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句格律詩中之頷聯與頸聯四句對仗的標準是什麼?

女兒國海鷗


需要對仗的上下句詞意相關,詞性相同,也就是說頷聯和頸聯位置相同的文字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以此類推。

下面是我分享的個人原創作品,大家可以借鑑。

李小連抗疫作品選

七律·致馳援醫療隊(新韻)

疫情如火燒武漢,醫護隊員勇向前。

守望互幫擔使命,善心傳遞暖人間。

同舟共濟排危險,眾志成城信仰堅。

大愛無疆多貢獻,攻堅克難正揚帆。

七律·祈福(新韻)

瘟魔肆孽處峰端,萬眾齊心闖險關。

防控疫情急似火,網格管理重如山。

鄂州冷月櫻花晚,荊楚春風翠柳寒。

戰勝病毒同祝願,太平盛世笑開顏。

七律·淺愁(新韻)

扶窗遙望夜無眠,未解病毒多掛牽。

醫護馳援衝在前,國人驅趕齊承擔。

鄂州風雪憑添冷,荊楚疫情更覺寒​。

皎月怎知心中事,仍懸碧空照流年。​








李小連自由撰稿人


問題:

以八句格律詩中之頷聯與頸聯四句對仗的標準是什麼?


前言

八句的律詩有五律和七律,八句兩兩一組,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標準的五七律中間二聯(頷聯、頸聯 )要求對仗。

嚴格的標準很好記,注意平仄相對,詞性此類相對。

但是要寫好中間的兩個對聯不容易,要記住兩個字:變化。

一、從句法結構看變化

我的讀者,很多人都會作詩,所以先不提標準,先說說要注意的變化。

這首《登板橋詠洲中獨鶴詩》的作者不是唐朝人,甚至不是隋朝人,而是南北朝梁的皇帝梁簡文帝,這首五律,是老街知道的最早的五律。但是梁簡文帝卻很早就注意了中間二聯的變化:

遠霧旦氛氳,單飛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驚宿嶼浦,羈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東西水,心迷四面雲。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誰知獨辛苦,江上念離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注意中間的二聯:

孤驚--宿--嶼浦,羈唳--下--江濆。 意惑--東西水,心迷--四面雲。

頷聯是212結構,頸聯是2-3結構。

如王維的《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動將星,漢上柳條青。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

王維的這首詩中間二聯都是212結構。

中間二聯要注意句法結構的不同,儘量不要雷同。王維的很多五律都規避了這一點,老街僅僅是挑出一個例子來。

不過這種頷聯與頸聯的雷同,並不算大的詩病,並不違反五律的標準。

二、從詩意上看變化

先看三首唐詩。

1、只寫景 《重題鄭氏東亭》

華亭入翠微,秋日亂清暉。崩石欹山樹,清漣曳水衣。  紫鱗衝岸躍,蒼隼護巢歸。向晚尋徵路,殘雲傍馬飛。

崩石欹山樹,清漣曳水衣。 單純寫景

紫鱗衝岸躍,蒼隼護巢歸。也是單純寫景

中二聯單純寫景的詩很多,但是通篇寫景的詩就要注意景中含情的寫法。如“向晚尋徵路”種,一個“尋”字,寫出了行人心情。

2、只議論 《籌筆驛》(唐·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單純議論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單純議論

單純議論的詩,比起寫景的詩更難寫好。不是難寫,是難以寫好。很多人所謂的老幹體,常常有通篇議論的現象,這種寫法非常難。

李商隱利用幾個典故豐富了這首詩的思想內容,這是解決的辦法之一。

3、一景一情《李監宅》

尚覺王孫貴,豪家意頗濃。屏開金孔雀,褥隱繡芙蓉。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屏開金孔雀,褥隱繡芙蓉。單純的寫景。

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展開了議論,議論也是抒情。

4、情景的變化

雖有一切景語即情語之說,但是中間二聯儘量有所變化,一般以一聯寫景一聯抒情為好。

另外也有一句中情景都寫的現象,例如梁簡文帝的《登板橋詠洲中獨鶴詩》中:

意惑--東西水,心迷--四面雲。

東西水、四面雲,是寫景,加上意惑、心迷就是抒情。

一首詩寫景,未必有固定的位置,但是在中間二聯時,如果都有景,一定要注意兩聯的景物變化,最好有遠近、高低、大小、疏密等等變化。

三、律詩中間二聯的標準

1、平仄相對

南北朝的詩人特別喜歡對仗,大家看一下謝靈運的詩會發現,他恨不能整首詩全部對仗。但是他的對仗種,平仄往往是不相對的。例如他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從齊梁永明體以後,詩人有了四聲的概念後,對仗就開始講究平仄相對了。

  • 以五律為例, 中間二聯的對仗有兩種:

a、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b、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 中平平仄仄,包括了兩種變化,平平中仄仄,即三仄尾:

孤驚宿嶼浦,羈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

還有平平仄平仄,俗稱錦鯉翻波,如宋丞相趙鼎的七律《奔昌國用韓叔夏韻呈覺民參政》:

身世從今寄雲海,親朋何在渺風埃。中仄平平仄平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 。
  • 注意平仄相對並不是所有字的平仄都相對

包括兩種,一種是個別位置平仄不拘,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就表示平仄不拘。

另外一種,如錦鯉翻波: 平平仄平仄 ,第3、4字的平仄顛倒了,但是下聯平仄沒有變化,還是中仄仄平平。另外三仄尾:平平仄仄仄,第3字和下聯中仄仄平平,是仄仄相對了。

其實還有所謂的拗句,中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等等。就不說了。

2、詞性相對

簡單說就是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對數量、副詞對副詞,例如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另外名詞中,又有所謂的門類,如時令、宮殿、人物、植物等等細分的詞語,同一門類就是所謂的工對。

不過也有借對、鄰對、寬對等手法,例如;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菊對舟,不是一類;他日對故園,也不是一類。一般來說,只要名詞對名詞,就可以了。

也有不同詞性的對仗 ,例如: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薄,形容詞;違,動詞。

也要注意,中心語對仗即可,修飾語要求不嚴: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夾對小,這兩個字分別修飾城、苑。

結束語

頷聯與頸聯對仗的標準很簡單,詞性對仗、平仄對仗。

但是千萬不要太拘束,從平仄相對來說,有些位置的字,不必對仗,還有變格例如平平仄平仄和平平仄仄仄,也不能完全平仄相對,但是在唐朝五七律中比比皆是。

從詞性和門類對仗來說,很多優秀的對仗都是寬對,而不是過於拘束的工對。

學明白瞭如何使用寬對,才算真正入門。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八句詩稱為“律詩”,四句詩稱為“絕句”。 律詩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頷聯是指:律詩的第二聯(三、四對句)。頸聯指:律詩的第三聯。 出處: 1、宋·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古律……有今律,有頷聯,有頸聯,有發端,有落句。” 2、宋·曾慥《類說·續金針詩格·四聯》:“第二聯謂之頷聯,第三聯謂之頸聯,須字字對。” 律詩分為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不管是五言律詩還是七言律詩,一般來講最好是頷聯和頸聯對仗,(即律詩的中間兩聯)頸聯要(即第五第六句)一定要對仗。作律詩不僅要用對仗而且還要講究平仄和壓韻。五言律詩一般首句不用押韻,七言律詩講究一些的話一、二、四、六、八押平聲韻,首句不入韻也可。





苗疆小蝦米


一般書上有的不講。關健是頷頸聯是為首聯服務的,許多人會因為求對仗,把頷領的尾句扯的離題千里,看上去對的挺美,其實和詩意無甚關係,或者畫蛇添足。當你寫律時,如果寫完上句,腦海裡會出現下句或下句的意思,那麼這律基夲是成功的。



有情浪子無情劍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於唐宋時期。律詩在主要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這四方面有嚴格規定。

1.字數固定

律詩通常每首八句,超過八句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二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每聯的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兩句構成對句關

系;前聯的對句和後聯的出句的關係則稱為鄰句關係。律詩句子字數整齊劃一。

2.押韻嚴格

律詩通常押平聲韻,而且必須按韻書中的字押韻。原則上只能用本韻,不能用鄰韻;即使稍微松一點,也只允許入韻的首句可以用鄰韻,叫作“借韻”。

律詩還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即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講究平仄

律詩每句的平聲字和仄聲字的總數相等,句式和字的平仄有嚴格規定:講究粘和對。廣義律詩允許失粘,狹義律詩不允許失粘。

“失粘”,就是違反後聯出句的第二個字和前聯的對句的第二個字平仄要求相同的規則。

漢語基本上是以兩個音節為一個節奏單位的,重音落在後面的音節上。以兩個音節為單位讓平仄交錯,就構成了律詩的基本句型,稱為律句。這些句型有一個規律,就是逢雙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與第四字相反,如此反覆就形成了節奏感。

律詩各句的構成規則:對句相對,鄰句相粘。

對句相對,是指一聯中的上下兩句的平仄剛好相反。

鄰句相粘,用以仄聲結尾的奇數句來粘以平聲結尾的偶數句,就只能做到頭粘尾不粘。

4.對偶: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詞組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叫對偶,對仗。

對仗的第一個特點,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書懷》的首聯第一句沒有謂語,第二句也用無謂語句式相對。頷聯上句的句式是“主謂定賓狀”,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對。頸聯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

對仗的第二個特點,是不能用一樣的字相對。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對仗,在詞、曲中是可以允許的,在近體詩中則絕不允許。實際上,除非是修辭的需要,在近體詩中必須避免出現相同的字。

對仗的第三個特點,是詞性要相對,也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代詞對代詞,虛詞對虛詞。如果要對得工整,還必須用詞義上屬於同一類型的詞(主要是名詞)來相對,比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數目對數目,方位對方位,顏色對顏色,時令對時令,器物對器物,人事對人事,生物對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義詞。前面所舉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星”對“月”是天文對,“野”對“江”是地理對,而“垂”對“湧”,“平”對“大”,“闊”對“流”,也都是在詞義上屬於相同類型的動詞、形容詞的相對。像這樣的對仗,叫做工對。

5.寫律詩主要把我以上幾方面,能夠做到就很不錯了。





擊壤老人


、我們以娛己為樂的寫詩,不那麼規範,但寫律詩,大體的路數是該講究的。律詩八句句,三四五六四句就是兩付對子,要求同類詞兩兩相對如山與河,草與木,地理對植物,出句與對句不能同意,,天文對宮室,顏色對方位或連綿詞也可,有時也借用詞的另一意思。並不像平仄那麼嚴格,有一定的自由空間。有那些藝術修養高的詩人常能夠成功甜運用工整的對仗,來做到更好地表記思想問容,而不是損壞思想內容,而擺脫對仗的束縛,那就是真正的詩者境界了,那是學識學養的積累表達。我們平常寫點打油詩是很難到那個程度的。幾年前才開始寫時的一首,當時還覺得不錯,現在看,真是小兒科。《龔灘古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古鎮灘頭宿苗家。

萬仞削崖臨碧立,

千年樓影逗濤花。

簷燈教寺石鋪路

苦酒烏魚涮醉蝦,

喊號縴夫聲震耳,

阿彌佛橋送歸霞。

總是把旅遊重慶古鎮的興致寫了一把,記事而已!



春華4150


律詩,必須用對仗。而且對仗的位置也是固定的。一般是第三、四句(即頷聯)和第五,六句(即頸聯)相對仗。如陸游的"遊山西村"

莫道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中間兩聯,即頷聯(第三,四句)和頸聯(第五,六句)對仗,符合律詩規則。

律詩的對仗,除對仗的位置外,還有其他方面的格律規定。一,對仗的句子要合乎平仄格式。二,要儘量用工對。三,相對的字詞不能相同,即避免重字。另外有一種講究,是避合掌。什麼是合掌呢?看看下面的一首五律

西野芳菲路,春風正可尋。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長日多飛絮,遊人愛綠陰。

晚來歌吹起,惟覺畫堂深。

徐璣,春日遊園池

這首詩,中間兩聯對仗,不僅相對的兩句句子組成情況相同,而且倆句的句子組成情況完全一樣。頷聯中,"山城"對"古渡","曲渚"對"修林",是名詞性詞組相對,"依"對"入"是動詞相對。

頸聯的對仗,也是兩對名詞性詞組相對,象人的兩個手掌相同一樣。頷聯和頸聯的對仗情況沒有區別,這就是合掌。合掌,是對仗的大忌。詩人們都想法避開。


木山文


八句格律詩對仗的標準是:詩意要完全突出主題思想,做到上下呼應,進行完整的平仄聲韻律組合,體現出格律詩的標準特點,就像講完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樣。如果頷聯詩意與頸聯詩意遠離主題思想?那這首格律詩的標準也就偏離了整體詩的意義。本人才疏學淺,出於對唐宋詩詞的喜歡!用淺薄的思維勉強回答一次,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東風先生987


頜頸兩聯各自除按格律和同韻部對仗,要忌合掌。所謂"合掌"就是詞義相仿,乃作詩之大忌。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等等。興隆與茂盛,英雄與豪傑義同。


2968186160


頷聯與頸聯在詞性句式上應嚴格一致,末句押平聲韻。在平仄上則相反,即頷聯首句與頸聯末句一致,而頷聯末句與頸聯首句一致,承上而啟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