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谱写传统美德

好儿媳谱写传统美德

摘要:“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集宁区前进路街道新兴社区鸡鸭厂家属房,有一位普通的女性,18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的公公,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大孝”文化。】

记者来到卢俊红家中,一幅温馨的敬老画面映入眼帘。卢俊红正手端着一碗热水,为不能行动的公公郑荣春喂水。卢俊红告诉记者,今年已经95岁的公公瘫痪在床,渴了、饿了、想上厕所,全靠她根据时间规律判断。如今,为公公做饭、喂饭、换洗衣服,这样的事情卢俊红每天都要做。正因为这样细心的照料,公公虽然瘫痪在床,但是面色红润,精神看起来很好。

居民卢俊红:“我公公有六个儿女,四个女儿,两个儿子,去世了四个,还有一个女儿也是大病,不能伺候他,我老公去世的那年,我公公当时也将近80岁,他也没亲人了,没办法,我就把这个家支撑起来。”

卢俊红和丈夫郑志强结婚后,生活虽然不富裕,由于她把老人和孩子照顾的好,丈夫在外面打工,偶尔回家小聚,一家人也是其乐融融。没想到1997年在外面打工的丈夫病倒了,2001年病逝,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孩子小、公公瘫、超乎常人的重担压在了一个女人身上,她几乎被击垮了,可是她没有倒下,默默承受了这一切。

居民卢俊红:“老公去世那年,公公的工资也不高,六七百块钱,生活不过来,我姑娘那会儿念书二年级、三年级了,我也得出去打工,维持生活,打工打了一年,我老公公就把腿掉的骨折了,我就没法出去工作了,得伺候他,我就在家里织手套,养活这个家。”

在她精心伺候下,老爷子慢慢的好了起来,四十天后老人出院了,邻居都说她公公有福气,遇到这样的好儿媳妇,好媳妇的名声在小区传开了,并获得了“敬老孝老模范”、“最美家庭”、“乌兰察布好人榜”等多项荣誉。今年她的公爹已经是95岁高龄老人,非常乐观,这就是倾尽所有,换来的幸福生活,她认为很值得。

居民卢俊红:“我就是他惟一的亲人了,把我的孝心尽到,把我老公扔下的任务完成,(公公)不能自理的情况下,让他能享清福,享受晚年,这就是我的心愿。”

好儿媳谱写传统美德

编 辑:蒋源

出 品: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好儿媳谱写传统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