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人”时代来临!哲学和科学在中国的撞击

引言:尽管有无数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预测“基因人”的诞生,但“他”(“ 她”)真正在中国诞生时,还是让全世界的人猝不及防、为之震惊。几乎同一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哲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生命科学专家,脑科学专家聚集中国,举行了一场关于技术与未来的跨界大讨论,“基因人”、“非自然人”、科学伦理正好会议的热点议题。上海未来哲学论坛的举办和深圳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发生,折射出思想领域与生活世界之间极强的关联性,随着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古老的问题。

11月26日,一条来自中国的新闻让世界为之震惊。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他的实验室利用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在至少7对夫妇的受精卵上修改了一个名叫CCR5的基因。并且,其中一对夫妇的双胞胎女儿已经在这个月出生了。

对于基因编辑引发的问题,早在此前就有人对此表示担忧。霍金在遗作中预测未来基因工程会创造出“超级人类”。”超级人类”相比普通人类将提高智力和寿命,甚至对疾病的抵抗力都会增强。据霍金所预测,“超级人类”一旦出现,没有改善基因的普通人将面临毁灭性的灾难。更早之前,在哲学领域,尼采认为“上帝已死”,未来将会迎来“超人时代”。在一些人的解读中,尼采的“超人”是人类生物进化的顶点,是人类物种中最优秀的部分,他高踞于整个人类之上,而不能混同于平庸的群体。“超人”哲学还曾被歪曲、被利用,成为纳粹种族论的哲学基础。

“超人时代”是否真的会来临?11月23日-24日,在“共享生物实验室”——上海张江飞镖加速器(ATLATL创新研发中心),首届未来哲学论坛以“技术与人类未来”为主题,探讨人类自然性与技术性的平衡发展。而在这次论坛中,哲学家们竟为两日后曝光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提前作出了注解。

“基因人”时代来临!哲学和科学在中国的撞击

上海张江飞镖加速器(ATLATL创新研发中心)

孙周兴:今天正在走向“非自然人”的阶段性状态

在谈及哲学在当代的命运以及未来哲学何所作为,《海德格尔文集》《尼采著作全集》主编、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孙周兴教授表示,“在现代技术加速推进、世界巨变、生命本质变异的未来新文明时代,哲学在新的生命规划、生活世界的重建、个体自由的维护等方面都将有大作为。”

作为中国对尼采“超人”哲学思想深入研究的学者,孙周兴认为,过去一个多世纪里,人类的精神和体质上的变化不是轻微的、无关紧要的,而是颠覆性、断裂性的。并且看起来似乎是精神上的变化在先,这就是尼采宣告的后哲学和后宗教时代的到来。此外,如果说哲学和宗教是自然人类精神状态的基本表达方式,那么,在技术工业的作用下,这种表达方式已经失势了,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决定性意义。相比之下,人类身体上的改变、颓败似乎要隐蔽得多。

“基因人”时代来临!哲学和科学在中国的撞击

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孙周兴

在回答记者关于未来哲学如何看待21世纪的“超人”这个问题时,孙周兴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分水岭,是我所讲的技术统治地位的真正确立。之后的文明变局日益显赫。我把整个进程描述为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技术化(非自然化),也就是主要通过生物技术来实现的对人类自然身体的非自然化改造,以及主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来完成的对人类精神(智力)的非自然化或技术化。这大概就是今天正在走向“非自然人”的人类的阶段性状态。人类将因此走向尼采所说的“超人”吗?“超人”是失去了自然性的“技术人”吗?这些都还没法轻易回答。”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生命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寿命将会越来越长,活到120岁,150岁可能并不遥远。在孙周兴看来,活到150岁,甚至更久,人类会不会更无聊。怎么打发如此漫长的人生?未来的生命该如何规划?包括代际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和游戏、社会组织方式,等等,都将有一个新的规定和设计,完全不同于传统宗教和哲学时代的自然人类了。

裴钢:哲学、科学、信仰是人类文化的三原色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以前异想天开的想象正逐渐变成现实。人类运用技术这把武器,在探索未来的同时,也难免伤及到自己。如何平衡人类发展的技术性和自然性,以及自然人类向技术人类的过渡,这不仅是未来哲学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人类命运的走向。

按细胞生物学家、分子药理学家、同济大学前校长裴钢院士对人类文化的理解,他认为人类文化有三个因素: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科学,一个是信仰。这三个是人类文化三原色。而其中哲学与科学存在相似之处,科学是无穷无尽的探求,这一点哲学也是。

“基因人”时代来临!哲学和科学在中国的撞击

同济大学前校长裴钢院士

“进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但是现在要改变这个进化的过程,有两个生物学上最重要的进展,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在裴钢看来,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人,是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乃至到今天技术的发展已经十分先进,可以对个体进行改变。但是改变的初衷都是为了更好,但是谁知道什么是更好?合成生物学,这个就是本有还是本无,无生有,一生二、二生三。

“未来已来”,克隆生物、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这些成为当下舆论关心的焦点,相应的技术也已经能够把构想变成现实,人类开始触摸到“上帝的禁区”。对于生命的本质,裴钢认为需要回到哲学最重要的三个问题,一个是我们是谁、第二是我们从哪里来、第三是我们往哪里去。他认为这样的进程都可能被生物技术所打破。当前,克隆猴子已经可以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克隆人也不再是个问题,但人类固有的道德伦理警醒我们永远不要轻易踏出那一步。

赵汀阳:无法控制的技术等于进入赌博模式

随着人类技术能力的发展,科学伦理的边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当代中国最富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研究员认为,现在的技术之所以能够一直成功的发展,是因为还没有触及到技术存在论的边界。当技术发展到超出人类的控制能力,那么这种无法控制的技术,就是等于进入了赌博的模式。

“目前人类的高科技就在走向这种无法控制的技术赌博,其中当然典型的就是人工智能跟基因技术,这些高科技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人们都知道听说这个基因能够改善生命,能够治疗一切的疾病,还能够改善你的智商,还能改变你的长相,甚至还能够长生不老。”在谈及技术边界的问题时,赵汀阳表示,人类生物体内部构造极其复杂,谁也不能保证随便修改哪一部分,会不会引起某些灾难性的突变,目前人类是不知道的,只是大胆地往前走而已。

“基因人”时代来临!哲学和科学在中国的撞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

此外,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发展,赵汀阳认为也是伴随着高风险的进程。他表示,人工智能不管发展多精美,但只有保证在图灵机的概念内是安全的,如果超出图灵机,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拥有了自我意识和反思的能力,有制定规则的能力,那对人类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因此,赵汀阳的最终结论是:根据存在论的基本原则,存在无非就是想继续存在,又能够开拓存在的生活,就是要通过“作”,“作”笼统来说就是制度和技术。“作”有一个存在论的限度,就是只要是有利于生命,那么我们认为是合法的,如果挑战了生命,我们认为是超出了存在论的限度。

在技术统治的时代,人类一方面迷信技术所构建的现实带来的便捷、高效,另一方面又在恐惧技术可能抹除人类存在的价值。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未来的技术将建立一种人类无法掌控的支配地位,科学伦理的边界也将被突破,那时候人类将何去何从?只有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在合理合法的尺度,维护科学的冷静严谨,平衡人类自然性与技术性的发展,才不至于让人类命运导向毁灭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