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动没有动过心思让太平公主接班?

山中雨橙


武则天在选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左右为难。之所以左右为难,是因为选谁为接班人,都有对她不利的地方,都不是她的最佳选择。

如果选自己的儿子为接班人,那就意味着,将来自己百年之后,江山又会回到李家。自己所开创的武周王朝,也就一世而亡。任何皇帝都想让自己的江山能够绵延下去,千秋万代。秦始皇更加直接,把自己看成是始皇帝,往后一世、二世,乃至万世。所以,如果武则天建立的武周王朝,就那么一世而亡了,她肯定是很不甘心的。

(武则天)

如果选自己的娘家侄儿为接班人,这些人肯定会继承武周王朝的江山,不会改为其它姓。但是,就算是娘家侄儿,也不是自己的亲骨肉。明明有亲骨肉,却让不是自己亲骨肉的人来继承江山,心里总不是很不舒服。而且正如狄仁杰说的那样,将来你娘家的侄儿,在太庙祭祀的时候,都只可能祭祀自己的父母,哪有祭祀自己姑姑的?

而且选儿子和娘家侄儿还各有一个让她担心的地方。选儿子当皇帝,儿子会不会提前夺位(实际上后来她真的就输在儿子提前夺位的问题上)?选娘家侄儿当皇帝,娘家侄儿根基不深,李家宗室虎视眈眈,娘家侄儿能不能坐稳江山?

不过,如果武则天选另一个人当继承人的话,她一定不会左右为难。这个人,就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

为什么说选太平公主继承皇位,武则天不会左右为难呢?

其一,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骨肉。这样一来,如果她传位给太平公主,就不存在皇权旁落的问题,还在自己的血脉之下延续。

其二,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是武姓人,将来太平公主当了皇帝,那么武攸暨就是“皇后”。这样,江山就既在她的后代中传递,也在她娘家的后代中传递了。

其三,传位给太平公主,百年后一定能够得到祭祀。太平公主祭祀她,自然不用说了。就算太平公主死了,以太平公主的儿子(或女儿)继位,那么,这个儿子(或女儿),既有李家的血脉,又有武家的血脉。就算今后权力再有交替,她都能够得到祭祀了。

其四,太平公主有政治能力。太平公主的性格非常像武则天,武则天也对她很欣赏,从小就对她进行培养,提高了她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如果让她当接班人,她虽然不一定有武则天那么强大,但是处理政务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其五,太平公主是个女子。自古都没有女子当皇帝的,武则天开创了女子当皇帝的先河。如果武则天之后,就再也没有女子当皇帝了。那么这种传统也无法延续下去。让太平公主当继承人接班,历史上就有第二个女人当皇帝了。武则天开创的规矩,就可以延续下去了。

从以上五点可以看出,武则天选太平公主为接班人,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她所担心的那些问题,以后都不会存在了。

(李显)

那么,既然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一个最好选择,为什么武则天没有选她呢?

其实,也不能说武则天不考虑太平公主,她是考虑过的。但是她经过考虑以后,最终否定了这个打算。那么,武则天否定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武则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太平公主骨子里是支持李家的。

太平公主支持李家的思想,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她有没有表现,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后来她参与诛杀韦后、上官婉儿等活动,以及对武家的参与打击来看,可以确定,太平公主是认定自己是李家的人,并不是武家的人。如果将来让她当了皇帝,她说不定会把武家江山,改为李家江山。这样的话,武则天的愿望就没办法实现了。

二、太平公主会造成武李两家的互相残杀。

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和薛绍的婚姻,是很幸福的。他们在婚姻期间,也没有闹过任何矛盾。但是,武则天为了与武家联姻,强行杀掉了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同时,又强行让武攸暨离婚,重新娶太平公主。可以说,太平公主和武攸暨,都是互相不满意的。当太平公主再婚以后,她的婚姻生活变得放荡起来。之所以会这样,肯定就是夫妻生活不如意的原因。

所以,太平公主如果上位后,她一定会进行报复。那样,武李两家互相残杀的悲剧,就有可能发生。

三、太平公主存在李显和李旦这两个威胁。

太平公主有行政能力,但是和武则天比起来,可就差远了。如果她当皇帝,她各方面优势都不在,而且还有李显、李旦存在。这两个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就算他们想善罢甘休,也有不少大臣会拥戴他们闹事。除非武则天把这两个儿子杀掉。但是,武则天已经为了皇位,杀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了,她怎么还下得了手干这事呢?

所以思来想去,武则天最终放弃了太平公主。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问题个人人为武则天应该从始至终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试分析如下

1、个人情感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仅剩的女儿,武则天甚至把在当时一个女人能得到的世上所有的荣华富贵都给予了她,包括太平初嫁时候那个完美的夫婿薛绍。

但也仅止于物质而已,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太平公主的夫婿薛绍被杀一案。

2、思想局限性

中国古代,女儿是毫无继承权的。有些人家没有儿子,宁可从兄弟族人中过继一个儿子,甚至捡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作为养子,继承自己的家业,也不能给女儿女婿外孙。

虽然武则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己登基当女皇,但是那不过是时势到了的自然结果。实际上的思维依旧有其局限性,根本无法达到当今一个普通妇孺的高度。

事实上,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曾经考虑过传位武三思,狄仁杰劝过,武三思是侄子,李显是儿子,儿子亲还是侄子亲。李家子孙继位了宗庙里有你的牌位,可享千秋供奉,而侄子的宗庙里哪有姑姑的牌位?传女儿也可以用同样的道理来说,所以,最没可能考虑的就是太平公主,传李姓后裔不用说,世袭罔替是李家人,传给武三思,是给了老武家了,传给太平公主,那太平再传给谁呢,传给姓薛的平白无故便宜一个不相干的人家了,虽说太平也有姓武的儿子。。但那传下去也没规矩可循了,继续传女儿完全乱套了,到最后都不知道这王朝是谁家的了。武则天自己也知道还政李氏是大势所趋,自己所不能改变。


八道哥杂谈


唐高宗在位时候,有一个女儿,但是武则天想要铲除王皇后,便被掐死了。之后就一帆风顺了。后来又有个女儿——太平公主,甚是宠爱。认为她跟自己非常像,既然很像,为何不将皇位让给她呢?

首先就是太平公主的能力欠火候。太平公主虽然是有武则天的狠毒手段,却没有武则天那样明辨是非,知人善用。首先就是政治历练太少,因为太平公主毕竟很年轻,导致的结果就是政治历练太少了,所以政治眼光不如武则天,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只靠狠劲是不行的,还要有知人善任的本领,这个是很重要的,毕竟,治理国家仅靠一人之力是不够的。

第二个就是武则天知道亲疏之分。天平公主毕竟是公主,再爱也是要嫁人的,嫁人了就属于外面的亲戚了,不是本家人了,本家依然是李氏一家。太平公主回来也是一个外人,武则天做皇帝的权力,但那是从自己的儿子手中夺来的。那江山还是人家李家打下来的,那大臣更是忠心李家的多,所以,她最终还是将权力还给了李家,虽然是被逼的。

第三个自家人没有能力,武则天其实想将皇位给自己的侄子,但是这个侄子真的是不给力啊,结果就胡作非为,非为的不是一般的奇葩,将人家太子妃都给强行啪啪啪了,你说这个是不是太无法无天了?你说这个不给力的人怎么办?发配出去了,结果半路上死了,至于是不是武则天让人弄死的,就不知道了。但是,武则天从未想过给太平公主皇位。

太平公主这个人在以后的争权夺利中失败了,结果就自杀了,你觉得太平公主上位后,唐代会有开元盛世吗?





诗雨花魂


武则天没有动过心思让太平公主接班原因如下:

一、

中国的血统宗姓延续是统治的根基,传位不仅要考虑接班人,还得考虑接班人的接班人,以及再往后的接班人怎么世袭罔替。武则天本人虽是女性,但并不是女权主义者,她的统治仍然是以传统的秩序为基础,只是她个人的权力欲望大,自己上位最大的阻碍是李氏宗亲,所以她要铲除,但她说到底还是李家人。

二、

武则天传位有三种选择:李姓男性后裔、李姓女性后裔(太平公主)、武姓男性后裔(武三思)。这里面最没可能的就是太平公主,传李姓后裔不用说,世袭罔替是李家人,传给武三思,是给了老武家了,传给太平公主,那太平再传给谁呢,传给姓薛的平白无故便宜一个不相干的人家了,虽说太平也有姓武的儿子。。但那传下去也没规矩可循了,继续传女儿完全乱套了,到最后都不知道这王朝是谁家的了。

三、

武则天曾经考虑过传位武三思,狄仁杰劝过,武三思是侄子,李显是儿子,儿子亲还是侄子亲。李家子孙继位了宗庙里有你的牌位,可享千秋供奉,而侄子的宗庙里哪有姑姑的牌位?传女儿也可以用同样的道理来说,这事情是个死结,武则天自己也知道还政李氏是大势所趋,自己所不能改变。


阿星说史


在历史的发展演变当中,武则天把太平公主当成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可是根据当时事态的发展,武则天从来没有想过让太平公主接班。

一、男女有别,武则天的思想根深蒂固。

首先太平公主的确受到了整个朝代的宠爱,无论太平公主的一言一行还是她的一举一动,朝廷上下甚至民间百姓都有数不尽的拍马屁。

而太平公主如此飞扬跋扈,如此蛮横,不讲道理是有一定物质和经济基础的,最起码人家得到了武则天的全方位支持。

但是这种支持更倾向于一种宠溺的支持,换句话来说,谁家还没有个儿女,有儿女就自然会宠爱自己的儿女。

而武则天在宠爱太平公主的时候,无非就是宠溺过了头,也仅仅如此。

而从太平公主的夫君被杀这次事件当中就能够看得出来,我昨天似乎没有放手一搏,为了太平公主拼尽一切的打算。

二、儿子和女儿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的这一段对话,大家可以纯粹的当个乐呵就行,没有必要把这一段对话摆在当今时代上来。

因为大家也都知道,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而且古代人认为女儿一旦出嫁,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所以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给太平公主册立为皇帝的话,那么太平公主和她的夫君生下来的孩子,好像和武则天也没有太大的联系。

这一点很难去讲透,毕竟如果把这一点讲的话,最起码得把古代的三纲五常统统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在此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一个俚语,通过这个俚语来告诉大家,那就是:传男不传女。

三、武则天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想来想去,似乎这些都不能够阻止武则天把皇位给太平公主,毕竟自己喜欢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表现和自己也相差不大,传给她就传给她了,有什么问题吗?

答案是有问题,而且有很大的问题。

因为当时武则天当皇帝其实就已经犯了忌讳了,整个唐朝从武则天开始之后的其他皇帝对于后宫都非常忌惮。

我们看的出来,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已经坏了规矩,而坏了规矩臣子们之所以不敢说话,是因为武则天手中掌握着重权,而且武则天的表现也非常不错。

可如果这个时候武则天突然再把自己的女儿立成皇帝,那不要说满朝臣子了,恐怕天下的百姓都不会答应的。

所以从这几方面来看,武则天是不可能立太平公主为皇帝的。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武则天不傻,她怎么举步维艰的走到女皇位上,只有她自己说的清楚。她也曾经想把江山传位武姓,可是被大臣们的立场吓退了。没错,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是吓退的。武则天是个极其聪慧又明事理的人,她能洞悉常人所不能洞悉的一切人事,对于她的改朝换代,虽然人们默认了,可是如果她行差踏错,人们一定会哄她下台,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还你太子”这句话。

太平公主只是女儿身,所以她没有做傀儡的权力。适想,连做傀儡的权力都没有,怎么可能做皇帝?中宗暴毙,实在是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如果没有韦后和安乐公主这两个作死的女人乱搞,连李旦都没有机会再当皇帝。太平公主兴风作浪是在唐睿宗年间,如果唐睿宗都没有机会当皇帝,那太平公主还有机会作妖?

武则天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一直徘徊在李武之间,根本没有太平公主什么事。唐朝政治风气开放,公主们也都有上书或是参与政事的权力和习惯,不要单单因为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而臆想她有多出齐,要知道在中宗朝,她可没她侄女安乐公主神气呢!假设武则天真有过想立她为皇太女的念头,那唐中宗还会因为拒绝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而被毒死吗?


人生不过一轮明月


武则天是中国有名的女皇帝,虽然她的政治手段凌厉,有点心狠手辣,但是就以她的政治能力,却是很高的。

在武则天做皇帝时,确实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实惠的利益,给当时的天下带来了安定,也同样使当时的朝廷走向强盛。

武则天很宠爱她的女儿太平公主,但是在武则天晚年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太平公主呢?

第一,武则天虽然宠爱太平公主,只是出于武则天的个人情感的喜爱,是因为她们都是女子,不会担心太平公主会像她的儿子那样,因为皇位而发生冲突矛盾。

同时武则天以女子做皇帝,也确实给国家带来安定利益,那是因为她的能力,但是太平公主却没有以女子做上皇帝的能力,武则天可不想在她死后,天下就大乱起来!若是强行传给太平公主,最后也会给太平公主带来麻烦!不传位于她,也是在保护她!

第二,武则天虽然从他儿子手中取得帝位,但是到了晚年,知道只有自己儿子做了皇帝,自己才能被供奉的。

同时武则天也觉得天下还是李家的天下,她只不会是代为掌管,最后还是要还给李家的儿子。不然不仅天下人不服,朝廷大臣也不服!

而武则天在位时,没有反对,是因为武则天的个人魅力和能力,这些是太平公主所不能比的。

第三,当时的太平公主无论是从地位还是威望,都没有做皇帝的资历。太平公主权利最高的时候,是在李旦做皇帝的时候。

而这时的太平公主若只是以宠爱而被传位,那武则天死后,朝廷多方的势力肯定会有所行动,太平公主是不能掌控全局的。

第四,武则天晚年虽然已经立了李显为太子,但是张柬之还是发动了政变,加快了李显登基的时间。

所以,武则天虽然宠爱太平公主,但是却没有传位于她!


半夏锦年似夏天


不可能!

她有四个儿子呢?

死了两个还有两个呢?

怎么可能让女儿接班?

儿子和孙子会给她上坟?

外孙会吗?


识不过三


当然有过这样的想法啦,毕竟武则天曾说过太平公主十分像她,时常在众臣面前夸赞太平公主如何如何优秀,其实就是在隐喻自已有可能将接班人传给太平公主。


指点知史


一代女皇武则天动过传位于女儿太平公主之心,只是因各种原因而最终无奈放弃,没能再创母女都成为大唐女皇的千古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