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家長必看:一文解釋清我們這代家長的困惑

70/80後家長必看:一文解釋清我們這代家長的困惑

01

夾在中間的一代:

為家庭教育受累

小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是怎麼做父母的?


他們原則性特別強,從來都是一打到底!


你想和爸爸媽媽講道理,他們會一巴掌拍過來,指著鼻子告訴你:“老子就是道理!要不要來講講?”


你想和爸爸媽媽要公平,他們會一手叉腰一手拿鞋底或掃把或擀麵杖(他們對打人工具的態度真的灑脫,不像現在的我們總要先從淘寶買把戒尺),晃著手裡的武器,哼一鼻子告訴你:“來!這就是公平,給你,你敢不敢來拿?!”


你想和爸爸媽媽要權力,他們會當著滿院子的人,數落你小時候怎麼沒出息,怎麼尿床,怎麼被一隻小蟲子嚇哭半夜的各種糗事,然後不屑一顧地總結:“我吃的鹽比你走得路都多!怎麼?現在翅膀硬了,還想你說了算?你說的只能算個屁!”


你想讓爸爸媽媽輔導一下作業,他們眼珠子瞪的像最大號的彈珠,聲音大大地吼到:“滾!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想學習就趕緊回家來幹活!”


這樣悲慘的法西斯生活,讓我們深惡痛絕!暗暗發誓:只要離開家,決不再回來!等我將來有了孩子,哼!絕不會用你們這些老古板的教育方式,我一定會……


(此處省略一萬字,我們只是絕不用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至於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想當然地以為,到時候自然就會有好方法了)


我們當然摒棄老一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我們要給孩子自由!


孩子想要什麼,買!

孩子想玩什麼,買!

孩子想穿什麼,買!

孩子不想吃這個,重新做!

孩子游樂場沒玩夠,再玩200塊錢的!

孩子喜歡玩積木,再買三筐子!


孩子享受所有的自由和權利,父母承擔所有的責任和義務。


孩子慢慢長大,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有點不對:我們生的不是兒子,是爺!


孩子在商場,想要什麼,不買?馬上撒潑打滾。


孩子在飯店,坐不住,想吃什麼就捏,不想吃再丟盤子裡。


孩子在家裡,不管不顧,不守規則,不體貼他人。


孩子在學校,不想寫作業,不想上課,不想承擔責任。


於是,我們乞求,命令,哄騙,賄賂……


甚至,我們丟掉臉皮,把父母對待我們的那些吼叫和打屁股方法都從“垃圾桶”撿回來了,都沒用呀!


孩子振振有詞:

我們是平等的,你憑什麼打我?

這是我的自由,你不要干涉!

這是我的權力,你管不著!


我的天吶!


我們這是從“父母”的泥潭爬出來又跌進了“孩子”的虎穴呀!


我上輩子一定是毀滅了地球,要受到這樣的懲罰!


其實,這不能怪我們的父母太簡單粗暴,也不能怪我們的孩子太古靈精怪。


我們父母那一代雖然脫離了獨裁社會,進入了民主時代,但他們在家庭中還擁有獨裁的權力,命令、強迫還在起作用(最起碼對我們起作用)。


我們這一代對平等民主的意識和理解還不夠深刻,但是民主的觀念已經在社會蔓延,我們的孩子對此最為敏感,他們很快就感受到他們和大人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於是,孩子們不會再容忍成人的獨裁、支配、強迫。


我們作為夾在中間的一代(嗚呼哀哉)!


作為父母,我們只能改變過去的、已經過時的,強權的教育方式,建立新的,根植在尊重、自由、規範、責任、合作等之上的新方式。


也就是說:我們處在家庭教育“青黃不接”的時代!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的挑戰最大,我們的可能也最多!

02

時代在變,生活在變:

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時代在變,生活在變,很多時候前路與責任,我們難有兩全法。由於受到商品經濟發展的劇烈衝擊,“養兒防老”存在的基礎已經開始動搖,並面臨瓦解。這是你我的親身感受:“養兒防老”不僅很難,而且觀念也在變化。


對於一個70後、80後來講,真實得有點殘忍: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可不是嘛!


只說客觀條件,在我們這一代,兄弟姐妹三五人是常態,有兩個都算是少的。


而且,大家多是以父母為圓心,分散在不遠的地方,或工作,或經商,或務農。


到了這把年紀,工作也都壓力不大,經商也都小有成就,務農則就在父母身邊。


這樣,大家照顧起父母來,有相對充足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的下一代則都是獨生子女,有兩個的已經算多的。


他們將來的工作,是竭盡所能,越遠越好。他們的工作性質,也不會像我們一樣輕鬆閒適,就算沒有考上大學,也不再有真正意義上的農民。


他們,只會為了生活的壓力,奔波得更苦。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們想為我們養老,也是有心無力。


說白了,所謂養兒防老,只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農經濟時代管用。


處於經濟轉型期的我們,還能趕上盡義務在膝下承歡對父母盡孝的最後一班車。


而我們的下一代,則只會在身不由己的生活中自顧不暇,不可能管我們。


此時,就算我們有機會生再多的兒女,其實已不管用。


當然,對於養老,早已有人想出了應對之策。比如目前人們常掛在嘴邊的,抱團取暖。


三五知己好友,年齡相仿,興趣相近,脾氣相投,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顧,慢慢變老,想想也是人生樂事。


但這樣的養老模式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必須保證每個人的身體都健康。


如果有誰生活不能自理,且不說同樣是老年人的朋友沒有能力伺候你,就算有能力,久病床前尚且無孝子,更何況朋友?


退一步說,就算朋友能夠無私地付出,但讓滿頭銀髮的老友顫巍巍地伺候自己,於心何忍!


更不用說,這樣也增加了朋友出意外的可能性。


但每個人遲早都會有生活不能自理的那個時刻,所以,“抱團取暖”式養老也許理想,還需要有下一個環節對接。


不管我們願意還是不願意,不管我們感情上是不是能夠接受,我們的最終歸宿,還得是社會養老。


可是,關於養老院老人被虐待的新聞,我們見得多了。


也是,親生的兒女都不一定能夠照顧得好父母,老年公寓的服務人員如何能夠做到無微不至?


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想要享受高標準的養老服務,最終還得歸結為一個字:錢。


只要養老企業能夠從我們身上取得足夠的利益,就會要求員工必須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因為我們活得愈久,活得愈好,他們賺得錢就愈多。


這是一個冰冷的現實,我們不得不接受。


所以,那些正從中年邁向老年的朋友,需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一是哥兒幾個一起約好,固定時間打打球,散散步,身體保持得棒棒的,將來可以在一起抱團中安度健康的時光,儘量不做失能老人。至少,要讓那一時刻晚一點到來。


二是要利用自己還有奮鬥的能力,為自己的未來多攢一些錢。等自己的身體終於不能和老友們一起瀟灑,就要不得不住進老年公寓。那時候,可是有多大資本,享受多高的待遇。


這兩條,才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養老寶典。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希望:當我的孩子成為父母的時候(就是70後父母成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時候),終於不再繼續這種艱難。


十來年二十來年之後,就像魯迅先生在《我們怎樣當父親》中所說的那樣:“沒有法,便只能先從覺醒的人開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來源丨班主任研究會、錦心家庭教育、六尺巷文化、小石頭侃升學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