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 哥》

《堂 哥》

阿刚是我的堂哥。瘦高的个子,浓眉大眼,眉清目秀。他那对眉毛,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侠士。初中文化,在五十年前,算得上是当地小小的秀才,小有名气。

《堂 哥》

堂哥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没有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没继续深造。在家里和父母种那几亩地过活。那个倒霉的年代,不能外出打工,不能外出找钱,就是女人被丈夫打死,也得天天守着他,没有出路,不像现在。

《堂 哥》

堂哥家离我家很近,院子接着院子,家里家外说话,两家都能听得见。我们住的这个村寨,寨子中间有一条马路横穿,那是织金洞到八步镇的交通要道,村寨就排列在马路的两边。那时,寨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有事没事,都喜欢去马路上闲逛,看神仙过路。

《堂 哥》

马路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聊天的场所、休息的地方。那时,还没有什么车辆,人们出出进进,都是走路。常常有三五成群的姑娘过路,堂哥总是幽默风趣:“这个姑娘走路没水平,反回来看;那个姑娘苦蒜脑壳,这样的女人‘八字’不好、命苦;这个姑娘肩宽;那个姑娘屁股大……”这样的场景,大家常常忍不住哄堂大笑。那些姑娘,也在哄笑中尴尬、红着脸落荒而逃。

《堂 哥》

堂哥在无事的时候,还喜欢看《白话小说》和《中医解说》。其实,“医”一一他什么也不懂,也许是业余爱好?或许是受我大哥的熏陶吧?堂哥经常来我家窜门,特别是在中午吃饭后和晚上吃饭后。因为这个时间,是人们休息、没事做的时候。那时候,没电视,没手机,没有什么娱乐的,无聊时就是窜门聊天。大家在一起,总有那么多聊不完的话题。堂哥的曾祖父和我的曾祖父是亲兄弟。堂哥总是常常感叹:“你们这个老祖公的子孙,文化发达,男男女女、至少是高中文化,在金钱上也不差,就是男丁太少。我们那个老祖公的子孙,没文化、没钱、都是横冲直撞的无理之徒"。堂哥还说:“是对面山上老祖公的坟地太差”。

《堂 哥》

堂哥每天晚上,都要给我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什么《白话小说》、什么《三国演义》……他津津有味讲、我们全家人聚精会神地听。如果哪一天他有事外出,我们都会很想他。每天晚上,讲完故事后,大家闲聊一会,堂哥就回家了。回去后,他就坐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吹笛子。他的笛子吹得很好,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悠扬、清脆的笛声,传遍整个小山村。附近几个村寨都能听见,人们会在那悠扬的笛声中,慢慢进入梦乡。那时候的堂哥、生活得很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

《堂 哥》

堂哥找女朋友非常挑剔。他看上的姑娘,人家看不上他;人家看上他的,他不要。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婚事一直耽着。到了三十多岁,堂哥终于把自己降价了,看上了邻村丁二凤。丁二凤皮肤黑,未上过学。但五大三粗,是下地干活的好材料。可是,自从伯父伯母相继去逝,堂哥无拘无束,生活180度的大转弯,变了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以酒为乐。常常从天亮喝到天黑,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一天到晚没吃一顿饭。喝醉了,去丁二凤家,指着她鼻子骂脏话。刚开始,丁二凤的弟弟们把他背回家。但时间长了,人家烦了,怕了,所以就退了婚。

《堂 哥》

堂哥很少有清醒的时候,原来那个开朗活泼的堂哥不见了。夜深人静,那悠扬、清脆的笛声,也从此消失了。

《堂 哥》

记得有一次,大年三十,我们一家正在吃年饭。可堂哥还不知菜在哪里,米在哪里,酩酊大醉来我家,我们热情地给他盛饭。可他那模样,让人无法下咽:口水流、鼻涕淌。他拿碗倒汤,却把大拇指插进汤里,后来那汤就倒掉了,没人吃。

《堂 哥》

堂哥四十九岁那年,在一次喝酒过量中,由于没人及时发现、照顾,在昏睡中,就这样孤单地走完了他悲惨的一生。他的后事是我们家族拿钱安葬,死时很凄惨,身边唯一留下的遗产只有一本《白话小说》和一本《中医解说》。

《堂 哥》

我常常想起堂哥,为他的死深感同情和遗憾。

《堂 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