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和孙皓同是亡国之君,为啥刘禅能保住性命,孙皓却被杀啦?

爱车E族3


很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以司马篡魏而结束。蜀汉和东吴则作为失败者沦为了历史的配角。很多都奇怪,为何蜀汉后主刘禅和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同为亡国之君。但他们的待遇却相差如此之大。刘禅兵败国灭后被曹魏封为安乐公。但孙皓却只被封为归命侯呢?两人同为皇帝,为啥兵败投降之后,同人不同命呢。具体原因有三。

一、收买人心

刘禅的蜀汉政权虽然最早出局。但早出局有早出局的好处。历史上在邓艾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直奔成都后,刘禅就有了投降的打算。当时蜀汉大军皆远在剑阁无力回援,所以刘禅在统一了朝堂的意见后就开城投降了。按理说刘禅一个亡国之君,就该任由曹魏捏扁搓圆。但曹魏却善待了刘禅,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广收人心。这个人心有蜀汉旧臣的人心,也有东吴的人心。毕竟蜀汉旧臣曹魏还需要用。而东吴还没有投降,曹魏要善待刘禅给东吴做个样子。这样一来在以后东吴灭亡之际也不会殊死一搏。很可能会主动投降,毕竟有刘禅这个前车之鉴嘛。

二、身份地位不同

蜀汉和东吴虽然同为割据政权之一。但事实上东吴的皇权远没有蜀汉那么名正言顺。就拿当初称帝来说,刘备因为是汉室后裔,所以在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后,刘备有足够的理由称帝自立,传承汉室的国祚。但孙权就不同了,孙权称帝名不正言不顺。他既不像曹丕一样有汉献帝禅让,又不像刘备一样是汉室后裔。所以孙权称帝最晚,并且一直以来东吴皇权就被蜀汉和曹魏诟病。而且在刚开始孙权还像曹丕表示过称臣,这就代表东吴孙权在身份地位上不如蜀汉刘备。自然刘禅和孙皓投降之后,他们的封爵也各不相同。

三、品性相关

刘禅和孙皓的封爵与他们主宰一方时期的所作所为也有很大的关系。刘禅虽然并不英明神武,而且还有些宠信宦官影响蜀汉朝局。但总体来说刘禅虽无大功,但也无大过。只能说他是一个平庸的皇帝。总的来说曹魏对刘禅并无多少恶感。孙皓则不同了,孙皓喜好声色犬马,不修德行,性情暴虐,导致东吴官场黑暗,民间百姓困苦不堪。甚至有传言,有人称孙皓命人将水流引入宫中,如果对后宫哪一个姬妾看不顺眼,马上杀掉,扔进水中。如果有人敢看孙皓,就会被剥掉面皮,或被挖掉眼睛等等。因此孙皓为人被很多晋朝臣子所厌恶排斥。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司马炎。所以孙皓投降后,司马炎仅封其为归命侯。

当然了,或许这也和刘禅与孙皓投降的对象不同有关。毕竟刘禅投降的曹魏。而孙皓投降的对象是晋朝。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孙皓被杀?《三国演义》都不敢这么写,虽然只有一句简简单单的“帝封孙皓为归命侯”,但也足以证明了:孙皓的结局还是和历史上一样,被迁居到洛阳,封归命侯,四年后就去世了。

不过孙皓虽然没被杀,但他在洛阳的日子却是生不如死。除了在三国四末帝中地位最低之外,所得到的待遇,就连一个有钱人家都不如。


三国四末帝

首先是刘协,公元220年禅让曹丕,“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

公元234年,刘协去世,享年五十四岁,“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岁,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不但以天子礼下葬,还有守陵人,而且刘协在山阳国内悬壶济世,和妻子曹节逍遥自得,十分惬意,现河南焦作一带还留下了不少关于刘协的传说。


第二是刘禅,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刘禅全家迁居洛阳,“封安乐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仆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

公元271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晋泰始七年薨,追谥思公,子刘恂承袭爵位”。虽然也是亡国之君,但考虑到蜀地不安稳和江东还未归降的原因,司马昭也给了刘禅不小的待遇。虽然只能在洛阳居住,但所用物资一律提供,子孙封官,入主魏廷。

第三是曹奂,公元265年禅让于司马炎,“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

公元302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是岁,陈留王薨,谥曰魏元皇帝。”由于晋承魏统,对于魏国末主自然是极尽优待,除了和刘协一样的待遇外,还封王,建陈留国,让曹奂住于邺城。虽说是变相的监视,不过陈留是曹操起兵之地,邺城是魏公国都,也算是厚待了,而且由于保护措施做得好,陈留国一直保存到了南朝才灭亡。

最后就是孙皓了,公元280年东吴灭亡,全家迁居洛阳,“皓举家西迁,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诏曰:“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

公元284年死于洛阳,享年四十三岁。从司马炎的诏书可知,孙皓因为势穷而降,被封归命侯,有定制地给钱给粮,还给田地自己耕作。相比前三位都有食邑收入的优待,孙皓一家只能自力更生,靠着每月朝廷的供给生活。虽然司马炎不至于连所房子都不提供,但这房子一不能变卖,二不能租赁,只能给孙皓一家居住,相当于囚禁了。

而且孙皓在四人之中,寿命最短,在国亡后只活了四年就死了,没谥号、没追封,只是记载说葬在了河南某地。可见孙皓在亡国的生活实在是难过,司马炎把他从天堂拉下了地底,顺带还踩了两脚泄愤。



一贰一橙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不要把道听途说或小说里的东西当成历史和正史。

孙皓没有被杀,也没有人打算杀他,他活得好好的,是在投降西晋4年后病死的。

孙皓其人

孙皓是东吴的最后一任皇帝,他执掌东吴时,非常残暴,看谁不顺眼就杀人。


孙皓是在大臣濮阳兴和张布的拥戴下才登基的,孙皓登基后,刚开始表现还不错,不过撑不了多久,立刻显出来原形,变得荒淫无道。濮阳兴和张布非常后悔拥立孙皓,孙皓得知消息后,马上杀了濮阳兴和张布。

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孙皓将自己的几位堂兄弟都处死。

孙皓原本很非常有待史官韦昭,很欣赏的才华,他知道韦昭不会喝酒,于是在宴席上偷偷用茶替换酒,避免韦昭喝酒。不过尽管如此,韦昭还是因为写东吴国史而忤逆了孙皓,最终被孙皓杀害。

孙皓的宠妃派人到街市抢劫,被司市中郎将陈声查获,宠妃很不高兴,于是在孙皓面前说陈声的坏话,孙皓大怒,下令锯断陈声的头,将他的身体扔到荒郊野外。

孙皓还发明了很多残忍的杀人方法,如把锯条烧红,再锯断人的头颅。另外还喜欢剥人面皮,砍人双脚。

孙皓酷爱杀人,他也对杀人这件事乐此不疲。有谁忤逆了他,轻则砍头,重则灭族。

孙皓在西晋寿终正寝

279年12月,西晋伐吴,水陆并进,进攻东吴,西晋攻势迅猛,吴军节节败退。280年5月初,孙皓被迫出城投降。

孙皓来到西晋都城洛阳后被晋武帝封为归命侯。不过孙皓却非常嘴贱,屡次用言语挑衅西晋君臣。

有一次晋武帝宴请孙皓,他指着孙皓的座位说:“朕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孙皓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

西晋开国功臣贾充对孙皓说:“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孙皓说:“有臣子敢于弑君人,就对他用这种刑罚。”这是在暗讽贾充杀害曹髦之事。贾充当然听懂了,于是他沉默不语,孙皓则脸色不变。

虽然孙皓非常嘴贱,不过好在晋武帝是个宽容的皇帝,并没有责怪孙皓。晋武帝也没必要杀孙皓。孙皓已经是阶下囚了,还能翻出什么样的浪花?即便孙皓在东吴时非常残暴,那也不是晋武帝关心的事,所以晋武帝根本不会杀他。

根据正史记载,孙皓在洛阳待了四年之后病死,时年42岁。

皓以四年十二月死,时年四十二,葬河南县界

所以,孙皓投降后,根本没有被杀,而是自然病死的。


袁卫宇


关于这个问题,末将从三个方面来作答!

第一:人物性格

我们不管刘禅和孙皓的真实内心是怎样!仅从他们的表现来看:刘禅是憨厚、纯良;孙皓是残忍、杀戮。

人物性格就决定了亡国后孙皓的日子比刘禅难过。

第二:天下形势

蜀国先被灭亡。刘禅在决定投降之前,确实不少人表示担忧,毕竟邓艾的部队已经突破绵竹、兵临广汉了,他们担心魏国不会接受投降。

瞧周就进行了一番分析:就算蜀国亡了,吴国还在,魏国并没有统一全国。所以魏国需要拿蜀国来做个表率。魏国不仅要接受投降,还得把蜀国的投降派吃好喝好的供起来。

也正如瞧周所说,魏国接受了蜀国的的投降,并且也好吃好喝的供着。以此来加深吴国投降派的思想。

第三:真实情况

蜀国投降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于公元271年去世。刘禅的最好几年日子也算过的不错。

再说孙皓,孙皓投降后待遇等各方面虽然差了许多,但孙皓并不是被杀死的。

公元280年,迫于北方强大的军事压力,孙皓选择了投降。之后孙皓遍居住在洛阳,于公元284年病逝。



左将军


刘禅和孙皓同是亡国之君,为啥刘禅能保住性命,孙皓却被杀啦?


众所周知,三国末期,随着蜀、吴两国人才的凋零,蜀国、东吴先后被灭国,并俘虏了两国的君主,虽封他们为王侯,但同样是亡国之君,刘禅的爵位不但比孙皓高,而且最后刘禅还能善终,而孙皓则被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编认为,这与两人的性格、时机以及传承有关,具体原因是:

一是因为刘禅的身份是汉室宗亲,并且是主动投降;而孙皓则是孙权之孙,并且是被迫投降。我们知道,刘备一直以皇叔身份自居,就是因为他不但姓刘,而且还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所以刘禅是根正苗红的官后代。并且蜀国一直自诩为正统,虽然在司马家族眼中蜀国是伪政权,但也是汉室宗亲的皇家血脉。刘禅还是在姜维带领几万人马可以抗争的情况下,自愿主动投降的。可以说,刘禅非常识趣,诚意满满,司马昭知道刘禅胸无大志,并且在蜀中少有作恶,因此厚待刘禅。而吴末帝孙皓出身东吴,没有名分,也没有大义,是真正与是司马家族争天下的势力。当时三国归晋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孙皓却带领吴国势力强力抵抗,在兵败无援的情况下,被迫向晋武帝投降,并且孙皓在吴国实行暴政,人心尽失,所以,司马家族为了作给天下人看,从而后待刘禅而不待见孙皓。

二是因为刘禅比孙皓更聪明,懂得韬光养晦,保护自己。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都以为他是个傻子,其实是大智若愚。蜀国被灭国后,刘禅来到洛阳为了自保,一直很低调,韬光养晦,见到魏国的任何高官,装的傻里傻气的。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在宴会期间演奏蜀中乐曲,在座的以前蜀汉官员都面露伤感之色,唯独刘禅怡然自若。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正是这句话让司马昭消除了对他的戒备之心。所以司马昭对刘禅很放心,认为他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庸才,从而没有加害与他。而孙皓就不一样了,他被押到洛阳后,并不知道收敛。先是讽刺权臣贾充,后又怒怼司马炎,丝毫不像一个亡国之君该有的态度。孙皓被俘虏后,在晋国大殿朝见到晋武帝时,晋武帝对孙说:“朕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孙皓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正是因为孙皓的口无遮拦和大不敬,最终只活了四年便“突然离逝”了。

三是两人投降的对象不一样。蜀国刘禅投降的时候,是向魏国投降,当时的皇帝是曹奂,虽然当时司马昭掌权,但是刘禅被视为汉室宗亲,所以魏帝曹奂仍以汉室宗亲的身份优待刘禅。而东吴灭亡后,司马炎已经篡魏自立,建立西晋,东吴孙权投降的是西晋,并且孙皓没有根正苗红的背景,所以司马炎只能以亡国之君的下场对待他,根本就享受不到刘禅的待遇。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小编认为,无论是从身份、投降的态度、投降的对象等方面来说,刘禅都比孙皓占有先机,并且刘禅大智若愚,知道低调。无论什么时候,低调往往就是自保。

  


葛大小姐


想活就别死,留心看历史。面对生死,曾是帝王也会选择保命要紧。同样是三国时期的亡国之君,刘禅得善终,孙皓却被杀,决定他们命运的司马炎为什么会厚此薄彼?

一、同为亡国之君修为却有差异

刘禅,《三国演义》中多以无能之辈待之,而史料记载刘禅还是很厉害的。诸葛亮曾经在刘备面前夸奖刘禅:“很惊叹他的智慧度量,进步很快,远远超过了自己对他的预期。”刘禅支持北伐,通俗讲就是开疆拓土,此举属于有志帝王的基因。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逐步不动声色的取消了丞相之位,分化了权力结构。在从其执政来看,刘禅稳坐皇位四十年,是三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在位四十年也是一个很高的记录,这显然不是一个平庸之人能够做出的。

孙皓,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对他有如此评价:皓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谋夕。其荧惑、巫祝,交致祥瑞,以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犹或矢誓众臣,予违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况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既蒙不死之诏,复加归命之宠,岂非旷荡之恩,过厚之泽也哉!总而言之,是个名符其实的暴君,狠辣、荒淫、迫害忠良,可谓坏事做绝。

二、同为亡国之君投降方式不同

263年,面对魏国派出来的强大军力,邓艾偷渡阴平,刘禅还有姜维在剑阁的几万人马可以抗争,蜀国大臣商量来商量去,相处的最好办法是刘禅投降,属于自愿投降。来到洛阳后,又有了乐不思蜀的故事,让司马昭对刘禅绝对放心。

天纪三年(279年)冬天十一月,晋武帝令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等分六路大举伐吴,一路遭遇吴国抵抗。天纪四年(280年)正月春天,实在抵挡不住才投降的。况且在投降后还要嘴硬。司马炎说我在洛阳给你设下这个座位很久了,孙皓还反唇相讥说我也在南方为你设了这样一个座位。这种情况下,司马炎没杀他已经算客气了

三、同为亡国之君出身高低不等

从身份上讲,虽然两人都是君主,但名分还是有差别的。刘禅的蜀国一直自诩为正统,虽然在司马氏眼中蜀国算是伪政权,但起码还有些汉室宗亲的皇家血脉,又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可以说,还是有一定法理性的。

东吴的孙皓却是野路子出身,要名分没名分,要大义没大义,是司马氏眼中真正的伪政权,其地位还不如袁术。袁术起码还有传国玉玺和响当当的四世三公招牌,袁家又门生故吏遍天下,孙家当年不过是攀附袁术的一个小喽啰。从名分上来讲,孙皓的地位比不上刘禅,待遇自然也有差别。

四、同为亡国之君威信各有不同

刘禅主动投降后,南中都督霍弋割据南中地区,坚决抵抗。霍弋提出条件,除非魏国善待主上,否则拒不投降,曹魏(司马氏掌权)因此优待刘禅,封刘禅为安乐公,让他颐养天年,招降了霍弋。

孙皓则不然,晋国灭吴国时,孙皓带领吴国抵抗激烈,加上孙皓执政时没干过什么好事,民众本就怨声载道,早就受够了这样一个晕君,更别说以顺从晋为代价为孙皓求情了,怪也怪在孙不得人心。






媚眼儿看史


虽然同为亡国之君,刘禅和孙皓却大有不同。

刘禅主动献城,孙皓被动而降

刘禅是在蜀国尚有抵抗能力的时候,看清了形势,献城投降。而孙皓是在顽强的抵抗后,吴国已经没有一战之力,不得以为了保命而投降。因此,两个人投降后的待遇也不相同。刘禅受封为安乐公,而孙皓只封了个归命侯,公是比候要大上一级的。

刘禅泰然处之,孙皓死鸭子嘴硬

刘禅和孙皓在心态上大不相同。刘禅投降后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作为亡国之君,越是胸无大志,只顾享乐,就越不会被猜忌。“乐不思蜀”的做派,又何尝不是刘禅处世的智慧呢?而孙皓在投降之后还嘴硬,司马炎说我在洛阳已经早就给你留好座位等你了,他还调侃说,我在东吴也留了同样的座位给陛下。你都到了人家地盘了,还说这些有的没的啥用?孙皓显然是看不清形势,只图嘴上痛快。

心态的不同也导致了二人不同的命运。因为刘禅是想通了主动投降的,所以能够在异国他乡安然的享受余生,而孙皓是被逼无奈投降的,所以就很是想不开,言语间频频触怒当权者。孙皓是怎么死的史上没有记载,但他投降之后没活几年,年仅42岁就死了,想来是非正常死亡。胖子认为,人一定要认清形势,明显事不可为,自己已经是案板上的鱼儿还总瞎蹦跶,肯定是没好果子吃的。


胖哥侃历史


在古代,封爵有等级之分,其中按地位高到低分别是公、候、伯、子、男,而刘禅受封的等级则比孙皓高一个等级,其中:

蜀汉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建安乐公国,食邑万户,都安乐县,子孙世袭。

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子封中郎,孙封郎中。

那同是投降,为何存在不同等级,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一统的序幕。在此背景下,虽然司马氏消灭了蜀汉,但是,东吴依然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厚待蜀汉后主刘禅,有助于分化和瓦解东吴的抵抗,也是做给东吴看得。

2.司马氏将蜀汉后主刘禅封为安乐公,可以笼络原蜀汉地区的将士。

3.称帝不够名正言顺的,刘备称帝,是因为他是汉室后裔,并且其以复兴汉室为目标。至于曹丕建立的曹魏,在名义上也是东汉汉献帝禅让的,所以也是比较名正言顺。至于东吴和孙权,则是半路出家,曾向曹魏集团低头,而后才自立门户,相比之下,名不正言不顺。

4.刘禅虽然能力不强,是一位中规中矩的皇帝。而孙皓沉溺酒色,专于杀戮,昏庸暴虐。

5.已经终结了魏蜀吴三国时代了,司马炎对孙皓完全没有必须厚待的必要性了。


爱汕美食


汗,谁告诉你孙皓是被杀的?

既然邀请了我回答,还是简单解答一下吧:

一,蜀汉灭亡于公元263年,末代皇帝刘禅自动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善终。

二,东吴灭亡于公元280年,末代皇帝孙皓战败投降后被封为“归命候”,四年后病逝于洛阳,享年42岁。

三,刘禅和孙皓的结局有3点不同

1.刘禅是主动投降的,假如他当时有与入侵的魏军决一死战的决心,邓艾父子很难活着走出四川。而孙皓是与入侵的晋军大战后被西晋名将杜预歼灭了主力军队,大败后无力再抵抗而投降的。

2.也正因为一个是主动投降,一个是战败后被动投降,所以他们两人投降后受封的爵位也不同,刘被封的“安乐公”爵位等级比孙的“归命候”要高。

3.刘禅最终“乐不思蜀”地活到了64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了,所以应该是寿终正寝。而孙皓死时只有42岁,记载为病死,至于是真病死还是死于他杀或自杀,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属于英年早逝。


上策视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说起三国,就有道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英雄。

而今天我要说的,不是英雄,而是刘禅和孙皓这二位亡国之君。

刘禅

说起刘禅,能立马能想到乐不思蜀,那恭喜你,成语过关了。

电视剧上、小说上,甚至民间谚语“扶不起的阿斗”,是各种丑化刘禅,来凸显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间乐,不思蜀”几乎已经成了刘禅终生的评定。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刘禅的在位时间,从公元223年继位到263年蜀汉投降,共在位41年。

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执政时间。我们知道孙权厉害,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那么孙权当政多少年呢?公元229年称帝到252年病逝,共在位24年,还不如刘禅长。

也许你会说,刘禅有诸葛亮辅佐,诸葛亮事无巨细,什么都帮刘禅干了,刘禅当然轻松。

同志,那可是皇权啊,哪个皇帝愿意大权旁落?刘禅也是迫不得已,他想什么都自己说了算,不想当儿皇帝,那也得翅膀长硬了才行吧?

并且公元234年诸葛亮就病死了,刘禅“仅仅”当了12年儿皇帝,自己掌权可是29年啊!别以为当皇帝容易,累的很!

在那个乱世,能执政如此长的时间,你说这是不是一种能力?

孙皓

再说孙皓,可能大家对这个没有什么印象,课本和电视剧里基本也没怎么见过。

那为什么说他呢?因为他跟刘禅一样,也是亡国之君,只不过一个是蜀汉的亡国君,另一个是东吴的亡国君。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是孙权三儿子孙和的儿子(好拧巴啊)。

少年孙皓虽说出身贵族,可一点没享受到贵族的待遇,跟着不得势额父亲孙和颠沛流离,饥一顿饱一顿的,受了不少苦,吃了不少罪。

可乱哄哄的老孙家,稀里糊涂把皇位传给了孙休,孙休没干几年就挂了,于是一个大馅饼就这样砸在孙皓头上。

刚开始两年,孙皓好打算好好干,光大老孙家的事业,可没干几年,就漏了本性。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中记载了孙皓的“花式杀人法”,诸如扒皮、凿眼、锯头、抛尸都是家常便饭,一言不合就得扒皮抽筋,你多瞅我一眼,我也得记小本本上,秋后不跟你算账那就不姓孙。

就这样在吴国霍霍了15年(居然这么长),投降司马家了。

对比

大家都投降了,论功行赏吧。

刘禅投降的快,又是汉室宗亲,老曹得给几分面子。

那个时候曹魏还没灭,虽然司马是老大,可名义上还是老曹家的天下,面子还是得给的。

于是,刘禅封了个“安乐公”,可不是安乐吗。

又活了八年,公元271年病逝。活到65岁,快到古稀之年了,在那个平均寿命不到30岁的年代,已经很赚了。

在看孙皓,运气就没这么好了。

他投降的就是司马家的晋朝了,有区别吗?区别大了。

刘禅投降的时候名义上还是三分天下的,魏国还在,是向老曹家投降的,司马懿安抚刘禅也得给他个高规格。

可是孙皓是后投降的,并且西晋已经扎根牢靠了,你吴国不投降就打到你投降,你没选择的余地,我不必在乎你的感受,给你个啥就是啥。

并且,孙皓实在是会做人。

受降仪式完成后,司马炎跟孙皓说:“我在这早就给你设了个座位!”

孙皓一听,立即回答道:“陛下,我在南方,也设有这样的一个座位,一直在等待陛下。”

还戳破了权臣贾充的伤疤,往上边撒了把盐。

投降之人,按说应该夹着尾巴做人,可孙皓还是这么高调,人家不给你小鞋穿?

于是,封了个“归命侯”,比刘禅矮了一级。

又活了五年,就死了。至于怎么死的,无从考证。《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三嗣主纪》上说“五年,皓死于洛阳”。

终42岁,比起刘禅那是差远了。

你还觉得刘禅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