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裡面“蓋”什麼意思?

曉楠78294029


大概、大約之意。

這是從此句話中意譯而來,而說的。

原因《周易》一書並不是周文王一人著作的。

所以,可理解為大概,大約,也可理解為大略之意。

①《周易》一書的問世,或者說完整見於世人,經過了幾代人的演化,繪集而成的。

周文王在獄中推演了後天八卦,從先天八卦演化為後天八卦,這是周文王做出的貢獻。

所以,“蓋”可以理解為大概,大略。

②“蓋”在文言文中是一個虛詞,用來連接上下文,意思從上文延續下文的一箇中間詞,

用來轉換節奏,語氣,或者是前因後果。

或者是並列的文字語段,段落。

這是文言文常用的一種手法。並無實質特定性意思。

③今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出自司馬遷之《報任安書》,為了闡述一段具體事例後,用助詞總結一下上下段落。也可以理解為前面是原因,後面為總結,辨證。

④現代白話文,承上啟下的文章段落。一般用“因此”、“所以”佔大多數。

“大略”、“大概”屬於語氣助詞。比如:

“大概狀況就是這樣。”“大略情形這個樣子。”

它是一種泛指,不太明確,範圍有點大,或者廣。

⑤文言文讀識,有時不必拘於一時,要根據文章意思情況而定其含義。

尤其是語氣助詞,“呼”,“嗟”,“耶”等等類似的。

→文言文意思能明白,可以不必太在意這些中性助詞,文章整體含義把握住就行。

“蓋”字就理解到這裡,有空多參閱關於古文類參考書也很不錯。



我的小悟


這是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的一段話。我們通過上下文來確定"蓋"字是什麼意思。

上文: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僕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計。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意思是,就是傭人(荊揚淮海一帶,稱男傭人為臧,女傭人為獲),丫頭,妾婦這些人,還能打定主意尋死。況且我這個不得不這樣的人呢。之所以肚裡憋著氣,勉強活在這世上,深深的關在齷齪的地方,卻不尋死避難。只恨我的心願有沒有做完的地方。這一點粗淺的學問,見識埋沒在世界下面 ,那文章的光彩,不能夠顯示出去,流傳到後世。古時的人有了錢做了官,名氣都消滅了,這種人多到不能用數字來記清楚,只有那有才能又和普通人不一樣的人,才能後世留名。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受此大辱(指受宮刑)而不尋死,是因為還沒有完成,蘊含著自己見識,思想,感情的"史記"。他要完成它,讓其流傳後世。二,人生的意義。很多在世時享受榮華富貴的人,一死就消失了。有著作流傳的人,能夠長久的留名於後世。

我們再看下文。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戹(受窮苦)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周文王囚於羑里,才寫出了"周易,",孔子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才寫出"春秋"。屈原放逐,才寫出"離騷",左丘明瞎了眼睛才寫出"左傳",孫子受了割去膝蓋骨的刑罰,才修好兵書……。

他列舉了歷史上許多有著作傳世而留名後世的人。以證明他的觀點。而且這些人都是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完成自己的著作的。這就說出了他之所以忍辱負重要完成史記的原因,是因為有許多先賢的榜樣。.

在這裡"蓋"字是一種特殊的用法,當連詞來使用,把下文與上文連接起來,上文是果,下文是因。

在這裡說明一點,這段文字是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人生觀的一個組成部分。.他的這句名言真是流傳千古了。





木山文


蓋在文言文中有很多種意思,不同的用處有不同的意思:

①用草編的覆蓋物。

【引】器物的蓋子。《項脊軒志》:“庭有枇把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又】特指車蓋,遮陽避雨的用具。《信陵君竊符救趙》:“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兩小兒辯日》:“日初出大如車蓋。”

②遮蓋;掩蓋。《孔雀東南飛》:“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敕勒川》:“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③勝過;超過。《垓下之戰》:“力拔山兮氣蓋世。”《赤壁之戰》:“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

④表下而說的話帶推測性,用在句首,相當於“推想”、“大概”。《遊褒禪山記》:“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⑤大概;大約。用在句中,表示推測、推斷。《諫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與妻書》:“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⑥連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說原由。相當於“本來”、“原來”。《出師表》:“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六國論》:“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⑦用於句首,表示要發表議論。《答司馬諫議書》:“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

根據文章含義,這裡的“蓋”是用於句首,表示要發表議論的意思!


志遠易學講堂


蓋者,乃蓋過丶凌頂之意,籃球之中蓋帽丶災難之中滅頂,故有蓋世英雄丶蓋世太保,更有蓋叫天之一代大家。

像周文王拘於牢獄丶太史公被割命根,仍人者奇恥大辱莫過於此。才因此更發奮研究周易丶書寫史記。人生如此,還有什麼比這更發奮圖強丶令人蕩氣迴腸的逆行向上呢?

英雄無侮,英雄無淚,絕境之中絕地反擊,不是貿然丶徒然做無謂犧牲,以一己恩仇為快意。而是以天下興亡為終級目標。文王拘而演《周易》,讓中華古老丶神密的陰陽八卦放歸人間,其意義驚天動地,無《周易》,不華夏。

太史公腐刑汙辱到了人生低谷,仍鼓足勇氣自我激勵,一筆直書華夏春秋,從三皇五帝到漢武,。為中華文明和歷史,貢獻了史無前例的《史記》。

《周易》和《史記》,乃蓋世之作,中華文明鎮家之寶,世界名著,萬古傳頌!

因此,兩大偉人丶兩大傑作,蓋由奇恥大辱而衍生。絕境逆行,會當凌絕頂,一攬天下小。蓋了帽了!


夏雨風


此語出自司馬遷之《報任安書》。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一文中,不僅提到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在這兩人之後,司馬公還提到了屈原、左丘、孫臏、呂不韋、韓信等一大串歷史名人,短述了他們處身危困之際,冒險犯難,立志奮搏,終於獲得巨大成功的歷史偉跡。最後說道:"詩三百首,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矣"。以此申述,自己受李陵案牽累,之所以甘受宮刑,忍辱偷生,是為了完成修篡《史記》的歷史重任。

至於"蓋"字何義?相關資料介紹:"蓋"字本義、為蘆葦或茅草編織的覆蓋物,爾後引伸演變,含意日漸變廣。到現在,大概有七、八種用法。一是指有遮蔽作用的東西,例如蓋衣被、蓋子、天靈蓋、膝蓋、鍋蓋、瓶蓋等。二是指自上往下的遮掩,例如遮蓋、掩蓋、蓋澆飯等。三是壓倒、超過之含義,例如蓋世英雄、蓋世無雙,以及方言中,這本書真叫蓋等。四是建造行為,例如蓋樓、蓋房等。五是用印,例如蓋章、蓋戳等。六是庶曬遮雨之物,例如車蓋,傘蓋等。七是用為地名和姓氏。八是文言文中的虛詞。例如用為發語詞的"蓋聞";用為連詞的"有所不知,蓋未學矣";用為表大概、大底、大約如此,不能作為定論的"蓋近之矣"。

《報任安書》中。司馬遷用了兩個"蓋"字,都是用在句首。"蓋"字之後,則均在短述短議歷史名人作為。其含義是說,"大概如此,不是定論"。可能有點自謙之意,實際用處不大,是個虛詞。所以,現今的《報任安書》白話澤文,對其中的兩個"蓋"字,大多未作任何翻譯。


跛翁


周文王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

這句話出自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報任安書》,原句如下: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

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兵法》才撰寫出來;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後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聖賢們抒發憤懣而寫作的。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

公元前91年(徵和二年),《史記》全書完成。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偶然回眸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可以有多種理解及講解,一是可以理解為"因"及因為。二是可以理解為“大概"、“大約"。三是可以理解為發音詞,相當於“夫"字。一、因文王拘而演《周易》,二、大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三、夫文王拘而演《周易》。唯獨不能理解為"蓋世"及無人超越之意。這裡應該為“大概、大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之意。

蓋在其它用時有超、唯之意,如蓋世英雄。蓋字多用,有虛詞,實詞,及名詞,動詞,形容詞,發音及助詞,副詞。


古今336


聯繫上下文可知這裡“蓋”是“所以”意思。

這句話出自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報任安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辰然詩話


《語》出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給其友任安的一封回信《報任安書》名家名篇[贊]

意思是說: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為後世所不知且不傳的人,有很多。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像被後世所傳頌的周文王~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演繹出《周易》;孔子困、窘之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寫《離騷》;左丘失明,厥《國語》。孫臏被好友龐涓刖面挖膝,著《孫子兵法》;呂不韋被貶謫蜀地,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等等,都是因卓而不凡,才被後世傳頌下來。

這個“蓋”字用在句首,起連接上句的作用,對前句的觀點、結論做進一一步的解說。

(僅屬個人理解,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正)



李文通872


蓋,推測,不確定。《史記》說周文王“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與《周易》合為一書的《易傳》否定了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就說明了這一點。

《易傳》有先於周文王的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五位聖人已使用六十四卦的描述,如,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蓋取諸大夬,蓋,也是推測,不確定之意。

馬王堆帛書《易傳》的說法不同:蓋取諸大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