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事越千年,聞香識生活:《香乘》(珍藏版)序言

《香乘》一書是我在數年前閒暇時校注的,當時瞭解香學的人很少,所以出版的機緣也不成熟。後來承蒙華文天下楊文軒先生的重視,得以和大家見面,而一經問世,就陸續加印,這次又有精裝的珍藏版問世,可以想見,大家對傳統文化典籍的關注逐漸升溫,尤其是對香道、茶道這些古人物質文化與生活方式感興趣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香事越千年,聞香識生活:《香乘》(珍藏版)序言

當時出版時,因為是數年前的稿子,重新校對的不夠仔細,尤其是一些年號的排版上易生誤解,頗有愧疚之心。這次趁著精裝版的問世,重新做了調整。心願只是為想了解香道的朋友提供方便,在註釋的嚴謹性與規範性上未臻理想,屬於應時代需求而倉促上陣,希望大家理解,也希望更多的朋友來一起完善。

伴隨著近年來經濟的發展,近百年文化自卑的視角漸被突破,我們開始探尋文化的根源與脈絡,同時對古人的物質文化生活油然而生一種欣賞與嚮往,期待為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溫情與韻味,這些都是這個時代悄然發生的趨勢。

香事越千年,聞香識生活:《香乘》(珍藏版)序言

雖然就中華文化的核心來說,古人更看重的是究竟本體的體證或身心日用的修養,而於物質文化多是隨緣遊戲的心態,這也是中國的香道與茶道未能走向日本那種程式化格局的原因。這是中華文化的偉大之處而非弱勢,但畢竟時過境遷,再單提道統,凡夫恐生迷惑,以為玄虛難及。此時由此種物質文化而契入古人語境與心境,進而修為身心與體證真諦,不失為一種契理契機的道路。

我亦是這條路上的探索者,整理這些物質文化的典籍與日用實踐,自身已受益匪淺,拈出一則,供大家參考。所謂文化,本質來說是與生活無隙的,成為一種符號或表演,未免有所辜負。現在言及香道,往往以為說的是昂貴的沉香原料,這和由日本以至臺灣的香道傳統有關。但我們考察古人合香,則不拘材料貴賤,有的材料如荔枝殼,甚至是被我們作為垃圾丟掉的東西。所以,我想,能將香道運用於生活方是承接中華文化的脈絡,能有條件玩賞沉檀是一種,而還有其他眾多的可能等待我們發掘。

香事越千年,聞香識生活:《香乘》(珍藏版)序言

這次珍藏版增加了一些歷代精品香道具的圖片,供大家參考。感謝收藏家張曉武先生友情提供的珍貴沉香藏品圖片,考察這些頂級的藏品,會發現更多的吻合古籍中的記載,但在市面上已經甚為罕見了。這也提示我們,如果市面上的東西與古籍不符,不要輕易的質疑與否定古籍,很可能是自身所見的侷限。

祝願大家香光滿室,以香入道。

周嘉胄

周嘉胄,明代末期淮海(今江蘇揚州)人,明末大收藏家、文化學者,窮二十年之力《香乘》一書,是中國香學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面整合中華香文化資源,延續中國香文化命脈,李維楨為之序。此外,周嘉胄精通裝裱等傳統工藝,有《裝潢志》傳世。

日月洲

日月洲,又名明洲,佛教文化學者(出版有印度朝聖著作《向西,靈魂跟著腳步》)、茶人,北京普洱古樹茶收藏機構“茗壽堂”堂主;香學愛好者,整理簡體版《香乘》,並做註釋。

注者絮語:在一個紛繁變幻的時代,人們渴望瞭解傳統,喚醒心靈深處那些美好的文化基因,但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傳播傳統的核心經典,重現經典的語境已成首要之務。無論茶、香,還是傳統文化的其他方面,祝願大家能夠撥開目的不一的混雜說法,直接承接傳統精神的本源,提升生命之境,圓滿究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