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庄”的概念到底有多大?从祝家庄来看,规模和实力好像相当可观的样子?

消防员阿尔维斯


在说祝家庄之前,有必要先说说祝朝奉。

许多朋友在初读《水浒传》之时,都觉得祝龙、祝虎、祝彪的父亲姓祝名朝奉,但其实祝朝奉并不是人名,而是官名,也就是说其实是祝太公头上顶着一个名为“朝奉”的官职。而这个朝奉属于宋朝时期的独有地方官职,这种官职细扒起来很恶心,因为它只有官名,却没有官权,也就是说就算朝廷需要朝奉出力,朝奉也可以婉言拒绝,更何况朝廷是不可能去调遣这种官员的。而朝奉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朝廷为了拉拢地方土豪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虚官,民间组织想要找到合法的后台,自然要想朝廷靠拢,所以一些地方组织头目就主动为朝廷捐献银两,博得一个与朝廷有关联的官位。

朝奉的品级上至五品,下到九品,品级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他们给朝廷捐献的银两数目。也就是说,祝家庄之所以“横行霸道”,正是因为他们已经取得了朝廷的招牌,更何况当时梁山的的确确的盗匪组织,所以祝家庄打着荡平梁山的口号,于情于理,也没什么问题。

但说白了,以祝家庄当时的规模,压根就不会把梁山放在眼里,若不是时迁吃了祝家庄的报晓鸡并谎称自己是梁山的人,那梁、祝之间的矛盾也不会爆发。除此以外,在独龙冈上还有扈家庄和李家庄存在,三家的家长在创业期曾结下生死誓愿,但凡任何一方有难,其余两家都得出人救应,也就是说梁山只要得罪了任何一家,就相当于把三家都得罪了。

当然,书中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让人生疑,那就是虽然独龙冈三庄打着互相照应的口号,但祝家庄的规模和实力已经远远的超过其他两家,并且祝彪和扈三娘也有口头婚约,倘若扈三娘真的嫁过去,那扈家庄也基本会被祝家庄归拢,这样一来李家庄的地位就会很尴尬,不缺财力但缺兵力的李应怕是迟早要被祝朝奉收编。而李应去和祝家庄要人时,祝彪对李应的态度也证明了我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我们能看到祝彪对于长辈李应的每句措辞都毫不客气,根本没有长幼之观,甚至说李应勾结梁山贼寇,要把他也捉了送到朝廷。

所以,以祝家庄当时的实力,已经不会把同盟放在眼里了。

李应当时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既然不能好好的相处,就用武力解决问题吧,所以李应提枪就去战祝彪,祝彪举枪迎战。但祝彪怎么可能是李应的对手,十几回合就选择了逃跑,李应也是铆足了劲要教训这个后生,结果祝彪做出了一个足以震惊世人的举动,他选择了用箭射李应。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证明,祝彪这箭,就是想要李应的命。而李应的中箭,也宣告祝、李两家的盟友关系,正式破裂了。

幸运的是,李应中箭并非是坏事,这样一来在梁山与祝家庄产生冲突时,他既可以以与祝彪交恶为由不予援助,又可以充当和平使者的形象不理睬梁山军。而祝家庄的兵器、战壕、密道、陷阱可以说都是专业的不得了,可见这种地方组织的实力是有多恐怖了。

由于孙提神的参战,再加上梁山群雄过人的演技,祝家庄还是被攻破了。当然,宋江自然不会放弃李应这块“肥肉”,最终李家庄被烧,李应也只好乖乖的上梁山了。


祝家庄败因在内,若梁山强攻,恐怕并不能轻易的破局。


逻辑文史游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回答。

祝家庄的“庄”就是村庄的意思,古代聚族而居,以姓为庄,由族长或者德高望重的族老充任村长或者庄主,祝家庄也是这样的来历。

01.祝家庄的规模

山前有一座另巍巍冈子,便唤做独龙冈,上面便是主人家住宅。这里方圆三十里,却唤做祝家庄。

说方圆三十里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说一个不是很恰当的对比,方圆三十里的占地大概有半个崇明岛那么大。

在这方圆三十里,祝家除了自己的家人外,其余的都是佃户,在皇权不下乡的古代,这些佃户也属于祝家的私人财产,种着祝家的地,像祝家缴纳租金,连招待客人的酒店都属于祝家所有,所以店小二才会称祝家为“主人家”

换句话说,在这方圆三十里的祝家庄,祝家就是土皇帝。

02.祝家庄的实力

人口

庄前庄后有五七百人家,这些人家共有人口一二万人。这五七百户每户祝家分发了两把朴刀,也就是说这些人家,每家至少都会有两名壮劳力,这些人家都属于祝家的佃户,也就等于顷刻间,祝家就可以拉起一支一两千的队伍。

除了这些佃户之外,祝家庄内还有常备的庄客一两千人,而领导这些庄客的就是祝朝奉的三个儿子,另外这些庄客还有一个枪棒教头,那就是栾廷玉。

建筑

祝家庄占了独龙冈,这个冈就是低矮的山丘,拥有天然的地利,而祝家庄在独龙冈上建造了四面三层城墙,都是用石头垒砌。同时在前后开了两扇门,并且都配有吊桥,墙里墙外、门楼上下都配备了军器。这些等同于一个缩小的城池一般。

外援

祝家小儿子捉拿时迁后,曾经放言“押解进州”,也就是说在州府官面上,祝家多少也是认识一些人物的。

另外就是李家庄和扈家庄,三个庄子加起来共有一二万军马,其中祝家庄的实力最强。三个庄子曾经盟誓互相守望,共同进退。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祝家庄的实力不可小觑,不论是从军队还是从人口以及建筑,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所以梁山才三次攻打祝家庄,最后还是靠着卧底孙立的里应外合,才彻底攻克祝家庄。



三点文墨


水浒传中的“庄”有多大,先不说祝家庄有多大,我们先说宋朝的村庄是怎样的一个形态!

宋朝的树是村庄的标志,引用水浒传里描述,先说下史进所在的史家庄,"田园广野,一周遭青缕如烟,四下里绿茵似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这只是说到了庄里的环境,在来看下句:"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二三百株大柳树合围的村庄只能是宋朝一个普通的村庄。晁盖的东溪村、阮氏三兄弟的石碣村,都是流水绿树绕孤村。柴大官人的东庄,竟然可以"数千株槐柳疏林"。


在宋朝树是村庄的标志,而在水浒里面树林的地名更多!树林也就成了地形,范围的标志!小说里面也写过:“前面那座高山便唤做独龙山。山前有一座凛巍巍冈子便唤做独龙冈。上面便是主人家住宅。这里方圆三十里,唤做祝家庄;庄主太公祝朝奉有三个儿子,称为‘祝氏三杰。’庄前庄后有五七百人家,都是佃户。”


这样说祝家庄也差不多是城镇的规模了,实力就更不用说了,依靠易守难攻的地形,在加上祝家庄家家有可战兵力,说它是一个军事要塞也不为过,从宋江带人攻打三回,还需要有熟悉地形之人才拿下,就可以知道祝家庄的实力了!


Free哒哒


楼主你好,我是爱好文史的的小阿蛮,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水浒传》里的祝家庄是一个很强悍的存在,小说里写的,梁山好汉连续攻打了三次,才最终打下来。其实在《水浒传》里面,类似祝家庄这样的,还有很多,比如史家庄、孔家庄,以及和今天要说的祝家庄关系密切的扈家庄、李家庄,等等,非常多这样的村落。

这些村落,在古时候是很常见的,尤其是战乱年代。这是一种“堡寨村落”,以防御自卫为主。主要是居住,躲避战乱,整个宗族的人聚集在一起生活;其次才是自卫,如果有外人来骚扰抢劫,宗族的人就集合起来就行自卫反击。现在特别出名的福建的土楼,最初的功能,就类似于这种情况,当地人为了防御土匪的侵扰,聚族而居。


至于祝家庄的情况,咱们可以先来看看书里面的描写:

山前有一座另巍巍冈子,便唤做独龙冈,上面便是主人家住宅。这里方圆三十里,却唤做祝家庄。庄主太公祝朝奉有三个儿子,称为祝氏三杰。庄前庄后,有五七百人家,都是佃户,各家分下两把朴刀与他。

这段话说的很详细,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这个祝家庄有多大的规模和实力。

第一:规模大

首先是地形非常好,是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并且,庄里面还设置有机关暗道。其次是地盘大,方圆三十里。“里”换成“公里”,就是15公里。方圆15公里的规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唐山市区(准二线城市)的规模,唐山自大地震后重建,国家统一规划,市区的规模,南北、东西就是各15公里,非常庞大的地盘,从城北坐公交车到城南,不计算堵车和红绿灯,一路顺畅,都得一个小时以上。


第二,实力强

祝家庄有祝氏三杰,就是庄主的三个儿子。这三个人都非等闲之辈。老大祝龙、老二祝虎、老三祝彪。尤其是祝彪,别忘了,他是一丈青扈三娘的未婚夫。扈三娘武功不用说了吧,得林冲出手才打得过。另外,书里面有一段写祝彪和后来上梁山入伙的扑天雕李应的打斗,两人都打了十七八个回合还不分上下,可见他的武艺也不弱。另外大家别忘了,他们还有一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铁棒教师栾廷玉。


第三,人数多

这种自卫性质的村落,可以说是人人皆兵,一遇到外地入侵,男女老少齐上阵来包围家园的。书里面写的,祝家庄“五七百人家”,即使按现在的人口来计算,一家三个人四个人,那也得两三千人的规模。关键的是,这些人都是民兵啊!手里面都是有武器的。全民皆兵,都是经过训练的,即使没有太强的武功,但是一旦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那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第四、三家联盟

祝家庄一带,叫独龙岗。这里除了祝家庄,还有一丈青扈三娘的扈家庄,还有扑天雕李应的李家庄。三个村子结成了同盟关系,一家有难,各家都会出兵相救援。祝家庄有人,那李家庄,土财主李应,家财万贯啊。兵力、粮食、资金、装备、地形,应有尽有,即使是梁山好汉,也没那么容易就能攻破他们。

最后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么强大的祝家庄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梁山好汉打败了。这个虽然不是楼主的问题,但是有始有终嘛,小阿蛮就来简单说一下吧:


第一,祝家庄的人太骄傲自大了,单方面毁坏三方盟约,导致三家联盟瓦解。第二,是他们没有心眼,容易相信人,一个素不相识的孙立就把他们骗了。第三,梁山方面采取策略,各个击破。先是抓了扈三娘,后是中立了扑天雕李应,这样一来,祝家庄就孤立无援了。


我是小阿蛮,码字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多多点赞支持哦。相信啦。


小阿蛮


古代庄与村应该是一个级别,都是自然村,有的人口多些,有的少些。庄的名字往往以庄主的姓来命名。

但是《水浒传》里所描述的祝家庄,以他的经济,军事实力,绝非一般村庄可比。

《水浒传》笫四十六回中:“店小二道,这里方圆三十里,却唤作祝家庄,庄主太公祝朝奉有三个儿子,称为‘祝氏三杰’。庄前庄后五七百人家都是佃户。各家分下两把朴刀与他。”

这段话足以说明祝家庄不是普通的自然村落。它的范围有方圆三十里,远远超过一般的村庄,重要的是祝家的五七百佃户,每家还都配备了武器,祝家庄是一个准军事组织。

另外,书中一老人道:“这祝家村,也有一二万人家,东西还有两村接应。”祝家庄无论从管辖的地界,人口数量,军事组织,都以远远超过一般村庄。庄主祝朝奉也是一个有相当强军事才能的人。在强大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支撑下,是个名符其实的土皇帝。难怪宋江打了三次才攻破它。

但祝家庄终归还是一个庄,离乡镇一级还差的多。





用户李森


另类君答题^_^

“祝家庄”的实力确实不容低估,如果不是梁山拥有那么多强人,想拿下祝家庄还真非易事,事实上,梁山打下祝家庄也不是予取予求那么简单明了不费劲。

“三打祝家庄”一战,梁山上下铆足了劲,尽管最终取得了胜利,却也被折腾的够呛。
题主所称祝家庄“规模和实力好像相当可观的样子”,事实确然如此,为嘛如此,因为祝家庄的庄主祝朝奉其人,并非姓祝名朝奉,而是姓祝,做的是个“朝奉”的官职。

祝朝奉的意思,大概相当于祝市长,祝厅长的意思。

宋江举事的时间是北宋徽宗年间,由于徽宗穷奢极欲,朝廷经济拮据,就采用民间借贷和卖官鬻爵的办法求取钱财。

卖官鬻爵在当时蔚然成风,刚开始的时候还仅限于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后来“萝卜快了不洗泥”,即便是民间不识字的土豪劣绅也可以加入“买官者”的行列,而祝朝奉这位boss,显然就属于这种人。

朝奉这个官位高可达正五品,相当于子爵、将军和大夫的职务,是有资格面圣的,当然低级别的朝奉还有从九品的,相当于县令或候补县令。

这个祝朝奉是闲职,属于有职无权的人员,但由于家大业大,而且领取有朝廷颁发的“剿匪通告”,可以合法的扩充武装,甚至在周边地区征收钱粮,所以祝家就非常强横,祝龙祝虎祝彪这哥仨为人办事就非常跋扈,连他们的盟友李家庄庄主李应都不放在眼里。

我国自东汉时期起,地方豪强地主就已俨然有割据一方的实力,三国时期刘璋、张绣、雷同等人其实都是地方豪强地主形成的割据势力,这些人割据一方,实力不容小觑,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也由此而来。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汲取前代诸多教训,削弱武将兵权,重文轻武,这才让武将割据少有改观,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军队战斗力式微,靖康之耻原因复杂,但宋军战斗力太弱难辞其咎。

然而中央层面的削弱军权,在地方豪强地主这里显然未见成效,祝家庄就是地方豪强地主的缩影。

细说起来,晁盖、卢俊义、史进、杨雄、李应甚至宋江的父亲宋太公,又哪一个不是豪强地主呢?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水浒传》里的庄子有多大,这个还真不一定。

无论是古代的郡,州,府,还是现代的省市县乡镇,这些都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单位。就说现在,一个县大的有百来万人,小的几万人。作为最小的行政单位“村,”上万人的有,百来口人的村也有。

宋朝的时候本来全国人口就不多,村子的大小更是不能一概而论。作为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村子的大小取决于两点,1,耕地的多少。2,地主的经济能力。山区没耕地就养活不了太多的人,人口肯定少。中原平原地区可耕地多,人肯定就多。自古以来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就是人口大省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几个省份一个自然村一两千户四五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原始居民的村子很多,但是也有百来口人的小村庄,这就是第二点-地主的能力了。因为古代社会不光要靠土地吃饭,还要防贼防强盗土匪,一个村的地主作为带头人如果拳头硬聚拢人气的能力更强。中原地区农村好多地名叫“寨”,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造成村庄人口不一样的原因还有一点,也跟地主有关系——就是地主分家。比如,“二房”或者本家兄弟成家成人以后,族长会另划分出来或者再去买二百亩地给他,相应的这二百亩地的二三十户佃户也会跟着出来到新村子里生活,单独成一个村落。所以,北方的好多村子名字前带个“小”字,比如小刘庄,小张屯之类,一方面是这个庄子比旁边的“大刘庄”“大张屯”人数少容易区分,另一个原因也是表明了这两个村子的从属关系。


大刘聊融资


在三打祝家庄之前,梁山首领晁盖还没有截取生辰纲被朝廷通缉时,他的身份是东溪村的保正,也就是保长一类的人物,而他所在的东溪村,某种程度上就算的上是他自己的庄园。

尽管他并不是东溪村所谓的庄主,但他却是村子里最大的财主,有房、有地、有关系(跟雷横朱仝的关系很好),甚至村子里很多的村民是他的庄丁和佃户。所以在生辰纲被劫取之后,众多参与者直接在他的家里里进行隐藏且长时间无人发觉,显然他的家足够大,也有众多的村民(或者说是家丁)可以为他保密。


但晁盖在当地再怎么有实力,东溪村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跟随后的祝家庄相比,简直是不值得一提!比起东溪村这个山寨版庄园,祝家庄才是地地道道的城堡式庄园村寨。

“占着这座独龙山冈,四下一遭阔港。那庄正造在冈上。有三层城墙,都是顽石垒砌的,约高二丈。前后两座庄门,两条吊桥。墙里四边,都盖窝铺。四下里遍插着枪刀军旗。门楼上排着战鼓铜锣”。

光看这样的架势,就足以看出祝家庄的规模和气势,扑天雕李应与祝彪发生冲突时,直接带领李家庄300庄丁出战。连只是处于附庸的李家庄都能触动300机动兵力,祝家庄的人口规模自然更是强大,七八千之众,剔除老弱妇孺,拿出一两千的青壮还是有的,再配上高大的城墙和周围复杂的陷阱机关,挡住水泊梁山数千兵马的讨伐,自然也是轻而易举。


从这个庄园敢于对抗梁山来看,祝家庄似乎也是一个有着黑道背景的组织,从他抓获多名梁山好汉还准备送往官府来看。这也是一支有着北宋官方支持的地方势力,既有官府在背后支撑,又有栾廷玉和祝家三虎担任核心,下面有一两千武装,外面还有李家庄扈家庄至少数百人马的支援。全境上万人口和数千武装,可以说祝家庄是介于“万户侯”和“千户侯”之间,虽然没有名义上的爵位,但至少在古代这样的硬实力足以成为区域内的霸主。

当然,结合实际角度出发,即便是现代农村也很少有几千人的规模,更别提人口只有几千万人的北宋时期。所以祝家庄早年很可能是一个跟晁盖所在的东溪村一样的小小村落,当地的核心大户祝家利用自己的财力和土地逐渐兼并周围的村落,甚至不排除从事一些黑道的工作(原著中没有明确交代)扩大更大的收益。在扩大控制范围的同时更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逐渐将周边的村落整合到一起,组成最终的祝家庄。同样李家庄和扈家庄的崛起走上的也极有可能是相同的道路,只不过规模和实力都远远比不上祝家庄。

这种模式在封建社会并不是少有现象而是常见现象,为了安全和抱团,甚至为了防备土匪袭击抢劫,经常有小范围村落整合到一起建立联盟。这种状态甚至持续到了清朝末年,例如公元1855年,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北方失利。首领之一的李开芳率领剩余数百残兵自北向南败退,败逃途中因无法甩开清军追兵,又得知不远处有一个叫冯官屯的村落,“外有城墙内有楼台”,且存粮众多易于坚守,于是就率领军队攻占冯官屯坚守等待,而这个听起来颇为土气的村庄,实际上就是一个坚固的庄园,由多个小村落组成,外面修建有城堡村内又有庄丁担任防守,只不过这个庞大的庄园可以挡住土匪马贼的袭击,却挡不住太平天国武装的进攻。


辽宁资深球迷


在《汉语词典》中,“庄”这个字有这样的解释:“封建社会君主、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皇庄。庄主。庄客。”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里的庄与一般意义上的小村庄并不一样,是大贵族甚至是皇族里面的成片的土地。

相传在北宋时,祝家庄可是繁华之地,右傍大溪,左临官道,为济州到大名府的必经之地。庄前林木葱郁,庄后石塔耸立,庄内盘陀路布局奇特,是一军事阵地天然地势。更为重要的是,祝家庄与附近的李家庄、扈家庄结成了联盟,所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此让梁山一伙在前两次攻打祝家庄吃了不少亏。

祝家庄因为自己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又有外部联盟,加上庄里面的富户特别地多,雇佣的佃农和长短工也就特别多。加上祝家庄有着庞大的宗族系统,能够组织起本宗族里面的男女老少,一致对外,按照书里的描述,祝家庄的男女老少加起来要超过了千人,能够抵挡住以强盗为首的梁山好汉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也是古时候地方自保的重要手段。

除了祝家庄的所处的位置以及保土安民的齐心对敌之外,与梁山本身的实力也很有关系。梁山好汉在《水浒传》里看似强大,能人异士很多,但是想要形成军队那样的战斗力,还是很有难度的,加上前面两次的方法不对,人生地不熟,所以才吃了败仗。

这就是为什么孙子说的打仗之前要“知己知彼”了。在第三次攻打祝家庄的时候,宋江采用了策略,分化了李家庄、扈家庄与祝家庄的联盟,并且找人熟悉了地形,提前埋伏了士兵,最后一举打下了祝家庄。


花间雨屋说历史


  布衣认为:

祝家庄在梁山附近的独龙岗。三打祝家庄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也被认为是《水浒传》中最为精彩动人的故事之一。这个故事侧重于描写事件和矛盾,描写战略、战术和解决矛盾的办法,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

小说《水浒传》从第四十六回至第五十回,用了近三万字的篇幅详细描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著名作品《矛盾论》里作过精辟的论述,高度评道:"《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象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

庄,zhuāng,从艸,从壮,会意兼形声。壮亦声。有村庄之意,也指建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别墅。唐•姚合《原上新居》中有“邻富鸡长住,庄贫客渐稀。”唐诗人孟浩然有著名诗篇《过故人庄》。说明,庄作为地名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祝家庄,顾名思义,是以祝姓人口为主的聚居地,这在中国古代是平常的事情。中国人有很强的血缘意识、家族意识,起初,民族、国家的源头就是家族、氏族,所以,并不奇怪。家族聚居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有助于传承。

祝家庄有多大?应该属于较大的村落。在古代,中国的村、庄、屯、店等,应该属于同一级别的地名,虽然辖区范围有所不同,有大有小,人口有所不同,有多有少,但是,差别应该不大。估计少则数十家、百来人口,多则数百家、千来人口。统治者也不会让一个庄、一个家族发展到很大规模,不利于地方统治。

现在,中国带“庄”的地名很多。比如石家庄、台儿庄、大邱庄、周庄等,这些地方级别差异就有点大了,有的仍然同古代一样属于村级,有的属于乡镇级,有的属于县市级,而石家庄已经属于地区级单位了。所以,大小已经与过去大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