。

根据郑州2018年常住人口数,可以得出郑州人均住房36平米。

国家卫计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家庭户均3.02人。这样算来,郑州总共337万户。那么郑州户均住宅1.2套,约户均108平方。

这样看来,郑州住房已经趋近饱和。当然,这一千多万的总人口中还包括农村人口,那么除去农村人口,住房情况又是怎样?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18河南人口报告》,截止到2018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1013.60万人,城镇化率为73.38%,也就是说约744万人共享409万套、36831.69万方住宅,这样算来,人均有0.5套、49平方住宅,户均1.6套,147平方。

而且,这个数字中还不包括部分企事业单位住房和城改房,如此看来,郑州市住房已经趋于饱和。

郑州房子真的够住了吗?

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郑州存量住房保有在409万套左右,按照户均3人的结构比例,郑州的房子足够居住1227万人。而截止到2018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的总量为1013.60万人,显然,郑州的房子是够住的。

然而,事实却不尽然。

首先,在这约3亿方共计409万套住房中,2010年之后的只有37%,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还约有三分一建设于2000年之前。也就是说,在郑州现有住房中,三分之一的房子房龄已经接近20年。

近年来,随着人口政策的改变,很多家庭结构出现变化,多数家庭面临结构性改善住房的问题。还有是房龄20年左右的房子,出现难以出售、空租的现象,据有关机构统计,此类“老破小”房子的空置率达到20%-30%。而住宅总体的空置率也在20%左右。

此外,那些老房子多都是砖混结构,本身它的使用寿命就非常有限,再加上很多的一些功能并不健全,并不是完全符合现代意义的住房,这就让住房总量的数字大打折扣。

其次,平均主义并不能解决分配不均。如今并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的算法并不能导致平等的结果。因为,你并不能把拥有多套房产的人的房子转移到没有房子的人头上。

不说此前曝出拥有数百套、数十套房产的“房大爷”“房哥”、“房姐”们,单单就是拥有数套房产的家庭都不在少数。而且,置业需求已经不单单是居住需求,其中教育需求、金融需求、投资需求被牢牢捆绑,置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投资手段,作为财富增值最快的方式,很多人都把资金投在了房地产,拥有大量的不动产。这些拥有“平均面积数”之上的人,一下拉大了住房差距,这样平均是不合适的。

然后,常住人口得统计问题。常住人口的统计是一个定量,然后人口的流动是一个变量,何况郑州是一个人口长年净流入的城市,只有有人口流入,需求就在增加。而且,常住人口的统计中,流动人口的算法口径不一,覆盖面不同,也会造成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

郑州人口流入全省第一

所以说,从根本上来看,对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只要人口在不断增加,住房紧张的问题的一时半会得不到改善。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8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郑州城镇化率73.38%,城镇人口744万人。分城市来看,18个省辖市中,郑州市常住人口1013.6万人,首次跨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也超过南阳市成为河南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由于各省辖市流动人口类型的差异和城镇吸纳、承载人口能力的差异,常住人口变动差异较大,2018年18个省辖市中,有15个常住人口增长,其中,郑州市常住人口增长最多,增加26万人。

郑州到底有多少房子,这只是一个算术题,很好找出结果,但是郑州的房子到底够不够住,这却是一个大命题。不仅仅要从数字的层面去看,还要从时间的角度看待整个市场的发展。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需求升级的市场,住房改善和住房升级将会成为购房群体的主力。满足这个需求,还需要房地产实现大量的生产和建设,并在结构上出现蜕变。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尚还属于城镇化的增长期,房产过剩情况暂且不会出现。至于所担心的房奴还房贷的问题,只要适度运用杠杆,还是买得起房的,也不用担心房屋贬值的问题,比较担心的群体,投资客会更多一点。但是投资客一般都有相对敏锐的嗅觉,在合适的机会出手套现。

所以最终一句话:只要不过度使用杠杆,不必过多担心房贷问题,房屋贬值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