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雞缸杯,憑什麼值2.8億?

國寶是無價之寶,咱們談的無價之寶有100件,今天來聊聊“雞缸杯”,名字如雷貫耳。根據現有的資料統計,全世界有案可查基本完整的雞缸杯,加起來一共有17只,比大名鼎鼎的汝窯還少。


其中大頭在臺北故宮,有10只,不用問,肯定是國寶南遷時帶過去的。另外7只,館藏佔3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1只、英國大維德基金會1只、瑞士日內瓦鮑爾東方藝術博物館1只,剩下的4只,先後被大名鼎鼎的蘇富比公司拍賣。


而大陸的公立博物館,一隻都沒有,我們北京的故宮也沒有。以前我們認為北京故宮有2只,但2016年,經專家重新鑑定,認為這兩隻雞缸杯是康熙時期仿的,並非成化時期的作品。上面說的都是傳世、品相相對完整的雞缸杯,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的殘器那就多了去了,絕對不只17只,但到底有多少呢?誰也不知道。



明代時期的“收藏熱”


萬曆時期有個舉人叫沈德符,其父考上進士,進京為官,所以他生於北京,算二代移民。這個官二代、富二代,因為他爹是史官,沈德符自幼喜歡歷史掌故,博洽多聞,他寫了一本書叫《萬曆野獲編》,記錄了當朝很多典故,內容翔實,十分可信,有點像“當朝雜記”。


《萬曆野獲編》中有如下記載:他說萬曆的時候,瓷器最值錢的是成化的,其次才是宣德的。成化雞缸杯在萬曆年間的價格,價高得令人咋舌。這是目前找到的最早有關雞缸杯成為古董後的價格,起點很高。


為什麼叫“雞缸杯”


先說雞,它指的是杯子上的紋飾,一家公母老幼五隻雞,畫面祥和,其樂融融,反映了一個皇帝內心的嚮往。沒有檔案也沒有野史說明成化雞缸杯為什麼此時誕生,據學者們猜測,成化元年為雞年。


瓷器上的名稱到清代尚沒有把兩個造型攢成一個新詞兒的,你比如碗盤杯盞,瓶尊罐缸各不相擾,雞缸杯之“缸”緣於缸這一造型,缸的定義是直壁敞口,大部分人都見過水缸吧?


說到杯,這是用途,猜測這東西應該是喝黃酒的。為什麼是喝黃酒的呢?因為跟它配套的還有天字罐,天字罐跟那黃酒的罈子造型別提多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