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夜空中洒下的一把人间烟火》《谢灵运计划之山水离歌》《飘移空间》《皮痕》……一幅幅作品展示温州本土四位艺术家的“思考”和“异想”。12月28日下午3时,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将在温州市文化馆拉开序幕,展览时间为2019年12月28日至 2020年1月11日,展期15天。

“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从左至右4位艺术家为:潘罗敏、谢云斌、施晓杰、周渊源

谢云斌、施晓杰、潘罗敏、周渊源都是温州极具代表性的本土艺术家,此次四人联合画展一共遴选了180多幅作品,都是4位画家近年来的倾心力作。此次当代艺术展在温州作为一次华丽的探索,将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打破固有的认知,用眼睛看,用心灵感受一个未知的当代艺术领域。

据悉,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温州市美术家协会、温州市文化馆、温州当代艺术会承办,欧盟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北京银帝艺术馆、杭州金艺社艺术中心协办,此次画展也是温州巿民文化节的一项精彩内容。

四人联展 探索当代前沿艺术

“参展的四位都是温籍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过具有影响力的个展和邀请展。但是有如此主题鲜明,作品精良,且极富当代性和国际视野的优质作品联合展出在温州还是为数不多的。”据策展人沈中杰介绍,四位艺术家集多年的创作心血在温州的联展并组合,将成为温州当代艺术的前沿阵地,是温州当代艺术界的一件大事。

谢云斌、施晓杰、潘罗敏、周渊源四位都是温州极具代表性的本土艺术家。他们都有着各自非凡的艺术和人生履历。参展的作品也都是他们近年来的倾心力作,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和诠释以及对主题的定位和作品的遴选也是多年来真正意义上的温州当代艺术联展组合,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学术价值。

12月28日下午,当我们徜徉于展区之时,期待这些艺术作品在观者的眼前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视觉呈现,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多元的角度,并提岀一种新的可能性。

共同发起 温州当代艺术会

2018年5月26日,由他们共同发起的“温州当代艺术会”成立,意味着温州首个具有国际性的艺术沙龙组织正式启动。

据该会召集人潘罗敏介绍,温州当代艺术会的主旨是弘扬艺术的“当代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目的在于集聚“志同道合”的温州本土当代艺术家,并将国际上的艺术资源引入温州本土,搭建一个温州与国内外交流的学术平台。

该会由四位成员共同发起,其中有留学法国的周渊源,在北京闯荡多年的施晓杰,常年扎根温州的谢云斌和留学德国的潘罗敏,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艺术观念比较“前卫”,视艺术为信仰,并乐此不疲。

作为温州本土当代艺术的鲜活力量,温州当代艺术会将适时邀请国外艺术家和评论家入会,通过策划此次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将进一步推动温州本土文化艺术的发展。

谢云斌:“艺术让我心安,拥有了对于生活的醍醐味。”

与生俱来的视觉感受和特有的艺术表现能力,也许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第一眼“大师范”气势。其作品规格不定,材料多样综合,表现形式各异。

读他的作品需跳跃思维和原始感情联动才能寻找到内因外联,才能解开画面和主题看似矛盾扭曲的结。他作品的展示效果也许对你无效,但是对气场相匹配的其他契合者会具有非常的磁力吸引。其中,谢云斌探索的《谢灵运计划》系列作品试图与其老祖宗谢公诗境对话的可能性,用当代的艺术语言表达那远古的回声,呈现一种新诗意,拥有了对于生活的醍醐味。

“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谢灵运计划之萧瑟图(谢云斌)

“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名门望族( 谢云斌 )

《风中的新娘》《记忆》《鸟语涂鸦》《切片》《窥》《自画像》等作品更是以其“主观游离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明显地抗衡着印象主义的客观存在,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完全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囿限。

潘罗敏:“艺术的当下意义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对社会进行思考。”

作品中的边缘性、瞬间性和社会意涵,以及作品中特殊的内质,构成了潘罗敏的独立绘画思想的严密性和思辨色彩。

潘罗敏认为当代架上艺术不能和传统决裂,在作品中也有大量传统架上绘画语言的运用。他的绘画语言是介于现实主义和抽象之间、观察和发现之间。他试图用平面的元素来增加画面的抽象性。一些画面看起来很时尚、很酷,但是画面里的这些人物过着粗俗的、极端的生活。

“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日常(潘罗敏)

“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灵魂与肉体(潘罗敏)

潘罗敏试图用作品和观者对社会问题进行“互译”讨论。批评家程美信先生说,“潘罗敏通过绘画揭示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化暴力,通过一个个扭曲画面反思文明世界自我设定的价值体系,告诫人们应该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艺术的当下意义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对社会进行思考和批判。艺术家的独有个性价值观和生命体验是艺术作品的内核聚集所在,然对人性价值的深层开荒则更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施晓杰:“艺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净化心灵。当我们摘下面具直抵内心时,只有艺术的洗涤能给我们真实与修复。”

近十多年来在北京和温州工作室创作了系列作品《天使》《淹没》《传奇》《失衡》《归隐》《田园计划》《漂移》等等。

“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飘移空间(施晓杰 )

“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失控(施晓杰 )

他的创作纬度穿透人性、时空、思想,同时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又带有对本土文化记忆的深深眷恋。《天使》等系列作品便是艺术家抛给社会的一个巨大问号。现实主义体裁是创作的主脉络,而表现上的“无意识”游离则摆脱了语言上的简单叙事结构。艺术评论家长风曾这样描述他的作品:“他这些随性之作越来越漫无边际向‘无意识’状态发展,摆脱一切理论上的固定化,不再是其他宏大叙事的附属!不再是‘背景与怡情’的诗意传颂。不仅慢慢摆脱了物象世界,趋于抽象或抽象表现之间。有些甚至摆脱了感觉、情绪、想象空间,甚至任何的特殊形式”。由此,这些非物理性的“设计和布局”体现了一个成熟艺术家的“化学逻辑”宣泄,形成了他独有的美学意义格局。

周渊源:“希望《皮痕》能够给大众带来更多的警示和宽容”

作品和他的人生履历是可以颠覆他的艺术价值观和人类社会生命观的。两次深度非洲经历,改变了周渊源在绘画语言的探索道路。他的震撼缘起于亲历了非洲的一种习俗活动:“皮痕”。这样的“原始审美”和如此极致的“生命体验”让周渊源不会再重复过去作品的岁月静好。他曾多次述说:“那是一张印刻着深深的痕迹和被‘破坏’的面孔和身体”。生命的价值绽放也许会在一次次的文化和文明的强烈碰撞后才能呈现他的现实意义。

“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自由活动-非洲记忆(周渊源 )

“思考”与“异想”本周六“哇噻!温州当代艺术四人联展”启幕

皮痕(周渊源 )

对一些人来说这样的经历会是不幸的遭遇,但是对于周渊源来说那是不可复制的生命财富。他的架上作品无疑是具有冲击力的,而给艺术家带来更多思考的则是该如何重新定义人性的光辉和文明世界的美恶轮回。

《皮痕》系列让人过目不忘,与其非要找出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我倒是希望《皮痕》能够给大众带来更多的警示和宽容。

(按年龄排序,不分先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