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中原的楚莊王為何即位三年縱情聲色,不問政事?

楚莊王熊旅是繼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和秦穆公之後的春秋又一霸主。不同於晉文公的飽經磨難,齊桓公和秦穆公的持之以恆奮鬥,即位之初的楚莊王完全是一副聲色犬馬的形象。那麼後來的楚莊王為何能成為一代霸主的呢?這其中又有什麼原由呢?

問鼎中原的楚莊王為何即位三年縱情聲色,不問政事?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病逝,不到20歲的楚莊王繼位。早在楚莊王繼位前,他就曾在楚國的內亂中被挾持,所幸後來獲救,回到郢都。即位之後的楚莊王,每日聲色犬馬,不問政事。面臨內憂外患的楚國臣民都認為這是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君王。

但是三年之後,原本荒誕不經的楚莊王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英明神武起來。向世人展示了什麼叫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從楚莊王三年開始,楚莊王簡直像開了掛似的帶領楚國實現了稱霸中原的百年願望。

問鼎中原的楚莊王為何即位三年縱情聲色,不問政事?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親自率領楚,秦和巴國聯軍滅掉庸國,令南方的蠻族部落臣服。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在討伐陸渾之戎後,飲馬黃河,問鼎中原。

公元前605年,楚莊王率領大軍平定楚國戰神若敖氏的叛亂。

公元前598年,楚莊王滅掉陳國。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與前來救援鄭國的晉軍交戰,雙方在邲地決戰,楚國大勝晉國。從此,楚國取代了晉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595年,楚莊王率領楚軍圍困宋國長達九個月,持續的外線作戰讓中原各國見證了楚國的強大實力。

問鼎中原的楚莊王為何即位三年縱情聲色,不問政事?

雖然楚莊王在位僅僅只有二十三年的時間,卻為楚國的長遠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楚國長達八百年的歷史中,總共滅掉了六十個國家,開闢了五千裡的疆土。而楚莊王勵精圖治的二十年內就滅掉了二十六個國家,為楚國開闢了三千里的疆土。

前後對比之下我們就可以發現,其實楚莊王繼位的前三年並不是毫無作為,而是真正的韜光養晦。年輕且缺乏足夠豐富政治經驗的楚莊王採取了以靜制動,辨別忠奸的策略。

經過長達三年的觀察,楚莊王對楚國的內外政策情況和各類大臣有了基本的瞭解。他發現了伍舉,蘇從和叔孫敖一大批忠臣和能臣,為後來楚國霸業的順利實現儲備了大量的人才。

在楚莊王縱情聲色的三年中,發生了許多值得玩味的小事情。從這些小事情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楚莊王實際上早已做到心中有數,和一些忠直敢諫的大臣也是心照不宣。

問鼎中原的楚莊王為何即位三年縱情聲色,不問政事?

一天,楚國大夫伍舉覲見楚莊王。楚莊王正在喝酒吃肉觀賞歌舞,他醉醺醺的問道:“伍大夫此來是想喝酒呢?還是想觀看歌舞呢?”

伍舉故意避開正題回答道:“有一個人請我猜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到,特來向大王請教。”

楚莊王饒有興趣的問道:“什麼謎語啊?說來看看。”

伍舉趁機回答道:“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在朝堂上,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這究竟是隻什麼鳥呢?”

楚莊王立刻明白了伍舉的用意,笑著回答:“寡人已經猜到了。這隻鳥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鳥。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們拭目以待吧。”

伍舉也立刻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他高興的走出大殿,內心暗自慶幸楚國的復興即將不遠了。

問鼎中原的楚莊王為何即位三年縱情聲色,不問政事?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也為後世帝王樹立了玩弄權術的榜樣。比如後來的秦惠文王贏駟,唐宣宗李枕都深得楚莊王的真傳,把扮豬吃老虎玩得青出於藍勝於藍。待時機成熟時,以雷霆萬鈞之勢一展胸中抱負!

這就是楚莊王的高明之處。從楚莊王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有時候示弱並不意味著放棄了爭強,反而可以更加有利於自身的沉澱和找到正確的制勝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