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是如何輾轉到東北的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將軍血沃黑土的英勇事蹟早已廣為流傳,但是作為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其實他是從豫南土地上開始自己轟轟烈烈革命生涯的。那麼,他後來為何去了東北,又是如何投身白山黑水之間戰鬥的呢?

名震豫南的土地革命英雄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13日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喪父,自小深感社會的腐朽黑暗。1919年5月席捲全國的五四運動期間,正在確山縣立高等小學讀書的他作為學生代表和領隊之一,積極參加和組織抵制日貨鬥爭,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從那時起已開始在群眾鬥爭中展露頭角。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結識中共黨員賀光吾等一批進步老師,初步接受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教育和培養,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他與同學們一起積極參加聲援上海工人、學生的反帝愛國鬥爭。

楊靖宇是如何輾轉到東北的

楊靖宇將軍

1926年秋,楊靖宇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於同年10月受黨團組織派遣,回確山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4月4日,他以總指揮身份成功領導了確山農民暴動,從此走上職業革命者道路。當“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慘遭殺害之際,楊靖宇卻頂著血雨腥風於6月6日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11月,為響應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楊靖宇率領農民軍組織了劉店秋收起義,其聲威震動豫南。

短短几年間,楊靖宇先後創建了農工革命政權——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和確山縣革命委員會,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裝——確山縣農民革命軍(後編為豫南工農革命軍),從此,拉開河南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此後,他先後調任豫南特委書記和省委特派員。由此可見,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楊靖宇就已是聞名中原大地的一名優秀革命領導者了。

被周恩來選定赴蘇學習軍事

1928年,國際國內革命形勢風雲激盪。這年冬季周恩來從莫斯科回到上海,在極端秘密狀態下組織召開了中共中央常委會,主要議題是要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人才,參加我黨在上海開設的中央軍政幹部培訓班,以解決各根據地前線極為缺乏軍政幹部的實際問題。楊靖宇作為河南省委惟一推薦人選,於1929年1月化裝為商人先從鄭州乘火車至武漢,再由武漢坐客船前往上海,參加由周恩來親自籌劃並組織授課的為期1個月的培訓。培訓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在出發前,時任河南省委組織部長吳芝圃已告訴他:此次參訓人員均為各省地黨委選送的精英,培訓結業後也許會在全國範圍內安排工作。

楊靖宇是如何輾轉到東北的

油畫《楊靖宇將軍》

培訓是在秘密狀態下組織的,從保護這批精英的角度出發,明確規定所有參訓人員不能互通姓名。培訓也是高層次的,周恩來作了政治、軍事工作報告,惲代英作了農民運動報告,劉昆作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報告,此外學員們還閱讀了大量黨內文件和各類專題資料,通過這次培訓楊靖宇的能力在多個方面都躍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結業那天,楊靖宇被通知到周恩來處接受任務,他做好了到其他地區開展工作的思想準備。聽了周恩來的介紹,楊靖宇才知道中共中央對這期培訓班學員結業後的歸屬問題高度重視,多次召開中央組織部內部會議研究,已初步形成方案。對於他的去向,周恩來代表中央提出兩個意向:調入全國總工會,或派往蘇聯學習軍事。楊靖宇立刻表示:以中央的安排為準。周恩來讚賞地笑了,考慮到他在確山農民起義和劉店秋收起義中表現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更堅定了讓楊赴蘇聯學習軍事的決心。次日,培訓班領導通知楊立即動身前去與滿洲省委接洽,辦理出國赴蘇的簽證。他革命生涯面臨一次重大轉折。

“中東路事件”留下了一名抗聯英雄

1929年2月,楊靖宇抵達奉天(今瀋陽)並順利聯絡到滿洲省委,他被告知:組織上正在通過關係,聯繫東北當局辦理出國相關手續,具體出發時間未定。習慣了緊張革命生活的他不太適應這種賦閒生活,想到在軍政幹部培訓班時看到過一份材料,說是當時滿洲雖有50萬工人,黨組織卻較薄弱,缺乏幹部。於是他主動進言滿洲省委,希望在等待簽證期間能給他分配些臨時工作。幾天後,滿洲省委通知他以省委巡視員身份,在省委直接指導下,於奉天和大連間開展城市工運和學運工作。

楊靖宇是如何輾轉到東北的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紀念碑

領受任務後,他化名張貫一到撫順一個煤礦當礦井工人,與礦工一起幹活、吃住,瞭解工人的思想、勞作、生活狀況及迫切要求。工人有什麼困難,他都會主動幫助解決。在充分掌握了礦工的苦難生活後,根據省委指示,5月1日他領導了著名的撫順礦工“反裁員、反加班、反打罵”大罷工運動,這次後來被稱為“紅五月”的罷工行動取得全面勝利,他也圓滿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經此行動,撫順礦工的工作條件、勞動報酬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中共撫順支部得到壯大,黨員從8名發展到24名,也為日後建立紅色工會奠定了基礎。

楊靖宇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出國事宜卻因各種原因一拖半年沒進展。7月9日,爆發了“中東路事件”,其後中蘇斷交,楊靖宇赴蘇之路也就此中斷。不久後,劉少奇北上接任滿洲省委書記,臨行前在接受中央例行談話時,他就已知曉楊靖宇其人其事。到任3天后,劉少奇組織包括楊靖宇在內的中共滿洲省委機關人員秘密召開了一次見面會,會後單獨留下楊靖宇,說赴蘇留學已無可能,並徵求他下一步工作意見。楊靖宇雖覺有些遺憾,但還是爽快表態:未來的工作安排,一切聽中央指示。

楊靖宇是如何輾轉到東北的

楊靖宇將軍的塑像

劉少奇對楊靖宇的革命經歷比較瞭解,對他的革命經驗和能力素質更是非常欣賞,自然很希望留下這名難得的人才。在後來的省委常委會上,各位常委都認為楊靖宇在停留東北這段時間表現突出,並且也比較熟悉撫順、本溪和大連等地的工運、學運工作,非常適合留在滿洲省委工作,最後大家一致決定報告中央留下楊在東北工作。

就這樣,楊靖宇由河南出發,最終投身於東三省的革命鬥爭之中,他雖然失去了到蘇聯接受系統軍事教育和訓練的機會,卻在後來率領東北抗日聯軍在林海雪原的艱苦環境中與日軍數年血戰屢建奇功,為全民族抗戰建立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功績,也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評價和永久懷念。楊靖宇是與毛澤東、朱德並列當選為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會名譽主席團委員的中共黨員,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分別敬獻花圈、享有政治局委員和元帥規格葬儀的革命先烈,更是受到黨中央兩代領導核心題詞的抗聯領導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女投江”、上海‘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

版權聲明:本文刊於《軍事文摘》雜誌,摘編自2019年8期《黨史文匯》。作者:劉 旭。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軍事文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