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精细、赋予寓意,谈谈古代时期金银器是如何发展的?

金银器是以贵重金属为原材料,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构思,通过精湛巧妙地制作工艺加工生产出的一种集装饰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华丽工艺品。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不仅需要繁复的加工工艺,还要结合高超的制作技巧,每一件都堪称是

造型精巧,装饰细密的艺术品。

而且各个朝代所制作出的金银器又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也将各个时代相同的追求奢华富贵,平安吉祥的民族心理表述得淋漓尽致。并且因为其独有的特质,昂贵的价值,于普通金属器皿中表现出的人文、科学、经济价值,使得每一件流传至今的金银器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传国至宝

一、古代金银器的特点与寓意

1、古代金银器的特点

中国古代金银器不仅种类繁多,使用范围广泛,而且制造工艺精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生活用具、医疗用具、宗教用具、殡葬用具、服装配饰、交易钱币等类型,另外还有少量作为祭祀、兵器、仪仗等礼器的用途,可以说囊括了正常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工艺精细、赋予寓意,谈谈古代时期金银器是如何发展的?

金银器的造型设计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是简单的平面图案造型还是以动植物为主题的立体造型,都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大体量的金银器给人稳重庄严的感觉,小体量的金银器则是精致纤巧,充满了灵动的特质。优雅逼真的造型,加上金黄灿烂或是银白高冷的材质,再配以璀璨夺目的珍珠宝石或栩栩如生的花纹图案加以点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心理震撼

2、金银器所包含的寓意

金银这种稀有的贵金属自古以来就象征着财富与权利。而通过能工巧匠制造出来的金银器更是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愿望。金银器注重“金银”而非“器”,一开始就是以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出现的,而非像玉石、铜器等制品由最初的生产工具渐渐演变成艺术品的。人们在最初就赋予了金银器

远超用品本身的意义,用繁复的工艺,在金银的基础上结合人类的智慧,造就了这一价值连城的瑰宝。

工艺精细、赋予寓意,谈谈古代时期金银器是如何发展的?

不同的器型与华丽的纹饰代表了人们多种多样的心理渴望,主要以祈福纳祥为主。如龙凤样式象征神圣高贵,牡丹样式代表荣华富贵,喜鹊象征吉祥喜乐,鸿雁表示平安稳定,而石榴籽希冀儿孙满堂。此外还有很多以谐声寓意的文字和纹样来表示内心渴望的形象。诸如蝙蝠、如意,松柏、锦鲤、梅兰竹菊等图案和“福”、“寿”“吉祥如意”等文字。这些带有中华民族浓郁吉祥色彩的符号,结合金银贵重的属性,既满足了人们渴望权势,追求财富的心理,又寄托了各种喜乐平安的美好愿景。

二、古代金银器设计发展的历程

1、金银器设计的萌发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国最早发现和使用黄金可以追溯

到原始社会的末期,而对银的利用则推迟到了春秋时期,直到战国末期才出现了最早的银制品。这也是因为相比较提炼金来说,银的提炼过程更加困难。

从原始社会末期至魏晋南北朝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金银主要是被用来做装饰品,很少用作器皿。商、周之前主要用来制作是金耳环,金发钗等金饰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鎏金、鎏银 及错金银等技术的出现和盛行,除了商周时期传统的饰品种类外,又出现用于装饰青铜器车马的金银制品。而这一时期金银器皿开始出现, 金银器皿的出现标志着古代金银制作工艺的提升,但这一时期金银器皿的造型多是仿照青铜器的器型制作的,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造型风格,仍处于起步阶段。

工艺精细、赋予寓意,谈谈古代时期金银器是如何发展的?

秦汉魏晋时期,银制饰品相较于战国时期开始增多,出现了银扣、银环等装饰品种类。尽管这一时期不乏金银饰品, 然而与先秦时期相比,造型并未有什么突破。金银器皿制作虽然总体上继承的早期的造型风格,缺乏创新,多为银盘、银匜等器物,但还是出现了银盒、银盆这样的新类型。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收天 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 置廷宫中”。《后汉书·西域传》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 ‘西方行钟,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诸如此类关于制作“金人”“金像”的历史文献还有很多,由此可见秦汉魏晋时期很少把金银用来制作器物原因,或许就是多数用来制造“金人”“金像”了。

但这一时期记载的金是否为真金却无法考证,古籍中常常将金铜混淆。“美金以 铸剑戟……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欘……”“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这些记载中的“金”应该就是“铜”,因为从目前考古出土的秦汉魏晋时期的兵器来看多为

青铜制品《史 记·平准书》中记载“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金似乎在汉朝极为寻常,但汉代出土的文物中却很少见到金银器物。

工艺精细、赋予寓意,谈谈古代时期金银器是如何发展的?

从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很少用来制作器物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矿开采冶炼受限于设备与技术,导致开采量极低。 而从汉代开始,金银器物逐渐增多,一方面是由于金银产地不断被发现,促使金银的产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汉武帝时期

信奉金银养生的观点, 金银得以广泛应用。到唐代,道教兴盛,道教养生文化更是加速了金银的需求量,以至金银被广泛作为食器。

2、金银器设计发展的高峰

金银被广泛应用于器物的制造时期是进入到隋唐时代之后,从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中可知,隋唐时期不仅金银器物的产量较前代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前代文献中从未记载的金银矿。这些文献资料再结合现今考古出土的大量隋唐时期的金银器皿,可以证明隋唐时期金银器物的制作开始了高速发展

隋唐时期大量制造金银器皿的原因,应该是受到了西方大量金银器物引入的影响。西方金银器的大量输入,一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金银使用思维,另一方面促使人们把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加入到金银器的制造过程中去。这一时期既是金银器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多种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交融

的时期。不同工艺文化的结合,促使了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金银器物作品的出现。

唐代时期的金银器,不仅器型上有了了巨大创新,出现了中国传统器形中少见的高足杯、带把杯、多曲长杯以及各种风格样式的壶,盘,盒。花样纹饰上同样出现了折枝纹、团花纹、云曲纹、忍冬纹、缠枝纹、卷云纹等满地装饰的手法。这些金银器的造型和 装饰纹样融合了传统与外来风格,完全是新型作品,而且一直延续到后世王朝的金银器皿的制作中去。此时的金银器已经形成了独特中国风格,并向着多元化的艺术方向高速发展。

工艺精细、赋予寓意,谈谈古代时期金银器是如何发展的?

同时唐代的金银器主要流行于上层阶级,特别是在皇室宫廷之中。因此唐代的金银器无不体现出庄重高贵的皇家风范。《唐律疏议》载:“器物者,一品以下, 食器不得用纯金、纯玉。”这一记载充分体现了当时金银器所代表的的地位与权势。除此之外,唐代还流行进贡金银器的风气,这也反映出当时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对金银器的喜爱以及对奢靡生活的向往。

3、金银器设计的多元化

唐代之后,随着金银产量的增长与稳定,金银器的制造风格和应用范围也有了新的变化。宋朝的金银器表现出轻巧玲珑、 典雅秀丽等风格特点。 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金银器在这一时期除上层贵族可以使用以外,社会富裕群体都可拥有,民间也开始大量制造,金银器的发展从此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时的金银器由于应用阶层的扩大,造型与风格上更趋于生活化。

器体比例均衡,装饰纹样灵巧生动,给人恬静淡雅的审美感受。器型与装饰纹样的结合更加和谐统一,风格写实轻巧,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

而与两宋并存的契丹、女真以及后来建立元朝的蒙古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金银器的风格与中原地区又有不同之处。北方草原文化本身就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入主中原后对财富的渴望与贪婪,使得代表身份地位的金银等物品成为他们必争之物。元朝扩张时期,不仅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宝物,更俘虏带回了众多的能工巧匠。

工艺精细、赋予寓意,谈谈古代时期金银器是如何发展的?

由于少数民族喜爱金属器物的传统,加上多种民族文化的混合,元朝时期的金银器又由生活化转向了上层阶级,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朝廷设置了专门的金银器制作局,专事为宫廷提供各种金银器物。以满足皇室的使用以及对达官贵胄的赏赐。如明代的“银作局”,清代的内务府“造办处”

而明清时期金银器的制作一改唐宋以来的丰满富丽、清秀典雅意趣恬淡的风格,而趋于华丽、浓艳的宫廷气息。而金银在宋元明清几个时期除了用于制造器物与装饰品外,也大量当做货币来使用,我们现代所熟知的白金就是这一时期最流行的货币。

三、总结

纵观中国古代金银器物的发展与演变,我们可以发现,金银器物由小件的装饰品逐渐向实用的器物所演变的,其设计艺术的发展更是多种文明相互碰撞,各种设计思维渗透混合的结果。而中国古代这些金银器物的本身,包括样式风格,装饰纹样,都是

时代文化的传承,反映了不同时代审美意识和精神面貌的特色。

同时其接受、模仿、创新并逐渐“中国化”的发展演变历程也让金银器和其他传统艺术品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特点,在中国的艺术品发展史上也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存在。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金银器》

2、《中国早期金银器研究》

3、《中国设计艺术史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