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商帮?

香烟空燃1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四大商帮,泛指晋商、徽商、潮商、甬商四个商帮,明代是中国商业较完整的启蒙发展期,其商人与商业的产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商业经营直接关系到了社会商品生产的发展,江南地区新兴工商城镇的出现,便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种成果。




历史烂番茄


第一个,晋商。晋商是四大商帮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商人团体。晋商顾名思义,就是指山西商人。晋商的崛起大概是在明清时期的五百年间。晋商主要经营的是盐业,要知道,在我国古代,盐业一直是由朝廷所把控的,普通的民间商人根本无法接触到这个行业的生意,所以从此也可以看出,晋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的上是皇商。

第二个,徽商。徽商的发展最早是起源于东晋时期,徽州人口数量繁多,然而土地面积却很小,不可能每家每户都可以耕地过活,于是,聪明的徽州人就开始了经商。与晋商主要经营盐业不同,徽商什么都经营,主要有盐业茶业布业等等。徽商的兴盛时期也是在明清时期左右,全国遍地到处都是徽州商人,各地都遍布着徽州商人的生意。而徽商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们是以儒家学说来经商,后人也多称其为儒商。

第三个,粤商。而在粤商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潮商。潮商指的主要是潮汕商人,潮汕商帮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兴盛的时间非常长。潮商和晋商徽商都不相同。潮商主要做的海上生意,也就是出口贸易。潮汕商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和丰顺县等地区的商人。这些地区,因为沿海,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所以潮汕商帮也是我国古代近代乃至现代出名的海商。潮商的影响及至现代依旧存在,甚至有潮商后人的身价财富可以登上如今的福布斯中国富人榜。潮商向国外大量出口棉布和茶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且在近现代,汕头港是最早对外开放的中国港口城市。毫无疑问,潮汕商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最后一个,是浙商。浙商是这四个商帮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商帮,起源于两千四百年的战国时期,主要指的是浙江一带的商人群体。浙商的发展在唐代时达到过兴盛的地步,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无论是君王大臣还是平民百姓,日常开销都是要进行商业行为的,这就使得浙商有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初期,著名的浙江商人沈三万是当时的天下首富。到了近代时期,浙商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代工业得以发展,浙商功不可没。直至现代今日,浙商的发展更是达到了空前鼎盛的地步。浙商不仅是历史最悠久的,同样也是延续了最长时间的。

古代四大商帮每一个商帮都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可能社会地位并不高,但他们对当世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存在。时至今日,诸如粤商浙商等依旧延续的,对如今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巨大贡献的。


西陲先生


“商帮”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

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天津的福建、广州、潮州三帮商人在呈文《旅居福建广州潮州三公帮概述津埠洋货局取代跑合人沽发货物情形文》中自称“商帮”,如“商帮等从不见买客一面”“一若以商帮为远客”“商帮素推其殷实”等,这是目前所知地域商人自称为商帮的最早记载。

山西商帮,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历史上,山西商人学而优则贾,称为晋帮。

代表人物:中国私家银行第一人雷履泰

安徽商帮,徽商与晋商齐名,贾而好儒,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

代表人物:红顶商人胡雪岩

龙游商帮,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的颇有影响力的商人集团,经商手段最为高明。

代表人物:财可通神、富可敌国的沈万山

洞庭商帮,用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米粮和丝绸布匹。

代表人物:面粉与棉纱帝国的创造者荣氏兄弟

江西商帮,最讲究“贾德”,绝大多数是因为家境所迫而负贩经商。

代表人物:独辟蹊径的盐业大亨李宜民

福建商帮,走私进行商业贸易,不能贸易时就进行抢劫,具有海盗和商人的双重性格。

代表人物:海上巨富蒲寿庚

广东商帮,大多发迹于潮汕地区,在海外有着“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的说法。

代表人物:一代酒王张振勋

陕西商帮,以盐商最为出名,经营布业也是陕商重要的盈利途径。

代表人物:当铺世家贺达庭家族

山东商帮,以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为主要商业模式,大多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代表人物:东方第一商人孟洛川

宁波商帮,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在海外闻名遐迩。

代表人物:火柴大王刘鸿生


原味历史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十大商帮,具体为山西晋商、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徽商、陕西、福建闽商、广东粤商、江右(江西)赣商、洞庭、(今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东山和西山)苏商、宁波、龙游(浙江中部)浙商、山东鲁商等。

粤商与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广 义上的粤商包括潮州帮(潮商),广州帮,客家帮,其中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狭义的粤商指广州帮。

近年来,“商帮”这一概念被各省的商人们频繁使用,最早提出“商帮”概念的是五大新商帮———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其他各省商人也纷纷起而效仿,开始按照地缘给自己定位———安徽省和山西省的商人们分别提出了新徽商和新晋商的口号,重庆、河南、河北等地的企业家们也将自己归类,分别冠以新渝商、新豫商、新冀商 其中著名的有十大商帮,具体为山西、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陕西、福建、广东、江右(江西)、洞庭,(今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东山和西山)、宁波、龙游(浙江中部)、山东商帮。

晋商

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虽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发展到鼎盛期。特别是到清朝中叶,晋商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1874)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1464-1505)年间形成商帮集团。他们东进苏杭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潮商

“潮商”,是潮洲商帮与广东商帮的共同称号,崛起于明朝后期。潮商的辉煌时期,还是在近、现代。在近代,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潮商却伴随着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这期间,潮商虽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一世纪六、七十年代崛起于香港及东南亚。



健身小金


中国古代有徽、晋、陕、鲁、闽、粤、宁波、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和晋商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纵横商界500年,最后却在清末民国时期,被宁波帮后来居上、取而代之. 晋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它绵延繁荣达500年之久;商路踪迹遍布全国和近邻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从晋商中产生的金融机构票号,执晚清中国金融牛耳百余年,号称“汇通天下” ┄┄但此次参观仍使我受到很大震撼。晋商大院所传递的文化气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拥有这些大院的晋商大族大部分起家于贫寒:渠家起家于小贩;王家起家于卖豆腐;常家则起家于背着褡裢小买小卖的“行商”。据资料记载,其他的晋商大族也基本如此。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陕西商人。明洪武(1368-1398)初年为了供应北部边防粮食供应而实施纳粮中盐的开中法,山陕商人凭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明代山西商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各大盐场及四川地区。随着清代国家的统一,版图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成为东北、蒙古、新疆的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动范围甚至远至西藏,山西商人还垄断了对俄国恰克图的贸易,并从事东南、两湖至西北的长途贩运贸易。山西商人除经营盐业外,还经营茶、粮、棉、布、丝绸及高利贷等,晋商的典当业及高利贷很有名,被称为“西债”。明清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据说明代徽商的资产达到百万两,山西商人之富超过徽商,清代山西不但“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资产达到千万两的也不乏其人。道光年间山西商人创造出经营汇兑业的票号,汇通天下,显赫一时。但票号在晚清的晋商行业中几乎是一枝独秀。由于晚清金融倒帐风波不断、票号顽固守旧,加之辛亥革命中战乱的影响,票号在辛亥革命后不久彻底衰败。 徽州商帮: 中国商帮,首屈一指的应该是霸气十足的徽州商帮。代表人物胡雪岩。 明中期至清中叶,徽州商帮称雄华夏商界三百余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是时,黄山白岳间十室九商,巨商显宦迭出,自然美景、人文情态、商业经济交相辉映,盛极一时。接下来,清末社会动荡、朝廷政策变更、资本主义兴起,然而徽商们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及时实施经营转型,没有搭乘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航船,无可挽回地从巅峰摔到谷底,徽州随之顿陷窘境。 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是指以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为中心的衢商集团,它萌发于南宋,兴盛于明代中叶,以经营珠宝业、贩书业、纸张业著名。明万历年间(1573—1602),它于徽商、晋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场中角逐,称雄一时,故有“遍地龙游”之谚。它以一府一县之地为基础,聚集了大量资金,而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至清代逐渐为宁绍商帮所替代。 中国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为山西、徽州、陕西、福建、广东、江右、洞庭、龙游、宁波、 山东商帮。


一世


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的商业集团,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十大商帮,分别为:山西商帮(晋商)、陕西商帮(秦商)、徽州商帮(徽商)、江右商帮、广东商帮(粤商)、山东商帮、江苏商帮、宁波商帮、福建商帮、龙游商帮。其中以晋商、徽商以及粤商最为有名。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前仍然活跃在舞台上,较为具备影响力的商帮仅仅剩下五个,分别为:山东商帮、江苏商帮、浙江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其实就是东南沿海五省。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广东商帮。




天睛970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商帮?

中国古代不同地域的商人组织叫做商帮,历史悠久。中华大地各个地方的商帮可谓百花齐放,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后人为之称道的商帮精神,那么有哪些商帮?又有怎样的商帮精神呢?


山东商帮、福建商帮、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洞庭商帮这十大商帮。

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南方善经营算盘;北方诚信义气南方灵活厚道



1、晋商:义利结合



2、徽商:贾而好儒



3、福建商帮:“内外勾结”



4、广东商帮:包容开放



5、宁波商帮:创业上海



6、陕西商帮:追逐厚利



7、山东商帮:大义诚信



8、龙游商帮:手段高明



9、洞庭商帮:聪明商帮



10、江右商帮:贾德仁厚

通过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商帮文化有着地域广大、性格多样、各具商策的特点。追寻到遥远的古代伊始,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千年。

而中国十大商帮,直至今天,仍然带着深厚的地域性格精神 ——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中华大地之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了文化、生产、经济之力。


古代商帮文化






敦煌煮文


第一当然是晋商,当年的票号做到全国。

还有潮汕帮,这个潮汕帮相当团结,其中大咖云集。

再就是浙商,浙商包涵:温州帮,宁波帮,义乌帮等等……在如今的国内乃至世界,非常强大。

作为山东人,不得不说山东帮,又称儒商,符合孔孟之乡的本色,是一个极具地区文化的商人,国际以及国内,口碑好!

此外,还有河南帮,东北帮等等,都是非常独具特色的商人群体。


雨露洗微尘


中国历史上的有十大商帮,排名第一的就是福建商帮 亦盗亦商

福建商帮的兴起,一开始就与封建政F的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针锋相对。他们走私进行商业贸易,不能贸易时就进行抢劫,他们具有海盗和商人的双重性格。

内外勾结的贸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见的经商方式,他们广泛联络沿海居民,建立了许多据点,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囤积国外走私商品,以利销售,他们不仅在海营商,还有许多也是“陆地商”,“水陆两栖”,海上贸易也做,陆地贸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经营,进行多种形式贸易,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商帮。

点评: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福建商帮却在海外南洋、T灣等地开辟出新的商业场地。福建商帮中的许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无畏地开拓海外市场,终于在福建帮这棵枯树上开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帮的商业精神在海外华人和T灣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续。

二、广东商帮 内涵丰富

道光十年,英国议会对曾在中国作过商业贸易的英国商人进行一次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在广州进行贸易的人都一致声称,在广州做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

粤商的辉煌时期,还是在近、现代。在近代,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粤商却伴随着近代广东商品流通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广东商人发迹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二次大战期间,广东商人虽然曾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一世纪70年代后崛起于中国南部、香港及东南亚。

点评:近代粤商发扬了古代广东商人的冒险开拓、独立进取的商业精神,而在参与国际商业贸易的过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种开放的心态。在近代广东商人身上,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某种有效的结合与融合。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也许才是粤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

三、陕西商帮 行道多多

在明代的商业界里,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或是“山陕商帮”。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势力很大,他们从经营盐业中获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们内部开始分化,陕西盐商与山西盐商分道扬镳,最终陕西盐商到了四川独立发展,这也为陕西商帮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陕西商帮生财的行道较多,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江西商帮相似。陕西商帮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帮,他们对财富的追求与一般商帮相同:尽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陕西商帮以盐商最为著名,经营布业、茶业和皮货业也是陕西商帮盈利的重要途径。

点评:虽然贵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且民风习俗与山西商帮相近,但在外人看来陕西商帮“见识短浅”,在各个方面都无法与晋帮相比。而对于商业资本的使用上,陕西商人采取的是土财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资手工业,这与江南地区商人积极发展手工业的情况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山东商帮 全民经商

山东商帮是山东人,自然具有山东人的特点:直朴单纯,豪爽诚实。正因为如此,与别的商帮相比,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显得单纯,直截了当。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概括起来,就是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的商业经营方式,讲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规范的商业行为。同时,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虽然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相对其他商帮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但他们的这些经验和经营方式非常实在,生意做起来踏实。

点评:山东人经商,是好的地区的人要经商,不好的地区的人也要经商。一个省份的人,经商的动机和条件相差甚多,仿佛是中国十大商帮的综合缩影。这在中国是仅见的。

五、宁波商帮 后来居上

宁波商帮是中国商帮中的后起之秀。从它形成之时起,便显露出它的见识不凡和卓尔不群。

宁波商帮,是指宁波府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是一个盛行于国内和海外的商帮。宁波商人外出经商历史悠久,但大规模经商,并且结成商帮则为时较晚。鸦片战争后,尤其是M國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名闻遐迩。

点评:宁波商帮形成的时间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却非常之快。他们的活动区域不断拓展,最终形成“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的局面。宁波商帮不仅善于开拓活动地域,还善于因时制宜地开拓经营项目。他们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点,也非常实用:以传统行业经营安身立命,以支柱行业经营为依托,新兴行业经营为方向,而往往一家经营数业,互为补充,使自己的商业经营在全国商界中居于优势地位。

六、晋商 学而优则贾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帮。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1874)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晋商规模如此之大,延绵时间如此之长,经商领域如此之广,靠的是什么?晋帮有自己的经商秘诀: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凝聚本帮商人的向心力;用传统道德规范经商的行为;寻求政治上的靠山,庇护本帮的经商活动。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晋商家族的重要传统之一“学而优则贾”。据说晋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

点评:晋商“学而优则贾”理念没有多少文字记载,而是深深隐藏在晋商的心中,溶化在他们的血液中。正因为如此,使得晋商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商帮是比较高,他们的经营模式也是最先进的,股份制、资本运作等现代经营方式,已经在他们身上萌芽。我们从晋商的成败,品出了晋商的文化哲理,一个经商世家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晋商不仅是商人,也是有学识之人,言传身教,治商有方,并在家族内形成重教之风。

七、徽商 贾而好儒

徽商与晋商齐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州人都是经商能手,他们善于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在买贱卖贵的不等价交换中牟取厚利,大规模的长途商品贩运是徽商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囤积居奇、特权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贷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被誉为“儒风独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现“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的商业道德观带有浓厚的儒家味。徽商以儒家的“诚”、“信”、“义”的道德说教作为其商业道德的根本,使他们在商界赢得了信誉,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是他们经商成功的奥秘所在。

点评:大凡称之为儒商的人,理所当然是一个睿智的人。在他们身上,既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或超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有驾驭市场变化的能力。他们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经商第二的准则。商人的务实和精明,加之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处处体现着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总之,儒商是属于有知识、有道德、有谋略、会赚钱的人。

八、龙游商帮 海纳百川

当徽商、晋商在商场争雄之时,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个颇有影响的龙游商帮。历史上所称的龙游商帮,实际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团,其中以龙游县商人人数最多,经商手段最为高明,故冠以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虽地处偏僻,却有着开放的心态,在观念上也比较新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即投资上的“敢为天下先”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明清时期,许多商人将经营商业所赚得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或者经营典当、借贷业,以求有稳定的收入。而龙游商敏锐地意识到,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转向手工业生产和工矿产业上。他们果断地投入于纸业、矿业的商品生产,或者直接参与商品生产,使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给当时封建社会注入了带有雇佣关系的新生产关系。龙游商人还不排斥外地商帮对本乡的渗透,并且相处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己帮,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

点评:龙游商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是他们良好的经商心态的反映。他们虽然是出自一个偏僻之地,既无官府支持,又无强大的宗族势力作坚强后盾,但他们却能在强手如林的各大商帮中崛起,自立于商帮之林。

九、洞庭商帮 善于审时度势

几乎就在龙游商帮兴起的同时,另一个商帮在中国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觉地兴起了———洞庭商帮。

当年范彝财色尽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他经商成功,一定给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帮是在明万历年间才初步形成。

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这是聪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这样聪明的商帮。洞庭商人没有与徽商、晋商在盐业和典当经营上争夺市场,而是扬长避短,稳中求胜,利用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起米粮和丝绸布匹。他们还不断更新观念,开拓经营新局面,向外部世界发展着。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在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钻天”之术,开辟了买办业、银行业、钱庄业等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从事着不同于以往的商业活动,由此,洞庭商帮产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走上了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发展的道路。

点评:洞庭商人十分讲究具体的经营手段,而这些手段看起来则非常符合现代经商的要求。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场信息,时常预测行情,在经商过程中,洞庭商人会根据市场行情与商品交换的情况变化而变化自己的经营策略,不拘于成见,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还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比如商人资金和民风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独特的经营方式。

十、江西商帮 讲究“贾德”

江西商人绝大多数是因家境所迫而负贩经商的,因此,小本经营,借贷起家成为他们的特点。他们的经商活动一般是以贩卖本地土特产品为起点,而正是江西商人这些独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帮具有资本分散,小商小贾众多的特点。除少数行业如瓷业比较出众外,其他行业与徽商、晋商等商帮相比经营规模就要显得相形见绌,商业资本的积累也极为有限。当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就这样描述江西布商“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另外,江西商人浓厚的传统观念、小农意识也影响到他们的资本投向,只求广度,不求深度。所以,尽管江西商人人数众多,涉及的行业甚广、经营灵活,但往往在竞争中容易丧失市场。

点评:江西商人讲究“贾德”,注重诚信是江西人质朴、做事认真的性格的一个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头脑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还善于揣摩消费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顾的要求。总之,以销售尽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机为原则,这是江西商人发财致富的经验总结。


夜间清风83858417


1、山西商帮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晋商规模如此之大,延绵时间如此之长,经商领域如此之广,靠的是什么?晋帮有自己的经商秘诀,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凝聚本帮商人的向心力,用传统道德规范经商的行为,寻求政治上的靠山,庇护本帮的经商活动。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晋商家族的重要传统之一——“学而优则贾”。据说晋商家族中一二流的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   

点评:晋商“学而优则贾”理念没有多少文字记载,而是深深隐藏在晋商的心中,溶化在他们的血液中。正因为如此,使得晋商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商帮是比较高的,他们的经营模式也是最先进的,股份制、资本运作等现代经营方式,已经在他们身上萌芽。   

2、徽州商帮   

徽商与晋商齐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   

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被誉为儒风独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现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的商业道德观带有浓厚的儒家味。徽商以儒家的诚、信、义的道德说教作为其商业道德的根本,使他们在商界赢得了信誉,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是他们经商成功的奥秘所在。   

点评:大凡称之为儒商的人,理所当然是一个睿智的人。在他们身上,既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有驾驭市场变化的能力。他们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经商第二的准则。商人的务实和精明,加之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处处体现着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总之,儒商是属于有知识、有道德、有谋略、会赚钱的人。   3、龙游商帮   

当徽商、晋商在商场争雄之时,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个颇有影响的龙游商帮。历史上所称的龙游商帮,实际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团,其中以龙游县商人人数最多,经商手段最为高明,故冠以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虽地处偏僻,却有着开放的心态,在观念上也比较新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即投资上的敢为天下先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明清时期,许多商人将经营商业所赚得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或者经营典当、借贷业,以求有稳定的收入,而龙游商敏锐地意识到,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转向手工业生产和工矿产业上。龙游商人还不排斥外地商帮对本乡的渗透,并且相处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己帮,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   

点评:龙游商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是他们良好的经商心态的反映。他们虽然是出自一个偏僻之地,既无官府支持,又无强大的宗族势力作坚强后盾,但他们却能在强手如林的各大商帮中崛起,自立于商帮之林。    4、陕西商帮   

在明代的商业界里,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或是山陕商帮。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势力很大,他们从经营盐业中获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们内部开始分化,陕西盐商与山西盐商分道扬镳,最终陕西盐商到了四川独立发展,这也为陕西商帮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陕西商帮生财的行道较多,以盐商最为著名,经营布业、茶业和皮货业也是陕西商帮盈利的重要途径。   

点评:虽然贵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且民风习俗与山西商帮相近,但在外人看来陕西商帮见识短浅,在各个方面都无法与晋帮相比。而对于商业资本的使用上,陕西商人采取的是土财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资手工业,这与江南地区商人积极发展手工业的情况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5、山东商帮   

山东商帮是山东人,自然具有山东人的特点:直朴单纯,豪爽诚实。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概括起来,就是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的商业经营方式,讲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规范的商业行为。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虽然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相对其他商帮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但他们的这些经验和经营方式非常实在,生意做起来踏实。   

点评:山东人经商,是好的地区的人要经商,不好的地区的人也要经商。一个省分的人,经商的动机和条件相差甚多,仿佛是中国十大商帮的综合缩影。这在中国是仅见的。

六、宁波商帮   

宁波商帮是中国商帮中的后起之秀。从它形成之时起,便显露出它的见识不凡和卓尔不群。   

宁波商帮,是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是一个盛行于国内和海外的商帮。宁波商人外出经商历史悠久,但大规模经商,并且结成商帮则为时较晚。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名闻遐迩。   

点评:宁波商帮形成的时间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却非常之快。他们的活动区域不断拓展,最终形成四处营生、商旅遍于天下的局面。宁波商帮不仅善于开拓活动地域,还善于因时制宜地开拓经营项目。他们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点,也非常实用:以传统行业经营安身立命,以支柱行业经营为依托,以新兴行业经营为方向,而往往一家经营数业,互为补充,使自己的商业经营在全国商界中居于优势地位。    7、洞庭商帮   

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这是聪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这样聪明的商帮。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在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钻天之术,开辟了买办业、银行业、钱庄业等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从事着不同于以往的商业活动,由此,洞庭商帮产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走上了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发展的道路。   

点评:洞庭商人十分讲究具体的经营手段,而这些手段看起来则非常符合现代经商的要求。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场信息,时常预测行情,在经商过程中,洞庭商人会根据市场行情与商品交换的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经营策略,不拘于成见,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还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比如商人资金和民风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独特的经营方式。   

8、江西商帮   

江西商人绝大多数是因家境所迫而负贩经商的,因此,小本经营、借贷起家成为他们的特点。他们的经商活动一般是以贩卖本地土特产品为起点,而正是江西商人这些独特的背景,使得江西商帮具有资本分散、小商小贾众多的特点。除少数行业如瓷业比较出众外,其他行业与徽商、晋商等商帮相比经营规模就要显得相形见绌,商业资本的积累也极为有限。另外,江西商人浓厚的传统观念、小农意识也影响到他们的资本投向,只求广度,不求深度。所以,尽管江西商人人数众多,涉及的行业甚广、经营灵活,但往往在竞争中容易丧失市场。   

点评:江西商人讲究贾德,注重诚信是江西人质朴、做事认真的性格的一个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头脑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还善于揣摩消费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顾的要求。总之,以销售尽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机为原则,这是江西商人发财致富的经验总结。   

9、福建商帮   

福建商帮的兴起,一开始就与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针锋相对。他们走私进行商业贸易,不能贸易时就进行抢劫,具有海盗和商人的双重性格。   

内外勾结的贸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见的经商方式,他们广泛联络沿海居民,建立了许多据点,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囤积国外走私商品,以利销售,他们不仅在海营商,还有许多也是陆地商,海上贸易也做,陆地贸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经营,进行多种形式贸易,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商帮。   点评: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福建商帮却在海外南洋、台湾等地开辟出新的商业场地。福建商帮的许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无畏地开拓海外市场,终于使福建商帮的商业精神在海外华人和台湾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续。   10、广东商帮   

道光十年,英国议会对曾在中国作过商业贸易的英国商人进行一次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在广州进行贸易的人都一致声称,在广州做生意几乎比世界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   

粤商的辉煌时期,还是在近、现代。在近代,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粤商却伴随着近代广东商品流通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广东商人发迹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二次大战期间,广东商人虽然曾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后崛起于中国南部、香港及东南亚。   点评:近代粤商发扬了古代广东商人的冒险开拓、独立进取的商业精神,而在参与国际商业贸易的过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种开放的心态。在近代广东商人身上,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某种有效的结合与融合。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也许才是粤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