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说《檀渊之盟》并不是那么坏的条约?

-二小姐-


赵冬梅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好像是十多年前吧,我对其没有任何关注。我下面的回答可能会被人认为“许多言论与此无关”,但我的回答是把与赵老师类似思想观念的人放在一切,对这类人进行的评价。

(1)对她一个人的评价,因为资料太少,不如对这一观念的众多观点进行评价

对她说这句话的前言后语都不清楚,在这点上,提问者并没有提问描述。所以,我的回答只能是根据有这种观点类人的思想进行批驳。

过去我们说这些条约很坏,很不平等,威胁很大。那么,拥有这种观念的史学者和百姓都很多,为了降低自己受批判的力度,只能这么说“不那么好”。

这种做法跟当年李鸿章本意上要“放弃新疆”,却不说“放弃”是一个性质。李鸿章怎么说的?现在阿古柏占领新疆,那就承认他并让其做类似于云南的土司、朝鲜的李氏王朝那样的藩属。侵略者你承认合法统治?然后把新疆看做李氏朝鲜,那李氏朝鲜属于中国领土吗?一步步的文字进展而已。

(2)《澶渊之盟》等一些列“不那么坏”的条约背后,都是在“泛和平”“经济至上论”“经济唯一论”指导下的一种妥协,就好像我前天批评的“日俄战争我方得利最大”的奇葩观点。其总体思想脉络都是:只要自己和平安康、富足,其他人包括国家的、民族的尊严和历史责任全都可以抛弃,这点和李鸿章当年很像

《澶渊之盟》确实给北宋百姓带去百年和平,为了自保北宋的皇帝们对文武官员、军人等权力阶层、胳膊腕粗的人群进行了百般讨好,希图用“物质利益”捆绑人们的思想,用物质利益替代民族自信心,和身上的历史责任——幽云十六州是两三千年的既有领土说不收复就不收复了,别忘了太祖、太宗两朝可都没有忘记。

有什么样的祖先就有啥样的后代,北宋就比较没有进取心、责任心,南宋更无耻,连爹和哥哥都不想要回来了,更别说广袤的北宋北方土地。

同理,《南京条约》中赔的钱不多、割的地儿不多;

《李鸿章巴特纳条约》领土基本没有丢失,法国强迫中国开放了云南、广西、广东三省的陆路通道。在某些人眼里通商还不好。相比《南京条约》还好。

但在中国藩属体系中。北边朝鲜政权最重要,其次是越南。这里面就有一个历史责任问题。当你把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全都放弃了,那么,你还有什么不能放弃呢?

遇到外敌总想花钱解决问题,结果北宋遇到了蒙古——不要你给的钱,我要你的全部钱、全部人、全部一切!

晚清呢?给外敌一切利益,结果导致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丢失,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被推翻。这些都是教训。

都是短视、都是只注重金钱、都是只想自己好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