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清朝?

奥力芙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一个我个人认为非常不好的王朝,尽管清朝的皇帝基本都是职业皇帝,尽管他们很矜矜业业,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很多人对他们偏好上的不认同。

清朝的制度基本承袭了明朝,当然,明朝我也不认为是什么好鸟,所以继承了明朝的清朝也基本好不到那去。不好在那里呢?以下是个人看法,或许带点情绪,不喜勿喷。

一是审美观很差。我觉得清朝的发型是最丑的发型,历朝历代最丑的发型,没有之一。我很难想象如果现在还是清朝的话,所有的男人都要剃成一个秃瓢一样的发型,那会有多难看?如果你喜欢清朝,那么请你自己先以身作则吧,我是不喜欢的。

二是文化摧残最盛。文字狱的事情就不说了,一句“清风不识字”就不知道杀了多少人,那个时候的文人基本是不敢写什么东西的,生怕清廷生搬硬套一些东西给你,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种,明明是唐朝人的诗句都会出问题,那个时候还没有大清好不好?能让我说什么呢?我只能呵呵了。

乾隆修的《四库全书》,表面上是在修文化,实际是摧残文化。删去或者烧掉对自己不利的言论,留下对自己有利的言论,本身就是对文化的阉割。

三是杀人最多。历代王朝在统一战争过程中,其实很多时候都不会做一些无谓的杀戮,但是清朝却做得很过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基本是几十万几十万地杀人,在历史上也是记录了。为啥不学学宋朝?赵匡胤在统一的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自己的大将不要烧杀百姓,如果出现了烧杀百姓的事情,即便是大将立了大功,他也会弃用,甚至会因此而杀头。但是清朝却一味地纵容杀戮。

四是永久性丢失土地最多。给俄国占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到现在都要不回了,甚至一度连“龙兴之地”的东北都丢了,不得不把日本人招进来解决问题,结果又为日后的艰苦八年抗战埋下了隐患。日本人为了打下东北伤亡惨重,他们会这么便宜给你打下东北,再把东北还给你么?

五是最屈辱的朝代。不平等条约签到手都发麻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拿到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有这么屈辱吧。但是你也许会说,原因多方面之类的,但是,既然是中国的皇帝,那么就要为中国的发展谋出路,毕竟是你逼着老百姓承认你是皇帝,没有人逼着你来当皇帝吧?

六是对外赔款最多的朝代。种种不平等条约,一开始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到了后来越赔越多,马关条约赔了2个亿这还不算,到了后来的辛丑要赔上10个亿,如果清朝再存在100年,估计百亿千亿的赔偿都会出现了,到时候把整个中国卖了都不够他大清赔的。

七是谁都敢输。怎么说呢?就跟中国足球队一样,什么样的弱队都能输,清朝输给了日本,要知道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朝代会完败给日本的,还没有一个朝代会跟日本签不平等条约的,即便是后来积贫积弱的民国,也打赢了抗战,大清,真的可以洗洗睡了。


老威观史


其实很多人不喜欢清朝,更多的是大汉族主义的自我阿Q吹捧式的精神在作祟,如果要客观一点来讲,不吹不捧清朝的话,清朝还算是合格的,并且比很多汉人王朝要好,这是真的。

相信清朝前期的那些功绩就不必说了,什么领土,人口,长达100多年的和平盛世,以及对边疆的治理,历代皇帝的勤勉等,因为肯定清朝前期,目前主流舆论大部分还是认同的,问题和矛盾相信主要集中于清朝后期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以及无力对抗工业国列强的无能。

其实,哪怕到了清朝中后期,清朝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鸦片战争中,清军沿海地区,官兵和民众全部投入了战斗,伤亡非常巨大,许多将领殉国,洋务运动中,清朝全体满汉大臣,各级官僚很多投入到了救亡图存的兴实业,办工厂的运动中,求富,自强!而在新疆危机中,西藏危机,云南危机中更是以巨大的代价守护了边疆的领土完整,至少没把这几个地区给弄丢。而在日本势力扩张到东海时,清朝更是付出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代价,最后走到末路时刻,慈禧依然全力发动人民群众,也就是义和团和官兵一起对抗当时最厉害的八个工业国。就连最后的退位,也是把整个满,蒙,藏,维等地区全部交给民国,和平退位,没有建立北清政权,也没有搞分裂和独立,可以说,满族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华夏的一个成员。

我们可以说清朝后期无能,但是他尽力了!清朝末期也不象大家以为的那么的卖国求荣,很多东西在当时是一种无奈!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1296186371012295"} --}

只读帖不评论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汉人有两次灭顶之灾。堪称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一次发生在晋以后的五胡乱华时代,一次就是明末的满清入主中原。

大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父亲塔克斯。被李成良收买的尼堪外兰阴谋杀死。于是努尔哈赤做七大恨,发誓为父祖报仇。后又不幸被袁崇焕的大炮轰死,他的子孙这个恨呀,发誓要把汉人赶尽杀绝。尤以多尔衮多铎兄弟最为突出。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满清入关。从此大好河山变成血海涛涛。满清从北杀到南,所到之处不论老幼,一个不留。自己杀不过来,还要雇佣军队,利用反贼叛将流寇土匪,对平民造成了灭顶之灾。扬州10日,嘉定三屠。罪恶累累,杀人如麻。比当年的蒙元有过之而无不及(蒙古人不杀年轻妇女和没有高过车轮的孩子)。日本人跟我们有大仇,不共戴天。但是日本人跟满清比起来。屠杀的人不及满清1/10。



由于满清是从原始奴隶社会过来的,入主中原以后,我们又从封建社会回到了奴隶社会。满人以主人的身份,奴役汉民族。从此以后,汉人又都变成了奴才。直到今天有些人的血液里头还流着奴性的血。

满清的历代皇帝都提防着汉人,哪怕就是放个屁,他们也非常惊恐。自私狭隘自卑的心,令他们像先辈一样,时不时就会做出杀人灭门的举动。特别是1840年以后,宁与友邦,不予家奴。他们赔款也好,割地也好。铺天盖地的不平等条约,他们都不心疼,因为受害的都是汉人老百姓。

但是汉人从来没有屈服,从洪门天地会反清复明的第一天。到洪门兴中会合作袁世凯推翻满清。再到洪门致公堂改组国民党。200多年的革命牺牲,汉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进入新中国,我们实现了民族大融合。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因为今天我们安居乐业,就忘了过去的伤痛。铭记历史不是记仇。是反省。


王丁丙


看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文字狱”,《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你叫我们怎么能喜欢清朝。


DeerLake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的政权。我们很多人对于清朝之所以没有好感主要是在于清朝中后期,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割让土地,让西方列强在我们的领土上肆意践踏,让一个有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泱泱大国遭受了近两百年的屈辱。

其中一来是清朝割让土地、战争赔款,导致国家在西方列强面前抬不起头,面对西方列强的欣欣向荣,当时的清朝犹如年迈多病的老者,只做最后的挣扎,面对西方销往清朝源源不断的毒品毒害着国人的身体,导致无数国人死于毒品,无数家庭家破人亡,犹如人间炼狱时,面对西方要求割让香港等地作为殖民地时,面对西方列强烧毁圆明园时,面对西方列强索要巨额战争赔款时,就连几千年以来,一直充当学生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朝签订马关条约时,清政府无力回天,加速剥削老百姓,沉重的赋税和动荡的环境让当时的老百姓失去了起码的生存环境和权利,这让我们怎能不痛恨?

这一桩桩事件让当时的中国和人民饱受摧残,任人践踏,让拥有几千年灿烂历史的东方大国几乎一贫如洗,这一切都指向了清朝后期的实际统治者—慈禧。

慈禧对于权力,她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领略追逐权力的刺激和尽情享受得到权力的快感。个人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慈禧太后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

1885 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 1901 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 1900 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慈禧皇太后诸般考量均以个人权位为重,结果严重损害国家利权以及无辜人民生计,堪称其主政期间最大的过失。

满清末年,王朝内外交困、统治岌岌可危。为保住爱新觉罗的江山社稷不丢,慈禧太后在改革派大臣李鸿章、张之洞的推动下实行改革。改革之初,慈禧太后首先定下了“四个不能变”:即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大清朝的统治不能变;自己的最高皇权不能变。慈禧太后的所谓“四个不能变”说到底就是保护专制独裁特权。

在“同治中兴”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铺张浪费,以及对于国际时局缺乏认识,允称导致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其中最显著的事例为花费巨资扩建颐和园用以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给包含海军军费在内的国家财政带来无建设性的负担。甚至在战败签约、割地赔款之后, 1895 年又大兴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个工程长达 13 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重修的慈禧陵虽成为清代最豪华独特的皇家陵寝,然而耗资巨大,放在清季国事日非的历史脉络下加以检视,更突显出慈禧皇太后重视个人虚荣以及清廷威仪,甚于国家兴衰的贵族心态。

洋务运动时,当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学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国度中慢慢被洋化时,她立刻终止了这些孩子的留学,因为她怕自己的政权会被将来留学归来的孩子所推翻,这在中国留学史上是非常可惜的。

慈禧所处的历史时代,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风东渐,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也是中国这头睡狮应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挑战的关键时刻。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本应该运用她的权力,引领中国这艘摇摇欲坠的古老航船,闯过险滩急浪,成功的驶向彼岸。遗憾的是,她虽然熟谙权力场上的帝王术,却昧于世界潮流,思想依旧停留在封建社会,虽然提议立宪但那也只是一种形式,不肯放下手中的权力。面对险象环生的时局,或视而不见,或反应迟钝,或判断及决策一错再错,结果让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落后就要挨打,当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之时,当科学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我们没有赶上,所以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都是应该被铭记的沉重历史,好在如今我们已经从阴影中走出去,如今正迈着前所未有的自信走上民族复兴之路上。


海观世界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同时也是离我们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所以我们对于清朝的历史比其它朝代的历史更加了解,而在清朝发生了很多的事情,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落后就是因为清朝的原因,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清朝,更甚至于因为它是由满人所掌控的一个朝代而不喜。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成王败寇,胜者为王,是当时时代的规律,当时是满人所掌控,只能说明当时的满人的确比汉人更有能力,而后来满人覆灭,也只能说明满人的时代已经到了尽头

我们都知道商纣王,甚至于秦始皇都是非常残暴,可是对于他们的不喜却远远没有清朝那么高,其原因就是在于外国列强,为什么这么说了,虽然最后商朝,秦朝覆灭了,但是另一个兴起的朝代的统治者还是汉人,可是清朝不同,外国列强对于中国的压迫,对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的条约是无法磨灭的。

更何况当时清朝与列强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战争,而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我们可以说是非常地失望,一些统治者甚至没有意识到列强想要瓜分中国的野心,还期盼着一些列强来合作以阻止战争。

同时,统治者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也使我们很失望,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有了一就有二,可以说清朝真的使我们非常地失望,一个朝代可以灭亡,或许我们还不会说什么,但是却绝对不能够向外国列强低头,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不喜欢清朝

其实就算清朝统治者再怎么无能,甚至把朝代覆灭了我们也不会说什么,因为一个朝代有兴起就有衰落,可是与外国列强勾结甚至向他们低头这外面才是我们不喜清朝的真正原因。


入梦中的时光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清朝?

有些不喜欢清朝是因为它是我国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绝大部分朝代是汉人统治),更大一部分人喜欢清朝是因为以下几方面:

1、  从政治上:清朝朝廷是排斥汉人,不允许给汉人封王,整个清朝的统治是以满族为核心,和蒙古族为盟友的,满蒙八旗是最高统治阶级,算是核心骨干,汉军八旗算是普通成员,绿营基本算外围成员。

2.从文化上: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就连元朝都有元曲,再看清朝,文字狱、八股文大大限制了文化的发展,残害大量书生,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愚化百姓,为了实现清朝的完全统治,留头不留发,培养百姓的奴性,清朝以前臣子惯用的词语叫微臣,到了清朝则叫了奴才。大清对于文学作品的管控更是严格,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当时就是禁书,这一系列措施导致我国很多方面从世界第一变成世界倒数第一,比如:医学、天文、化学等。

3.经济上:盛世都是百姓富,而非贵族巨富;像北宋百姓相当富有。清朝却是换了一种状态,满清贵族富,百姓穷。八旗子弟人生下来就可以领取补助,每月2两到20岁等。。。另外满清旗人不用缴税。乾隆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更是与外界失去交流,经济倒退,后期割地赔款更是让百姓雪上加霜。

4.军事上:让列强在天朝四处烧杀抢掠却毫无办法,一打就败,一败就割地赔款。然而对百姓却狠下屠刀,造成了扬州惨案、嘉定血案。





奋进的火腿


满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的危害极大,政治上,明朝首辅内阁制已经接近近代欧洲的首相内阁制度,科技上,明朝当时的文化科技接近甚至某些方面超过于国外同期水平,经济上南方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而满清是半奴隶制社会,满清的野蛮入侵打断了明朝社会的发展,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各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明朝灭亡的原因时由于财政崩溃, 由于要防备满清的进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加重税收,而当时的主要税收就是农业税,而今天我们都知道国家的税收主要来源于商业税,而明朝无法开征商业税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朝廷官员的主流东林党人背后都有世代商家的支持,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而且大量的官绅土地并不纳税,而明朝又赶上小冰河期,沉重的税收和饥荒造成大量的自由农破产,大量的流民造成动乱的根源,最终爆发起义,

满清末期之所以葬权辱国,其实根源在于满清朝廷最大的弊病是,由于自己是异族入主,所以一直把防汉当成首要目标,比如火器一直掌握在八旗兵手里,满清大多时期,主要兵权一直掌握在满人贵族手里,至到太平天国运动,八旗兵实在腐败透顶,才不得不靠汉人大臣起兵平乱,让汉人大臣掌握了兵权,当然这也是后来满清政权颠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允许发展火器也是防止汉族掌握火器推翻满清,但是你国内不发展,却阻挡不了国外的火器发展,最后被洋枪打的满地找牙,这也是满清统治者目光狭隘短视的结果,

满清和唐 宋 明 汉族政权的区别是,唐 宋 明 的老百姓大多是拥护朝廷国家的,而满清采取愚民政策,导致后来,民不知有国,国亦不知有民,

之所以对外战争,不敢发展全民民族抗战,宁可签订丧权辱国的协定,因为满清当时的统治者认为,洋人只是索要财物土地,并非要夺取政权,汉民才是心头大患,如果发动全民抗战,占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发动起来,绝对会颠覆满清政权,而东三省一直禁止汉民移民也是满清统治者为自己留的后路,

之所以人们憎恨满清这个朝代,因为清朝取得政权和日本侵华如出一辙,人们想起日本便想起满清,日本也承认过他们征服中国的过程是仿效满清入主中原的方式,想靠恐怖屠杀瓦解中国的反抗意志。

努尔哈赤是受明朝封的,日本也是受过汉朝封的,满清趁明朝内斗入主中原,日本也是趁中国内斗入侵中国,满清39年的征讨和屠杀几千万人口,日本也屠杀几千万中国人,满清搞剃发易服,日本强制推行日语,文化侵略,如果说到土地,台湾有个教授马立诚说如果中国当时服从日本不反抗,那么中国的土地将包括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库页岛等上千万的国土,这么大的国土你愿意要么?

更何况满清实行野蛮的奴才化统治,剃发易服,开历史倒车, 大兴文字狱,把明朝近似现代内阁制的变为皇帝专制,扼杀资本主义萌芽,割地赔款,保大清不保证中国,宁予洋人不予家奴,满清到后期对列强战争一再失败的根源细看都是满人防汉的结果,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出卖的国家利益都不如满清王朝一朝出卖得多。对这样一个王朝,有什么可怀念的?

有人说满清入侵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实在不敢苟同,“得民心者的天下”,实际说的是集团内部争斗,拥护多的一方会得到胜利,而非外来入侵,日本入侵中国几乎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野蛮的大屠杀,是因为得到民心么?二战时候德国占领欧洲那么多国家,是因为得民心么?苏德瓜分波兰,波兰亡国,是因为得民心么?

那种现代历史专家把满清野蛮大屠杀说成民族融合才是无耻,那么将来有一天,外国入侵中国,是不是要放下抵抗,等待外国和中国来个民族大融合?批判满清不是针对现代的满族人,而是批判侵略,俄罗斯历史被蒙古占领并统治过300年,但是俄罗斯一直说这是被侵略的历史,现代蒙古族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一个民族,但是并没有因为俄罗斯说自己被蒙古侵略过而影响民族团结,就连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交往,也没有受到影响,是哪个说如果说满清是侵略就会影响民族感情?说满清不是侵略是民族融合,这才是偏激的片面的和错误的


十万个为啥嘛


在反感清朝以及为清朝辩解的言论中,有的提到了文字狱、剃发易服、思想压制,有的则以疆域广大为清朝辩解。但在我看来,很多人都没说到点子上。人们讨厌清朝,本质上并非因为它搞文字狱、剃发易服,而是在清末中国遭遇历史最大变局时,清室仍然不以中国的利益为第一,拒绝与国家、国民共同迈进新的时代。

其实我们只要看一看清末历史,反清的不光是汉人,也不仅是海外华人,旗人下层和中上层中的开明派很多也是非常极端的清黑,他们主张暴力推翻爱新觉罗皇室。原因只有一个:满洲贵族拒绝变革。这伤害到了全中国所有民族和国民的根本利益,而只维护了满人皇室贵族自己的利益。

清末的中国社会非常特殊,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甲午战争结束,一连串的屈辱迫使各个民族开始联合起来,民族主义意识萌生,大家都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国家,我们要变革,才能应对西方列强。在这种救国存亡的思潮下,中国已经开始大民族融合,满汉中下层的利益正趋向于高度统一,有形成国家主义的迹象。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也给了梁启超等立宪派以希望。但以掌权的满蒙贵族为代表的清室,却仍然死守“满蒙贵族本位“不放,不想分权给汉人。

众所周知,整个世界的近代史,都是要讲民族主义的,各国均是靠民族主义成为了列强。那是一个大争之世,是一个停滞即落后、落后即挨打的时代。但在这种情况下,清室仍然只讲“满人主义”,联蒙防汉,在国内搞部族政治,玩民族隔离,而且强调的是满人中的贵族本位,连中下层旗民都抛弃了。这是清室之所以无法带领中国迈进近代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民族主义不符合清室的根本利益,一定会反噬清室。当民族主义在中国兴起并成为主流后,满清入关时的血债就会被清算,不代表主流民族的皇室也会失去合法性。所以,清室为了维护一己之私,才搞出皇族内阁的闹剧。当皇族内阁的人员名单公布后,就连向来维护清室的梁启超都极为愤怒,说:“对于这样的皇室,看来只能完全推翻,中国才有希望!”到了这一步,意味着立宪派也放弃了清室,清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阻挡了。

如果换成一个汉人王朝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汉人皇帝玩民族主义是没有障碍的,“虚君立宪”容易操作。出身汉族的皇室在18世纪有很充裕的改良空间,而且早在16世纪,汉人朝代的内阁就已经完全排除了皇族,这比20世纪初期的清朝都要开明很多倍。

我们知道,明朝固然好不到哪儿去,那时内外情况很差,但明末的中国社会在历史上非常特殊,正处于一个传统解体的阶段,家天下与非君思想并存。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和当时的西方相比,文化和技术上都没有代差,其实不算晚,时间是来得及的。如果换一个关内产生的汉人王朝,这个王朝可以在整肃秩序的同时,部分地继承这些思潮,可以继续进化,和欧洲保持交流,保证不被拉开太远的距离。至少不会像清朝那样出于防汉的强烈动机,下死手掐灭这些思潮。

到了今天,反而一些旗民的后裔、甚至一些底层旗民的后代觉得大清各种伟大了,比如京城某姓关的演艺新星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自己祖上是旗人贵族——其实,她爷爷在当旗人时是街头卖艺的。这真是奇怪,把他们放回那个时代,也是没有营生的奴才好吗,爱新觉罗皇室大吼一声:你们也配?

今天很多人的历史观之扭曲,屁股之不正,让人咋舌。我们可能无法记得过去都发生过什么,但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结果——谁给了我们近一百年的屈辱史,谁就是罪魁祸首。没有什么如果,因为历史刻上的名字就是清朝,当历史给你这个责任时,你无法胜任。所以我们不讨厌清朝讨厌谁呢?






点滴见证


清朝作为中国古代王朝的集大成者,有其历史功绩,也有其历史的缺憾之处,这当然就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喜欢清朝的人,看到了清朝的优点。清朝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广土众民”。

不要小看了广土众民这一点。疆域广大,才有闪展腾挪的空间,以今天的话叫战略纵深大。假如你国土只有半径100公里,国家和人民都非常富有,但是没用,很容易被人给灭了,尤其是在弱肉强食的前现代。美洲的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已经算不小了,人口也上千万级别的。但是,根本架不住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最后几乎被杀光。

清末中国被西方围殴,如果不是块头大、人多,恐怕前途很堪忧啊。

而且,清朝在奄奄一息之际,顺应时势,把自己统治的疆域完整地禅让给了民国,直至被现代中国继承,这个历史贡献要承认。

不喜欢清朝的人,则看到了清朝统治的缺点。清朝最严重的问题是:存在民族压迫。

古代王朝一般只有阶级压迫,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的广大百姓。但是,清朝统治全国之后,虽然没有像元朝那样公开,但实际中却把民族分成了几等,对汉民族形成了民族压迫。

第一等当然是满人。整个满族人都享有比其他人高的地位,圈地、不用劳动、国家发钱粮。

第二等是蒙、藏人。满清在征服蒙古西藏之后,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同盟,蒙古人与满人一样,是满清武力的依靠,藏人则提供宗教的精神方面力量,让满蒙藏凝聚在一起,在国内共同防备汉人。

第三等才是汉人。满清的民族压迫主要就是针对汉人,剃发易服、文字狱、借修书而毁书,把满洲军队驻扎到全国各要冲严防汉人。对于汉人的精英分子,文字狱是恐吓手段,科举是收买手段,恐吓与收买双管齐下,结果万马齐喑。扼杀了中国人的思想和创造力,这是最大的恶果。

不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晚清的颟顸无能、割地赔款,这一条就不多说了。

但是,满清像拓跋鲜卑那样全面汉化就好吗?

这对当时的人是好的,因为民族压迫没有了。但是,后果可能是:全面汉化之后,丧失了草原视野,也就失去了对草原高原和西域的控制(这其中的逻辑就不展开说了)。

最终清朝疆域恐怕就是明末那么大,这种状况面对后来的列强轮番入侵,恐怕后果非常堪忧。后面的历史怎么走,大家可以自己展开推测。

总之,不管你喜不喜欢,清朝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以相对客观的心态看待它吧。

(完)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