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資產泡沫


編者按:經濟週期、經濟增長、系統穩定性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解決經濟週期是經濟學家的使命所在;在令人失望的經濟世界中,我們需要反思經濟流派的是非得失,呼喚經濟學革命。新宏觀主義吸取斯密、李嘉圖、馬克思、凱恩斯、明斯基等經濟大師的合理內核,揚棄其偏頗,彌合供給主義與需求主義的裂痕,最終統一於市場經濟為基礎、公益經濟為補充的二元經濟。新年伊始,第1經濟融媒體矩陣啟動了第一經濟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張二寅先生著作“新宏觀——債務長週期與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的連載,此為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的《新宏觀主義》的升級版,本書建立了完整的概念體系與公式體系,完成了經濟範式的變革;提高了經濟學的科學性;將是未來的教科書,適用於大企業領導人、宏觀經濟管理者、經濟理論研究者。


新宏觀連載三 |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資產泡沫


本文連載的是第一章(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的五、六、七節,讓我們一起閱讀!



第五節 日本房地產泡沫


由於美國上世紀70年代陷入滯脹,沃克爾實施嚴厲的貨幣緊縮政策導致美元升值,而這又加劇了美國的對日逆差,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發表共同聲明,宣佈介入匯率市場。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賬面虧損,大量國際資本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市場。

日本國內銀行則對製造業企業的不良融資憂心忡忡,於是轉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另外,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三種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

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

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樂觀情緒主導了八十年代的日本。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38915.87點,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然而由於後來接盤不足,資產價格開始走下坡路。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發佈《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這一人為的急剎車導致泡沫經濟加速下落,並觸發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的長期信用體系陷入崩潰。此後,日本銀行也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

土地價格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

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點,僅達到1989年的一半。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



第六節 金融欺詐


由於實體經濟缺乏利潤空間,過剩資本為尋求增值而脫實向虛,目前全球虛擬經濟的總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實際經濟。2000年底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量已達160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債券餘額約為65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櫃檯交易額約為95萬億美元,而當年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只有約30萬億美元,即虛擬經濟的規模已達實體經濟的5倍。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單日交易額高達1.5兆美元。全世界虛擬資本日平均流動量高達1.5萬億美元以上,大約是世界日平均實際貿易額的50倍,就是說世界上每天流動的資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國際貿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場中進行以錢生錢的活動。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進一步膨脹。

在頂級企業每次貨幣發放的過程中過剩資本四處遊蕩,一有風吹草動,便推波助瀾興風作浪,伺機牟利。然而,一旦形勢惡化,它們就像丟魂喪膽似的逃竄,宛如天上的懸河崩裂,引發劇烈波動。央行的工作很大程度是與它們捉迷藏,寬鬆貨幣政策引誘它們出籠,卻引起了泡沫與滯脹;緊縮勢必刺破泡沫,出發蕭條。它們綁架實體經濟,操控大宗商品價格,成為寄生於產業資本上的金融資本,阻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居於壟斷地位的金融大資本聯合銀行證券期貨,坐莊佈局,運作操盤,會計造假,內幕交易,利用網絡、電視、媒體進行欺詐性誘導,先鼓吹泡沫,強力拉高,引誘人們狂熱的追漲;後刺破泡沫,天量打壓,讓人們產生股票一文不值的念頭,虧本大甩賣,如此反覆,從不倦怠。如此將大眾玩弄於股掌之間,資本市場成了大資本屠殺小資本的理想場所,攫取最大收益,使實體經濟嚴重失血,苟延殘喘。儘管貨幣湧流,但真實財富反而衰減。資本市場的暴漲暴跌加劇了經濟系統的震盪,整個社會岌岌可危,極大地損害了公共利益,因此必須對其加以引導和節制。

面對愈演愈烈的欺詐行為,美國監管者只是罰款和解,這當然不是最初的也不是最後的。

脫離基本生產背景,依靠以錢生錢的金融花樣越來越多,龐氏騙局經久不衰。

中國的吳英集資案,美國的麥道夫欺詐案、高盛欺詐門、對賭協議、傳銷、賭博、彩票、高利貸、P2P、Bitcoin,都是這一模式的翻版和膨脹。

市場經濟的增長總是伴隨著債務累積,企業被沉重的債務壓得奄奄一息,銀行呆壞賬數量驚人,債務成為束縛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消滅債務成為主題,於是債轉股、資產證券化、債務減免魚貫而出,而它的接盤者卻是社保養老金,這種讓債權人受損的制度安排事實上成為合法的欺詐,因為它們再也找不到新的接棒者了。



第七節 股市利潤表操縱


股市操控除了莊家低吸高拋,瞞天過海,呼風喚雨之外,更隱蔽的是利潤表操縱。


假設某一企業家有1億元投資實業,辛苦經營,10%的利潤已經相當不錯了,更多的是虧損,慘淡度日。

如果換一種活法,即將1億元分成兩部分,5千萬留在自己賬戶上經營,餘下的5千萬成立另外的幾家公司,然後,在三年之內將這另外的5千萬以購買自己商品的形式流回,那麼表現為財務報表上就是自己的公司三年盈利100%,成長性良好,完全符合當前創業板上市的要求,於是可以上市估值圈錢了,其市值做到20億毫不費力,三年後大股東套現,然後轉移資產,掏空上市公司,其後似乎良心發現,讓財經媒體暴露真相,媒體自然倍感神聖,在眾人的憤怒之下,檢討退市,這並不是終結,此刻,大股東又將轉移的資產重複上面的程序,不同的是此刻已經不是5千萬了,而是5億以上。

這一過程,並不複雜,只是操控面較廣,時間跨度較大而已。

早年有藍田股份、銀廣廈、東方電子、拓普軟件,現在的垃圾股莫不如此。

有人說,不是有經濟警察——審計師以身家性命做無限擔保嗎?他們一定會全力以赴將真相大白於天下的,事實上,一是這些會計事務所受制於專業能力,有無宏觀視野是未知數;二是會計事務所受僱於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又被大股東所控制,因此,他們很可能知道真相而保持緘默,甚至與之合謀。三是世界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不也是走建立行業信譽,然後一錘子作假買賣撈完解散嗎?

因此,小股民們激烈要求的垃圾股退市不過是自虐,因為對垃圾股而言,已經走完了操縱業績——美化報表——上市圈錢——轉移資產——披露真相——無責退市——東山再起的大部分路程,抑制不住內心的狂喜,但還是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樣子,以成就股民的勝利法。

退市的關鍵在於承銷商承擔責任,然後追責發起人大股東的圈錢責任。


(未完待續,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張二寅,山東寧陽人,現居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MBA,國際財務管理師(IFM),第一經濟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當代宏觀經濟學者,主要從事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控制論等跨學科領域的研究,新宏觀創建者,儲備需求倡導者,指出儲備需求為第四大需求,它實現了對消費不足的價值補償,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根本路徑。專著《新宏觀主義》,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7月。合著《草野集——中國經濟再出發》,新華出版社,2016年12。

附:《新宏觀——債務長週期與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第一章 危機重重的經濟現實8

第一節 大蕭條8

第二節 消費者債務危機——次貸危機9

第三節 大企業死局10

第四節 主權債務危機12

第五節 日本房地產泡沫14

第六節 金融欺詐15

第七節 股市利潤表操縱16

第八節 銀行擠兌17

第九節 明斯基時刻18

第十節 流動性陷阱19

第十一節 負利率20

第十二節 滯脹與量化寬鬆21

第十三節 長期通脹22

第十四節 節儉悖論與兩極分化23

第十五節 順差戰爭與特里芬難題25

第十六節 準公共品的缺失27

第二章 門派林立的經濟理論28

第一節 重商主義與拜金主義28

第二節 重農主義與勞動價值論29

第三節 主觀效用論——不成功的需求表達30

第四節 新古典——折衷的局部均衡與實物的一般均衡31

第五節 不徹底的凱恩斯革命33

第六節 讓人精神分裂的新古典綜合36

第七節 忽視債務的貨幣數量論40

第八節 不能兌現的拉弗曲線42

第九節 自我陶醉的盧卡斯預期43

第十節 徒有虛名的真實週期論44

第十一節 難堪重任的菜單成本47

第十二節 國債非債——MMT蒼白的辯護48

第十三節 單一計劃經濟的缺陷49

第十四節 貨幣面紗下的GDP主義51

第十五節 盲人摸象的新結構主義52

第三章 經濟學的核心衝突與集體反思53

第一節 衝突的焦點53

第二節 經濟週期史55

第三節 經濟學發展主脈絡與失去的三十年58

第四節 被邊緣化的貨幣循環思想萌芽61

第四章 新宏觀之貨幣性質轉變63

第一節 內生貨幣與外生貨幣63

第二節 實物利潤與貨幣利潤67

第三節 產業樹模型71

第四節 中間投資與資本品不再是最終需求72

第五節 銀行統治者76

第六節 過剩的多樣性與薩伊定律適用性78

第五章 新宏觀之貨幣循環82

第一節 流動性短週期82

第二節 月度GDP公式對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解釋88

第三節 月度公式統一了貨幣乘數、投資乘數、費雪公式89

第四節 月度GDP公式對中國間接儲蓄率的實證92

第五節 月度GDP公式對存款增量、降準、年度GDP的預測94

第六節 流動性短週期實證95

第七節 債務性長週期96

第八節 宏觀投資必然虧損103

第九節 利潤表誤導104

第十節 市盈率陷阱106

第十一節 股市泡沫理論109

第十二節 考慮資本市場的月度GDP公式與銀行體系資產負債表崩潰111

第十三節 債務性長週期重大事件實證112

第六章 新宏觀之實物循環115

第一節 經濟學的目的115

第二節 財富、價值、貨幣、競爭116

第三節 人造財富的獲取與分配118

第七章 新宏觀之週期路徑決定120

第一節 微觀與宏觀的對立120

第二節 宏觀與微觀的統一123

第三節 正反饋與加速原理125

第四節 宏觀供求公理128

第五節 成交量正反饋與價格正反饋135

第六節 臨界狀態與經濟拐點138

第七節 規則與不規則經濟路徑142

第八節 債務長週期路徑實證147

第九節 滯脹迫使先發經濟體產業國際轉移154

第八章 新宏觀之經濟可持續增長論證161

第一節 經濟增長困境161

第二節 價值補償的不成功嘗試與順差拉動的啟示163

第三節 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充要條件——實物利潤與貨幣利潤同步171

第九章 新宏觀之儲備需求解決方案173

第一節 價值補償與公益經濟173

第二節 央行獨立與財政預算約束176

第三節 順差替代與黑箱工具179

第四節 儲備需求180

第五節 儲備方式擴展183

第六節 二元經濟與新型財富市場184

第七節 儲備需求與產業升級187

第八節 預警指標與信息系統188

第九節 經濟管理層級189

第十節 中鐵天量債務、社保保值難題、貨幣發行困局一籃子解決方案190

第十一節 外儲出路193

第十二節 平衡貿易與人民幣國際化194

第十三節 比特幣不是未來的貨幣196

第十四節 美日量化寬鬆距離儲備需求一步之遙199

第十五節 斯密微觀私有與馬克思宏觀公有的偉大結合200

第十六節 新宏觀之概念、公式、邏輯體系201

參考文獻203


第1經濟,致力於學術研討、產業監測和部門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