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考7年後,成了北大博士

初三那年暑假,徐曉東隨父母工作調動,從甘肅蘭州回到浙江海鹽老家。

返回故鄉的列車上,憂鬱而敏感的徐曉東,望著窗外問自己:我的命運軌跡將鋪向何方?家鄉小鎮並沒有眷顧這個歸鄉遊子。

他插班進入鎮上中學讀初三,被安排在最後一排,並不是因他1.8米的個頭,而是因為他英語成績基本都是個位數,甚至有幾次是零分。老師只是和藹地安慰他:英語考試你就算了吧,還是把初一的書買回來好好補習吧……

徐曉東心裡明白:只要自己一出手,班裡的平均分就要少幾分。


初中生自考7年後,成了北大博士


徐曉東並沒有就此放棄,他發誓一定要把英語補上來。小鎮的冬天格外冷,徐曉東每晚在街上惡補初中英語。昏黃的路燈下,他苦讀的身影長了又短,短了又長。

他驚喜地發現,自己漸漸地愛上了英語。英語成績的進步,讓徐曉東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高中三年,徐曉東把大部分精力都交給了英語:和老師爭論語法條文,寫信求教英語前輩……嚴重偏科,高考落榜在意料之中。

父親取出半年工資,把他送到當地電大讀城鄉中小型企業管理。不想半年後,高等數學把徐曉東折磨得敗下陣來。

氣得年過半百的老父親破口大罵,斷言他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絕望時,好友告訴徐曉東,自考有英語本科。徐曉東看到了希望。

高中階段積累的良好英語基礎,讓徐曉東學習自考如魚得水。1989年10月,徐曉東第一次參加自考便迎來大豐收:基礎英語87分(當年全省第一)、閱讀理解63分,英語語法93分。專科10門課,他只用了兩年時間便考完了。

為了生計,徐曉東在考本科段時,擔任了一家虧損企業外銷員。每天下班,都累得精疲力盡。但為了不耽誤自考學習,他每天先是睡到凌晨三點,再起來學習到天亮。“那段時間雖然艱辛,但看書的時光最快樂。”


初中生自考7年後,成了北大博士


徐曉東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一天天逼近夢想。他會為一個詞的意思咀嚼出歡喜,他會為一本詞典太貴而憂傷。由於工作性質,每年自考期間,都是他最忙的時刻。

為不影響考試,他總是把課本、詞典和產品樣品一起隨身攜帶,隨時學習。5年艱辛,徐曉東終於拿到了自考英語專業本科文憑。

拿到自考本科證後的徐曉東心裡很清楚,自己畢竟還很年輕,雖然在自考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自己畢竟從沒上過“正規”大學,再以零敲碎打的方法學下去,很難突破學習的“高原區”。

1997年底,徐曉東帶著幾件行李來到杭州複習考研。一個床頭櫃,一張床,兩個臉盆,是他全部的家當。

每天早晨,他要騎車趕到附近大學圖書館佔位置;中午,其他學生能回學校宿舍午睡,他只能趴在桌子上小憩片刻。每次渴得實在熬不住,咬牙買瓶礦泉水熬到晚上。除了自學,徐曉東還在校園裡到處求教。

“我尊重所有比我更有知識的同學,崇拜博學可敬的教授,他們也慢慢關注起一個好學的社會青年,給予了我無私的關心。”

第一年小試牛刀,徐曉東專業課發揮良好,但政治38分,研究生夢破滅了。考不考?再次考不上怎麼辦?徐曉東開始猶豫了。家裡人極力反對。

1996年徐曉東自考畢業後,在一家企業年薪能達到5萬元,已相當可觀。

一年多的考研準備,已讓他花去了不少積蓄,數著口袋中漸用漸少的錢,徐曉東決定再次出山,幫朋友創業。


初中生自考7年後,成了北大博士


但後來發生的一系列變故,讓徐曉東看到了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讓他感到了恐懼。他捫心自問:我真正愛好的是文學,我要到校園去,在那裡淨化靈魂。

再度決定考研,徐曉東壓力不小。他一邊複習強項專業課,一邊補習薄弱的政治課。

語法是徐曉東的強項,早在自考時就已閱讀了高校英語專業研究生才學的原版權威教材R.Quirk編寫的A University Grammar of English,但徐曉東仍精益求精。

有一次,徐曉東在《高級英語》中發現連詞for用在句子開頭的例子,這與傳統的語法體系相悖,他查閱大量資料都沒有得到滿意解釋,最後在《朗文現代英語詞典》第一版才找到一個例句,而以後的各版本都沒有收錄。其認真求學的精神可見一斑。

好事多磨。考研第二天晚上下了雨,徐曉東在打車回家途中遇到車禍,對方的車燈穿過車窗玻璃,重重砸在徐曉東頭上,血一下湧了出來。徐曉東為不耽誤自己擅長的英美文學,愣是沒讓醫生縫針住院,只作了包紮處理。

風雨過後終見彩虹。1999年9月,徐曉東以總分386分被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錄取為公費研究生,圓了自己的碩士夢。

2002年7月,徐曉東從浙江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順利來到浙江財經學院當英語專業教師。


初中生自考7年後,成了北大博士


從自考一路走來,十幾年風雨,已過而立之年的徐曉東一直在路上行走,在別人眼中,徐曉東這下總該安穩了。

“工作是安穩了,但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對自己要求更高,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給學生更多。”徐曉東決定考博。

2004年,徐曉東報考了北大外國語學院沈泓教授的博士研究生。當時5人報考,徐曉東是唯一通過初試的學生,經過面試考核,被順利錄取。

多年的讀書習慣,讓徐曉東一刻也離不開讀書,面對北大優越的研究資源,徐曉東一頭扎進了圖書館。在研究課題同時,常年博覽英文經典著作,讓徐曉東萌生了要編寫一套英語文學歷代經典名著詳註的念頭。

說著容易,做起來難。選材必須精當,不經過大量閱讀和取捨,難以選出真正的名篇、佳作;要有精確的註釋,沒有過硬的基本功,一字之誤,就會失之千里;要有良好的悟性,要能摸透作者創作的處境、心態,悟出其遣詞造句的匠心。

“我的個性很強,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徐曉東充分利用北大、北外、國圖的豐富藏書,埋頭書堆,精選版本。

“複印資料重達一噸,光買資料就花費了兩三萬元。”徐曉東指著宿舍桌子上堆滿的複印資料,輕鬆地說,但背後的艱辛讓人難以想象。


初中生自考7年後,成了北大博士


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稱讚徐曉東:“他使我吃驚的是竟有那麼大的能量,厚厚的一本書,差不多系一個人所為。這,除了北大給他創造的條件,我想應歸結於他對文學的執著,他的執著終於結出了果實。”

徐曉東聯繫到同門師兄許巍,歷經二年,共同完成了這部書稿。一經面市,便受到了英語愛好者、高校師生的關注,也得到了英語界權威專家的肯定和好評,被認為繼著名學者王佐良、李賦寧等人編寫的《英國文學名篇選注》之後23年,第一部最重要的文學詳註讀本。

徐曉東也因此成為國家圖書館2006年度10名“文津讀者獎”獲獎者之一。

如今,徐曉東已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女兒剛剛一歲半。談及妻兒,徐曉東一臉歉意,自己的博士論文剛剛開題,還需要投入精力,他希望能利用北大的豐富資源,順利完成博士學業,早日盡到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