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学.第119篇》阳货(七)

《悟学.第119篇》阳货(七)

悟学.十八子20200305子

论语. 阳货第十七.新解读(七)

17•25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最难相处的,亲近他们就恃宠而骄、不知恭逊,疏远他们就心失所望、平生怨恨。"

【唐以前古注】皇疏:「女子小人并禀阴闭气多,故其意浅促,所以难可养立也。此难养之事也,君子之人,人愈近愈敬,而女子小人近之,则其承狎而为不逊从也。君子之交如水,亦相忘江湖,而女子小人,人若远之,则生怨恨,言人不接己也。」

【集注】「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涖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邢昺《疏》:「此章言女子与小人皆无正性,难畜养。"不孙与怨,皆由于发乎情而不能止乎礼。女子与小人重于情,情重则礼疏,所以难养。果然情礼并重,自然不在此章所论之列。或以此章女子小人专指男 女仆人而言,如古时宫中的侍妾仆从之类。此讲亦通。」

《论语别裁》:「有几句话,先要向女性们道歉。我以前讲《论语》就讲过的。有一次一个妇女团体要我去讲中国文化,就有一位提出这两句话来问我。我说我不敢说,我说了你们要上来打我的。她们说不打。我说你们不打,我就赞成孔子的话,这是没有办法来替妇女们辩护的。孔子说女子与小人最难办了,对她太爱护了、太好了,她就恃宠而骄,搞得你啼笑皆非,动辄得咎。对她不好,她又恨死你,至死方休。这的确是事实,是无可否认的天下难事。但问题是,世界上的男人,够得上资格免刑于"小人"罪名的,实在也少之又少。孔子这一句话,虽然表面上骂尽了天下的女人,但是又有几个男人不在被骂之列呢?我们男士,在得意之余,不妨扪心自问一番。

当然,我们还要明白孔子说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在上古时代,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女性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对外界事物的陌生,知识的暗蔽,不是现代人——尤其是我们今天社会所能想象的。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以前小孩子时期的笑话,那个时候,也正是正式"小人"的时期。我们那时候读书,碰到写别字、写误字的时候,往往有人开我们的玩笑说,这是孔夫子的夫人教的。事隔几十年,到了今天,孔师母,事实上,也应该和一般女性教育家一样,真正出来当老师了。因此相反的,站在女性的立场来说,也许会讲:"唯男子与小人为难办也。近之则玩弄,疏之则恨。"试想,这也未尝不是理由。

几年前,有一位同学介绍一位提倡女权运动的同学来看我,我对此举并不反对,不过,觉得我们今天的社会,似乎女权已经高了一点。倘使真能做到取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而代之以女权为主的社会结构,我也很赞成。因为男人们也有男人的苦经,男人们担任社会中心的主角已经几千年了,应该退休让位,完全由女性来管事,当兵打仗,都归她们,男性应该回到家里去专管内务,做饭、烧菜、洗衣、打牌。只可惜缺了一样,男性不能生孩子,这一点反不过来,未免遗憾。

话说回来,以前的人们,常站在男性中心的立场来看女人,都有类似从"难养"的角度来看,因此见之于文字言论的也很多。宋代陶谷写了一本《清异录》的书,其中的女行门中,便录有莱州长史于义方著的《黑心符》一篇,专责女性的文章。他首先提的是历史上名女人,如吕后、武则天等等,都是拣坏的方面来说。但我觉得,如果仔细读完了《黑心符》全文,你便会哈哈大笑,作为原告的男人,说了半天,无非都是男人没有出息干的事,几乎与被告女性完全无关。我记得佛经上有一个故事,一个国王与王后反目,同来见佛,佛先站在国王的立场,说了女性许多坏处。国王听了很高兴。最后佛又说,可是人们只知道女性的不对,其实,男性的坏处也很多,于是佛又接连数说许多男性的不是之处。非常好笑。这正如吕纯阳的一首诗说:

"独立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女人!男人!谁对?谁不对?我想,也同宇宙的其他事物一样,永远下不了定论的。对吗?」

17•26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到四十,还被人所憎恶厌弃,他这一生也就差不多了。"

【集解】郑曰:「年在不惑而为人所恶,终无善行。」

【唐以前古注】皇疏:「人年未四十,则德行犹进,当时虽未能善,犹望可改。若年四十已在不惑之时,犹为众人共所见憎恶者,则当终其一生,无复有善理,故云其终也已。」

【集注】「四十,成德之时。见恶于人,则止于此而已,勉人及时迁善改过也。苏氏曰"此亦有为而言,不知其为谁也。"」

《论语别裁》:「这是这一篇的结论。本篇正好由小人之首的阳货开始,到此作一结论。孔子说,人到了中年,经验也够了,年轻时错误没有关系,到了中年自己应该反省到了,不需要再教育,自己也能改正好了。但结果还有许多毛病,很多的坏事改不过来,这就不要说了,这已经定型,改不了啦!」

评析:子曰"四十而不惑",岁已过中年,心智上也已成熟定型,如果此时还遭人嫌弃,也很难寄望于还能产生改悛,塑造出新的人格,一生也的确没什么希望可言。《长歌行》诗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悟学》的宗旨:通过领悟、参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国学经典,取其精华,结合当下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让国学中深邃的哲理及丰富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经验总结,指引我们现实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账号,看《悟学》系列之第120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