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小伙儿写出中国版《白夜行》:想做一个严肃文学作家,站着把钱挣了

荷兰村、南市场、沈辽中路、市府广场……被誉为中国版《白夜行》的悬疑小说《生吞》,里面的地标,沈阳人没有一个不熟的。写这本书的也是个沈阳人,名叫郑执。

在沈阳青年作家群“铁西三剑客”里,出生于1987年的郑执年龄最小。虽然他“出道”最早,19岁时就出版了第一本书,但真正“红”起来,应该是在2018年末:在堪称文学界“蒙面歌王”的“匿名作家计划”中,他凭借小说《仙症》获得首奖。

这个小时住大西菜行、高中搬到铁西、在香港读大学、如今在北京生活的大男孩,把许多故事镶嵌在家乡沈阳。他继承了姥姥特别会讲故事的本领,用干净利落的文字,间或一本正经的东北式幽默,讲述各色人等在时代洪流里的沉浮与挣扎、足迹与命运。他的作品,能让人在笑中读到撕心裂肺,眼泪横飞。

铁西小伙儿写出中国版《白夜行》:想做一个严肃文学作家,站着把钱挣了

人物小传:郑执,1987年生,沈阳人,作家、编剧。19岁出版长篇小说《浮》。多部作品版权引出海外,《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少女的祈祷》等被改编成影视作品。2017年发表长篇悬疑小说《生吞》,2018年获“匿名作家计划”首奖。

父亲的面馆

你可能没读过郑执的作品,但很可能看过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在过去的一年里,那篇文章曾在沈阳人的朋友圈里被疯转。实际上,它来自郑执一次获奖后公开演讲的文字整理,那场演讲名为《面与乐园》,主要讲了一个人和一个地方。那个人,是他曾经开面馆的父亲;那个地方,叫“穷鬼乐园”。

30岁刚出头的郑执,干净阳光,帅帅的,有点文艺,不像他的作品那样沉郁。他的普通话初听非常标准,再听一会儿会发现略带港味儿,听到后来,终于在语速稍快时蹦出的卷音里捕捉到沈阳味儿。

或许因童年就与东北的社会转型遭遇了正面碰撞,郑执早早就懂得了什么叫世事无常。

在郑执的小说中,下岗是时常出现的生活状态,但他的父亲“起点还算不错”,上世纪90年代初,郑执的父亲是某厂销售科副科长,经常去全国各地跑销售。因为工厂产品销量锐减,他主动辞职,开了一家很小的面馆,地址在沈阳北站。

虽然躲过了下岗潮,小面馆也有过日进斗金的辉煌,但经营的过程十分艰辛。经历了与地头蛇打斗、拆迁以及家族纠纷,小面馆几次易址,生意渐渐滑坡。后来,又经历了两次很偶然的被骗,一家人靠一碗一碗面攒下的家底就基本清零了。

面馆倒闭的时候,郑执完全不知情,因为父亲还是按照以前的作息出门,但其实那段时间他每天出门闲晃,想找找还有没有什么事能干。

那时的郑执正在读书,他是父亲的骄傲,吹牛时的最佳素材。郑执高中就读于东北育才学校文科班,曾获省里书法大奖,得过全省英语才艺大赛第一名,还是校园十大歌星之一。

许多年后,思考那段时间的家庭经历,郑执说自己悟出了两个简单的道理:“一是一个人想在俗世定义的世界中获得成功并不容易。二是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拥有持续不断的好运,就跟一个地方的历史是一样的。”

铁西小伙儿写出中国版《白夜行》:想做一个严肃文学作家,站着把钱挣了

纠葛的父子

2006年高考之后,郑执放弃了一家香港高校的全额奖学金,选择了费用昂贵的香港浸会大学。对家庭变故一无所知的他,依然保持着大手大脚的习惯。那一年多,他说自己做的“唯一一件正经事”,就是写了一本长篇小说,并顺利出版。19岁的他,突然明白一件事:自己好像可以干作家这一行。

当父亲知道儿子的想法时,“他不仅是反对,甚至是非常厌恶。因为在他的观念里,作家都是一些非常不切实际的人,一辈子注定过得不好。”从那开始,郑执与父亲的矛盾越来越深,关系非常僵硬。直到大三上学期,郑执突然被妈妈叫回沈阳。此时的父亲已是癌症晚期,仅剩一个月的生命。

“在我父亲最后的生命里,我每天陪在他的床边,我们两个人讲的话可能比之前20年加在一起的还要多。”

在郑执的心里,父亲或许是他这辈子永远的痛点。他至今保持一个习惯,就是经常一个人去街头巷尾寻找小面馆,点一碗面,喝一下午酒。每一年,他也会去“穷鬼乐园”,坐在窗前,同样点上几瓶酒。当年面馆倒闭后的父亲,应该曾在这里借酒消愁。

在郑执的作品中,父子关系的线索隐藏在各个角落。在小说《我只在乎你》的后记里,郑执写道:这本书是献给我的父亲的。

坚决反对儿子当作家的父亲,或许不知道,儿子选择这条路,有多少是受到了自己人生经历的影响。这或许也是儿子对曾经言语交流极少的父亲,所作的一种隐秘的情感表达。

铁西小伙儿写出中国版《白夜行》:想做一个严肃文学作家,站着把钱挣了

简单的尊严

大学毕业后,郑执最初留在香港,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2014年,他选择去北京写剧本,因为写剧本赚的钱可以养活自己继续写小说。

让郑执被更多人熟知的“匿名作家计划”于2018年启动,每期将优秀的匿名小说在网上公开,交予读者评判。作品经初评后,交由小说家苏童、毕飞宇、格非组成的终评评审团。2018年12月15日,3位评委带着最终评选出的6部作品进入评审密室,评选采用全程直播的形式,最终匿名作家011号郑执凭借《仙症》,获得“匿名作家计划”首奖。

站在颁奖舞台上,郑执说:“我喜欢文学,想做一个严肃文学作家。”他说创作严肃文学的感觉,就像“在雾里抓蚊子”,但他愿意为此熬下去。“我总觉得,一片土地的命运跟个体的命运是一样的,你不会白白遭受一些苦难。”

郑执也曾经说过:“从技术层面上说,我知道如何让自己迅速成为一个当红作家,我也知道那些当红作家的写作流程,但我不大忍心这样做。是让大多数人喜欢我,还是让少数人觉得我郑执牛,我选择后者。就算想挣钱,也要站着把钱挣了。”

不知道郑执的这股劲儿,是否遗传自父亲。他曾讲过,当年父亲开面馆时,地头蛇轮流吃白食讹钱,有些老板选择了忍,但他的父亲却拿着菜刀把对方追砍出去。“在我爸这儿就不好使,他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尊严的问题,就这么简单!”

本期人物由辽宁省作家协会、沈阳市作家协会推荐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张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