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授信企業信用風險前瞻性管理能力?

  “信用”現在越來越成為一個時尚的話題。然而,信用是什麼,企業信用管理到底應該怎麼做,在很多人甚至以前從事信用管理的人員中仍然有很多不同的認識。可以說,信貸風險識別與管理是當前國內、國際銀行信貸管理中永恆話題,同時也關係著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性、運作效率以及市場競爭實力。因此,要求信貸人員有較強的業務素質、敏銳的洞察力及隨機應變的能力,來分析不同企業的潛在風險隱性,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以此來進一步提高信貸風險的防範能力。

  1、清晰界定管理責任,消除潛在風險隱患

  一是嚴格執行貸前調查程序要求。如在信貸調查及回訪中,根據設定的防控指標進行交叉驗證或監測,分析企業是否出現異常信號,風險經理和客戶經理一起就異常信號對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進行預判,並找出引發這些異常現象的原因,同時,通過異常信號分析,及時發現異常跡象。異常信號如品質有關的信號、銀行賬戶及流水變動、會計政策變更、財務信息及交易對手變化等;風險跡象如企業負責人無法聯繫或個人信用不良記錄,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撤回或延遲提供與財務、業務、稅收或抵押擔保有關的信息,或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資產或押品高估等。

  二是在審批環節應本著審慎性原則,對在審批過程中發現的重大申報信息疑點、或明顯不符合邏輯的信息真實性問題,負有及時提醒前臺經營條線進行核實的義務。

  第三,完善貸後管理。針對授信企業的特殊性制定個性化貸後管理與服務方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重點要持續跟蹤監控信貸資金的實際流向,關注執行合同的主要內容、要素和相關票證是否發生變化及持續經營條件落實情況;嚴密監控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的異常動態,嚴密監控關聯交易行為,防止資產和利潤的非正常轉移;當發現潛在信用風險隱患時,及時退出信貸資金或化解信貸風險,最大限度地保障銀行信貸資產權益。第四、對於集團企業健全統一、綜合、多維度的授信制度。實行集團整體授信與成員企業單獨授信雙線控制,從行業、產品和企業三個維度控制該集團企業的表內外授信業務總融資敞口,防範信用膨脹。

  2、完善客戶管理機制,有效應對潛在風險。

  首先,創建一個核心載體,即積極整合現有內外信息資源,創建潛在風險企業作為前瞻性風險管理的“核心載體”,切實以客戶為中心,將各類業務穿透至底層資產和最終債務人,全面覆蓋表內外、本外幣業務,實現五個轉變:

  一是由分散突擊性的風險排查轉為滾動、持續、遞進的風險梳理;

  二是由條線分割多頭預警作為一個平臺上的綜合預警;

  三是由條線獨立定處置方案為前中後臺會商定方案;

  四是由基層行作為主體的化解處置轉為各級管理層合理化解處置;

  五是由單純預警轉為以預警管理增效益。

  其次,確保管控重點無遺漏。由一級分行負責制定潛在風險企業的進入退出標準,並根據信用風險管理需要實時對標準進行優化調整。實行名單制動態調整管理,潛在風險企業的梳理將“機控”和“人控”相結合,以“機控”的客觀提示為基礎,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後,進行人工會診矯正,將無效預警項目過濾剔除,凡是符合標準的一個不漏,從而確保重點客戶無遺漏,管理內容無缺失,管理資源不浪費。

  第三,建立潛在風險“會診”制度,要在全面摸清企業風險底數的基礎上,組織不同部門、不同層級共同會診,多個角度研判授信風險,為突出精準定位,將企業潛在風險進一步劃分為預計進入不良、預計發生違約、暫無違約行為等三種情況,進行差別化管理,因戶施策,對症下藥,靈活應對,講求實效,適當前置資產保全措施,防止風險苗頭蔓延從而演化為實質性風險。

  第四,積極穩妥提前化解風險,針對風險隱患突出的企業,重點會商應對措施,逐戶“定策略、定方案、定責任人”,每個企業潛在風險根據信貸規模,由不同層級分別組建專班團隊進行跟蹤管理、每個化解處置方案中的每一個要求均明確具體責任人,前、中、後臺相關部門要通力配合,按月監測潛在風險變化、壓縮回收情況以及化解處置進度,對於進度緩慢的應預警提示,督促提高處置成效。

  第五,增強風險緩釋措施,借款人和保證人最好不要處在同一產業鏈條,嚴格限制企業間的互保行為;對於企業集團內保證要審慎處理,避免無實質經營業務管理公司的形式化擔保,發現保證擔保能力弱化時,加大抵質押貸款的比重;對於複雜的企業子公司,通過真實有效的第二還款來源構建企業集團風險防火牆,避免關聯企業資金鍊斷裂引發連鎖反應,防止信用風險傳染放大。

  3,運用大數據,提升風險實時監控。

  首先,依託大數據分析,建立起跨業務條線、跨機構、跨地區的全行統一的信息分析處理平臺,助力基層行及時發現企業刻意隱瞞或藏匿的關聯關係及關聯交易的風險隱患;促進審批人員站在更高的角度掌握到信貸經營人員所不知的非財務和財務信息,提升信貸審批決策的科學性。

  第二,運用大數據分析構建以現金流為基礎的信貸風險隱患實時預警體系,健全潛在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機制,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和動態分析,加強監測疑點核實管理,及時發現異常信號和異常跡象,有針對地採取措施防範和規避風險。

  第三,運用大數據組建全行風險監控中心,發現潛在風險點後,審閱有關材料,評估風險程度,靈活應對,及時決策,講求實效,將風險化解於萌芽狀態。

  4、加強技術創新,提升潛在風險甄別能力。

  實時預警和及時決策,這是爭取時間減少信用風險的重要措施。

  首先,建立不正當關聯交易預警模塊。判斷是否大股東股權比例高;其他應收(應付)款比重大;其他業務利潤佔利潤總額的比重大;投資收益或營業外收支淨額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大。判斷是否存在低買高賣的關聯購銷,是否存在關聯方分攤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費用項目,是否存在關聯方資金融通關係,是否存在關聯方收取大量資金佔用費的情況,密切關注關聯交易中有關資產的無償或低價轉移等。

  第二,設計總量關聯交易預警閾值,從合併會計報表中揭示關聯交易的程度。當應收款項、預付款項、存貨、長期投資、應付款項、預收款項、營業收入、投資收益等科目合併前後數額變化很大時,觸發警報並說明集團內部關聯交易程度,通過一系列的關聯交易分析,真實還原集團財務狀況。

  第三,建立客戶信用度積分和風險度積分管理,以動態化、高頻次、數字化形式衡量集團客戶關聯企業群的信用水平和風險程度,如企業主動披露關聯交易、貿易真實合理、納稅正常等給予信用積分;而故意隱瞞關聯交易、虛構貿易資料、企業主涉嫌高息借貸等給予風險積分。

  5、提高隊伍素質,完善內控制度。

  一是加強培訓,注重培養提高信貸人員風險識別、風險監測、風險預警、風險處理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實現由感性、經驗型、關係型的信貸從業人員結構向理性、知識型、專家型的結構轉變,為識別企業潛在的風險隱患提供智力保障。

  二是強化經營主責任人管理。對於發現有潛在風險的企業,增加申報行主要負責人為項目經營主責任人,強化一把手對潛在風險資產的管理責任,將其職責量化、細化、具體化,實現風險的早預警、早報告、早處置。

  三是完善績效考核機制。通過嚴肅獎懲,保證潛在風險客戶管理質量,對在信貸管理中不盡職且導致信貸風險未被及時發現和控制的或未納入潛在風險客戶管理即進入不良的,要嚴肅追究直接責任人和相關領導的責任;以嚴苛的問責來保證信貸各項制度的不折不扣執行。

  四是建立聘任機制,聘請一批兼職專家為新常態下新興領域和產能過剩的客戶授信出謀劃策,避免因市場或技術風險造成信用風險。此外,通過專家諮詢,使經辦行更早了解各個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以便及早介入或退出相關項目,增強潛在信貸風險識別的前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