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权力很大,到底有没有机会,取代康熙皇帝的统治?

醉爱侃足球


太子胤礽应该是没有的可能取代康熙皇帝统治的。《雍正王朝》中太子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如果说他不能做皇帝,其实就有点不符合情理了。太子胤礽能力比不上八爷、同时也比不上四爷,但是他也不是个蠢笨之人,毕竟他做了几十年的储君。倘若他继承皇位,无非就是个平庸皇帝而已。更何况历史上胤礽,各方面也是非常强大的。

他爹是康熙,也是孝诚仁皇后唯一的儿子,清朝唯一的太子,索尼的重外孙。1岁半就当上了太子,老师是李光地、熊赐履,十二岁就会汉满蒙三种语言。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康熙晚年诸子夺嫡的根源是什么?并非是太子无能,或者说太子不肖,毕竟太子胤礽做了三十年的储君。如果他身上有什么致命的问题,早就被废了,为什么偏偏会在康熙晚年的时候被废掉了。当然,也不是说太子的兄弟太厉害,毕竟在皇权面前,个人能力是算不了什么的。康熙比一般的皇帝活得久很多,如果康熙跟一般的皇帝一样,胤礽早就继承大统了。

根本原因就在于太子和康熙发生了权力之争。太子是储君,也就是说以后极有可能会做皇帝。太子胤礽从小就成了储君,这种情况下他身边必然会形成太子党。倘若康熙在壮年的时候,皇帝和太子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但是假如皇帝到了老年,情况就慢慢发生改变了。

老皇帝年迈,文武大臣自然得谋划未来。通常情况下,太子的权力就开始越来越大。倘若老皇帝不加以限制,是很容弄出事情的。

为什么太子是储君,八爷这些人不把太子放在眼里?根本原因也在这里,那就是诸位皇子争斗,是康熙有意维持的局面,为了就是限制太子的权力,以防止太子威胁到康熙。在康熙的扶持之下,各个皇子都在朝廷之中有着自己的势力,这种情况下各个皇子和太子互相制衡,康熙才是最安全的。

诸位皇子也是揣测到康熙的心思,所以不断的和太子作对。因为大家都明白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对于这一点,太子胤礽体会是最深的。做了几十年的太子,见到了康熙,仿佛老鼠见了猫一样。

至于说太子胤礽有没有机会,他机会是有的,但是很小。因为站在康熙的角度来看,人年纪大了就多疑。康熙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皇帝,对权力是抓得很牢的。再退一步讲,哪怕康熙和太子胤礽有父子之情,他们的属下可没有。

比方说你是胤礽的谋士,或者胤礽太子党的一员,你当然想胤礽早点做皇帝。可是康熙老爷子却迟迟不愿意退位,也没有要驾崩的迹象。这个时候你们会做什么?当然是以太子的名义,尽量的聚集自己的力量,免得太子胤礽被扳倒,或者找个机会,逼迫康熙退位。这样下去,二者迟早有摊牌的一天。

为什么康熙不立八爷为太子,表面上是八爷人品不行,实际上雍正和八爷都是半斤八两。以康熙的才能不可能看不出雍正的心思。

雍正的优点在于他在朝廷中势力不强,不会威胁到康熙。所以可以看到《雍正王朝》中权力的格局是这样,康熙扶持八爷等人打压太子胤礽。太子胤礽倒下了以后,康熙又扶持了十四爷和四爷两个人来牵制八爷。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和康熙是一样的,也是诸位皇子夺嫡,最后太子李承乾被废。汉武帝的时候太子刘据被汉武帝手底下的江充逼得没办法,只能造反了。

不过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就比较幸福了,朱元璋是一心想把天下传给他,所以别的皇子是根本没机会。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朱标却意外早死了。


历史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一下太子胤礽为什么要造反。胤礽第二次成为太子以后,干了很多倒行逆施的事情,连上书房大臣马齐也不给面子。此时,老八的手下任伯安准备反水。在刑部冤案中,老八为了诬陷太子胤礽,抛弃了任伯安,以至于任伯安被免去了江南巡盐道的肥差。太子胤礽重新上台以后,任伯安准备倒向太子胤礽,但希望自己官复原职。胤礽为了安抚任伯安,写了一份亲笔信,这封信件最后落到了老四胤禛的手里,并且交给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勃然大怒,对胤礽失去了最后的信任。其实,康熙皇帝吧这封信还给胤礽,就是试探一下胤礽的态度。不得不说,康熙皇帝老谋深算。



把信件还给胤礽的同时,为了防止太子胤礽狗急跳墙,康熙皇帝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命令热河、直隶等地的驻军,密切监视京城附近驻军的动向。胤礽毕竟是太子,算半个君主,胤礽的命令也有合法性。在几个亲信的怂恿下,胤礽决定仿效玄武门之变。但胤礽毕竟不是英明的李世民,康熙皇帝也不是李渊。胤礽能够控制密云的2万驻军和京城的部分军队,由于康熙皇帝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胤礽的叛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叛乱被迅速平定。随后,胤礽被第二次废黜太子之位,这也是最后一次。



在电视剧中,太子胤礽是一个卖官鬻爵而且嫉妒小心眼的昏聩之人,而且还勾引康熙皇帝的后妃。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太子胤礽能力很强,已经能够帮助康熙皇帝处理部分政务。但中国古代的太子非常可怜,因为在君主集权的模式下,皇帝才是最高统治者。太子胤礽与康熙皇帝的职权划分不清,自然会引发康熙皇帝的怀疑。在经历第一次被废黜以后,为了平息愈演愈烈的夺嫡,康熙皇帝第二次册封胤礽为太子。按照记载,由于经过了第一次被废黜的风波,胤礽此时确实开始秘密造反。 在这次叛乱中,面对早有准备的康熙皇帝,太子胤礽当然会失败。



其实,太子胤礽并不是没有机会。首先,密云地区的2万驻军在太子的遥控指挥下。如果没有康熙皇帝的手谕,按照太子的命令,隆科多必须交出九门提督的权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京城内外的军队就都在胤礽的手里,太子胤礽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胤礽的表现水平太差,由于操之过急,丧失了最佳的机会。除了太子胤禛,其他的皇子都没有这么便利的条件。如果换成老四或者老八,拥有这样的条件,估计皇位很有可能发生更替。



至于老八的前后两次失败,几乎如出一辙。在雍亲王继位的过程中,丰台大营原本在老八的控制之下。可雍亲王救出了老十三胤祥,胤祥利用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成功控制了丰台大营。在雍亲王顺利登基的过程中,老十三胤祥起到了巨大作用。几年以后,老八找来了关外的几位铁帽子王,利用这几位王爷的军队控制了丰台大营,然后向雍正皇帝逼宫。结果,老十三胤祥再次控制了丰台大营,瓦解了老八的阴谋。从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军权的重要性,而且需要真正能够控制军队,而不是表面拥有。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至少在《雍正王朝》中,我看不出太子胤礽有取代康熙的任何可能性。

剧中的胤礽是一个缺乏主见和野心的人,他早早就确立了太子名分,在康熙的过度保护和粗暴管制下成长。三十多年的太子生涯,养成了他事事缺少思考,不愿负责任的懦弱性格,见到康熙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而作为一个传统社会的父亲,康熙眼见胤礽越发平庸,内心着急,极尽打压之能事,父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用今天的话说,太子胤礽就是一个未断奶的“巨婴”,而康熙则是一个凌驾于儿臣之上的专制型的父亲。从这种父子关系架构上,就注定了胤礽取代康熙是永远不可能的事,因为康熙早已磨灭了他反抗父权的勇气和本能。

比如在太子胤礽已经决定举兵造反之时,他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康熙。四爷胤禛去劝他向康熙请罪,他却自顾自地说:“我知道,我斗不过皇阿玛。”



而从权力上看,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拥有自己的党羽和嫡系力量,但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权利体系,这就没法与康熙的力量相提并论了。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专制君主,康熙对权力的掌控力是非凡的。即便在晚年,九子夺嫡愈演愈烈,朝局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康熙都从未放松过对权力的控制。从胤礽一真一假两次逼宫造反的情形上来看,康熙其实并没有把胤礽的逼宫真正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这种小儿科式的逼宫造反根本不值得他大费周章地去处理。



说到底胤礽也是悲哀的,做了三十年的太子却始终无法得到父皇的信任与慈爱,也无法得到兄弟们的拥护与支持,更没有为君父国家分忧效力的责任感,最后落了个被圈禁的下场,了此残生。

这到底是谁的过错呢?


达摩说



浩贤2


谁乜无法回原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