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句詩為什麼那麼出名?

林之詩意


我們發覺有許多上乘佳作,往往都是於不經意間,從詩人的心靈中,從最貼近人們的生活中自然流淌出來的…

比如崔護這首《題都城南莊》,不但讀起來容易上口,也使人如在眼前過目難忘。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讓每個人都似曾相識,都似乎自己經驗過。這就是詩的生命力,詩魂與詩魄。

當然,形容這類情感與處境的詩,還有很多。但與這首詩相比,總覺有點兒…,如,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月亮還是那樣的明亮,可你又在什麼地方…"?

如此這般的詩詞,不勝類舉…

崔護這句"…桃花依舊笑春風",流傳也最廣,它膾炙人口,雅俗共享。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卻寫進了人們的感覺裡,讓千萬人都似乎經歷過,體驗過…

詩人也因此詩而名聲海內,成就了自己。並以此詩的不朽,而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邀你看夕陽


題都城南莊,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有一個故事。過了幾天,崔護偶然經過城南,又去找那所莊院,聽見其中有哭聲,於是敲門詢問。有一個老翁出來,崔護問他怎麼回事,老翁反問他說:"你是崔護嗎"?回答說:"是我"。老翁大哭,說:"你殺了我的女兒了!"崔護大吃一驚,不知說什麼才好,老翁說:"我女兒從小就懂詩書,長大後還沒有婆家,自從去年春天以來,他精神恍惚,常一個人坐在那裡呆想。前幾天我和他一道出門,回來時見門左屝有詩,讀完以後她就哭倒了,幾天沒吃東西,現在眼都閉了,人也死了。我老漢孤身一人,想找個好女婿有所依靠,現在女兒讀你的詩而死,不是你殺了她嗎?"說著又哭了起來,崔護也忍不住哭了,請求讓他進去看一下,見姑娘躺在床上,雙眼緊閉,已經沒有氣了。.崔護抱著他的頭,一面哭一面叫道:"崔護在這兒,崔護在這兒!"過了一會兒,姑娘居然睜開了眼睛,發現自己在日夜恩唸的人兒的懷中。病頓時好了大半,不幾天姑娘的病就痊癒了。老翁也看上了這個有才學的年輕人,就把姑娘嫁給了她.。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崔護考中了進土。

以花比喻美女的太多了,但此時所寫,這是眼前實景,把景色和人物融化在一起,說明詩人當時已眼花繚亂,分不清是花是人。他創造了一種特有的美感,對於一切美好的事物,人們不但喜愛,而且長期的保留在記憶中,永遠難以忘懷,這是大家共有的生活經驗,"人面桃花"

正是說明了這一點。

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從古代起就編了很多戲曲和雜劇,例如"人面桃花","借水贈釵"等。一直到現在,仍是廣大人們喜愛的劇目之一,1980年國慶節,中央電視臺就曾經進了陝西碗碗腔的"借水贈釵"。





木山文


博陵崔護是一個美少年,他到長安應試,卻名落孫山。在京城遊逛時,邂逅了一名美麗的女子,雙方告別時都留下情感。第二年清明 ,崔護再次登門拜訪,看到門鎖了,就在牆上留了一首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第三次拜訪時,她母親悲痛地說她的女兒看到牆上的詩,卻看不到人,魂不守舍,病死了。崔護來到女孩的靈前哭拜,把女孩的頭放在腿上,哭著說:我來了,我在這裡!女孩居然甦醒了。

後來他們結為夫婦,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這首愛情詩再次說明了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


李知青灬


詩歌固然出名,但是我想,更出名的應該是詩歌背後的愛情故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膾炙人口,背後的愛情故事也千古流傳。

話說唐時崔護,容貌英俊,文才出眾,性情孤潔寡合,來到都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名落孫山。

由於距家路途遙遠,便尋居京城附近,準備來年再考。

他來到長安城郊南莊的一處莊園門前,園內芳香四溢的桃花很是醉人。

崔護叩響了門扉,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地接待了他。

姑娘神態嫵媚,姿容豔麗,崔護跟她說話逗她開心,她只靜靜站在桃花樹下,猶如桃花仙女般遺世獨立、默默不語。

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終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後,姑娘心有情愫,欲語還休;公子顧盼流連,悵然而歸。

別後,崔護心裡一直掛念著這名女子,卻因備考艱難,就忍住沒有再去見她。

一晃又到了第二年的清明節,他對女子的思念愈發瘋長,到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的地步,於是他決定再去城南去找她。

可到那裡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經上了鎖。

崔護內心失落之極,久等不歸,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下這首詩,而後離去。

耐心等待幾日之後,他再次來到城南,去尋找那位女子,卻聽到園內有哭聲傳出,急忙叩門詢問。

有位老人走了出來問道:“你是崔護嗎?”

崔護點頭稱是。

老人傷心欲絕,對著崔護說:“是你害慘了我的女兒啊。”

崔護聽了心裡非常緊張,竟不知所言,停了一下,崔護急促問道:“老人家,此話怎講?

老人流淚說道:“我女兒已經到了及笄之年,知書達理,尚未婚配。不知是何原因,多戶人家上門求親,都被她拒絕了。自從去年清明節以後,她時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前幾日家裡來親戚接她出去散心,回家時看見門上有題字,看完之後我女兒就病倒了,茶飯不思,絕食數日無論我怎麼勸慰,都沒有讓女兒留下性命啊。你若真心待我女兒,又怎會累她如此?”

說完又接著大哭不止。

崔護聽了,十分傷心,瞬時痛哭流涕,央求老人讓他進門祭拜。

崔護看著女子,哭的不能自已,訴說滿腔思念之情,痛恨自己害了她一世年華。

許是上天感動他的一片真心,女子竟睜開了眼睛,活了過來。老人和崔護喜極而泣,認為這是天意,便將女兒許給了崔護。

從此,這段愛情佳話就流傳千古,這首詩歌自然也跟著千古流傳。



耕根


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句詩為什麼那麼出名?

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句詩出自崔護《都城南莊》。而這句詩能夠出名,流傳千古,完全得益於崔護這首詩賦予的愛情故事。

《都城南莊》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寫此詩的前因後果

唐代孟棨的《本事詩》卻詳細記載了崔護寫這首詩的前因後果。

當時崔護參加科舉,考場落第,鬱鬱寡歡,獨自在長安城南遊玩。看到一個村莊,花木繁茂,因為口渴難忍,就到一個農戶家裡叩門求取水喝,女子開門,並送上解渴的水。此為崔護與女子的初次邂逅,從此女子的身影就留在了崔護的腦海,久久不能忘。

第二年,崔護再去南莊拜訪,卻只見門已上鎖,崔護因沒有見上佳人一面,悵然若失的她,看到滿山的桃花,想起美麗的女子,於是在門上提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

過了幾天,崔護又上門拜訪,聽到屋內有哭聲,於是叩門詢問緣由,才知道是女子思念提詩的人,思念過度而鬱郁逝去。

崔護急忙進門後,扶著女子的棺材痛哭流涕,連連大呼“崔護來了”。女子竟然死而復生,睜開了雙眼。

女子父親感念二人的深情,便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從此二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段美好的愛情故事在《太平廣記》、《唐詩紀事》中同樣也有記載。至於“人面桃花”的女子姓甚名誰呢?沒有記載。

北宋時期,這段愛情故事被搬上戲劇舞臺,成為各地地方戲的戲劇素材。一直到現在,有些地方的戲劇還保留此戲劇曲目。

《曲江池》與《風光好》說她姓謝。在《百花亭》和《留鞋記》中,又進了一步,說這位女子名叫“謝菊艾”。到了明代,淩濛初的舊作《桃花主》,說這位女子姓張。而在川劇《桃花村》裡,她又叫“姚小春”。

不論“人面桃花”的美女叫什麼,她都是人們對於美好愛情的想象。她都是各個時代的小說家和戲劇家為了時代的需求,再次創作的作品。

終上所述,戲劇的傳播導致此故事成為口口相傳的經典。而戲劇背後的古詩更是成為流傳千古的名詩。


非煙慧語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自崔護的《題都城南莊》,這首詩膾炙人口,幾乎人人都聽過。為什麼這麼出名呢?我想和一首與之相近的詩做對比來解答這個問題。

一、

崔護,唐代詩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博野縣)人。他雖在唐代詩名不盛,但一首《題都城南莊》卻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唐代獨孤及有一首《和贈遠》,其內容與主題與崔護詩頗為相近,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曾提到:“此詩(指《和贈遠》)與崔護詩意無異。”

但內容相近的兩首詩,一首很出名,另一首卻少有人知,這就很有趣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首詩。

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獨孤及《和贈遠》

憶得去年春風至,中庭桃李映瑣窗。

美人瑟瑟對芳樹,玉顏亭亭與花雙。

今年新花如舊時,去年美人不在茲。

借問離居恨深淺,只應獨有庭花知。

兩首詩講得都是這樣一個故事

作者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日子有一場邂逅,他遇到一個美麗的姑娘,站在桃花邊,美人與桃花相映成趣。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但二人卻情愫暗生。第二年再次尋訪時,桃花依舊嬌豔萬分,美麗的姑娘卻已經不知所蹤。

而且,《題都城南莊》和《和贈遠》都將去年與今年做對比,去年美人與桃花俱在,令人欣喜,而今桃花依舊,不見人影,遺憾之情溢於言表。

同時,兩位作者都營造了一段很長的時間跨度——從去年到今年,而不是從昨日到今日,一年的時間跨度創造了極具藝術價值的審美距離,讓情節更顯曲折。

二、

雖然有這麼多共同點,但是兩首詩之間的差異卻決定了崔護的詩能如此出名。

1.崔詩精煉,獨孤詩繁長

崔護《題都城南莊》用四句詩寫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前兩句寫過去,“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去年今日”點明時間,“此門中”寫出地點,後一句“人面桃花”點明人和物,兩句內既概括了故事內容,又刻畫出一個甜美爛漫的少女形象。

後兩句寫現在

,相同的是桃花依舊在,不同的是佳人已離開,相同與不同對比之下,哀情已油然而生。雖然只有四句,但簡潔凝練富有表現力。

相比之下,獨孤及的《和贈遠》則略顯繁長。他選擇了“七言古詩”這一體裁敘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雖然多了些細節,如具體寫出了“美人”的形象,“美人瑟瑟對芳樹,玉顏亭亭與花雙”,但是略顯拖沓,不夠精簡。

2.崔詩更長於傳達情感

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有強烈的情感力量,“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詩的一大特點”,雖然沒有直抒情感,但作者的感情已與景物融合在一起,桃花也有了擬人的色彩。獨孤及的《和贈遠》以敘述故事為主,只有結尾兩句單獨用來表達感情。

3.崔詩以樂寫哀,寓情於景

崔護在詩中寫到的景物都有明媚的色彩,整首詩都呈現著清新明麗的風格,“人面桃花相映紅”寫的是樂景,“桃花依舊笑春風”寫的也是樂景,然而詩中所寫的故事卻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崔詩的景物是‘桃花’、‘春風’,色彩是‘紅’,動態是‘笑’……

此處用‘笑’,唯覺哭意,人面不知何處,桃花仍笑春風……以樂寫哀,哀情倍增”。

獨孤及在詩中敘述了故事之後則直抒胸臆,少了許多韻味,崔詩以樂寫哀、寓情於景的含蓄相比無法引起人多的共鳴。

總體上說,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更加形象生動,更具藝術特色,而獨孤及的《和贈遠》略顯蒼白,缺少藝術感染力。

也許單獨講“桃花依舊笑春風”不好理解它的魅力,對比之下就更清楚了。

1李明:《真摯的人生體驗,自然的情感流露——崔護賞析》

2黃玲:《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崔護與趙嘏對比》

3杭潔:《人面桃花所蘊含的時空意識和情感力量》

4蔣曉城:《舊歡如夢杳難尋:崔護審美解讀》


小俠記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它的主題是桃花和美人,桃花自古以來都是來形容美好的東西。

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用它來形容了美好,平等自由的世外桃源。是生活不如意人們嚮往的天堂,且不分年代和年齡。雖然它只存在於想象當中,但人們也願意沉醉其中。

明代大畫家,文學家,詩人唐寅唐伯虎所寫的《桃花庵歌》也是厭惡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看透了功名富貴的虛偽膚淺,想歸隱這美好閒適的桃花林間,且寧願死在這桃花和美酒之間。

而詩經《國風桃夭篇》把它來比作美麗賢惠的女子,把它描繪成了選老婆的標準形象!

和《桃夭篇》一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更是把桃花比作所有美好事物中最高境界的豔遇,姻緣,愛情!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愛情的中最美好的莫屬於唯美的初見,大家互相愛慕卻看破不說破,美好的愛情若隱若現讓人天天吃不到蜜卻心比蜜甜!

不像現代的人省了這個美妙的過程,直接化為翻雲覆雨的肉慾之情!兩天不到就互相拉黑,成為陌生人。

正所謂相見不如懷念,保留那種朦朧美更長久更甜蜜,把它永遠沐浴在那春風裡!

桃花最壞的形容那就是“命犯桃花”了,即使它代表一個人要走黴運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嚮往著命犯桃花的來臨吧??

對說的就是你[機智][機智][愛慕][愛慕]


詩詞故事大王


桃花依舊笑春風確實很美麗,這首詩裡.寫的景色很美,戀情也很澀美,是青年朋友的最愛,我想用一首詩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美妙與不真實。

一瓢清泉潤心中,

十里桃源尋愛情。

若是少年真有心,

何須桃花相映紅。

~~~~~~~

去年今日愛思湧,

賞花借水戀如影。

妙筆詩心精彩處,

獨賞依舊笑春風。

詩人的去年今日此門中,我想最美的就是去年今日,而不是單獨的去寫去年或今日,這就是說明了愛情的記憶.魅力與動力。

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其實就是作者的中心思想,桃花是粉紅色,而且十分美麗,人面也是粉紅色,這更說明了姑娘的美麗打動了小夥子的心,不然不可能再次來。

人面不知何出去,道出了思戀,與可惜的心理讓人心痛,似乎有些為戀者而惋惜,但是詩人寫的好像有點單想思的意味,雖然最後的桃花依舊笑春風,讓人替詩人的愛情憂傷,但是這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如果真的男人追求女孩,不會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了,而是昨天今日此門中了,如果姑娘有愛,也不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而是人面桃花相映紅,或者佳人桃花笑春風,所以說愛情的詩詞很多,但是細品都有其藝術性的美麗,應該說只有藝術性高的詩詞能真正的打動讀者,使其流芳千古。

崔護這首詩也是我喜歡的詩詞之一,詩詞通俗易懂,又不失美妙,非常難得!






辛兆金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句有名肯定是因為寫的好,為什麼好?

在於美

整首詩,一氣呵成。讀完有什麼感覺?有沒有“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的感覺?

暢快,豪邁,顯見情長,還有股俠氣;

瀟灑,浪漫,雖有惆悵,但不缺神氣;

作者的情感、氣度、才華都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首詩能帶動人的情感

能完美展示景色的美

不僅僅有這些,這裡面還有故事,好似還是個浪漫的故事,你說這樣的詩能不出名嗎?

在於人

作者崔護是誰?是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

這可是封疆大吏,是大官,又是大文人,而且家庭出身又好。你想想,這樣的人寫出來的詩會不會被推崇,關鍵這詩也確實好。

在於事

這首詩被流傳,還因為有故事,而且還是浪漫的愛情故事。

不管是古今中外,花邊故事的傳播度那可是最廣的,而且還是這麼大一個官員的花邊新聞,大家就更會津津樂道,使勁傳播了。

男人們肯定羨慕崔護的好運氣;

女人們肯定羨慕絳孃的好福氣;

痴男怨女們對這樣的神仙眷侶更是朝思暮想;

於是乎,肯定就傳遍天下了。


瘋哥哥l


多情種子最怕兩首詩,一首是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另一首就是這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人面桃花,相應成趣,回眸間那一霎時的驚豔,輕撩心絃,實在令人神迷,用心找尋,卻是桃花依舊,人面無蹤。悵然若失,似有若無,無處捉摸。也許抬頭一輝清月,低頭半盞殘酒,一縷香風,幾行舊箋,陡然又上心頭,徒留一聲嘆息。

人世間有多少個痴男怨女,就有多少個去年今日。也許本就不該在茫茫人海中留下這驚鴻一瞥。所謂此門,實是情關心扉,輕易怎生得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